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039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像原理与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

B.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D.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6cm和34cm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透镜距光屏34cm时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40cm

C.透镜的焦距范围为3cm≤f≤6cm

D.如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且像的性质不变

3.课外活动实践时,李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D.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4.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10cmB.f=5cmC.f=8cmD.f=12cm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离透镜1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那么,当物体离透镜8cm时,在光屏上将(  )

A.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能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得到像,但可以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18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造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7.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A.f<2cmB.2cm<f<4cm

C.5cm<f<8cmD.4cm<f<5cm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9.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C.如果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蜡烛,使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4cm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未画出)。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的应用是投影仪,且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2cm

B.只将凸透镜左移,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C.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右移,同时像在变大

D.将蜡烛右移至距离凸透镜18cm,向右调节光屏至适当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11.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D.若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一定不可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

二.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2.小明用蜡烛和毛玻璃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测量焦距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让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  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光斑到  的距离,结果为10.0cm;

(2)如图所示,刚开始实验时烛焰的像只有一小部分成在光屏边缘的A处,大部分不在光屏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当蜡烛距透镜5.0cm时,光屏上  (有/没有)烛焰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此时,像成在  (光屏/蜡烛)一侧。

若要观察到此时的像,则眼睛要位于  (光屏/蜡烛)一侧。

(4)小明用LED灯做成字母“F”替换蜡烛,将它放在透镜15.0cm处,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小明在毛玻璃光屏后面观察物和屏上的像,他直接看到的物为“F”,则他看到屏上像的形状为  ;移去光屏,在光屏处,看到像的形状为  。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凸透镜在光具座50cm刻线处,凸透镜焦距为10cm。

(1)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2)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光具座上15cm刻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所成的清晰、倒立、  的实像。

(3)在

(2)的基础上将透镜换成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应将光屏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得到清晰的像。

(4)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要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适当向  (填“上”或“下”)调节。

1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

(1)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调整后,当他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发现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15.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如图甲所示水透镜,并用它来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中测得图甲中水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

(1)实验时,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水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

(2)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  cm~  cm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3)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水透镜中继续注入水,使之成为如图乙所示透镜,通过  (选填“向左”、“向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与原来相比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  的距离(选填“光源”或“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和  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才能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实验

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若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

因可能是  。

(3)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2所示,要看到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A.小于10cmB.大于10cm且小于20cmC.等于20cmD.大于20cm

(4)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3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

(5)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3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的像是模糊的。

①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②如果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度数合适的  (选填“近视”

或“远视”)眼镜片,也可以在光屏上获得清晰的像。

(6)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下表中实验序号4中像的性质为  (像

的性质需要写完整),像距为  cm。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5

1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15

5

5

正立、放大的虚像

(7)小华用11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E”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

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同学们对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优点是可

以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和  关系,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小红认为选择字母“F”更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解答】解:

A、由图可知,物距u=40cm,v=30cm,物距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据图可知,当取走光屏后,所成像的情况是不变的,故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据A可知,此时物体应该处于2f之外,故40cm>2f;像处于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2f>30cm>f,故可得焦距的范围是:

20cm>f>15cm,故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是35cm,即一定处于1倍焦距以外,一定成实像,所以此时的物距变小,像距应该变大,像变大,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故C错误;

D、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即物距等于15cm,凸透镜不动,即说明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所以此时光屏上不能成像,故D错误;

故选:

B。

2.【解答】解:

题干中说到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6cm和34cm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可以得到:

距光屏6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f<6cm<2f……①,

距光屏34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4cm>2f……②,故A错误;

根据①②可得3cm<f<6cm,故C错误;

根据成像分析,距光屏6cm和34cm成实像是两个互逆的光路,所以u1=v2,v1=u2,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6cm+34cm=40cm,故B正确;

如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但是成像的性质正好与原先相反,故D错误。

故选:

B。

3.【解答】解:

由图可知:

u=20cm,v=16cm。

且u>v;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

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则u=20cm>2f,2f>16cm>f,

解得10cm>f>8cm。

故选:

C。

4.【解答】解:

根据题意AO<OB可知,A点成像在B点,像距大于物距,满足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因为AO=10cm,选项A、B、D不能满足f<10cm<2f,选项C能满足f<10cm<2f,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

C。

5.【解答】解:

一物体在凸透镜前16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16cm<2f,即8cm<f<16cm;

