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C卷.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055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C卷.docx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C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C卷.docx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C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积累(共9题;共51分)

1.(14分)按意思写词语。

①浪费;损坏。

________

②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憾动。

________

③使不安宁;扰乱。

________

④稳重,不浮躁。

________

2.(10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音或字。

王戎(lóngróng)________     诸小儿(zūzhū)________     竞走(jìnjìng)________

(戎戒)________备 (戎戒)________马  (竞竟)________赛

究(竞竟)________   (竞竟)________争  (竞竟)________然

3.(3分)加偏旁,变新字。

劳——________________    每——________________   易——________________        

4.(6分)看拼音,写词语。

shuāijiāo

pàngdūnr

dānguàr

zhàngs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fěicuì

dǒusǒu

hóulong

pòzh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4分)宋朝的________写了著名的《四时田园杂兴》,他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6.(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一种酒。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C.“锲而不舍”这个成语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D.《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还写过《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老人与海》等。

7.(3分)阅读题。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短文中的感叹句。

8.(5分)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为转述句)

(2)他们一拥而入,把我们包围起来。

(改为比喻句)

(3)我哪能离开呢?

(改为陈述句)

9.(4分)(2018·越城)按要求填空。

吕    武    邱    赵    陶

按音序排列,以上姓氏中,________姓排第一,________姓排最后。

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排列,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6分)

10.(7分)课内阅读。

我就这么着,从很小的时候起,听奶奶讲故事,一直听到我十来岁。

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

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张三想:

“我要吃水蜜桃。

”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

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后来呢?

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

我该要些什么?

一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1)宝葫芦是一个怎样的葫芦?

请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2)对“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从文中“省心”一词我知道王葆即使有了宝葫芦帮他列式子,他还是不会做算术题。

B.王葆想过不动脑筋、不劳而获的生活。

C.如果王葆有了宝葫芦,那他做算术真的省心了,宝葫芦是真实存在的,能帮助他。

(3)请为人物得宝方式连线。

张三           掘地

李四           听话

王五           游龙宫

赵六           遇神仙

(4)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是()(多选)

A.因为王葆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对宝葫芦很向往。

B.奶奶每次讲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故事里的人有了宝葫芦,都过上了好日子。

C.宝葫芦很漂亮,特别吸引小朋友。

(5)从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中选一个,创编新故事,把故事的主要内容写下来,讲给同学听。

11.(9分)课外阅读

峨眉山人

十月的峨眉,像一壶鼎沸多时的开水突然冷却下来。

炎夏盛暑过去,秋意袭来。

在阴雨蒙蒙的日子里,我们来到峨眉山脚下,抬头望去,似云,似雾,似烟,似气,模糊一片。

这是个容易挑人思绪、引人遐想的所在。

从洪椿坪向上,是一路险途,能见到戏弄人甚至搞恶作剧的猴子。

我和两位同伴,向前走一段,去迎迎将要从金顶胜利归返的伙伴。

心想,说不定还能见到逗乐的猴子。

在成都时为猴子准备的食物还不曾打发,一直放在手提包里。

渐渐听到了脚步声,走近了,才知道不是我们的同伴,是两个背空篓筐的汉子,他们步履稳健轻快,使人想起家乡的樵夫。

在洪椿坪庙子大门口,他们停下来小憩。

一个年近六十,一个年近五十,额角都沁满汗珠。

他们是山下的农民,每天背一百三十斤煤上金顶,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往返多年了。

他们开玩笑说,几代猴子都认识他们了,从不向他们讨食。

望着他们悠然抽烟的神情,我脱口问道:

“每天这样上下,不累吗?

”那位年纪大的漫不经心地说:

“习惯了,跑熟了。

”另一位补充说:

“山上天天要烧煤。

晚上,我们这些从山上下来的和从山下上来的全汇聚在庙子里,没有一个不感到疲劳。

我们用热水烫脚,美美地躺在洁净的客房里休息、回味。

在未上山之前,我听去过峨眉山的人说,山上用水,尤其是热水很不方便。

但此行我们住过的几处,食用水都很方便,因为山上有成堆的煤,有一个个老年、中年、青年的背煤人。

次日清晨下山,将近十点来到一线天,这是峨眉山中风景最秀丽奇特的地方。

瀑布直泻而下,山涧泉水汩汩,两岸险峰不绝,游人无不在此驻足观赏。

我不由拿起自带的相机。

当我对准镜头,反复寻找角度时,从远处山下,稳健轻快地上来三个人。

近了才看清,打头的两个,就是昨天傍晚分手的背夫,还是背着煤,多了一个年轻的,一点没少背。

他们停步,用手棍支撑背篓,问我们累不累?

我反问他们累不累,怎么这么早又上山?

他们说:

“睡一觉就缓过来了,天凉了,山上要储煤过冬。

”说罢,又拾级而上。

我突然强烈地感到,他们才是这如画风景里的主人。

我迅疾拿起相机,顾不得对焦距,将他们的背影摄下。

前些天报载,上峨眉山的汽车正式通车了,这真好。

不过这样,也许见不到那负重而行的背煤人,那令人怀念、崇敬的峨眉山人了,哪怕是见见他们模糊的背影也是好的。

(1)“十月的峨眉,像一壶鼎沸多时的开水突然冷却下来。

”这句话中的一组反义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意思是峨眉山的天气由________转________。

(2)“那位年纪大的漫不经心地说”,“漫不经心”的意思是________,在这里表明那位背煤人________

(3)“我们”在山上住的地方食用水之所以都很方便是因为________。

(4)请概括出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段意。

(5)作者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目的是()。

A.告诉我们峨眉山的交通比以前便利了    

B.表示作者还想见见峨眉山背夫的背影    

C.表达作者对峨眉山背夫的怀念、崇敬之情    

D.告诉我们通车后就看不到峨眉山的背夫了    

(6)读完文章你认为谁是峨眉山的主人?

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共9题;共51分)

答案:

1-1、

考点:

解析:

答案:

2-1、

考点:

解析:

答案:

3-1、

考点:

解析:

答案:

4-1、

考点:

解析:

答案:

5-1、

考点:

解析:

答案:

6-1、

考点:

解析:

答案:

7-1、

答案:

7-2、

考点:

答案:

8-1、

答案:

8-2、

答案:

8-3、

考点:

解析:

答案:

9-1、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6分)

答案:

10-1、

答案:

10-2、

答案:

10-3、

答案:

10-4、

答案:

10-5、

考点:

解析:

答案:

11-1、

答案:

11-2、

答案:

11-3、

答案:

11-4、

答案:

11-5、

答案:

11-6、

考点: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