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docx
《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
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
范文一
作文历来似乎就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最近几年,作文的分值占语文总分的百分之四十还多一些。
有些地区多达百分之六十,甚至以一篇作文的质量来决定学生的整个语文成绩。
姑且不谈这些做法的科学依据是否合理,单就这种现象就足以证明作文的重要地位。
事实上,在大多数语文教师眼中甚至心中,这已经不再是争论的话题,相反,谈论最多的则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令无数语文教师感到痛心或者遗憾的是,作文教学的探索、争论、改革、尝试经过了这么多年,结果仍然让人激动不起来。
我们不禁要问,作文教学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恐怕没有人站出来理直气壮地说:
“我会给你一条光明的大道!
”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几乎所有学校,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不遗余力殚精竭虑地尝试、探索新的作文教学路子,包括在全国中语会的带动指引下,很多有志于作文改革的语文教师都积极参与探讨创新。
虽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比如“快速作文”“作文教学六步法”等等。
但从长远来看,从大范围来看,类似的写作教学仍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主题先行。
就是在每次写作文之前,我们的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讲一些概念化、程式化的主题来要求,这样势必束缚学生写作的思维和想象自由。
什么开门见山,前后照应,点名主旨,立意要高远,构思要新颖,等等。
其次是知识先导。
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辅导作文在前,都要教给学生很多写作知识甚至所谓的技巧。
诸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素。
每次都用这些来指导学生写作,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的作文走向模式化的死胡同。
第三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越来越高。
殊不知,任何事物的发展演变都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长期的过程。
作文当然更不例外。
我们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四是限制太死。
每次的作文题目下面必然会列出写作要求,甚至更多的条条框框。
我们成人面对如此繁多的要求往往会叫苦不迭,或感到反感,更何况学生呢?
第五是对学生的作文评价过于苛刻。
因为我们的教师总是以成年人的思维、思想、理智、眼光衡量学生的作文,因此在评价中经常出现一些低温度语言,什么结构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语言不流畅,内容空洞,选材陈旧等等。
久而久之,学生哪会有兴趣?
哪会有积极性可言呢?
相反,取而代之的恐怕唯有恐惧和反感了。
上述几种现象,恐怕是每位语文教师都曾经或者正在采用的作文教学法。
时代与现状都在呼唤我们加紧作文改革与创新的步伐。
我们的语文教师决不能再闭门造车,闭关自守了。
作文教学必须要改革,要创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更新指导思想,树立创新理念。
作文改革的出路首先在于更新语文教师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彻底摆脱传统写作条条框框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有独到的表现形式,发扬学生的个性,张扬个性化的表现。
二、制定长远的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和语文教师看到别的学校有了新的作文教学模式,而且效果不错。
于是乎,一哄而上,都起来借鉴或者模仿。
坚持不了多久,发现学生的表现距离想象还很远,于是又重新选择新的模式,这样三番五次,模仿了不少,但成绩却一点也没有。
最严重的后果是,长期的借鉴与模仿,导致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非常有限,基本上已经封锁甚至窒息了学生的写作灵感。
因此,我们想要在写作上有较大突破,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长远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不管这样的目标和计划能不能达到,我们都要严格地坚定不移地去实施。
三、为“创新写作”创造有利的空间和环境。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仅考作文课上的功夫,反过来说,如果单凭借作文课堂来提高作文水平,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我们必须为作文教学创造有利的环境和空间。
1.淡化理论指导,重视写作实践,使学生找回创新的方向。
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写真情感的文章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合理性虚构,实际上,创造性想象就是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之上的。
“我手写我写心”“我手写我情”,即是重视学生实践创作的典型范例。
2.结合课堂内外,克服学生为文而文的写作倾向。
作文应是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不受任何限制,并体现出表现自我的创造性。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把学生作文的空间和思路引到平时的写作当中,随时随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在作文课上进行加工提炼,这也是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的过程。
如框定在作文课上会使大部分学生缺乏兴趣,走上为写作文而写作文的歧途,甚至套用模仿抄袭的文章应运而生。
尤其是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能每个老师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相当数量的学生的作文水平一般,但他们的随笔、日记却相当不错。
这正是因为随笔、日记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鲜活的思想,他们有真实的体验的经历,真正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表达的内容是个性化的生活。
而大作文一般表现的共性化的生活,势必对一些无生活积累的或者生活积累较少的学生造成负担。
3.拓宽写作渠道,挖掘写作资源,提高学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我们现行的写作教学模式应该说比较僵化,一般都是老师布置──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五大环节,这样始终是“教师中心论”起作用,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在拓宽渠道,挖掘资源这方面,我考虑过以下几点是否也算是一种尝试。
(1)图画描述法:
就是给出一幅画,让学生依照画面的内容展开想象,然后用口头语言描述出来,师生进行评价。
(2)词语连缀表达法:
给学生一组表面毫无联系的词语,让他们进行想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
羊肉、菜汤、考试。
(3)实验报告法:
做完每项试验后,鼓励学生写出整个实验的过程,包括试验的成功或失败给自己的启发等。
(4)手工制作法:
利用平时的活动课,布置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工艺品,然后写出制作过程。
(5)开辟板报栏目,说说心里话,发表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
(6)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或电视,指导学生写一些简单的评论、随笔。
4.更新评价观念,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流行的作文评价模式是写评语,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学生看到每次的评语后都高兴不起来,或者喜忧参半。
我的做法是采用“虽然……但……”“尽管……但是……”的评语形式,先鼓励学生的优点,哪怕是一点也罢,再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可以想象得出,我们如果每次都以成人的眼光指责学生的不足,对于一个10多岁的初中生,意志再坚强,信念再坚定,能经得起如此三番五次的打击吗?
