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6.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8880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6.docx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6.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6.docx

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6

2017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16·湖南怀化模拟)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

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图(  )

解析:

选A。

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即能利用一定的能量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一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蓝藻等,蓝藻又属于原核生物;分解者为腐生型生物,许多原核生物属于分解者,除此之外,分解者还包括腐生真菌、动物等。

2.(2016·广东晋宁一测)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内成分的相互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b、c、d、e、f

B.若b产生60mol氧气,则流入c的能量一般不超过相当于2mol葡萄糖的能量

C.由于长期使用DDT,c类群产生了对DDT的抗药性,c类群抗药性的增强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b的种群密度

解析:

选B。

分析图形可知,c是初级消费者,e是三级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也包含a,A错误;生产者b产生60mol氧气,则产生的葡萄糖为10mol,因此流入c的能量一般不超过相当于10×20%=2mol葡萄糖的能量,B正确;抗药性的增强是药物对动物抗药性变异长期选择的结果,C错误;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植物b的种群密度,D错误。

3.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

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

解析:

选A。

题图中①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②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③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④代表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某些自养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图漏掉了信息传递。

4.(2016·广东佛山一模)某弃耕地杂草丛生,生活着田鼠、黄鼬等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杂草、田鼠和鼬构成了生物群落

B.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

C.草→鼠→鼬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少

D.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通过生存斗争实现共同进化

解析:

选C。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群的总和,该弃耕地上还应该有分解者,它与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起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

田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应采取标志重捕法,B错误。

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所含能量越少,草→鼠→鼬这条食物链中,鼬含有的能量最少,C正确。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不是指种群内的个体共同进化,D错误。

5.(2016·河北邯郸摸底)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中食物链的条数为2条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解析:

选A。

由图可知,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蝉、螳螂、黄雀和蛇属于消费者,细菌属于分解者,光、CO2、H2O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正确;图中食物链的条数为1条,即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B错误;细菌属于分解者,而蝉属于消费者,二者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蛇属于四级消费者,D错误。

6.(2016·河北唐山模拟)图示为某湖泊中的食物网。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不会引起(  )

A.水华现象

B.a和b的数量增长

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

D.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

解析:

选D。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可能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现象发生;a和b以浮游植物为食,浮游植物增加,a、b食物来源增加,数量增长;若发生水华,水体缺氧,导致水中鱼类大量死亡,数量减少;c和d摄取食物不同,不会在食物上形成竞争关系。

7.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

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可能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解析:

选D。

由图中曲线可知:

①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②三个种群的生物的捕食关系。

根据图中a、b、c三个种群个体数的关系,可确定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的增加和c的减少;b和a均为消费者,它们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定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a、b、c三个种群中不包含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解析:

选D。

由图可知,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最多,应该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所以上述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乙种群数量增加,就要捕食更多的甲生物,因而甲生物的数量减少;随之丙的数量将增加,丁又是以乙为食,所以丁的数量随乙的增加而增加。

9.(2016·吉林长春模拟)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

 解析:

选B。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项错误;分解者释放出的能量散失,不能被绿色植物利用,C项错误;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D项错误。

10.(2015·高考天津卷)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解析:

选D。

由图分析可知,甲表示个体,乙表示种群,丙表示群落,丁表示生态系统。

A项,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应该是种群(乙)。

B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

C项,群落应包括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11.(2016·黑龙江哈尔滨模拟)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C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

D.桑树的总光合速率可以用B+C表示

解析:

选B。

B表示桑树的呼吸,C表示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表示用于蚕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表示流向分解者、H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

桑树的总光合速率是B+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

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既没有流向分解者也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用于呼吸的能量。

12.(2016·江西于都模拟)科学家R.L.Smith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能量数值

(千卡·m-2·a-1)

动物种类    

摄取量(I)

同化量(A)

呼吸量(R)

生产量(P)

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

0.10

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

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

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

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解析:

选D。

根据表格可知,收割蚁同化量为31,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只有0.10,不到1%的同化量,A正确;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能量,因而盐沼蝗摄入食物未同化量为3.71-1.37=2.34,该部分的能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B正确;黄鼠的同化量为3.80,而呼吸量为3.69,因而其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C正确;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未同化的能量不同,D错误。

13.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

Ⅰ→Ⅱ→Ⅲ→Ⅳ

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解析:

选C。

图中Ⅰ代表生产者,则E1表示的能量主要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Ⅱ、Ⅲ和Ⅳ都代表消费者,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A错误,C正确。

每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可能有很多,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由很多条食物链组成,B错误。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1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kg,则需要消耗A约42kg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解析:

选B。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之和,A错误;由图可知,A、B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0/(200+175+875)=4/25,B、C之间传递效率为30/200=3/20,则C增加1kg,需消耗A为:

1÷4/25÷3/20≈42,B正确;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现象,C错误;一定范围内,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多,D错误。

15.(2016·陕西西安模拟)下面是某城市人工湿地示意图,需要补充完善的碳循环过程包括(  )

A.植物

大气中CO2

B.动物

大气中CO2

C.植物

大气中CO2和动物

大气中CO2

D.以上均错误

解析:

选C。

图中只有生物成分之间及微生物与大气中CO2间的碳流动过程,缺乏植物和动物与大气间的CO2交换过程,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大气主要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图中已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解析:

选B。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A正确;原核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等可以完成图示过程,但不具备叶绿体和线粒体,B错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C正确;能进行A过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D正确。

17.下图1为科学家提供的大气中近40年每月平均CO2浓度图,图2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a~g”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CO2浓度逐年升高,主要原因是植物被破坏,使CO2的消耗减少

B.图2中c过程代表光合作用,f过程代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C.图2中甲代表的营养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D.图2中丙所代表的生物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

选C。

图1中CO2浓度逐年升高主要是由化学燃料的燃烧造成的;图2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无机环境中的CO2库,c过程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f过程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甲是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此占有的碳元素最多;丙是分解者,其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18.(2016·北京朝阳检测)下面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的示意图。

据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营养级之间传递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解析:

选C。

物质中储存能量,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A正确;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B正确;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应是能量②加上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碳在营养级之间传递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正确。

19.下表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甲(生产者消耗CO2量)

乙(分解者CO2释放量)

丙(生产者CO2释放量)

丁(消费者CO2释放量)

CO2相对值

100

21

30

11.5

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乙释放CO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

C.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

D.表格体现了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

解析:

选B。

甲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CO2量,即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可以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乙、丙、丁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表中CO2消耗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机物积累量增加,生物种类或数量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无机环境中的CO2通过甲进入群落,乙、丙、丁通过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因此该表格可以表示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

20.一只蜜蜂X在一个地点发现了花蜜源,它在蜂巢中的舞蹈如图1所示。

另一只蜜蜂Y也发现了有食物的地点,如图2所示。

在A~D图中哪个表现的是蜜蜂Y的舞蹈?

(  )

解析:

选C。

分析蜜蜂X的舞蹈图像可知,蜜蜂Y的舞蹈图像应为C图所示。

21.(2016·福州模拟)春季,雄鸟长出鲜艳的羽毛,不断鸣叫,并对雌鸟摆出各种姿态。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雄鸟能发出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B.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和种群基因库的发展

C.雌鸟接受信息后,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会增加

D.雌鸟体内性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垂体内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活动

解析:

选C。

春季,雄鸟不断鸣叫属于发出的物理信息,对雌鸟摆出各种舞姿属于发出的行为信息;信息的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和种群基因库的发展;雌鸟接受信息后,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使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含量过多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合成和分泌活动。

22.(2016·安徽芜湖月考)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一年生草本植物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1972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低于幼苗至成熟阶段的死亡率

B.与其他年份相比,1975年草本植物X种群内的生存斗争程度高

C.1975年由于X种群的幼苗数比成熟植株数多,则将来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加

D.5年内该一年生草本植物X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解析:

选D。

在1972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每个样方个体数减少量接近550株,而幼苗至成熟阶段,每个样方个体数减少量接近200株,所以1972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阶段的死亡率,A错误;图示曲线的变化显示,1975年每个样方内草本植物X个体数量较其他年份少,所以种群内的生存斗争程度低,B错误;植物X为一年生草本植物,1975年X种群的成熟植株数少,产生的后代少,加之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将来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C错误;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5年内该一年生草本植物X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正确。

23.(2016·广东佛山月考)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个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不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一定是产生了变异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

D.图④曲线若用于指导灭鼠,在d点进行灭鼠可以取得较理想效果

解析:

选C。

图①所示a点后K值降低,种群数量减少,可能为过度放牧,A错误;曲线②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B错误;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急剧减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C正确;曲线④表明,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种群数量大于K/2)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维持平衡的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若用以指导灭鼠,需在曲线达到K/2值之前进行灭鼠,D错误。

24.(2016·湖南株洲月考)在某一生态系统中,螟虫、螳螂(以螟虫为食)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具有两个营养级

B.螳螂种群数量的波动不受螟虫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

C.长期喷洒DDT,螳螂个体内的DDT浓度往往会高于螟虫

D.螟虫、螳螂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正反馈调节

解析:

选C。

食物链是以生产者为起点,该食物链至少有3个营养级,A错误;螳螂种群数量的波动受螟虫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B错误;长期喷洒DDT,因为富集作用,螳螂个体内的DDT浓度往往会高于螟虫,C正确;螟虫、螳螂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13分)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

苔类与物种C、G和H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行寻找食物。

(1)图1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

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地区物种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____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分析可知,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苔类为第一营养级的有2条,白杨树为第一营养级的有5条,次级消费者有H、D、A,其中A与D有共同的食物G、C,且D是A的食物,因此,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2)由于有C、F、G等多种动物与E处于一个营养级,当除去E时,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因而A的数量基本不受影响。

(3)由图可知,除去A,C大量繁殖,数量增加,成为优势种,E和F数量急剧减少,可能的原因是: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答案:

(1)7 H、D、A A和D

(2)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或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26.(8分)某养殖户想因地制宜,开发池塘进行渔业养殖,如图是其绘制的池塘生物群落图解,请回答有关问题:

(1)池塘中的植物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_______现象,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图中黑鱼与虾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

(2)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提高鱼的产量,这是______________的能量流向了鱼体内。

(3)

为提高经济效益,在养殖后期决定清除大部分黑鱼,投放部分青鱼、鲢鱼和鳙鱼,请在坐标系中画出清除部分黑鱼后鳙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

(1)池塘中的植物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黑鱼与虾的种间关系既有捕食,还有竞争(资源、空间竞争)。

(2)鸡粪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能量的一部分,适量的投入可以提高鱼的产量,这是生产者的能量流向了鱼体内。

(3)清除部分黑鱼后,由于空间、资源等有限,鳙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S”型。

答案:

(1)分层 捕食和竞争 

(2)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或生产者(粮食作物、杂草) (3)如图

27.(2016·山西西安模拟)(15分)如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1是________,3是________,4是________。

(2)能够表示化能合成作用的是________(填数字),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是________(填数字)。

(3)在食物链中含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________,1、2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越高。

(4)若1、2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乙所示的食物关系,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为________kJ。

(5)请列举避免图甲中的4含量增加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1个措施即可)。

 解析:

题图甲中1是生产者,含有的碳元素最多;4是CO2,则5、7是呼吸作用,6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的同化量为5.8×109×10%-(1.3+1.5)×108=3.0×108(kJ),故A获得的能量为3.0×107kJ。

答案:

(1)生产者 分解者 CO2 

(2)6 5和7 (3)1 抵抗力 (4)3.0×107 (5)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利用等(合理即可)

28.(2016·宁夏银川模拟)(16分)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中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的养殖方式。

养殖技术人员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下面图甲所示的食物网,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_____条,鲫鱼处于第_____营养级。

(2)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