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053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1:

改革发展中的教化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化基本普及和高等教化快速发展的成就以及863安排的制定;理解教化发展为“科教兴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论断;驾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化法》的颁布及其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思索与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化法》规定:

‘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化。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你怎样理解上述法律条文中你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失学或辍学缘由有哪些?

”等问题,培育学生理解历史材料和探究问题的实力。

  (3)通过采纳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育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实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分组搜集、整理资料,用生动的事例说明我国基础教化和高等教化的发展状况,培育学生依据须要搜集处理信息的实力。

  

(2)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3)课后延长:

小组探讨“你打算怎样帮助失学儿童?

”或者以“让我们一起托起明天的太阳”为题(也可自拟题目),写一封倡议书。

激发学生关注祖国命运的情感和培育学生联系实际的实力。

  (4)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增加直观性,感悟历史。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1)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化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化法》、邓小平“三个面对”的题词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化教学方针等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3)通过对所在社区学校同少数落后地区义务教化状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相识,增加酷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事、建设好祖国的宏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化法》。

  2、难点

  “科教兴国”战略,“把教化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重温课本84页“自由阅读卡”,启发学生思索:

加入WTO以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学生回答:

有助于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的空间。

同时,在WTO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必需遵循这个组织规定的很多“嬉戏规则”,假如有所违犯,可能得不偿失。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师:

“新中国成立后,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教化事业有很大发展。

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化的发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化的经费投入,并激励社会力气投资办学。

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出现了一些设备先进的中小学校。

  多媒体显示:

“教化要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

(及邓小平的照片)”

  师:

这个题词不仅是对景山学校的,更是当今教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化改革指明白方向。

这是新时期教化发展和教化改革的方针。

体现了党中心对我国教化事业的高度重视。

真可谓“百年大计,教化为本”。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历史回顾。

  多媒体显示:

历史回顾

  师:

我国自清朝末年以来,一再规定实施义务教化,但从未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施义务教化创建了条件,改革开放则使义务教化由志向变成事实。

  多媒体显示:

1101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化法》到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化。

  师:

“在政治课中大家多次接触到《义务教化法》,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含义是什么?

  生:

它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化,强制学龄儿童接受肯定的教化,提高民族素养的必要措施。

  师: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

《义务教化法》规定:

“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化。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你怎样理解上述法律条文中你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他们谁说的对?

为什么?

  小女孩:

我们上学是家长和学校的事,家长和学校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小男孩:

不对,上学是我们自己的事,既是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也是我们接受教化的权利,必需依法执行。

不能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师:

“尽管我们国家用法律的形式给予了青少年享受义务教化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种种缘由,有少数地区的孩子还不能享受到这种权利和义务。

  随后老师问题:

总有一些孩子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当怎么办?

  学生纷纷阐发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生:

“应当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搞上去,我们就能很好的发展教化。

教化搞好了,人才就多了,科技就进步了,经济也就发展了。

  生:

“百年大计,教化为本”

  生:

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扰儿童接受义务教化权利的人和事。

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气加大教化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师:

“刚才有的同学提到发展经济和教化的关系,提得很好,20世纪90年头以来,党和政府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多媒体播放短片“科教兴国”(视频:

科教兴国)。

  师:

“‘科教兴国’战略中明确提出‘把教化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世纪90年头以来,党和政府是怎样发展教化事业的呢?

  ①把九年义务教化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②要求实施素养教化,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师:

“面对我国过去所取得的成果,我们感到傲慢和骄傲;与此同时,作为与‘科教兴国’战略同步成长的你们更应当放眼看世界!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探讨一下。

  生:

“日本大力发展教化,长期坚持智力高投资,不断改革教化体制,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培育大批具有中等以上学历的有技术的优秀工人和科技人才。

  生:

“德国和日本都是二战中战败的法西斯国家,战后经济颓废。

然而仅仅一、二十年时间,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的飞跃令人咋舌,两国分别成为60年头初和60年头末的资本主义世界其次大经济强国,尤其日本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

究其缘由,我们发觉除了肯定的民主改革、加强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依靠美国扶植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缘由那就是高度重视教化。

  生:

“发展中国家新加坡也是大力发展科教事业、重视道德教化、提高劳动者素养,不仅保证了科技和生产对人才的须要,也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养的劳动大军,70年头新加坡经济年增长率不仅超过西方,而且成为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竞争对手,令世界瞩目,被称为‘70年头的奇迹’。

  师:

“这些国家胜利的阅历告知我们,今日的教化就是明天的科技和后天的生产力,所以高瞻远瞩的邓小平一再强调,发展科技,不抓教化不行。

没有教化的发展,就没有科技的进步”。

  老师过渡:

现在我们的“九年义务教化”,也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基础教化坚固了,高等教化的发展自然能够“水到渠成”了。

  二、高等教化的大发展

  师: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老师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出来。

学生通过资料的汇总,思索、探讨并作答。

  ①数量大增,学科齐全,布局合理。

(展示北京高校、清华高校、吉林高校、东北师范高校等高校的网址、图片、文字资料等)

  ②科学探讨硕果累累。

(“863”安排项目和国家独创奖。

激励学生查找课外资料,说出详细事例)

  师:

“党中心、国务院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坚持“三个面对”的指导思想,这都是我们新时期教化取得成就的有力保障。

那么,我们青少年又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珍惜受教化的机会呢?

