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21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0281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21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21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21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21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21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21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21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21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21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x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学案人教版必修3

––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结合具体区域图,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具体原因。

3.以此案例分析方法为模式,学会分析其它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等)的成因。

一、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的概念图解

2.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思维活动

1.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的“红色荒漠”属于哪一种荒漠化类型?

成因是什么?

答案 属于石质荒漠化。

 由于植被遭受破坏,地表受流水侵蚀,导致红壤土层变薄甚至缺失,岩层裸露,形成红色荒漠。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1)植被景观:

图中Ⅰ为

温带草原,Ⅱ为⑪荒漠草原,Ⅲ为⑫荒漠。

(2)年降水量:

图中A为⑬400mm以下,B为⑭200mm以下,C为⑮50mm以下。

2.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形成

思维活动

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和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是否相同?

试简要说明。

答案 不相同。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距海遥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气候干旱。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探究点一 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探究活动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形成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结合教材P16图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完成

(1)~

(2)题。

(1)我国西北地区形成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1)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2)西北干旱地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等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多雨年份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但西北地区气温、降水变率大,持续干旱则促进土地荒漠化进程。

反思归纳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的成因

自然因素的影响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深居内陆,高原、山岭阻隔

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物质条件

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动力条件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

为风沙向东、南方向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

重要条件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变率大

多雨年份利于抑制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探究点二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探究活动

 下面图甲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分布图”,图乙是图甲中“A区域的局部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区,该地区荒漠化发展较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图甲中箭头表示荒漠化区的扩展方向主要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扩展趋势?

(3)分析图乙所示南部地区河流的大体流向。

该地区河流多流程短小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

(2)向东、向南。

 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冬春季西北风强劲。

(3)自南向北。

 原因:

河流都流向沙漠地区,沿途蒸发、下渗和农业用水使流量急剧减小。

反思归纳

 西北不同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及危害

典型地区

主要人为因素

主要危害

能源缺乏地区

过度樵采

破坏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过度放牧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

过度开垦

使沙化土地连片并发展

干旱的绿洲边缘区

过垦、过牧、水资源利用不当

绿洲萎缩,沙逼人退

对点训练一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2013年6月17日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旨在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发扬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胡杨精神,积极投身荒漠化防治的伟大事业,共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是(  )

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②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③地处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 ④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荒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受到山岭重重阻挡,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程度为全球同纬度地区之最。

第2题,分析思路展示如下:

→灌溉不当,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

对点训练二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读“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因素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表示(  )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4.图中②因素造成的荒漠化主要分布于(  )

A.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

B.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C.干旱的绿洲边缘

D.内陆河流或冲积扇地区

答案 3.A 4.B

解析 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它主要包括:

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过度放牧主要发生于以畜牧业为主的草原牧区。

综合提升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内蒙古商都县位于半干旱草原农垦区较集中的锡林郭勒草原西部。

下图为内蒙古商都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

材料二 科技日报2012年6月21日报: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6月17日在荒漠化防治国际高级研修班上说,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沙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净减少1717平方公里。

(1)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________和潜在的________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不是简单的________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________并最终连在一起,形成类似荒漠的自然景观。

(2)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内蒙古商都县的人口、耕地和荒漠化土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在荒漠化的进程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3)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别是________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

但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________因素对荒漠化的形成并非起决定作用。

(4)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答案 

(1)经济活动 自然因素 荒漠扩张 退化

(2)人口数量增多,耕地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均增加 人类活动

(3)降水量 气候(自然)

(4)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基础过关]

我国西北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

据此完成1~2题。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B.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

C.干旱为主

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

2.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

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

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小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由于干旱,形成了其整体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2题,本区景观由草原和荒漠构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的变化,而水分条件变化的根源在于距海遥远,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到达。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

4.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

答案 3.B 4.A

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区域沙漠广布,随森林的减少,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

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5~6题。

5.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6.图示沙尘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墨西哥湾沿岸诸国年降水量减少

B.美国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

C.巴西高原干旱程度加剧

D.亚马孙河含沙量剧增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造成该地区沙尘扩散主要原因是受信风的影响,非洲北部受信风影响是气压带风带的北移造成的,所以是7月的特征。

第6题,根据图示可知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影响到美国东南部,导致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8.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为原因有(  )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④⑥D.③⑥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带来的上游用水增加,会使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第8题,注意抓住题目中问的是“人为原因”,燃料短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9.读下列图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

材料二 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图)和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乙图)

(1)材料一中表现了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甲图中,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

(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如乙图所示)。

为什么?

答案 

(1)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2)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逐渐向盆地的边缘、河流上游迁移。

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

(3)在水井的周围,由于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造成草场超载,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解析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表现在五大方面: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1)题,在这五大方面中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是形成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但是不同的地区产生问题的原因又有区域差异。

(2)题,根据经纬度及图例信息可知材料二中的甲图是我国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人口必定向有水源的地区迁移。

第(3)题,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斑点状荒漠化圈的形成是草场超载造成的。

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沙尘暴常有发生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华北地区的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答案 

(1)气候干旱多风,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气候干旱,春季风力强

(3)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解析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方面回答,人为原因主要是一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发生沙尘暴的条件:

一是要有沙源,二是要有动力——风,三是气候干旱才能风起沙扬。

[能力提升]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大陆是(  )

A.①B.②C.③D.④

12.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陆面积和轮廓B.过度放牧和樵采

C.纬度位置和垦耕D.海陆位置和地形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1题,热带荒漠面积最大的是非洲,本格拉寒流在非洲大陆的西南侧。

第12题,①为亚洲大陆的荒漠分布,④为南美大陆的荒漠分布,亚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而南美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

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图甲)”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图乙)”,完成13~14题。

13.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D.大气污染

14.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C.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

D.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

答案 13.B 14.D

解析 第13题,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中,秸秆和薪柴在生活用能中所占比重较大,这样会导致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第14题,大量秸秆作为燃料直接燃烧,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缺林!

缺水!

缺土!

缺粮!

缺钱!

1000多万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共同的生存挑战。

据最新监测结果,广西有石山面积8.33万平方千米,占该区国土面积的35.3%,比台湾和海南两省国土面积总和还多。

其中,已经石漠化的土地达233万多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180多万公顷。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逾越的鸿沟。

材料二 第二次全国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石漠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遏制。

(1)广西是我国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该地产生石漠化的原因。

(2)石漠化对地区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危害?

答案 

(1)自然原因:

该地岩溶地貌发育,石山面积广大,成土速度缓慢,植被覆盖率低;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

石山区人口不断增多,毁林开垦、过度樵采、烧山、放牧、乱采石矿等人为破坏严重,致使石山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严重的石质荒漠化。

(2)①石漠化导致生态恶化,生存条件逐渐丧失,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石山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③石漠化引起的生态恶化加剧了贫困,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④石漠化带来的泥沙淤积,成为红水河梯级电站的重大忧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