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8292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化学试题

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

“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B.渗析C.蒸馏D.干馏

【答案】C

【解析】

乙醇和水的沸点相差较大,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答案选C。

点睛:

掌握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A,注意萃取与蒸馏的区别,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二者的原理是不同的。

2.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烷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

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烷分子中含有碳氢极性键,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中心,四个氢原子位于正四面体四个角,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故C不符合题意;

D、甲烷分子中只含有碳氢极性键,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3.类推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化学事实

类推结论

A

Al在O2中燃烧生成Al2O3

Fe在O2中燃烧也生成Fe2O3

B

pH=3的盐酸稀释1000倍后pH=6

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后pH=9

C

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冶炼金属镁

用电解熔融NaCl的方法制取金属钠

D

将CO2和Na2O2反应生成Na2CO3与O2

将SO2与Na2O2反应生成Na2SO3与O2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故A错误;

B、无论盐酸稀释多少倍,溶液始终不会显碱性,故B错误;

C、钠和镁都是活泼金属,工业中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备镁单质,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备金属钠,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1.0mol·L-1的NaHCO3溶液中,含有的Na+数为1NA

B.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0.1NA

C.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22.4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1mol氢氧根离子与1mol铵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1.0mol·L-1的NaHCO3溶液中则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1mol/L,因为没有给定溶液的体积,所以不能确定钠离子的个数,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态,故B错误;

C、题干中没有给出是否在标准状况下,因此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故转移电子数不能确定,故C错误;

D、1个氢氧根离子含有10个电子,1铵根离子含有10个电子,因此1mol氢氧根离子与1mol铵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此数值在使用时必须表明①标准状况下;②标况下该物质为气体。

5.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

(2)

图(3)

图(4)

A.图

(1)用于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B.图

(2)表示已组装的铜锌原电池

C.图(3)用于测定某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D.用图(4)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而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故A正确;

B、图

(2)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因此不能组成原电池,故B错误;

C、图(3)中装氢氧化钠溶液的为酸式滴定酸,而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应改为碱式滴定管,故C错误;

D、图(4)中铁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电解池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因此不会产生二价铁离子,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6.可逆反应:

2NO2(g)⇌2NO(g)+O2(g),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

B.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2:

1的状态

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描述的均为正反应,没有提到逆反应,不能说明v(正)=v(逆),因此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对于正反应(或逆反应)说在任何时刻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2:

1,不能说明v(正)=v(逆),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颜色不变时说明二氧化氮浓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符合题意;

D、恒容条件下,该反应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也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气体密度一直不变,因此密度不变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分析时应从平衡状态的两个重要特征上判断

(1)v(正)=v(逆),

(2)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灵活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2通入水中:

 Cl2+H2O=2H++Cl -+C1O-

B.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 溶液:

 H2O2+2H++2I-=I2+2H2O

C.用铜作电极电解CuSO4 溶液:

 2Cu2++ 2H2O 

2Cu+ O2↑+ 4H+

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2S2O32-+4H+=SO42- + 3S↓+ 2H2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Cl2通入水中的离子反应为Cl2+H2O⇌H++Cl-+HClO,故A错误;B、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的离子反应为H2O2+2H++2I-═I2+2H2O,故B正确;C、用铜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实质为电镀,阳极Cu失去电子,阴极铜离子得电子,故C错误;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的离子反应为S2O32-+2H+═SO2↑+S↓+H2O,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相关知识。

视频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其c(H+)·c(OH-)=1×10-14

B.c(H+)=1×10-7mol·L-1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常温下,Ksp[Mg(OH)2]=5.6×10−12,pH=10的含Mg2+溶液中,c(Mg2+)≤5.6×10−4mol·L−1

D.加热蒸干AlCl3溶液然后灼烧得到Al(OH)3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受温度的影响,水的离子积受温度影响,没有指明温度,故A错误;

B、水的离子积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所以c(H+)=1×10-7mol·L-1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故B错误;

C、常温下pH=10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4mol·L-1,故溶液中含Mg2+浓度最大值为Ksp/c2(OH-)=5.6×10−12/(1×10-4)2=5.6×10−4mol·L−1,故C正确;

D、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加热蒸发,氯化氢挥发促进水解进行彻底,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灼烧,最后得到固体氧化铝,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点睛】可逆反应(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的化学平衡常数受温度的影响。

在使用水的离子积常数时必须要注明温度。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大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单位时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D.催化剂不参与反应,但能降低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