你能否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前景作一番奇妙的设想?

譬如,你将为自己初中毕业以后选择什么道路?

你将以哪门课程作为重点选学的方向?

  生: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化改革大潮之中,学校和老师为我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袤舞台,细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大家要珍惜这些机会,争取多学些本事,为实现自己美妙的志向打下坚实基础。

  生:

“想要考重点中学,争取考上志向的高校,理科我很喜爱,我想搞科研工作,希望拿到‘诺贝尔’奖,为国家作贡献。

  生:

“初中毕业后,我准备去读艺术中学,以后考艺术学院,做一名演员,能走向国际。

  生:

“我不想读中学,我希望干脆去读技术学校,早点工作,边工作边深造,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生:

“我们读初中毕业是最低的标准了,多数人都还是希望能接着深造,现在读高校是我们的至少要求了,探讨生和博士生更是不断地扩招,所以,我们为了自己也得好好学习,要不然,怎么在以后的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啊?

  老师总结: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究竟是教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教化确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将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青少年受教化的程度如何,干脆关系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

所以大家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的旺盛富强,努力学好科学文化学问。

  课后思索和探讨

  对于我国目前尚存在8507万的成人文盲,请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2: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教学目标

  基础学问了解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也步入了新时代,成就辉煌

  掌握两个文学艺术创作高峰期里出现的代表性作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记(重大赛事中的夺冠人物)

  实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得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历史资源,收集整理自己所宠爱的文学艺术作品、体育明星等相关资料,形成精确的历史概念

  探讨探究文艺作品与社会与人民大众的关系,体育事业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情感看法价值观爱国情感体育事业摆脱“东亚病夫”地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新中国历程的缩影和代表,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值得大力颂扬和学习

  溯源固本立志奉献文艺作品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取之于民又奉献于民,这是文艺作家获得胜利的历史阅历,我们也要为将来事业的胜利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点文艺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体育事业的成长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

  教学难点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101页“导入框”图文,探讨回答:

你有自己喜爱的文化名人和体育明星吗?

能否向大家作些简洁的介绍?

(可以通过这样的联系,利用“追星效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真理的内在需求。

但要留意从探讨时间、思维理念等方面予以调控。

  承上启下,老师引导:

刚才同学们介绍的事例都很生动感人,说明这些优秀作家、文艺明星和体育健儿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都留下了走向胜利的轨迹,谱写了绚丽辉煌的历史。

我们怎样进一步从他们的胜利体会到新中国的崛起呢?

怎样为自己的将来也铺设出锦绣前程呢?

(支配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究、沟通、探讨、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文学的旺盛

  1为什么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人了新的时代?

  (A.政策英明: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文艺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B.来源丰富:

新旧社会交替阶段的社会风情千姿百态,为文艺创作供应了无穷的源泉。

  2为什么_后,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时代的影子。

_期间由于社会的畸形,出现了一些严峻脱离实际或浮夸于世的文学作品。

_后拨乱反正,特殊是改革开放后,文艺工作者才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涌现出一批《班主任》之类的好作品。

  3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里说: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源于社会而奉献于社会,取之于人民而回报给人民。

  艺术的发展

  1你知道哪些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

(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方面的形式,还有音乐、影视、戏剧、舞蹈、杂技、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形式。

  2依据101页“动脑筋”,组织学生探讨回答:

  A.为什么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演出时,取得那么巨大的胜利?

(他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作品本身质量很高,得到广阔观众的认可,还得到了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

  B.你还可以从这张图片中感受到周恩来怎样的人品?

(作为国务院总理要日理万机,他却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来观看演出,说明他对人民大众文艺事业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无比关切。

照相时,他虚心地站立在郭沫若身后,甘居平凡之位,却在平凡之中流露出不平凡的宏大,这就是一代伟人令人仰慕的风范!

  3请一位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101页“文献资料•艾青的诗句”,提问:

这些诗句中的“动身”和“到达”说明白作者的心境怎么样?

(动身=事业的起先,到达=事业胜利。

诗人借水手之口,表达了渴求事业胜利的心境。

  4组织学生依据101页“动脑筋”:

谁的做法正确?

