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测试题+小专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9411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复习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测试题+小专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单元复习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测试题+小专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单元复习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测试题+小专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单元复习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测试题+小专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单元复习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测试题+小专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复习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测试题+小专题含答案.docx

《单元复习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测试题+小专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复习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测试题+小专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复习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测试题+小专题含答案.docx

单元复习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测试题+小专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章末复习

小专题

(一)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思路一:

找边

边相等呈现的方式:

①公共边(包括全部公共和部分公共);②中点.

类型1 已知两边对应相等,找第三边相等

1.如图,已知AB=DE,AD=EC,点D是BC的中点,求证:

△ABD≌△EDC.

 

类型2 已知两角对应相等,找夹边相等

2.如图,∠ABD=∠CDB,∠ADB=∠DBC,求证:

△ABD≌△CDB.

 

类型3 已知两角对应相等,找其中一角的对边相等

3.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点O为边AC和DF的交点,不重叠的两部分△AOF与△DOC是否全等?

为什么?

 

类型4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或斜边)相等,找斜边(或直角边)相等

4.已知,如图,∠A=∠D=90°,AB=DF,BE=CF.求证:

△ABC≌△DFE.

 

思路二:

找角

角相等呈现的方式:

①公共角;②对顶角;③角平分线;④垂直;⑤平行.

类型5 已知两边对应相等,找夹角相等

5.如图,AB=AD,AC=AE,∠BAD=∠CAE.求证:

△ABC≌△ADE.

 

6.如图,已知AD=AE,AB=AC,求证:

△ABE≌△ACD.

 

7.已知,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求证:

△ACD≌△EBD.

 

类型6 已知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找另一角相等

8.已知,如图,D是AC上一点,AB=DA,DE∥AB,∠B=∠DAE,求证:

△ABC≌△DAE.

 

9.如图,已知∠BDC=∠CEB=90°,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

(1)△ADO≌△AEO;

(2)△BDO≌△CEO.

 

小专题

(二)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的几种常见的结论

类型1 证角相等

1.如图,已知AD平分∠BAC,AB=AC,求证:

∠1=∠2.

 

2.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求证:

∠1=∠2.

 

类型2 证明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

(1)证线段的平行

3.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求证:

AB∥CD.

 

(2)证线段的垂直

4.如图,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点F,且有BF=AC,FD=CD.求证:

BE⊥AC.

 

类型3 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1)证线段相等

5.已知:

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求证:

AE=CE.

 

6.如图,AB=CB,AD=CD,E是BD上任意一点,求证:

AE=CE.

 

(2)证线段的和差关系

7.如图,已知AD∥BC,点E为CD上一点,AE、BE分别平分∠DAB、∠CBA,BE交AD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

(1)△ABE≌△AFE;

(2)AD+BC=AB.

 

8.如图,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

∠BAD,求证:

EF=BD+DF.

 

(3)证线段的倍分关系

9.已知:

如图,在△ABC中,∠BCA=90°,AC=BC,AE平分∠BAC,BE⊥AE,求证:

BE=

AD.

 

小专题(三)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技巧

方法1 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方法归纳】 因角平分线本身已经具备全等的三个条件中的两个(角相等和公共边相等),故在处理角平分线问题时,常作以下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1)在角的两边截取两条相等的线段;

(2)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角两边的垂线.

1.如图,AB∥CD,BE平分∠ABC,CE平分∠BCD,点E在AD上,求证:

BC=AB+CD.

 

2.如图,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点C,D,求证:

PC=PD.

 

方法2 利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方法归纳】 截长补短法的具体做法:

在某一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2∠B,试判断AB,AC,CD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想一想,你会几种方法)

 

4.如图,在△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试判断BE,CD,BC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5.如图,AD∥BC,DC⊥AD,AE平分∠BAD,E是DC的中点.问:

AD,BC,AB之间有何关系?

并说明理由.

 

方法3 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方法归纳】 将中点处的线段延长一倍,然后利用SAS证三角形全等.

6.已知:

如图,AD,AE分别是△ABC和△ABD的中线,且BA=BD.求证:

AE=

AC.

 

7.如图,AB=AE,AB⊥AE,AD=AC,AD⊥AC,点M为BC的中点,求证:

DE=2AM.