因此我们应该在作文评价上思考思考。
以下几种作法不知可否尝试:
评语激励:
评语应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尽力调动学生作文兴趣和积极性。
只要不是抄袭,就应该认为是创作。
分数激励:
每次作文教师大可不必全批全改,学生非常注重文章的分数。
因此,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打出相应的分数,而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评分规则。
目的即是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评讲激励:
作文讲评课上,教师按照作文的实际等级分为“优秀”“进步”“希望”三大类,在指出各自的优点的同时,着重强调每一位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他们在下次作文中注意。
成果激励:
充分发挥墙报或黑板报的作用,将学生作品中的优秀佳作展现出来。
也可以利用学校广播室,课外活动时播放其中的一些作品。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语文、热爱写作,结合大环境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机遇,不断更新观念,坚持科学育人,积极进行科研教改,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去粗取精、开拓创新。
范文二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大部分的学生对写作文都有畏难情绪。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作为语文教师,平时也这样要求学生,但往往不见有多大效果,原因何在呢?
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不够,对学生生活了解不够,对儿童言语留意不够,学生为满足老师的要求,赢得好评,便硬生生编出一番假话、套话哄骗老师。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作文开辟一个广阔的、富有童趣的天地,让孩子在写作乐园中尝到成功的乐趣。
一、挖掘童趣
童心一旦表露出来,童趣也就不难开掘了,只要教师走进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接触他们的世界,用心捕捉童趣、开掘童趣,童趣定能回归到学生的作文中去。
1、以玩促学,教出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正当的行为,让游戏渗入到作文训练中,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作文也就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了,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了。
比如,让学生做了“跳皮筋”的游戏后,问他们最后赢得冠军的决窍时,他们有的说:
“勇敢加上智慧”,有的说:
“坚持就是胜利”等。
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记下游戏的全过程,在文章结尾再点明中心,这样学生学作文不会感到枯燥,写作文不会无素材,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作文的快乐。
2、以说带学,教出灵性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高惠莹教授指出:
“作文应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既教儿童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言的含义本来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所以在口语交际方面,我们采用了情境引入法,把孩子置身于一定情境中,这样不仅有益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唤起积极的情感,比如:
举行一次小小辩论会,让每个孩子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教室里创设某一种情境,如向上的音乐,主持人煽动的话语,这样就不仅能清晰地看到每个孩子的说话思路,还能锻炼他们的口才,胆量,又如在教室里创设一次人才交流会的情境,让每个愿当班干部的同学上台作竞选演说,一张张涨得通红的小脸,一句句或激昂惑幽默的话语,真让人感动。
的确,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谱写着人生的赞歌。
3、以听、画带学,教出悟性
音乐课训练的是学生的听觉,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体验中用音乐的耳朵去聆听去感受也是写作的关键。
比如:
听了某一个故事后的感受,听了某一则新闻后的想法,听了某一个故事后的震慑,都可以化作文字,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的心灵历程。
根据小学生直观性强的思维特点,他们可以从图画中得到写作灵感,观察画面的过程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再加上孩子特有的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看图作文就这样一气呵成了,所以作文和画画的关系十分密切,创设机会让学生描一描,画一画,教出学生的悟性。
二、飞扬童趣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
“作文就是指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有些学生的作文还是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缺乏题材,没有真事”。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参加个性活动,帮助他们找到写作的源泉,感受习作的乐趣。
1、勤动脑,巧动手
让学生动手操作,具有特殊的意义。
因为人的智慧有赖于脑的发展,而人脑的发展与平时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得倡导学生读好“动手操作”这本无字书。
我经常要求学生亲手制作卡片并写上一句祝福,不仅可以送给最亲爱的人,而且制作过程就是最宝贵的写作素材;亲手制作纸桥的过程,吸取失败的教训,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自创游戏,制定编写游戏规则,这一次次的动手动脑经历,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了写作素材,我相信只有亲手做过的,用心创作的东西,看起来才会更美、写起来才会更顺。
2、献爱心,美心灵
心理学家认为:
“情绪和情感像一种侦察机构,监视着思维活动,它能促进或组织工作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
”不仅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要注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感情。
当孩子们观看《雷锋》这部电影时都流泪了,深深的被雷锋的精神所感动;当听到校长介绍因病住院不能返回讲台老师的情况后,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献出自己的爱心,在这一次次活动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思想,相信他们会用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心灵写下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教学中,我们只要善于挖掘童趣,放飞童趣,作文之水就“活”了,作文就有话可写了,有情可露了,作文也必定会童趣盎然。
范文三
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要培养学生“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手多修改的习惯。
”笔者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对作文多修改,采取自我修改、同学帮助、教师订正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积极参与到作文修改中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人就作文修改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一些探讨:
一、不重视作文修改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出现的问题:
在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由于不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造成学生不重视作文修改,作文中出现错别字过多、语句不通顺、作文写偏了题等问题。
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修改尽可能地减少。
同时,由于只强调学生写作文,而忽视了让学生来修改,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学生不明白教师审阅、批改的依据是什么,不利于学生思考,不利于鼓励学生写作,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这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要大力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要求是不相称的。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意味着不拘定局与成格勇脱窠臼,意味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酿出新意,是在全面优良素质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的智慧火花。
就语文课来说,最主要的就是终止教师的“一言堂”,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对作文教学来说,要改学生作文一律由教师审阅、批改的传统,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来修改,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叶圣陶曾提出:
学生作文“教师给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学生自己多动手、多动脑,去考虑、去决定。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已有能力,使已有智能在运用中得到重组,得到发展。
二、作文修改中学生主体作用的途径(程序和方式)
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不是教师放任不管,而是通过一定途径,即一定的程序、方式来实现。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呢?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以信心、力量,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作文修改中来,使他们相信自己给自己修改作文是教师对他们的信任,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一定能把作文修改好。
第二,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指导作用。
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需要一定的程序及方式,在班上建立作文辅导小组,让作文能力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一个学生辅导4至5人。
学生根据要求,自己确定选题后,列提纲、打草稿。
草稿完成后,自己先检查,修改一遍,抄写在作文本上,交组长检查修改。
组长在修改时与作文被修稿者面对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组长修改完毕后,再交到教师手中。
最后由教师订正。
形成“自主选题--------打草稿、自我修改-------写在作文本上-------交组长检查修改-------教师订正”的程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自主选题、自我修改上,同时又有同学的帮助、教师的指导。
其程序、方式可演示如下:
程序:
自主选题--------打草稿、自我修改-------写在作文本上-------交组长检查修改-------教师订正(批改、评讲)
信息反馈
学生
自我修改
方式同学帮助三者相结合
教师教师订正(批改、评讲)
三、修改的作用、效果: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说:
“时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通过多次修改,学生对比发现修改前后的作文迥然不同:
毛病减少了、问题更正了,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修改的效果十分明显,使学生体会到只有多动笔修改,才能写出更好的作文来。
通过这种途径,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全面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同时,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习惯。
许多以前怕写作文、作文毛病多的学生也能写出一篇篇质量较高的作文来。
通过这种途径,作文写得好的学生(辅导组长)不仅自己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还摸索出一套如何帮助同学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生与学生之间写作经验也得到了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班上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整体提高。
在竹溪县教育局、邮政局主办的“中国梦我的梦”征文比赛中,本班学生一举囊括了前三名,并有学生在县、市作文竞赛中获奖、在县市报刊上发表自己的优秀习作。
班上好的学生习作更是被视为全校学生的示范佳作。
以上是本人就作文修改方面所作的一些初步探讨,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
范文四
当前,我镇各校都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多数语文老师倍感压力很大,许多语文教师都不愿代中高年级语文课,原因很简单,就是中高年级学生写不好作文,而且作文课也很不好上。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教师难教,学生怕写。
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认为,这跟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有些浅显的反思及一些策略。
一、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
传统作文教学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发现一些弊端。
1、脱离学生的实际写作
我们知道,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根据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结构框架指导学生作文,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束缚下很难发挥,于是学生写作的热情也就相应的日渐消失,久而久之,写作只是成了一种目的和手段,根本无法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学生把这样的作文交上去后,便由老师根据自己的意愿修改,发还学生,学生看看批语,觉得老师的话便是经典语录,顺从的在以后的作文中向老师的思想靠近。
这样在传统作文的先有题目,后找材料、找思路的导引下,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被严格限定在老师界定的框子中,缺乏孩子应有的灵性和神采。
2、重课内轻课外
学生苦在搜肠刮肚而无文可作,教师苦就苦在挖空心思而“无题可出”。
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除了完成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任务,上好每周两节的作文课之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
将作文教学与参与生活、观察生活隔离。
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抒发性灵的时空狭小,甚至不存在,他们又怎能写出有灵感的作文来呢?