(女生做得对,因为她明白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脚踏实地学好各门功课。

对于自己所宠爱的文学,她能合理支配时间,并且持之以恒,坚持每天阅读、练笔,打算好扎实的文学功底,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男生的做法不行取。

他或许会有偶然的收获,但基础太单薄,就象在沙滩上积累砖瓦,最终是建不成高楼大厦的。

  •老师小结、过渡:

文学作品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取之于民又奉献于民,这是文学家获得胜利的历史阅历。

无论同学们将来从事哪个行业,只要真想获得事业的胜利,就要象郭沫若、老舍等文学大师那样,从文化学问起先,脚踏实地打牢基础,为了事业不懈地努力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新中国成立后,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竞赛项目取得哪些让世人瞩目的成就?

  (A.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

激昂了民族精神,张扬了国威。

B.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屡建功勋。

容国团、许海峰、李宁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就象那长江后浪推前浪,标记着我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2发展体育运动除了在竞赛场上为国争光之外,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A.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化的重要课程,民族素养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B.综合国力的增加,为发展体育供应了必要的保证;体育的发展,使民族素养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加了综合国力。

  •老师画龙点睛:

我国正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作用中不断崛起。

我坚信,到了2022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实行的时候,全世界将欣喜地欣赏到中国龙在东方回旋升腾的壮丽场面。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关于课本103页的“练一练”,应提示学生分三点回答:

  A.从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来说,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化的重要课程,民族素养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B.从典型的事例来说,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

在悉尼实行的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三,极大地激昂了民族精神,弘扬了国威。

今年,第28届奥运会即将在雅典实行,我国体育健儿正在厉兵秣马,届时能够呈现怎样的风采,应当不会辜负人们的厚望。

  C.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加,也由于中国体育水平举世瞩目,所以越来越得到国际体育界的信任和支持,2022年将由北京承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1依据103页“动脑筋”:

你愿为2022年奥运会做些什么?

  希望大家学好各门功课,特殊要从上好日常的体育课做起,自觉提高身体素养,学好外语,学好计算机技术,争取成为奥运会的运动员或志愿者。

大家还要主动动员亲邻好友为2022年奥运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总之,要在2022年向全世界展示一个体育水平高、人文素养好、环境景观美,三位一体的全新的大中国形象。

新课标第一网

  2完成《历史填图册》26页的题目。

  3依据《新学案》55——56页[学问网络]梳理本课历史线索,完成[自我测评]。

  4提示学生预习第22课《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3: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教学目标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相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酷爱之情。

相识到社会发展变更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问与实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改变;驾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改变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状况;培育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实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视察、分析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漫画、地图、实物引发学生学习的爱好;采纳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设计课后延长内容,让学生拓展学问,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合理方案。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改变。

组织学生分四个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在沟通中感受改变。

  2.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改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老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讲授:

过去男女谈婚论嫁,常以“四大件”作为物质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课件展示新旧“四大件”图片)。

“四大件”的演化,足以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

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衣食住行的变迁

  

(一)服饰看变迁

  1.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

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

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

  2.六、七十年头人们的服饰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这一时期人们的衣着不仅色调和样式单调,而且数量有限,须要凭布票来购买。

  3.“_”时,青少年喜爱穿绿色的军装。

  4.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二)日益丰富的饮食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吃”的方面有何改变呢?

  1.改革开放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人们“吃”的水平也很低,养分严峻不足。

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

城镇居民吃粮油要凭票供应,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等获得有限的食物。

  2.改革开放后,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蔬菜种类日渐丰富,90年头养分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成为百姓饮食“主旋律”。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吃出养分、吃出文化、吃出健康。

  老师过渡:

人们常说,我们现在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住得也好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呢?

  (三)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1.人均居住面积: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只有3.6平方米,农村是8.1平方米。

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城市面貌和百姓住房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超过了10平方米,农村超过24平方米。

  提问:

你在家里有独立的房间吗?

请说说你家现在的居住条件怎样?

  2.配套设施、房屋装修:

改革开放前随处可见破旧木板房,改革开放后逐步被外表装饰美丽的楼房所取代。

城镇居民住上了高楼大厦,而且装饰讲究,宽敞光明,中国农村的住房改变同样令人惊讶。

  (四)四通八达的交通

  改革开放前,农村靠畜力和步行,城市靠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改革开放后,特殊是20世纪90年头以后,乘出租汽车和开私家车的人多了起来,除此之外,我国铁路、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坐飞机不再是件希奇事,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了肯定的比重,说明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和改革前交通工具惊慌,道路拥挤的状况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提问: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汽车的发展,随之带来了什么严峻的问题?

  2、如何缓解城市中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

  老师过渡:

了解完了衣食住行状况,我们再来看一下与人们的衣食住行亲密相关的两个内容:

  就业和社会保障

  提问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改变?

  提问2:

铁饭碗要不要打破?

为什么?

  提问3:

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当怎么帮助?

  课后小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旺盛。

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度提高。

  课后习题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限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低

  2、下列符合_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A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一模一样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3、下列各项就业方法中属于

  “铁饭碗”的是()

  A持证上岗

  B毕业安排

  C就业培训

  D公开聘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