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960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课题名称: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研究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数学

研究类型:

数学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

一、选题

(一)课题界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扭转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新课标也指出:

“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要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课改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技术、方法和工具,是营造新的数学环境,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

二十一世纪初,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也正逐步普及并深入应用,我校实施了“班班通”工程,对基础教育来说,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使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能有效的开展,对我们来说,即是一种良好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所以本课题组精心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把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数学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有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二)研究背景

国外现状:

由于“信息技术”本身来自发达国家,所以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他们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高,综合利用程度较为广泛,已经深入到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中。

这些课程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显著的效果。

由于国情差异,我国的现代信息技术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措施,我们不能够生搬硬套,模仿利用。

否则我们正在兴起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就要完全被改变,这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的。

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步点较晚,我校也仅是在今年才启动了“班班通”工程,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也刚刚处于萌芽状态,所以本课题成为我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

(三)研究价值

我校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为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促使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重复性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都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生生、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

通过这一研究提高师生的利用信息研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应用信息技术实行学生研究性学习,致力于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内容:

1、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数学课堂的研究性学习中去。

2、研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兴趣的学习研究资源。

3、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在学生研究学习中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4、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时教师本身需具备哪方面相关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提出问题。

(三)主要观点:

1、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避免“为活动而活动”、“为研究而研究”的形式主义。

2、激发学生研究的问题不仅是开放的、与生活实际关联密切的,而且问题还应当是连续的、可持续挖掘的。

3、小组合作不仅是形式,而且是探究的需要。

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可以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新之处:

   改变我们原有的被动式、封闭式、孤立式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开放、探究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让学生从一次又一次自己解决问题的满足感中获得快乐。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并以之为主要原则;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检索、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

采用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研究现行教学中影响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关因素,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实验法:

选择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教学情境中,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条件下进行。

   4、个案研究法:

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典型的教学模式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研究“学”与“教”的个体差异性,揭示某些规律及本质。

5、行动研究法: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提出学生学习方式良性转变的一般策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创新的一般策略,定点试验,观察讨论,修订完善。

实验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这是我们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方法。

基本程序和实际操作要领是:

⑴、诊断:

研究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现状。

研究分析教师的“教”;研究分析学生的“学”;研究分析当前课堂教学问题,并指出研究方向。

⑵、学习:

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新课标、学习新课改的案例、学习其它教育理论和先进经验。

采取自学、交流(包括教师论坛)等形式。

⑶、计划:

制定行动研究计划。

以学校制定的课题实施方案为依据,各教研组和每位教师制定本组或本人行动研究计划(具体操作方案)。

⑷、实施:

“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

在动态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

⑸、反思:

阶段性总结和实施过程中的反思,使研究得以进一步完善。

(三)技术路线:

加强实验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课题组从有序组织入手,加强课题研究管理。

有序领导,研究制定方案,制定日程,及时评价,按时总结,定期拓展研究成果,保证研究顺利进行。

保证硬件设施到位,为研究提供物质保障。

加强服务意识,为研究按预期成果提供技术保障。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8月)

①课题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②确定课题研究的总体方向,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研究方案。

③进行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完成课题申报立项的前期准备工作。

2、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4月)

①收集研究学校现行研究性教学的各种信息,及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组织实验教师参加课题培训以及动员实验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工作,按预定的设计日程进行工作,开展课题的研究。

②初步确定应用现代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框架。

③每学期制定研究计划,期末进行课题阶段总结。

④聘请教育专家来校作现场指导。

⑤召开多形式的课题研讨会。

⑥做好阶段性成果整理收集等工作。

3、第三阶段: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2014年5月——2015年3月)

①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②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并在研究作进一步的修正写完善。

③对课题组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评估,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报告)。

④继续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

4、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①、各课题实验单位的研究人员形成结题报告并上交课题负责人,比较整理出优秀成果,物化优秀成果,撰写实验研究报告(2015年4月)。

②、评价、总结实验研究报告。

③、成果整理、推广,资料归档,最终写入课题终结报告。

(2015年5月)。

④、申请结题(2015年6月)。

 

课题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在本课题的研究之前,我们的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多篇相关的教学过程设计或电教软件作品在区级获奖。

一、主要参考文献:

⑴《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问题及对策》北师大黄荣怀

⑵《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黄荣怀

⑶《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朱大华

⑷《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徐福荫袁锐锷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⑸《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庞维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同志,都是从事教育教学或电教管理工作,经历过其他课题的研究,有着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和很强的科研能力。

课题负责人:

吴红卫,女,小学高级教师,擅长语文教学、教育科研和课件制作,有着丰富的科研基础和科研能力,主研有两个课题获国家级奖,有一个课题获江津区级奖;多篇科研论文获各级等级奖;

赖其娟,女,小学高级教师,擅长课件制作,有着丰富的科研基础,主研的课题《三算实验教学研究》获江津区教改成果二等奖。

多篇科研论文获各级等级奖。

张兴琼,女,小学一级教师,擅长课件制作,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多次参加区、市级赛课或等级奖。

撰写的科研论文也多次获奖。

肖吉惠,女,小学高级教师,擅长课件制作,从事数学教学二十几年,形成一套独立的教学风格,有多篇教学过程设计获一等奖,参与两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

敬春利,女,小学高级教师,擅长数学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并积极指导青年教师教学,获区级赛课二等奖及指导一等奖。

参与的区级课题研究——《围棋学习与素质教育的探究》已结题。

卞先书,女,小学高级教师,曾参加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擅长课件制作,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多篇论文获区级等级奖。

何福荣,女,小学一级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多次参与课题研究。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技术支持

本课题由小学高级教师吴红卫负责领导、管理和负责,调动学校一线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研究实验,保证实验的有效性。

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对参加研究的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参加学习,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建立交流评估制度,定期对课题的研究进行定期评估,确保研究成果。

2、环境支持

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底蕴深,都具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相对来讲,家庭成员的素质也较高,所以学生们授受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相对较强。

这些因素均给课题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

2、实验仪器设备

学校已实施“班班通”工程,班班均接入互联网,能为课题的开展提供所需实验仪器设备。

4、经费支持

我校一直以“科研兴教”为理念,在教学科研方面一直给予极大支持。

学校教科室有相应的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科研制度和一定的经费保障。

学校为本次实验提供活动的必要经费和设备。

并从各方面给与支持和帮助,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研究时间

本课题从申报之日起,约需要2年的研究时间,即预计到2015年结题。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