此时若把物体放在距离透镜8cm的地方,即其处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在光屏上不能得到像,但可以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

D。

6.【解答】解:

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时,所以f=8cm,故A错误;

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故B错误;

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

故选:

D。

7.【解答】解:

物体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

所以,2f>8cm>f,即8cm>f>4cm﹣﹣﹣﹣﹣①;

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0cm>2f,即f<5cm﹣﹣﹣﹣②,

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f<5cm。

故选:

D。

8.【解答】解:

A、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u=v=2f=20cm,所以f=10cm。

故A错误;

B、当物距u=3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C、当物距u=8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故C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到15cm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故D错误。

故选:

B。

9.【解答】解:

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

故A错误。

B、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B错误;

C、用不透明纸遮住凸透镜的左半部分,烛焰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右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C错误;

D、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即蜡烛应远离凸透镜。

故D正确。

故选:

D。

10.【解答】解:

A、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则f<u=24cm<2f,解得24cm>f>12cm,故A错误;

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B错误;

C、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变大,像距将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左移,同时像在变小,故C错误;

D、将蜡烛右移至距离凸透镜18cm,由24cm>f>12cm可知,向右调节光屏至适当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D正确;

故选:

D。

11.【解答】解: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

A、小杨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也就是成实像时物体和光屏的移动方向一致,所以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有可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

B。

二.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2.【解答】解: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这样做是让太阳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调节并移动透镜,让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光斑的位置为透镜的焦点,用刻度尺测出它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2)现在烛焰的像只有一小部分成在光屏边缘的A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烛焰的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没在同一直线上;

(3)当蜡烛距透镜5.0cm时,光屏上有烛焰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只不过这个折射光线发散,不会聚成像;

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当蜡烛距透镜5.0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即像成在蜡烛一侧。

眼睛透过凸透镜观察。

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4)将它放在距透镜15.0cm处,2f>u>f,在屏上像的形状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图

移去光屏,在光屏处成像的性质不变,看到像的形状为

故答案为:

(1)最小、最亮;透镜中心;

(2)光屏的中心蜡烛的焰心不在透镜的主光轴上;

(3)有;蜡烛;光屏;

(4)

13.【解答】解:

(1)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将蜡烛放到光具座上15cm刻线处,物距为50cm﹣15cm=35cm,而凸透镜焦距为10cm,则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凸透镜焦距为1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像距应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像距在10cm与20cm之间;

而当凸透镜焦距为8cm时,如仍要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像距应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像距在8cm与16cm之间;

比较可知,应减小像距,即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得到清晰的像;

(4)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要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可以使;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

(1)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

(2)缩小;(3)靠近;(4)下。

14.【解答】解:

(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3)当u=2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所以2f=20cm,即f=10cm;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50cm﹣35cm=15cm处时,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

故答案为:

(1)同一高度;

(2)10;(3)放大;幻灯机。

15.【解答】解:

(1)实验中需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目的是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处,此时u>2f时,光屏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就光屏处于60cm~70cm之间,在光屏上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3)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水透镜中继续注入水,使之成为如图乙所示透镜,即此时透镜的焦距变小,故像距变小,应通过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与原来相比将变小。

故答案为:

(1)同一高度;

(2)60;70;缩小;(3)向左;变小。

16.【解答】解: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如图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0cm﹣30.0cm=10.0cm,即为焦距。

(2)在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即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

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说明光平行主光轴射出,则可能将蜡烛置于焦点处了;

(3)如图,因为图A的情形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要看到如图A的情形,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B;

图B的情形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要看到图B的情形,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即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A。

(4)根据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可知,蜡烛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蜡烛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5)①凸透镜焦距为10cm,此时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2f>v>f,即20cm>v>10cm,所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实像,应缩小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②如果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在60﹣70cm之间,要想使光屏位置不变,需要利用凹透镜的分散作用,使像成在距离透镜28cm的光屏上,因为近视镜是凹透镜,所以需要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片,才可以在光屏上获得清晰的像;

(6)实验4,当物距为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实验1中,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5cm,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实验4中,物距是15cm,像距是30cm。

(7)用11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E”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和左右关系;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选择字母“F”是最好选择上下关系的更明显。

故答案为:

(1)光屏;10.0;

(2)光屏,主光轴,蜡烛放在焦点上了(u=f);(3)B;A;(4)下;(5)缩小;近视;(6)倒立、放大的实像;30;(7)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