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2018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名著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名著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名著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名著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著阅读.docx

《名著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阅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著阅读.docx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一、《朝花夕拾》《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

《朝花夕拾》

第一部分《朝花夕拾》导读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三、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教学设计>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

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这篇教学设计>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教学设计>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教学设计>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教学设计>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锁记》——鲁迅在这篇教学设计>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四、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

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五、    艺术手法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

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部分《朝花夕拾》练习

一、    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鉴略    ),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        )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  敦巨埋儿  )、(老菜娱亲 )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     )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

 

9、    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

(江南水师学堂)

10、“好。

那么,走罢!

”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

(《琐记》)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乌烟瘴气)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

(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_________。

(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弃医从文)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迎神赛会)

17鲁迅在《         》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藤野先生)

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

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无常)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二、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D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C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  )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C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B     )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A    )

A.有       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D)

A、    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教学设计>文章不属于《朝》的是(A)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B)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A  )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三、    判断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 × )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  )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 ×  )

4 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  ×  )

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 ×   )

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

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       (√)

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    (√)

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

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

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

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

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

《傅雷家书》

第一部分《傅雷家书》导读

一 傅雷个人简介 

傅雷(1908-1966) 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

傅雷的艺术造诣非常深厚,对无论占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其渊博的知识。

他青年时代在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回国后曾从事过美术考古和美术教学,但时间都非常短促,因为他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是在半途中绝裾而去,不能展其所长,于是最后给自己选择了闭门译述的事业。

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

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傅雷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

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也收录于《傅雷文集》。

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罗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里斯朵夫》。

在这些巨著中,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当属《傅雷家书》。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1957年,傅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凡十次之多,但因拒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无法戴帽,而到1958年的“反右补课”中,傅却再也无以幸免。

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

9月2日的夜晚或3日的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

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

傅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不能违背自己的心灵,他同样不能违反自己的逻辑,不能忍受自己的思想被霸占,更不能让自己的灵魂被否定.。

所以他选择了死。

悲壮地走完了本不该走完的一生。

傅雷的谢幕是那么悄然无声,又是那么震撼人心。

他说:

"我素来对死看得极淡,只有鞠躬尽瘁,活一天就做-天的工作,只到有一天,死神来叫我放下笔的时候才休息。

"人们曾对傅雷夫妇是否应该双双自尽争论不休。

有的说虽然悲壮但不值得,有的说只要悲壮就值得。

傅雷是一位博爱人类、渴望和平的学者,"他的理想是接近贝多芬与罗曼•罗兰的,就是顽强地追求人类的爱,设想爱最终能化解仇恨使人们走到一起。

"

二 内容简介:

 

  “家书抵万金”!

这是一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书信集:

一位中国父亲给远在欧洲学艺的孩子的家书。

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

《傅雷家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常这样说: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最受欢迎的读物《傅雷家书》是青年人最喜爱的读物,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必备的经典藏书!

更富人情味的“家书”

2003年新版《傅雷家书》恢复了当年被大量删节的充满“人情味”的文字。

其中未发表者四十封,有增补者六十五封,共增加八万余字,并搜集傅雷全家各时期珍贵照片一百五十幅,烘托出一个充满亲情的温馨家庭,是一部原汁原味恢复原貌的《傅雷家书》。

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

高尚的父母,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一九八六年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

第二部分《傅雷家书》练习

一 填空

1傅雷,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从30年代起致力于(法国文学    )的翻译介绍工作,主要翻译的作品有( 《贝多芬传》  )( 《托尔斯泰传》  )( 《高老头》 )( 《幻灭》  )( 《老实人》 )

2《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 )(傅敏 )的家信摘编。

写信时间为(1954 )年至(1966 )年六月。

3.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  )第一(艺术)第一(真理   )第一。

 

4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

先为   人   ,次为  艺术家,再为 音乐家,终为 钢琴家。

5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6杰维茨基 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

为了感谢他对傅聪的教导和帮助,傅雷曾托斯曼齐安卡小姐带上一幅现代画家旧作表示感激。

7傅敏特别指出,《傅雷家书 》新收入的傅雷最后一封家书也弥足珍贵。

据他推断,这封傅雷给儿媳弥拉的英文信写于1966年8月12日。

但后来傅聪没有找到这封信。

傅敏说,傅聪对父亲在这封信中流露出来的“悲凉之情印象很深”。

在这封信写完三星期后,即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饮恨自尽。

 6.在"重编本"新增加的1966年8月12日致傅聪的信中,傅雷写道:

"有关凌霄的点点滴滴都叫我们兴奋不已,尤其是妈妈,她自从七月初就不停地数日子:

‘一个月后凌霄就过生日了’,‘三星期后凌霄就过生日了’,昨晚她就说‘现在只剩下三天了’,那语气,简直像小宝宝就跟她在身边似的。

你们眼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成长,真是赏心乐事!

想象我们的孙儿在你们的客厅及厨房里望着我们的照片,从而认识了远方的爷爷奶奶,这情景,又是多么叫人感动!

尽管如此,对于能否有一天亲眼看见他、拥抱他,把他搂在怀里,我一点不抱希望……妈妈相信有这种可能,我可不信。

" "对于一个在旧社会中生活逾四十年,满脑子‘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反动思潮’的人来说,他(毛)的‘自我改造’自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我们正在竭尽所能、出尽全力去满足当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加诸身上的种种要求……"这是"重编本"中的最后一封信,也是傅雷写给傅聪的最后一封信,写信时离他们夫妇俩走上不归路,不过三周左右的时间。

字里行间,既有对儿孙的思念,更有因了今生今世不可能见到孙儿而产生的凄凉,以及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悲愤,读来令人辛酸不已。

数年前,蛮声国际的钢琴家傅聪曾应邀回国演奏,在台湾轰动一时,可是,也许你并不知道,傅雷和傅聪正是父子。

而《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两子傅聪、傅敏家信的摘编,由于给傅敏的信件,在文革浩劫后,几已荡然无存,故此书中主要收编的都是给傅聪的函件,时间约从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六年,共编收了一百多封信件。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成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

……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

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

今天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

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1954年1月18日晚,傅雷在给赴京准备留学 波兰(哪个国家)的儿子傅聪的第  一  封家书中这样写道。

8、法国作家雨果(答案:

罗曼.罗兰)的大作《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洋洋洒洒的数十万字译本,正是出自傅雷先生之手。

傅雷先生毕生孜孜不倦,译介许多欧西名者,其中以莫泊桑(答案:

巴尔扎克)及雨果(答案:

罗曼.罗兰)的作品,用力最深,译品自成一格,倍受肯定,是影响译坛深远的名家。

二 选择

1 在新增的傅雷1954年9月28日晚写的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