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docx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的高峰。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因为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又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似的依赖性。
青春期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而常见的就是逆反心理(青春期心理断乳)。
他们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尝试、碰撞、回视,慢慢地走向成熟,在这段时间里,需要老师和家长很大的耐心和开放的胸怀,静观他们的表演,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赞扬,这对于铸就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
一、矛盾的青春期心理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
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
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
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
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
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
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
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
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
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是一个自然过程。
父母要注意尊重与信任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感情,了解他的心理,协助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且有意义。
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要理解、接纳孩子。
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
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
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做孩子的朋友。
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
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
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
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
对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都有过许多研究。
心理学家斯朗认为,当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后,其心理变化为:
“自我发现”;“产生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开始逐步跨入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他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
心理学家霍林活斯认为,青春期到来之后的生理、心理变化相似于幼儿的断乳现象。
幼儿断乳意味着与母亲身体的完全脱离联系。
由于急剧而彻底地断绝母乳喂养,儿童陷入欲求而得不到满足的,从而给儿童带来深刻的不安。
这是人生的“第一次危机”。
儿童进入青春期,意味着要从心理上摆脱对双亲的依赖。
这种急剧而彻底的心理性“断乳”,也同样会给他们带来突如其来的一时到来。
面对孤独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以坦率直面人生,客观的对待外部评价和交往中的挫折,改变自己的形象,成为一个接受社会并让社会接受的人。
二、性意识的萌发。
性的成熟通常作为青春期起始的标志,与这一标志相伴出现的是人的第二特征。
医学研究表明,进入青春期早期后,下丘脑和垂体前叶迅速发育,并分泌和成人几乎相同的激素,性激素与生长激素相互协作,促进了青春期生长激增。
正是性激素的激增所产生的生理变化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全新的感受。
这时候,一系列的心理困惑便产生了,苏醒的性意识与未成熟的心理之间的矛盾;自觉或不自觉的探询性的秘密;心理上难以名状的躁动;对于爱情梦幻般的向往;私下谈论有关异性的话题;注意打扮,希望给异性以良好的印象;莫名其妙的骄傲与突如其来自卑——青春期异性交往就这样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这一行为的出现是人趋向成熟的一个重大转折,然而,青春期的异性交往的危险恰恰在于从事这种行为的青少年在心理上“相对晚熟”。
他们只是向往与异性的接触,向往某种从未有关的体验,向往这种交往给自己带来的愉悦,但他们却并不知道交往的实际含义,交往的方法以及后果。
三、如何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
1、认识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加强青春期教育的基础。
只有认识青春期内在的发展规律,才能对青少年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影响,使尽可能多的青少年健康渡过这一动荡的人生阶段。
面对青春期的少年,成人应清楚,他们在性格、情绪、社会评价、自我意识、性意识等方面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这时候的成人一方面要努力提高青少年的认识小平,加强们们对性本能冲动的扼制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处到学习中去。
在异性交往中要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青少年也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他们有能力接受社会的引导并强化自己的调适能力。
任何疑神嶷鬼、压制禁绝、强制取代人的生理发展规律的作法和试图道德他们的作法都是愚蠢的
2、把青春期心理教育作为日常工作。
青春期仅仅靠教材上的那一点内容是远不够的。
青春期教育需要严谨、科学实用、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一整套教材,需要有配合材料的详尽、有趣味的音像制品;需要有精通这方面知识的一大批专职教师作为心理医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定期做心理讲座;开设心理信箱。
解难答疑,当然更需要每位中学班主任满怀爱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总之,让学生清楚,他们遇到具体心理障碍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
3、更新家长观念,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今天,学校教育仍受高考指挥棒的影晌,青少年不仅要承受升学成才的压力,社会评价的压力,不得承爱受自身成长带来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的压力。
面对各种压力,他们自身显得那么脆弱,无能为力,他们渴望理解与帮助。
家长不能把自己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强加他们,更不应该放任自流。
应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帮助,让孩子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
四、青春期教育的狭义和广义的层面。
青春期教育应包含狭义和广义的层面。
从狭上说,青春期教育主要是性教育,要讲生命的孕育和诞生的基本知识,青春发育的生理规律,青春体貌的变化,性欲望、性吸引、性冲动和性宣泄的生理与心理现象,性的安全健康和身心保护的知识,还要讲预防意外怀孕、预防性病、艾滋病、反对滥用毒品等知识。
从广义上说,青春期教育作为人生教育,它还应当传授性的价值观念、性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责任,性的法律界限与防止性暴力等知识;教导人际交往特别是两性交往的知识与技能,帮助青少年学习关于两性之间的友情、爱情、择偶、婚姻等人生课程,懂得性别社会化、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两性尊重与平等的基本概念。
五、关于青春期性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其重要目的之一当然是为了增进性健康。
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关于“性健康”的概念:
“性的身体层面、情感层面、智力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完整结合,从而积极地丰富人格,促进沟通和增进爱。
”如果当代男女的性健康达到这样的水平,那么两性交往、和谐、合作,两性建立某种长久的关系即婚姻,还会有今天这样多的问题吗?
