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重点知识汇总.docx
《应用语言学重点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语言学重点知识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语言学重点知识汇总
Chapterone:
TheNatureofAppliedLinguistics(特点)
1)Ithasanindependentdiscipline(独立性)
a)ithasitsownobjectofstudy;
b)ithasitsownscientificsystemoftheoriesandmethodology;
c)ithasitsownresearchers.
2)Itisaninterdisciplinaryscience(跨学科)
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
相关学科
语言学科
教育学
相关学科
语言教学
3)Itisanappliedscience(应用性)
应用语言学包含着具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方面:
语言理论,语言描写和语言教学。
语言理论的作用是为语言教师提供关于一般语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用得知识;
语言描写的作用是使语言教师了解英语的结构特点、获得语言洞察力。
这两部分是语言教学的基础。
4)Itisanempiricalscience(试验性)
Likenaturalscience,appliedlinguisticsusesexperimentsasitsbasicwayofresearch,emphasizingobjectivity,systematicness,explicitnessandeconomy.(客观性,系统性,明确性,经济性)
TheTaskofAppliedLinguistics(任务)
1)acomprehensiveandup-to-dategraspofthetheoreticalfoundations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
(更好理解掌握最新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
2)anintegratedunderstandingofthevariousfactorsaffecting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
(全面了解影响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各种因素)
3)abasicknowledgeaboutdifferentlanguageteachingapproaches,methodsandtechniques.
(一个语言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
英语教学法主要是立足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成果。
应用语言学主要是站在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教学。
在言语交际中,特别是在某种语境中,人们有时不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另一种表达方式——虚拟结构,把自己的思想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1)Youwouldn’thavemadethismistakeifyouhadbeenmorecareful.表示批评
2)Youwouldhaveseenhimifyouhadcomeyesterday.表示惋惜
3)Wecouldn’thavefinishedtheworkintimewithoutyourhelp.表示感谢
4)Thespeakerwouldbedisturbedifwekepttalkingwitheachother.表示劝告
5)IwouldgowithyouifIdidn’thavetoattendameeting.
表示遗憾
1.社会发展的需要
2.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的需要
3.教师发展的需要
4.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Chaptertwo:
1.WhatisLanguage?
StructuralistsSaussure
Socio-linguists(K.Halliday1964)
Thetransformationalists(N.Chomsky1959)
结构主义的观点把懂得一种语言局限在掌握结构规则和词汇上。
功能意念观点又增加了需要懂得如何运用规则和词汇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交往法观点则认为,要知道如何用语言做事,就要知道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如何去做才算是得体。
从哲学角度来看:
语言是人们感受客观世界和表达主观世界的物质外壳。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语言是人们进行认知心理活动的思维的外在形式。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
语言的核心就是强调语言的系统性、生成性、习惯性和文化性。
从语言的结构特征来看:
语言是个符号系统。
它是一个由语音、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
从语言的功能特征来看:
语言是个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思想交流的工具。
人类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任意创造出来的一种符号系统,用以交流思想、情感和愿望;所以语言既是交际工具,也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乔姆斯基学派认为,语言是说本族语的人理解和构成合乎语法的句子的先天性能力和在特定时空说出来的话语。
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社会集团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应用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的交际系统。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认识的沉淀。
当代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从功能主义角度,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并非因为有共同的生理遗传属性,而是因为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语言具有共同的社会功能。
研究语言演变为目标的就形成了历史语言学。
研究某一特定时期的语言状态的就是共时语言学。
从不同语言的研究中抽象出一些共同的原则,并以此解释人类语言的性质、起源和结构原理的就形成普通语言学或理论语言学。
以对比不同语言结构差异为目的的语言研究形成对比语言学。
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形成社会语言学。
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形成心理语言学。
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各系的形成文化语言学。
TheTypesofLearning
A)Fromthepointofmethod,wehaveDeductiveLearningandInductiveLearning.