B.增大压强,可增大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目,但百分数不变,故B错误;

C.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但百分数不变,故C错误;

D.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正确选项A。

【点睛】增大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但百分数不变,增大压强,缩小体积,相当于增大浓度,所以和增大浓度结论一样;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数,也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10.依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的燃烧热ΔH=-241.8kJ·mol-1

B.2molH2(g)与1molO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mol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低

C.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 ΔH=+571.6kJ·mol-1

D.H2O(g)生成H2O(l)时,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气的燃烧热是指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故氢气的燃烧热为(483.6+88)/2=285.8kJ·mol-1,A错误;

B.2molH2(g)与1molO2(g)反应生成2molH2O(g),放出热量483.6kJ,所以2molH2(g)与1molO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mol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高,B错误;

C.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O(l)===2H2(g)+O2(g),ΔH=+(483.6+88)=+571.6kJ·mol-1,C正确;

D.H2O(g)生成H2O(l)时,为物理变化,不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D错误;

正确选项C。

【点睛】明确反应热与物质总能量大小的关系是解题关键,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以此解答该题。

11.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且Y、Z、W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如下。

已知X与W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W

Y

Z

 

A.X能分别与Y、W形成化合物,且其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B.W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且均具有高熔点、高沸点的性质

C.X的离子半径一定小于与Y同族的短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

D.Y、Z分别与X的常见稳定液态氧化物反应的剧烈程度:

Y比Z更剧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最简单的有机物为CH4,则X为H,W为C,根据元素周期表元素位置关系可知Y为Na,Z为Mg。

【详解】A、H与Na形成的化合物为NaH,化学键为离子键,与C形成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含有的化合键为共价键,类型不同,故A错误;

B、C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C60等,其中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熔沸点较高,而C60的熔沸点比较低,故B错误;

C、H的离子可能为H-,与Na同主族的元素可能为Li,H-和Li+的核外电子结构相同,由于H的核电荷数小于Li,因此H-的半径大于Li+,故C错误;

D、H的稳定液态氧化物为H2O,Na与H2O反应的剧烈程度大于Mg,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12.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某一元酸HA和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pH=7,HA的浓度一定为0.1mol·L-1

B.若pH=7,A-的浓度大于Na+的浓度

C.若pH<7,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为:

c(Na+)=c(HA)+c(A-)

D.若pH=12,且HA为强酸时,HA的浓度应为0.08mol·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pH=7,溶液呈中性,如果酸是强酸,酸碱的体积相等,要使溶液呈中性,则酸碱的浓度相等,如果酸是弱酸,要使溶液呈中性,则酸碱的浓度不相等,故A错误;

B.若pH=7,溶液呈中性,则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OH-)+c(A-),所以c(Na+)=c(A-),故B错误;

C.若pH<7,溶液呈酸性,如果酸为强酸,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A-);如果酸为弱酸,则弱酸过量,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HA)+c(A-),故C错误;

D.若pH=12,且HA为强酸时,设HA的浓度为c,c(OH-)=10-2mol·L-1=(0.1mol·L-1×VL-cmol·L-1×VL)/2VL,解得c=0.08mol·L-1,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13.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为电解池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H++2e-=H2,氢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生成氢气,考虑电荷守恒,两膜中间的钠离子会进入负极区,生成氢氧化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电解池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

4OH--4e-=H2O+O2,两膜中间的硫酸根离子会进入正极区,生成硫酸。

【详解】A、阴离子向阳极(即正极区)移动,氢氧根离子放电PH减小,故A错误;

B、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通电时,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区放电生成水和氧气,两膜中间的硫酸根离子会进入正极区,生成硫酸;氢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生成氢气,两膜中间的钠离子会进入负极区,生成氢氧化钠,故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故B正确;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为电解池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H++2e-=H2,溶液pH增大,故C错误;

D、根据电极反应4OH--4e-=H2O+O2可知,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molO2生成,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电解池的原理。

在电解池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为电解池阴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电解池阳极,若为活泼电解则电极失去电子(若为惰性电极,则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14.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的NH4Cl溶液:

c(Cl-)>c(NH4+)>c(OH-)>c(H+)

B.0.1mol/L的CH3COOH溶液:

c(CH3COOH)>c(H+)>c(CH3COO-)>c(OH-)

C.pH=4的FeCl3溶液:

c(Cl-)>c(H+)>c(Fe3+)>c(OH-)