 

章末复习

(二) 全等三角形

01  基础题

知识点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如图,△ABC≌△DEC,∠A=70°,∠ACB=60°,则∠E的度数为()

A.70°B.50°C.60°D.30°

2.如图,已知△ABC≌△DAE,BC=2,DE=5,则CE的长为()

A.2B.2.5C.3D.3.5  

知识点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3.如图,在△ABC和△FE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时,即可以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4.如图,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BC=EF,AC⊥BC于点C,DF⊥EF于点F,AC=DF.求证:

(1)△ABC≌△DEF;

(2)AB∥DE.

 

知识点3 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5.小明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如图①②③,他想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你认为应带()

A.①B.②C.③D.①和②

6.如图,高速公路上有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已知DA=10km,CB=15km.DA⊥AB于A,CB⊥AB于B,现要在AB上建一个服务站E,使得C,D两村庄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AE的长

是km.

 

知识点4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7.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BD+ED=BCB.DE平分∠ADBC.AD平分∠EDCD.ED+AC>AD

8.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15,且BD∶DC=3∶2,则D到边AB的距离是.

  

9.如图,已知BD为∠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于M,PN⊥CD于N,求证:

PM=PN.

 

02  中档题

10.如图,已知△ABC≌△EDF,点F,A,D在同一条直线上,AD是∠BAC的平分线,∠EDA=20°,∠F=60°,则∠DAC的度数是()

A.50°B.60°C.100°D.120°

11.如图,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P是射线OA上一点,DP⊥OA,DP=5,若点Q是射线OB上一个动点,则线段DQ长度的范围是()

A.DQ>5B.DQ<5C.DQ≥5D.DQ≤5  

1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对全等三角形.

13.如图,在Rt△ABC中,∠C=90°,AC=12cm,BC=6cm,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要使△ABC和△QPA全等,则AP=.

14.如图,工人师傅要在墙壁的点O处用钻打孔,要使孔口从墙壁对面的点B处打开,墙壁厚35cm,点B与点O的垂直距离AB长20cm,在点O处作一直线平行于地面,再在直线上截取OC=35cm,过点C作OC的垂线,在垂线上截取CD=20cm,连接OD,然后沿着DO的方向打孔,结果钻头正好从点B处打出,这是什么道理?

 

03  综合题

15.

(1)阅读理解:

如图1,在△ABC中,若AB=10,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

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BE(或将△A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2<AD<8;

(2)问题解决:

如图2,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参考答案

类型1 已知两边对应相等,找第三边相等

1.证明:

∵点D是BC的中点,∴BD=CD.

在△ABD和△EDC中,

∴△ABD≌△EDC(SSS).

类型2 已知两角对应相等,找夹边相等

2.证明:

在△ABD和△CDB中,

∴△ABD≌△CDB(ASA).

类型3 已知两角对应相等,找其中一角的对边相等

3.解:

全等.理由:

∵两三角形纸板完全相同,∴BC=BF,AB=BD,∠A=∠D.

∴AB-BF=BD-BC,即AF=DC.

在△AOF和△DOC中,

∴△AOF≌△DOC(AAS).

类型4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或斜边)相等,找斜边(或直角边)相等

4.证明:

∵BE=CF,∴BE+EC=CF+EC,即BC=EF.

在Rt△ABC和Rt△DFE中,

∴△ABC≌△DFE.

类型5 已知两边对应相等,找夹角相等

5.证明:

∵∠BAD=∠CAE,∴∠BAD+∠DAC=∠CAE+∠DAC.∴∠BAC=∠DAE.

在△ABC和△ADE中,

∴△ABC≌△ADE(SAS).

6.证明:

在△ABE和△ACD中,

∴△ABE≌△ACD(SAS).

7.证明:

∵AD是△ABC的中线,∴BD=CD.

在△ACD和△EBD中,

∴△ACD≌△EBD(SAS).

类型6 已知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找另一角相等

8.证明:

∵DE∥AB,∴∠CAB=∠EDA.

在△ABC和△DAE中,

∴△ABC≌△DAE(ASA).

9.证明:

(1)∵AO平分∠BAC,∴∠DAO=∠EAO.

∵∠BDC=∠CEB=90°,∴∠ADO=∠AEO.

在△ADO和△AEO中,

∴△ADO≌△AEO(AAS).

(2)∵△ADO≌△AEO,∴DO=EO.