DeductiveLearningisanapproachtolanguageteachinginwhichlearnersaretaughtandgivenspecialinformationaboutalanguage.Thelearnersthenapplytheseruleswhentheyusethelanguage.
Inductivelearningisanapproachtolanguageteachinginwhichlearnersarenottaughtgrammaticalorothertypesofrulesdirectlybutarelefttodiscoverorinducerulesfromtheirexperienceofusingthelanguage.
B)Fromthepointofpsychology,therearetwomajortypesoflearning:
CognitivelearningandNon-cognitivelearning.
Non-cognitivelearning
(1)refersto“thechangeinabehavioraltendency”astheresultofrepeatedreinforcedpracticeofstimulus-response
(2)referstothechangeofexternalbehavior.
(3)isonlyapurelymechanicalconnectionbetweenstimuliandresponses.
Cognitivelearning
(1)ontheotherhand,notonlyinvolvesaseriesofstimuliandresponses,butalsotheconceptualprocessexperiencedintheassociationbetweenstimuliandresponses.
(2)referstotheacquisitionandorganizationofmeaning.
(3)isaprocessofgettingtoknowtheoutsideworldthroughunderstandinganddeduction.
学习理论的三次革命
20世纪20年代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强化
20世纪60年代
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20世纪90年代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情境学习
3、第二语言教学中学生学习中的偏误是怎样形成的?
答:
第二语言教学中学生学习中的偏误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者第一语言的干扰,例如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学习汉语时说“*我见面你”;二是第二语言规则的过度泛化,例如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会说出“*Doesyoucanplaypiano?
”;三是交际策略失误;四是文化迁移的影响。
2.你说出十个1978年以来的新词语。
炒鱿鱼、的哥、网吧、发廊、桑拿、网虫、美眉、下海、网游、数码
14.简述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
语言交际合作原则包括:
一),数量原则
1,使所说的话达到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2,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二),关系原则
三),方式原则
1,避免晦涩的词语。
2,避免歧义。
3,说话要简洁(避免赘述)。
4,说话要有条理。
四),礼貌原则
1.得体准则
A.最小限度使别人受损。
B.最大限度使别人受益。
2.慷慨准则
A.最小限度使自己得益。
B.最大限度使自己受损。
3.赞誉准则
A.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
A.最大限度使赞誉别人。
4.谦虚准则
A.最小限度地赞誉自己。
A.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
A,使交际双方的分歧减到最小。
B,使交际双方的一致增到最大。
6.同情准则
A,使对话双方的反感减到最小限度。
B,使对话双方的同情性增到最大限度。
第一语言教学:
一般是在母语习得之后进行的语言教学,它是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全面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
通常是指除母语以外但又在本社团里使用的语言教学,目的能与周围人的交流。
外语教学:
是指除母语以外且又不在本社团里使用的语言教学,它却具有单一性,有的只需要阅读,有的着重听说,有的只需要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词汇等等。
可能有的只会考试。
双语教学: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定义是:
Apersonwhoknowsandusestwolanguages.