可以说性健康是婚姻幸福的基础,也是人生美满的要素。
青春期性教育应当具有以下较全面的目的和内容。
1.提供关于人的性潜能的科学而准确的信息,包括人生的性器官与生殖系统、人的性发育、性取向与性别、性病、艾滋病预防等。
2.提供性价值观与性态度的教育。
要不含糊地向青少年传播符合自己文化的、社会倡导与支持的主流价值观,阐明这种价值观的由来及意义;帮助青少年科学地认识什么是两性之间健康而文明的关系,培养自尊感和自信心,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负责任。
3.通过参与式教育和训练实践,使青少年学会两性之间的尊重、平等,获得两性交往的技能,包括沟通、做选择、应对朋辈压力,评价媒体信息以及建立诚信的友情关系。
帮助青少年科学地、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现代社会的性别角色,以便日后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使命。
4.教育青少年在性的表达与行动中对自己和对他人高度负责,包括洁身自爱、拒绝不成熟的性关系、反对性的强迫,维护自己与他人的性健康。
5.避孕、计划生育以及做父母的责任,也应成为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不能等到男女结婚和生育时再去讲解这方面的知识。
由于青春期的年龄跨度较大,从10岁至20岁,因此在实施青春期性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针对青少年需知、已知和未知的实际情况,决定上述内容在什么年龄段讲到什么程度。
六、青春期性教育;谁应当唱主角?
1.家庭为主。
①性教育在心理交流和行为指导上具有隐私性和个体性,父母与孩子单独面对面进行最适宜。
②家庭环境具有自然性及亲和性,不紧张,安全保密。
③家庭更易于把握适时、适度的原则。
④父母平素要保持与孩子朋友式交谈的良好习惯,建立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
2.学校为辅。
①学校以学为主,性教育作为以便知识的规模传授。
②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家长和孩子,学校有责任进行辅导。
③对于孩子已发生的性问题,学校应与家长共同协商后,采取一致的态度和积极的办法处理,避免出现意外。
(编辑:
方壮洪)
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青春期教育
在2008年国家公布了一组统计数字:
现今社会,我国孩子的性知识1.66%来自于学校,1.32%来自于家长,70%来自成人网站、黄色书刊和一些淫秽电影,有不到30%来自科学书籍,这个数字清晰表明学校相关健康教育的空白。
由此我认为,青春期健康教育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有教材中青春期教育知识的实用性差。
以往的生物课虽然也会讲到男女学生的生殖健康与青春期健康,但所有的知识几乎都只是一带而过,对于一些比较关键的,可能也是比较敏感的,但对学生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并没有真正的给予学生。
我们可以找一些学校使用过的教材,里面几乎没什么有意义的东西,讲快点的话一节课就可以上完,这种教材对于青春期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意义不大。
七、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青春期少年正处在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有极大的可塑性。
如果对青春期发育特点不了解,不懂得注意青春期的生理卫生,保护好自己,而被好奇心驱使,渐渐染上坏毛病,影响正常发育。
特别是性成熟的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冲击,更引起心理、行为上的相应变化。
如果对青春期发育特点不了解,不懂得注意青春期的生理卫生,保护好自己,而被好奇心驱使,渐渐染上坏毛病,影响正常发育。
初中阶段是进行性心理卫生教育的关键时期。
据统计,对性的不清洁感、神秘感、罪恶感、压抑感及性犯罪等常常形成于青少年时期。
因此很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对青少年进行性心理卫生教育。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网络等现代化的传媒,尤其是一些为了吸引更多人而哗众取宠的内容,对本来就处于想积极了解自己的孩子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使孩子早熟的问题日益严重,所以过去的年龄标准对于现在孩子可能还需要适当的提前。
处于懵懂时期的青少年迫切想要了解自身的变化,教师应及时给予正确指导,进行性基本知识的教育。
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理变化,从而接纳自己。
青少年处于人生特殊时期,生理心理发展的节奏很快,内心冲突尖锐,充满了兴奋、好奇、激动,有成长的快乐,成长的烦恼,也存在潜在的危机。
因此必须重视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的明显生理特征包括身高、体重的变化,尤其是第一性征,即生殖器官的日益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如:
男性突出的喉结,浓密的胡须和体毛;女性隆起的乳房,宽大的盆骨等。
青春期从童年向成年过渡,不仅以身体的成熟为基础,而且以其心理发展的成熟为先决条件。
不同年龄段的健康教育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在生理、智力、个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中将青春期教育概括为:
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三方面。
现在学校里孩子们的成熟程度已令人吃惊,有些孩子在称呼异性同学时非常大胆,虽然他们可能只是有一层朦胧的好感和好奇心,但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后果将是可怕的。
早恋在校园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过早的性行为也是屡见不鲜。
大部分人的初恋都发生在中学阶段,他们渴望着爱和被爱,有着多种类型。
有效地青春期教育一失不容回避的社会性问题。
渗透青春期教育时,如能结合课本,以生理教育为主,同时结合心理、道德内容进行教育,效果会更好此。
八、如何开展青春期教育:
首先,教师要破除神秘观念,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正确对待青春期教育,以科学的态度向学生传授性生理、性心理科学知识。
其次,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根据的开展青春期教育。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清楚认识青春期生理、心理的特点
