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9530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10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3题,第5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共9题)、非选择题(第4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19题,第20题,第21题,共12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名字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多数人的▲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真与美就▲了。

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的程度。

  A.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

 B.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

  C.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

  D.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④③②①B.①②④⑤③

  C.③⑤①④②D.④③②①⑤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的很多地名和现在是不同的,如关中,它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B.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宴席中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项王、项伯东向坐”,体现了项羽、项伯尊贵的地位。

C.古代人乘车,主帅居中,驭手居左,称车左;参乘(陪侍或保卫人员)又称车右,“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即为此义。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主要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4.

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中日两国高中生使用电脑功能”的调查,根据下面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3分)

(1)与日本高中生相比,我国高中生电脑使用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概括。

(不得出现具体数字)(2分)

(2)根据上表情况,请对我国高中生的网络学习提出一条建议。

(1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

“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

,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

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

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

”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

太宗谓曰:

“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

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

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

公卿已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

向声背实,以得为荣。

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卿等不贵我官爵耶?

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遂以崔干为第三等。

至十二年,书成,凡百卷,颁天下。

又诏曰:

“氏族之美,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

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

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

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

惟在于窃赀,结褵

必归于富室。

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

或自贬家门,受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

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

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唯此弊风,未能尽变。

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

(选自《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有删节)

【注】①累叶陵迟:

指家世衰落。

②问名: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

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③结褵:

成婚。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责天下谱牒       责:

责备    

B.或乖礼义之风       乖:

违背

C.不敦匹嫡之仪       敦:

勉励    

D.或矜其旧望         矜:

同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卢、李、郑四个家族在嫁女儿的时候大肆索取聘礼,并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唐太宗认为这样做严重败坏社会风俗。

B.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撰写《氏族志》,校正姓氏等级,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真假,褒奖忠贤,贬黜叛逆。

C.唐太宗认为,士大夫如果能立下功劳,爵位崇高显赫,忠孝两全,或者道德高尚,学问技艺通达渊博,就能称为真正的士大夫。

D.《氏族志》的颁行,彻底革除了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在嫁娶时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不良风气,唐太宗对此感到十分满意。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5分)

(2)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

(5分)

8.从本文看,唐太宗对士大夫的婚姻有怎样的要求?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9—10题。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上官仪(608年-665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朝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

本诗是作者宰相任上(661—663)所作。

“广川”指洛水。

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

“长洲”指洛堤。

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

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终生未仕。

9.刘诗的后两句描写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10.两首诗都写到“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月”下之情?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5)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6)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7)看似寻常最奇崛,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8)__________________,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五、现代文阅读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高手文质彬彬

(美)克劳斯·米勒

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她丈夫还在公司开会,她真的很生气,眼泪在眼眶里一个劲地打转。

“哼,什么鬼会议,要开到这个时候!

”她满腹牢骚地埋怨着。

“他不来,我来可以吗?

”忽然一个声音从她身后响了起来。

“啊,你是谁?

你想干什么?

”她吓了一跳,转过身来惊恐地对来人喊道。

“嘘……”陌生人在嘴唇前竖起了一根手指,“请不要大惊小怪,我专程前来拜访你。

“你……你是怎么进来的?

”她心里害怕极了,尽管外表显得还比较平静。

“从阳台上爬进来的,本来想等到你们全家睡觉以后再进屋来随便看看,可是刚才听到你和丈夫通电话,知道他在开重要的会,一时半会回不来,所以我决定提前亲自拜访你,陪你说一会儿话。

她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头脑里想着如何与这个窃贼周旋的各种方案。

“很抱歉,由于我们这种职业的特殊性,我不得不采取这种方式进屋。

”他文质彬彬地说,“其实我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更多的时候,我们也很善良,我们也有职业操守。

你看,我并没有对你动粗,只要你好好配合,我们之间就会相安无事。

她的声音也变得柔和起来:

“也许吧,不过如果你的手肯离开你的口袋,也许你会显得更善良一些,因为我知道你的口袋里恐怕有一把弹簧刀之类的玩意儿。

他非常听话地把手从口袋里拿出来,走到餐桌前,扫了一眼桌上的菜肴,然后他从碟子里拿起一小块牛排送进嘴里嚼了起来,啧啧地赞不绝口。

他尝了几个菜,用餐巾擦擦嘴,抓起桌上那瓶酒,打开盖子,倒了一小杯酒,抿了一口,然后使劲地咂咂嘴:

“啧啧啧,这酒的味道也不错,是好酒!

来,为你这么能干的主妇干一杯。

”说着,他向她举起了酒杯。

“你为什么一定非得做这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呢?

其实你还可以做其他一些体面的工作呀?