3、读写没有整合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写作训练;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等写作方法。
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有情难抒,其结果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二、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1、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训练学生能力
首先,以阅读教学为依托,积累优美语句,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以及写作技巧。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写作的方法,优美的词句的摘抄,做好知识的积累。
让学生掌握做读书笔记的一些方法,如摘录式、体会式、提纲式、批注式等方法。
其次,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训练点,做好读写结合。
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写作方法,鼓励学生活学活用。
学生便在教师的分散引领中轻轻松松地积累了写作方法。
如:
五年级语下《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通过比赛摔跤这一事例,以动作描写为主,写出了嘎子猴一般的灵敏,刻画了胖墩儿以不变应万变的摔跤惯手形象。
又如《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严监生临死前总不得断气、却伸着两个指头这一典型事例,以动作神态描写为主刻画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守财奴形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通过描写林黛玉初进贾府,与众人相见的情景,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把一个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王熙凤活脱脱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并进行扎实有效的写作训练,定会起到一石二鸟之功效。
2、联系学生生活,拓宽写作训练途径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
众所周知,习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来自于实践。
根据学生的生活及活动,拓宽写作训练途径。
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如果长期困在课堂写作,他们就会产生“如在鸟笼中”的感觉,对作文产生厌倦情绪。
可以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
通过指导观察、分析,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他们的写作情绪。
还可以结合学校、村委会,学校与学校之间手拉手等各种教育活动,指导学生观察、写作。
强调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真情实感。
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进行实践活动;练习写日记、周记。
记录每一天的亲身经历,感触最深、令人难忘的人和事,要求不必过高,循序渐进,让学生养成后勤于动笔,乐于动笔的习惯。
有了这样的习惯,学生就会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专心去思考所见事物,抒发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3、加强课外阅读,扩大学生作文视野
叶老先生曾说:
“语文百分之七十的所得在课外”。
因此,语文教师要借助课外阅读的机会,给足时间让学生博览群书,扩大视野。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明理。
同时,结合单元整合课文向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书目,读后交流体会和心得.
4、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作文“飞得更高”
及时评讲,满足学生交流的欲望。
作文的目的是什么?
表面上看,是教学的需要,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但如果仅为写而写,没有读者,没人欣赏,没有交流,学生无疑缺乏作文的动力。
学生写完了一篇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即使平时作文较差的同学,只要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不管习作质量如何,也一定期盼着老师对自己的作文给予评价。
如果评讲不及时,随着学生对作文内容的淡忘,期盼心理的减弱,老师再精批细改,评讲也很难有好的效果了。
及时评讲,就要求作为读者的教师在第一时间内阅读学生的作品,并在第一时间内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讲。
评讲课上,对学生的进步,要通过讲评给予热情鼓励,好的文章段落,要让作者当众宣读,尤其对学困生,哪怕通篇写得平平,甚至一团糟,但即使有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使用得好,教师也不要漏过,及时给予表扬。
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说:
“赞扬当众传播了,这就是双重的鼓励。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激发写作的动力。
让学生作文“飞得更高”。
以上这些只是个人在实际作文教学当中总结出的一些看法,不能成为定规。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多积累、多观察、多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写出更多更好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