用二语或外语进行其他学科内容的教学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第一个“法”是说教学有规律,我们要遵循这个规律。
第二个“法”是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及自身素质所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的组织
1)线性排列(lineargradation)
B
A
C
D
从教学法角度看,线性排列的不足
1)语言教学强调重复率,出现一次就希望掌握,既不可能,也不容易记忆。
2)如果每个项目都要出现一次并要求掌握,那么教学进度就会很慢。
2)螺旋式排列(spiralgradation)
Findaproblem
Solvetheproblem
Findanotherone
Solveitagain
这种螺旋式排列更加接近语言学习的自然过程
1)让语言项目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出现,使语言学习者从感性上先认识这些项目,以实现隐含的学习过程。
2)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可以加快学习进度,学了就能用,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3)这也有可能把训练接受能力和训练表达能力的材料区分开来,以训练学生的不同的语言能力。
Twotermsforlanguageteaching
TeachingEnglishasaSecondLanguage
Teaching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
教学中的双主体性
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角色变化而形成的,当呈现或讲解知识时,教师是教的主体;当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操练来掌握语言技能,通过思考来掌握知识时,学生是学习主体。
2.Differentviewsonlanguageacquisition不同流派的语言习得观
行为主义学派(behaviorist)认为,第一语言习得与学习和人类其他行为一样,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即在语言习得中,儿童通过不断对刺激做出反应,反复重复成年人的语音和句型,形成了与成年人一样的语言习惯。
也就是说,第一语言习得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地模仿成年人语言的过程。
先天论(nativism)认为,由于存在普遍语法(universalgrammar)规律,语言习得是人脑生俱来就固有的内在能力。
因此,儿童语言的发展不是简单地模仿成人的结果,而是由于自身具有的一种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简称LAD。
由于人类具有这一语言习得机制,儿童的语言有其自身规律,成年人的纠正不能改变他们的语言。
随着心理学领域内的认知学派逐渐强大,他们从认知能力发展的角度研究语言习得与学习。
发展论(developmentaltheory)虽同意语言习得是人类独具的能力,但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强调,语言习得是随着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后天习得的。
他们认为,婴儿出生时并无主动的交际能力只是在出生后,由于理解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后才能与成人进行交流。
也就是说,儿童语言的发展是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习得的。
互动论(interactionism)认为,语言习得与学习是儿童内在的思维能力与外界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
,两者缺一不可。
这一学派既重视人脑创造性的语言能力,又强调语言输入对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例如,父母的语言往往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互动论”的观点比较令人信服,即语言习得是儿童认知发展、语言能力、心理、情感等内部因素与语言输入、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4)Inputhypothesis(语言输入假说)
该假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习得语言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得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
“i+1”理论
Krashen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定义为“i+1”。
这里的“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个阶段语言状态的间隔距离或叫“缺口”。
这一缺口是靠语言环境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学习者以往的经验来弥补。
1.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关系
结构是语言的外部形式,它的最基本单位是词;而把词结合起来以表达意义的是靠语法;把这种结合体说出来要用到语音。
词或词组
句子
表达
语法
语音
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去观察语言:
1)结构(structure):
语言的语法;选择句子的语法结构、把内容插入句发结构、选定词的语法形式,创立语音结构。
2)功能(function):
关于句子怎样传递它们所要传递的信息的说明。
3)过程(procedure):
关于人们使用什么心理手段、材料和程序来产生和理解句子的说明。
由此可见,
过程是相对独立的,需要专门去研究它。
弄懂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就懂得过程。
过程往往为人们所忽略,因为它不如结构和功能那样显而易见。
要想认识过程,必须先认识结构和功能,以便于由表及里。
3)主题结构:
一个句子的主题结构涉及到了3个方面:
(1)主语和谓语的问题。
(2)已知和未知的信息。
(3)框架和嵌入的问题。
句子的理解过程
理解就是根据听到的语音去建立意义。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MaryandJohnsawthemountainswhiletheywereflyingtoCalifornia.
要理解这句话,首先需要三方面的知识信息:
语音信息
(phonologicalinformation)
句法信息
(syntacticinformation)
词汇信息
(lexicalinformation)
语
法
知
识
在理解这个句子时,人们都把句子理解为人(作着飞机)在飞,而不是山在飞,这与词汇信息无关。
可见在理解这句子时,人们还依赖了别的东西,这就是,
概念知识(conceptualknowledge)和信念系统(systemofbeliefs)。
这两个并非语言知识的一部分,但在我们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隐形的,不易为人觉察。
Thisplaceistoocool!
“天太热,人太冷。
”
很多理解过程是从语义手段来进行命题的。
例如我们听到,flower,girl,picked,red这四个词,就可以知道有两个命题:
(1)花是红的
(2)女孩摘花
Theflowerthegirlpickedwasred.