那样风险要小得多。

“夫人,其实这个问题我早就考虑过,我也曾经去找过一些体面的工作,可是我这个人命不好,总是四处碰壁。

所以还是干这一行见效快,尤其是像我这样的高手,总是手到擒来,因为我从事这个行当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墙上的挂钟响了起来。

这是一个布谷鸟式样的挂钟,到了整点,便发出“布谷、布谷”的叫声。

钟的声音开始把他吓了一跳,很快他又镇静下来。

他瞟了一眼墙上的钟,对她说道:

“你看,都十一点了,你丈夫还没有回来,真不像话。

我最恨这些不守时的人,尤其家里还有这么贤惠的妻子一直在等着。

“不,他今天晚上有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平常他回家都很准时。

”她显得有些激动,拼命为自己的丈夫辩解着。

“嗯,即便如此,也不能原谅不准时的行为。

夫人,感谢你的美味佳肴,感谢你的热情款待。

为了能够让我记住这美好的夜晚,我应该随手带走一两件纪念品,我想你应该不会反对吧?

比如说这只钻戒就是最合适的纪念品。

”他一边说,一边走到那个小桌子旁边,从一个首饰盒里拿起了她的那枚钻戒。

她的心隐隐作痛,因为这是她丈夫送给她的纪念品,价值不菲。

可是她知道这宝贝肯定要不回来了,破财消灾,还不如索性装得大方一点,好让他尽快离开。

于是她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对他说:

“好吧,你就把它拿走吧,但愿你能卖个好价钱。

”他点点头,微笑着朝阳台走去。

“等一下,”她在他背后喊道,“你一定得把这些夹心面包和火腿肠带走,我想我的丈夫肯定不需要了,但你的妻子和孩子肯定需要。

”她迅速地把面包和火腿肠包好,塞进他的上衣口袋里。

“夫人,你真是个好人!

”他把手放在胸前,像绅士那样对她微微地弯了一下腰,紧接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阳台上,无声无息,就像他来的时候一样。

“嗯,这个家伙倒是挺有礼貌的,”她在心里想,“不过,尽管他干这一行干了很多年,仍然算不上是一个高手。

”想到这里,她松开手指,仔细地打量着手中的钻戒,然后把这枚钻戒又牢牢地戴在手指上。

她很兴奋,因为刚才把面包塞进他口袋里的那一刹那,她把这枚钻戒又拿回来了。

这个窃贼也许做梦都没有想到,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的高手,尽管她早就退出江湖,已经改邪归正很多年了。

(选自《青年博览》2013年第14期,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女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展示了女主人公面对入室盗窃的小偷时的从容状态。

B.女主人公的丈夫在公司开会,很晚了还不回家,女主人公心里很生气,于是开始抱怨,结果引来了小偷。

C.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一阵惊慌之后,尽量让自己镇定下来,并开始与小偷周旋。

她那柔和的声音反倒让小偷愿意听她的话。

D.小偷在女主人公面前表现的文质彬彬,在与女主人公交谈的过程中还强调自己的善良和职业操守,充分表明他从事这种职业的无奈。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6分)

14.结合文本,谈谈小说以“高手文质彬彬”为题的妙处。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古人云:

诗言志。

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

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

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

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

艾青说:

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

只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

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

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

胡风说:

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

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

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

我被生活感动过吗?

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

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

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

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

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

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古人云:

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

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

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

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

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

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15.下列完全不能证明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的一项是(3分)

A.胡适、陈独秀等倡导文学革命,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

B.胡风说:

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

C.古人云:

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

D.卞之琳的《断章》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1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诗歌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有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的真正体验。

D.现代诗歌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情感,抛却了这个基础,是绝对写不出诗歌作品来的。

17.为什么说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红学泰斗”——周汝昌

“红学泰斗”周汝昌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

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

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

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

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

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

痴迷到什么程度?

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

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

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

有两句诗为证:

“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

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

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

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

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

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

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

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

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

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

“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

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

”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

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

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

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

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

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

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

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

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周汝昌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该书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B.周汝昌继承了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的研究方法,成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C.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D.周汝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始终坚守不渝,穷追不弃,他喜欢“国货”,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甚至到了冥顽不化的程度。

19.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取得了那些成就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

20.周汝昌的一生,给我们哪些启示?

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简要探究。

(6分)

 

八、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

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孙中山)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

(鲁迅)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习近平)

古今名人灿若星辰,无数名句化育世人。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D

2、C

3、D

4、

(1)(示例)我国高中生电脑看娱乐新闻、聊天、看小说或漫画明显高于日本高中生,但收集学习信息、进行学习却远低于日本学生。

(2)(示例)减少上网看新闻、聊天、看小说的时间,增加网络学习的时间。

(言之成理即可)

5、B

6、D

7、

(1)不管几代以前如何,只按照今天的官品、人才来确定士族的等级,并且应该统一量定等级的标准,作为永久的准则。

(2)这种习惯时间长了就成了风俗,到现在还没有废止,这既乱了人伦,也确实败坏了名声和教化。

8、

(1)婚姻的原则,首先要符合仁义。

(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

(2)嫁娶的规矩,务必合乎礼法。

(嫁娶之序,务合礼典。

9、(5分)①描写春夜风光,营造了清新静谧的意境。

(2分)②动静结合,静中有动,以动显静,静谧的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

初春的虫子也许还很稀少,但是诗人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虫声是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也令人油然生发出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2分)③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1分)

10、(6分)①两首诗都写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