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性基本知识教育,这是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基本途径。
第一,课堂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向学生讲述生理卫生知识,它在青春期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生物讲述男女性生殖系统组成和功能;受精、胚胎形成和发育;人体发育的分期;青春期的形态和功能发育;青春期性发育;青春期营养卫生;遗精及其卫生;月经期卫生和青春期心理卫生等知识。
因为性知识是科学知识,不应该把“性”看作是羞耻的事情,更不应该回避。
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真诚、大方,直面学生,是什么讲什么,绝不能羞于启齿或半遮半掩.结合这一系列的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适合自己发育水平的性知识,从而正确对待自身出现的身心变化,求得心理平衡。
初中学生处于第二生长高峰期,生理正发生急剧的变化,特别是性腺的日益发达和成熟,影响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引起心理上的剧烈变化,开始有成人感。
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了解异性的空间。
让学生认识两性结构上的差异,生理上的差异,帮助学生解开心中的谜团,消除不必要的烦恼和恐惧感,避免由于对性成熟的不理解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第二、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等知识是人类对自身的科学研究,应当正面向学生传授。
课堂上,教师利用生理解剖图等直观教具,讲授两性生理差异及生理现象。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生理变化,理解性成熟,消除神秘感,端正学生对性的认识。
同时以此为基础介绍生理卫生保健知识,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做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第三、课堂也是向学生进行性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客观教育规律。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两性关系,正确看待异性交往,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这既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又体现了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的统一。
初中生处于性发育、性意识的觉醒阶段,对异性问题变的敏感,情绪情感发展也处于转折期。
虽然青少年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已基本完善,但这时期大脑的神经机能表现出兴奋性和抑制性的发展不平衡,兴奋性高于抑制性的发展,使神经活动对行为的调节控制作用不强,表现出易冲动、不善自制等特点。
他们分不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容易分心发生早恋现象。
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对有分歧的问题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采用讨论的方法,各抒己见,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正确结论,提高思想认识,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所以,课堂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也是开展青春期教育,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如今青少年的发育普遍提早,进入初中的大多数学生,青春期生理特点已十分明显了,相比之下,心理的发育较滞后。
首次面对自己身、心的变化,很多孩子仍会束手无策,会恐慌,还有各种担心和疑问。
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能让孩子们正确、全面地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科学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以“人的由来”一章的教学为例。
课前,我做好准备:
要求自己尊重学生,面对学生时要自然、放松;并预先了解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方式,讲授的内容及程度,还有对学生可能的反应和态度作了预测,等等。
在学习“人的生殖”一课时,上课开始,我在学生眼中看到他们渴望了解知识,但又怕别人知道而被嘲笑,表情很不自然。
为了让学生消除顾虑,在前言中我就向全体学生明确:
生殖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要不断繁殖后代来延续生命;每个人都应清楚认识自己的身体、心理。
然后,我如平常一样进行常规的教学。
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男、女性生殖器官的名称、位置和功能,通过读图、填图、连线等巩固所学知识。
我表现出的自然和放松感染了学生,很快,学生们也如平常一样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课堂中,我穿插播放“排卵和受精”和“胚胎发育和分娩”两个影像。
第一次清晰地知道人的来源,这让许多学生兴奋;看了胚胎发育和分娩整个过程,学生深深认识到“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辛劳;同时,学生们也知道了:
在生理上,他们已具备作父母的条件,但还是中学生的他们还没有作父母的能力。
学习“青春期”一课时,给学生播放影片《澎湃的青春期》,让学生认识成长过程中,身体、心理会发生哪些变化,哪些事情是正常的,等等。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中将青春期教育概括为:
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三方面。
渗透青春期教育时,如能结合课本,以生理教育为主,同时结合心理、道德内容进行教育,效果会更好此。
如:
有些女孩初来月经时,身体会有些不舒服,又怕男孩知道后会被取笑,因此很讨厌来月经。