D.pH=11的CH3COONa溶液:

c(Na+)+c(H+)=c(CH3COO-)+c(CH3COOH)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0.1mol/L的NH4Cl溶液:

NH4+会发生水解反应而消耗,所以c(Cl-)>c(NH4+);NH4+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OH-,使溶液中c(H+)>c(OH-),但是盐水解程度是微弱是,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小于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所以c(NH4+)>c(H+),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是:

c(Cl-)>c(NH4+)>c(H+)>c(OH-),错误;B.醋酸是一元弱酸,其电离程度是微弱的,主要以酸分子形式存在,而且在溶液中还存在水电离产生的H+,所以c(H+)>c(CH3COO-),醋酸的电离作用大于水的电离作用,因此c(CH3COO-)>c(OH-),故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

c(CH3COOH)>c(H+)>c(CH3COO-)>c(OH-),正确;C.pH=4的FeCl3溶液中,根据盐的化学式可知c(Cl-)>c(Fe3+);Fe3+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OH-,当最终达到平衡时,c(H+)>c(OH-);但是盐水解的程度是微弱的,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大于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是:

c(Cl-)>c(Fe3+)>c(H+)>c(OH-),错误;D.pH=11的CH3COONa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c(CH3COO-)+c(OH-),错误。

考点:

考查有关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误判断的知识。

15.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

(t2-t1)/℃

HCl

NaOH

平均值

1

25.5

25.0

25.25

28.5

3.25

2

24.5

24.5

24.50

27.5

3.00

3

25.0

24.5

24.75

26.5

1.75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

(2)装置中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其中记录的终止温度是指______________温度。

(4)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5)计算该实验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kJ(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保留两位小数)。

(6)如果用50mL0.55mol/L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通过测得的反应热计算中和热,则△H会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完全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4).偏小(5).1.31kJ(6).偏大(7).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需要吸热(或生成的盐会水解,要吸收热量等)

【解析】

【详解】

(1)在该实验中,为使盐酸与NaOH溶液充分混合,需要搅拌,故图中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关键是减少热量损失,所以装置中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完全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为终止温度,

(4)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会造成热量损失,导致测定温度差偏小,最终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5)第三次得到温度差误差较大,应该舍弃,所以平均温度差为(3.25+3.0)℃/2=3.125℃,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所以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是4.18J/(g·℃)×100g×3.125℃=1306.25J=1.31kJ;

(6)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放出的热量偏少,但酸碱中和为放热反应,所以用50mL0.55mol/L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会偏大;

16.某研究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相关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1)配制氯化铁溶液时,需先把氯化铁晶体溶解在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

(2)通入足量SO2时,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①写出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检验有Fe2+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③该小组同学向C试管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反应生成了SO42-,该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

(4)D装置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为了验证SO2具有还原性,实验中可以代替FeCl3的试剂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a.浓H2SO4b.酸性KMnO4溶液 c.碘水d.NaCl溶液

【答案】

(1).抑制氯化铁水解

(2).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3).2Fe3++SO2+2H2O=SO42-+4H++2Fe2+(4).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说明有亚铁离子,不褪色说明没有亚铁离子(5).硝酸可以将溶解的SO2氧化为H2SO4,干扰试验(6).使气体充分吸收、防止溶液倒吸(7).b、c

【解析】

【详解】

(1)氯化铁溶于水后,三价铁离子易水解,为抑制氯化铁水解,需先把氯化铁晶体溶解在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2)通入足量SO2时C中发生二氧化硫与氯化铁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则观察到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3)①二氧化硫与氯化铁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亚铁离子,离子反应为2Fe3++SO2+2H2O=SO42-+4H++2Fe2+;

②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可被高锰酸钾氧化,因此检验二价铁离子的方法为:

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说明有亚铁离子,不褪色说明没有亚铁离子;

③该小组同学向C试管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则硝酸可以将溶解的SO2氧化为H2SO4,干扰试验,故做法不合理,

(4)二氧化硫为污染性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因二氧化硫易溶于NaOH溶液,所以NaOH溶液吸收尾气,用倒置漏斗的作用为防止NaOH溶液倒吸;

(5)验证SO2具有还原性,可用高锰酸钾或碘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而SO2不能被浓硫酸、NaCl氧化,因此,本题应选b、c.

17.活性氧化锌是一种多功能性的新型无机材料。

某小组以粗氧化锌(含铁、铜的氧化物)为原料模拟工业生产活性氧化锌,步骤如下:

已知各相关氢氧化物沉淀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