在△BDO和△CEO中,

∴△BDO≌△CEO(ASA).

小专题

(二)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的几种常见的结论

类型1 证角相等

1.证明:

∵AD平分∠BAC,∴∠BAD=∠CA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AS).∴∠1=∠2.

2.证明:

∵点D是BC的中点,∴BD=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BAD=∠CAD.

在△ABE和△ACE中,

∴△ABE≌△ACE(SAS).∴∠1=∠2.

类型2 证明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

3.证明:

在△AOB和△COD中,

∴△AOB≌△COD.∴∠A=∠C.∴AB∥CD.

4.证明:

∵AD为△ABC的高,∴∠ADB=∠ADC=90°.

在Rt△BDF和Rt△ADC中,

∴Rt△BDF≌Rt△ADC(HL).∴∠1=∠2.

∵∠1+∠BFD=90°,∠BFD=∠AFE,∴∠2+∠AFE=90°.∴∠BEA=90°.∴BE⊥AC.

类型3 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5.证明:

∵FC∥AB,∴∠ADE=∠CFE.

在△ADE和△CFE中,

∴△ADE≌△CFE(ASA).∴AE=CE.

6.证明:

在△ABD和△CBD中,

∴△ABD≌△CBD(SSS).∴∠ADE=∠CDE.

在△ADE和△CDE中,

∴△ADE≌△CDE(SAS).∴AE=CE.

7.证明:

(1)∵AE、BE分别平分∠DAB、∠CBA,∴∠BAE=∠FAE,∠ABE=∠CBE.

∵AD∥BC,∴∠F=∠CBE.∴∠ABE=∠F.∴AB=AF.

在△ABE和△AFE中,

∴△ABE≌△AFE.

(2)∵△ABE≌△AFE,∴BE=FE,AB=AF.

在△BCE和△FDE中,

∴△BCE≌△FDE.∴BC=FD.∴BC+AD=DF+AD=AF=AB.

8.证明:

延长FD到G,使DG=BE,连接AG,

∵∠B+∠ADC=180°,∠ADC+∠ADG=180°,∴∠B=∠ADG.

在△ABE和△ADG中,

∴△ABE≌△ADG(SAS).∴AE=AG,∠BAE=∠DAG.

∵∠EAF=

∠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

在△AEF和△AGF中,

∴△AEF≌△AGF(SAS).∴EF=FG.

∵FG=DG+DF=BE+DF.∴EF=BE+DF.

9.解:

延长AC、BE交于点F,

∵∠ACB=90°,BE⊥AE,∴∠CAD+∠CDA=90°,∠EDB+∠EBD=90°.

∵∠CDA=∠EDB,∴∠CAD=∠EBD,即∠CAD=∠CBF.

在△ADC和△BFC中,

∴△ADC≌△BFC.∴AD=BF.

在△AEF和△AEB中,

∴△AEF≌△AEB.∴BE=EF,即BE=

BF.∴BE=

AD.

小专题(三)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技巧

方法1 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1.证明:

在BC上截取BF=AB,连接EF.

∵∠ABC、∠BCD的平分线交AD于点E,∴∠ABE=∠FBE,∠BCE=∠DCE,

在△ABE和△FBE中,

∴△ABE≌△FBE.∴∠BAE=∠BFE.

∵AB∥CD,∴∠BAE+∠CDE=180°.∴∠BFE+∠CDE=180°.

∵∠BFE+∠CFE=180°,∴∠CFE=∠CDE.

在△FCE和△DCE中,

∴△FCE≌△DCE.∴CF=CD.∴BC=BF+CF=AB+CD.

2.证明:

过点P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PEC=∠PFD=90°.

∵OM是∠AOB的平分线.∴PE=PF.

∵∠AOB=90°,∠CPD=90°,∴∠PCE+∠PDO=360°-90°-90°=180°.

而∠PDO+∠PDF=180°,∴∠PCE=∠PDF.

在△PCE和△PDF中,

∴△PCE≌△PDF(AAS).∴PC=PD.

方法2 利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3.解:

AB=AC+CD.理由:

方法1:

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

易证△AED≌△ACD(SAS),∴ED=CD,∠AED=∠C.

∵∠AED=∠B+∠EDB,∴∠C=∠AED=∠B+∠EDB.

