小学数学教案比例.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2203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比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教案比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教案比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教案比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教案比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比例.docx

《小学数学教案比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比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案比例.docx

小学数学教案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比例【篇一:

小学数学六下: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比例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2.使学生掌握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解答正、反

比例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初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4.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构建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掌握解答正、反比例应

用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的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3)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

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

比例的应用

1、介绍唐山农民义务救灾小分队事迹:

我国南方罕见的特大冰灾雪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河北省唐山市

农民宋志永平时做些小生意,家境并不富裕。

从电视上看到灾区断

水断电的情景,他毅然从家中存折上取出3万元钱,并联系了本村

12名村民,备上铁锹、铁镐,租了辆中巴车,大年三十下午4时毅

然南下,赴湖南郴州参加救灾。

2、出示题目:

救灾小分队汽车2小时能行驶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河北唐山到湖南郴州共行驶30小时,河北唐山到湖南郴州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80divide;2times;30

=40times;30

=120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思考:

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

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教师追问:

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

设河北唐山到湖南郴州之间的公路长x千米.

80:

2=x:

302x=80times;302x=2400x=1200

b学生解答。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4、出示题目:

救灾小分队汽车从河北唐山到湖南郴州,如果按正常速度每小时行

驶80千米,15小时可以到达,但由于道路受冰雪影响,每小时只能

行40千米,从河北唐山到湖南郴州需要几小时才可能达到?

(1)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

请大家思考讨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

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2)、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x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

列出方程?

学生尝试解答。

四、归纳与巩固

(一)师生小结

1、教师:

刚才我们运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了两道应用题,一道是正

比例应用题,一道是反比例应用题,这两道应用题的解题过程有什

么共同点?

2、小结:

解正反比例应用题共分为四个步骤?

?

(1)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chi;,注明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

(4)检验,并写答句。

3、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用比例的知识解应用题要注

意什么?

(二)巩固练习

1、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

(用比例知识解答)

2、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

人,可以站多少行?

五、应用与提高

(一)综合应用

(1)一根木料锯成5段要用36分钟,照这样的速度,如果把这根木料锯成8段,要用多少分钟?

(2)用边长是15厘米的方砖给一间教室铺地,需要2000块,如果改用边长25厘米的方砖,只需要多少块?

(二)布置作业

1.练习八1、3、4

【篇二: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及反思】

第三单元比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能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并能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放大与缩

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个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

的意义。

2、能从比例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

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关键:

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意义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正确计算比的比值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

300:

5=60:

1

(2)小明身高米,小红身高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

=12:

14=6:

7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

163/4:

1/8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看课文的情境图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3)测量教室国旗长和宽各多少?

(4)教室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5)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不和?

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

系?

(6)什么是比例?

(7)找比例:

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可以组成比

例?

三、练习

1、练习六的1~3题

2、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的教学,总体感觉自己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清晰,对本节课

的两个重点突破较好,学生基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

比例,并且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

大部分学生学会了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

成比例。

练习设计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巩

固作用。

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整节课一味担心自己的教学

任务不能完成,对学生放手不够,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

(2)教师

讲解太过仔细,以至拓展练习无法完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大“放

手”力度,多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语言力争言简意赅,把更过的

时间还给学生探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观察比列中内、外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和:

1/5:

1/2和5:

2

3/4:

5/8和5/8:

3/4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1)学生认一认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独立探索其中规律

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汇报你的发现,班上交流

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六的4~6题

2、班上交流

教学反思

上了本课,自以为准备比较充分,于是把本应分为两课时的内容在

一节课内完成了。

最直接的后果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比例的基本性质

的运用练习。

一方面,由于课堂是时间比较紧迫,另一方面,我选择了教材练习

6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做,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

因此我

也没有发觉有多大的问题。

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

其余几小题也如法炮制。

这样做的学生还

不在少数,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是原因之一,更为主要的是对比例的

基本性质不熟悉。

最后责任还是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通

过练习来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由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

没有过关,自然也影响到了后面的解比例。

本来学生对解含有分数

的方程就比较容易混淆,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一部分学

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现在再加上很多学生将比例与从比例转化得

到的乘法算式混淆,以及内项、外项如何相乘的问题也容易混淆,

所以更加增加了解比例的难度。

解比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

比例

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解比例

2、解比例的方法

3、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2填空:

3:

8=15:

()。

你是怎么填出后项的

二导入:

如果把3:

8=15:

()写成3:

8=15:

x你能解出这个比例吗?

教师板书课题:

解比例

三、探索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1)比例中只有几个项?

有什么关系?

(2)说明什么叫做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和情境图

(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4)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5)汇报解答情况

3、教学(例3)

(1)独立解出未知项

(2)同桌相互交流

(3)请学生板演

4、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小结:

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

在解比例中,要先根

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

程的方法解比例。

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

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

以,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一定要让学生熟练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

关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

1、正比例意义

2、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认真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

吗?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

存在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

成正比例的量。

3、: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情境图问:

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表格问:

你有什么发现?

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4、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5、用字母表示:

y/x=k(一定)

6、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2)

1、出示表格

2、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七的1~5题

2、班上交流思考过程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的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

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

1、反比例的意义

2、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篇三:

小学数学六下:

《比和比例》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区别有关易混概

念,进上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讲述本课复习课题并板书

二、基本概念的复习

三、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1、什么叫比?

什么叫比例?

(就学生所举的例子再让学生说说比和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2、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说说比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

3、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各有什么用处?

看教材95页的归纳整理,并把基本性质栏中的空填上,说说根据

什么填写的?

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

4、结合第3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

根据是什么?

5、比值和化简比。

独立完成教材96页上的题目。

6、说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

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

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7、看书中的表,总结方法。

8、完成教材96页的做一做

四、比例尺

1、问题:

1)什么叫做比例尺?

说说图距、实距、比例尺三者之间

的关系。

2)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

意思?

2、比例尺除写成数字化形式处,还可怎样表示?

3、完成教材97页上的做一做。

(理解比例尺实质上是一个比,此

比的前项与后项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五、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十九页第1~4题。

教学分析:

《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

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

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

《比和比例》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而且这些概念之间有联系也有

区别,学生容易混淆,上课之前,我是这样备课的:

把各知识点用

表格列出来(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化简比和求比值;比和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

习的知识系统化,并分别从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对这些概念进行比

较,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

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想,在以后的教

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如下三个问题:

1、适度把握留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不

足,可能使活动流于形式没在实效;学生活动时间与空间过广,可

能又使学生无所适从或由于难度较大而不能有效解决。

2、我的复习提问是问一句学生回答一句的,在问学生什么是比时,

如果改为直接问:

你能回顾出以前学过的比的哪些知识?

但自己问

的范围很狭小,如果是那样问,学生的回忆搜索就被打开了,也许

学生不仅能想到比,想到比值,还能想到比的各部分名称,还能想

到比的基本性质,这都是和我这节新授课的内容有关联的。

3、教学时要注意调配时间。

由于是复习课,概念较多,使到在练

习中的时间不够,有小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练习中没有完成。

过对这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

学生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