Thegirlpickedtheredflower.
言语产生者
言语接受者
说话目的
认识处理
语言知识
概念知识
语境知识
意义理解
认识处理
语言知识
概念知识
语境知识
1.Motivation词的理据
词的理据是指词的形与词之间的联系,即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和现象相联系的依据。
1.1拟声理据onomatopoeicmotivation
布谷鸟在英语中cuckoo,法语中是coucou,汉语则为布谷鸟。
这是因为大家不约而同地用鸟的啼叫声来命名;但是在汉语的布谷鸟亦称为杜鹃、子规,而这与声音却无关。
也有人曾认为有些因素也不是与意义全无关的。
例如,英语中的元音[i]与“小”这一概念有关。
例如,little,chip,slip,nip,drip……等,但是big却是“大”的意思。
—ash结尾的词,表示“大声、快速、破坏性”等动作之意。
dash,crash,hash,smash
1.2形态理据
一些复合词的构成也是有理据的。
例如,landlord是由land与lord构成。
blackboard是由black和board组成。
有些意义上的联系也是很容易看出的。
如,brunch,是由breakfast与lunch组成的混合词。
1.3语义理据
这是一种心理联想,也就是把表示一种事物的词引申喻指另一种相关事物。
board木板桌子会
议委员会。
aboardoftrade(商会);
ontheboard(…在会议讨论之中)
1.4词源理据
这一般是由专有名词转化而来。
他们的意思均与其出处来源有密切的关系。
Watergate水门大厦(民主党党部)
水门事件丑闻;
Waterloo比利时中部的一个城镇(1815年拿破仑军队大败之处)惨败、毁灭性打击。
Meetone’sWaterloo.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近20年来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Selinker1969年在其论文LanguageTransfer中提出来的。
他(Selinker)认为interlanguage是指:
“theseparatenessofsecondlanguagelearner'ssystem,asystemthathasastructurallyintermediatestatusbetweenthenativeandtargetlanguages.”
Ellis(2000)也认为:
中介语可以解释为学习者拥有的一种潜在的(implicit)第二语言的知识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者将系统地修正这个系统。
这个定义说明了interlanguage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自己创造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动态的,并且随着学习的进展逐渐接近目的语。
它既不是外语学习者母语的直接解释,也不完全像目的语,而是处于母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的语言系统,并随着学习者学习的发展逐渐接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
80年代初,我国学术界引进了中介语的概念,其中比较完整和详细的表述为(鲁健骥,1984):
“中介语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系统。
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
中介语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都有表现。
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的发展,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
”
这里的中介语有两层意思:
1.是学习者语言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稳定系统;
2.是从初学者的零始阶段发展到掌握目的语阶段的动态轨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介语”或“过渡语”,这种认识是我们开始解释为什么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相同的学习者之间会出现差异。
学习外语过程中的每一时刻,每个人的“中介语”,是对外语结构的一组假说,其正确程度不尽相同。
不同中介语的叫法:
中间语、过度语、近似语、接近语等
Thecourseofinterlanguage
1.母语的影响。
学习者母语中的语法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中,并用来表达思想。
2.语言训练的影响。
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课堂上由于过分强调某一结构而引起的规则转移。
3.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影响。
4.第二语言学习者交际策略的影响。
5.第二语言材料所引起的规则扩大化使用。
由于中介语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出的一种语言系统,有些语言形式尽管给予大量纠正或反馈,都将以其特有的错误形式留在第二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表达当中。
由于中介语的研究目前还不完善,因此不同学者对中介语本身的特点也有不同的看法。
美国学者C.Adjemian(1976)提出中介语有三大特点:
1.可渗透性permeability
指中介语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或形式的渗透。
从母语来的渗透,即正负迁移(positive/negativetransfer);从目的语方面来的渗透,则是已学过的目的语规则形式的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