又∵∠C=2∠B,∴∠B=∠EDB.∴BE=DE.∴AB=AE+BE=AC+DE=AC+CD.

方法2:

延长AC到点F,使CF=CD,连接DF.

∵CF=CD,∴∠CDF=∠F.∵∠ACB=∠CDF+∠F,∴∠ACB=2∠F.

又∵∠ACB=2∠B,∴∠B=∠F.又∵∠BAD=∠FAD,AD=AD,∴△ABD≌△AFD(AAS).

∴AB=AF=AC+CF=AC+CD.

4.解:

BC=BE+CD.证明:

在BC上截取BF=BE,连接OF.

∵BD平分∠ABC,∴∠EBO=∠FBO.

又∵OB=OB,∴△EBO≌△FBO.∴∠EOB=∠FOB.

∵∠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

∴∠BOC=180°-∠OBC-∠OCB=180°-

∠ABC-

∠ACB=180°-

(180°-∠A)=120°.

∴∠EOB=∠DOC=60°.∴∠BOF=60°,∠FOC=∠DOC=60°.

∵CE平分∠DCB,∴∠DCO=∠FCO.又∵OC=OC,∴△DCO≌△FCO.∴CD=CF.

∴BC=BF+CF=BE+CD.

5.解:

AB=AD+BC.理由:

作EF⊥AB于F,连接BE.

∵AE平分∠BAD,DC⊥AD,EF⊥AB,AD∥BC,∴EF=DE,DC⊥BC.

∵DE=CE,∴EC=EF.∴Rt△BFE≌Rt△BCE(HL).∴BF=BC.

同理可证:

AF=AD.∴AD+BC=AF+BF=AB,即AB=AD+BC.

方法3 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6.证明:

延长AE至F,使EF=AE,连接DF.∵AE是△ABD的中线,∴BE=DE.

∵∠AEB=∠FED,∴△ABE≌△FDE.∴∠B=∠BDF,AB=DF.

∵BA=BD,∴∠BAD=∠BDA,BD=DF.

∵∠ADF=∠BDA+∠BDF,∠ADC=∠BAD+∠B,∴∠ADF=∠ADC.

∵AD是△ABC的中线,∴BD=CD.∴DF=CD.

又∵AD=AD,∴△ADF≌△ADC(SAS).∴AC=AF=2AE,即AE=

AC.

7.证明:

延长AM至N,使MN=AM,连接BN.∵点M为BC的中点,∴BM=CM.

又∵∠BMN=∠CMA,∴△AMC≌△NMB(SAS).

∴AC=BN,∠C=∠NBM,∠ABN=∠ABC+∠C=180°-∠BAC=∠EAD.

又∵BN=AC=AD,AB=EA,∴△ABN≌△EAD(SAS).∴DE=NA.∴DE=2AM.

章末复习

(二) 全等三角形

1.(B)

2.(C)

3.BC=DE或∠A=∠F或AB∥EF

4.证明:

(1)∵AC⊥BC,DF⊥EF,∴∠ACB=∠DFE=90°.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2)∵△ABC≌△DEF,∴∠B=∠DEF.∴AB∥DE.

5.(C)

6.15km.

7.(B)

8.6.

9.证明:

∵BD为∠ABC的平分线,∴∠ABD=∠CBD.

在△ABD和△CBD中,

∴△ABD≌△CBD(SAS).∴∠ADB=∠CDB,即BD平分∠ADC.

∵点P在BD上,PM⊥AD,PN⊥CD,∴PM=PN.

10.(A)

11.(C)

12.3

13.6_cm或12_cm.

14.解:

在△AOB和△COD中,

∴△AOB≌△COD(SAS).∴∠AOB=∠COD.

又∵∠AOB+∠BOC=180°,∴∠BOC+∠COD=180°,即∠BOD=180°.

∴D,O,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钻头沿着DO的方向打孔,一定从点B处打出.

15.证明:

延长FD至点G,使DG=DF,连接BG,EG.

∵点D是BC的中点,∴DB=DC.

∵∠BDG=∠CDF,DG=DF,∴△BDG≌△CDF(SAS).∴BG=CF.

∵ED⊥FD,∴∠EDF=∠EDG=90°.

又∵ED=ED,FD=DG,∴△EDF≌△EDG.∴EF=EG.

∵在△BEG中,BE+BG>EG,∴BE+CF>E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