这种不良的情绪每个月都重复,长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会带给学生很大的负担。
了解到这情况后,我在学生了解月经的原因、应注意的卫生等内容后,告诉学生:
月经是女子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是身体健康的标志;每个女子应轻松、自然地度过月经期,才利于身体的健康。
男孩对女孩正常生理现象取笑是没有道理的,男孩应尊重女孩,给予有需要的女孩力所能及的帮助,才是有责任心的体现。
上完课后,女生们不再视来月经为负担,也没再发生男孩取笑来月经的女生了。
有些学生在与周围的同学比较时,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有时会担心自己身体不正常,如为自己的乳房不如别人而苦恼,为自己的阴茎太小、为身高担心,等等。
在“青春期”一课学习时,在学生认识了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后,让学生知道: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发育有早晚、快慢,但都会健康成长;与别人比较时,不要总以为自己不正常,更不要背上不必要的负担。
这样,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了科学的知识,正确的观念,同时创造机会给学生相互学习和相互督促,这对他们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期有很大的帮助。
(二)利用课堂补充课本未涉及而学生又需要的知识,给学生科学、正面的知识及正确获得知识的途径
早在1963年,周总理就指示:
要在女孩首次来月经前、男孩首次遗精前把科学的知识给他们。
孩子们只有有了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机会,才可以避免从不正确的途径获得知识,减少被误导可能。
在学习课本的有关内容后,学生们仍会有很多疑问,在了解学生想知道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查看了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了一些别人的做法后,作者编辑了“青春期学习补充材料”。
资料分为女孩的事,男孩的事,男、女孩都应知道的事三大部分。
资料中有关卫生常识方面的,如女孩如何保持生殖器官清洁、怎样把阴茎洗干净等;有关于社会现象和问题,如什么是流产、什么是性骚扰、怎样预防性病?
青少年怀孕问题及危害等;有关心理方面的:
青少年为什么不可以看黄色书刊、录像等;还有如何知道自己怀孕了,男、女孩交流如何把握分寸,学会自我保护的十条忠告等等。
资料覆盖的面尽可能广,尽可能解答大多数学生存有的疑问、想知道的内容。
学生们对补充的内容较满意,觉得从中得到了帮助。
的确,学生在了解有关内容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安、恐慌和好奇,增强自尊和自重的能力。
我想用行动告诉学生:
每个人都应清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还有,教师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希望在需要时能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
课后,还组织学生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如:
初中生的早恋问题,如何与同学、朋友、教师、父母相处等,促使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别人处理问题的办法。
补充“材料”的内容会根据每一届学生的情况有所增减,以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目的。
(三)利用课堂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青春期的教育在课外得以延伸
课堂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解决学生共同的问题的,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而且,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
因此,青春期的教育必须在课外得以延伸,才能更好地使教育效果得到巩固和加强。
俗话说:
“信其师,听其言”,学生只有在信任、信服教师时,才会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当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尊重时,才会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
面对学生的信任,本人报以尽心竭力的帮助。
当碰到自己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会向学校其他教师求助,避免因自己能力不足而误导了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让青春期教育在课外得以延伸,给了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教育的效果更显著了。
(四)观看录像:
为了加深认识,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分男女两组观看《人体的奥秘》录像,让他们了解自身的生理结构,能正确认识生殖器官,不要产生神秘感,在男女同学相处时,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
(五)积极引导:
有关性知识的内容,课本上很不全面,知识量过于狭窄,如对引起遗精,月经的原因,对精卵结合是受精必要条件及子宫孕育、阴道出生等都没讲:
甚至没有出现性交、性行为、妊娠、早婚、未婚怀孕等词汇.因此,应当让中学生了解与他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足够的信息,以实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作出理智的选择。
针对课堂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知识的传授及其卫生知识指导,使学生正确了解男女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了解性生理发育和性意识发展的规律,并讲述受孕过程,让他们做到自尊和自爱。
对女孩子,指导她们的经期卫生保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于男孩子指导他们正确认识遗精和频繁遗精及产生原因,如何戒除频繁手淫的不良习惯等。
使他们的精力转到学习上来。
九、开展青春期教育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由于学生的生理发育参差不齐,思想认识具有层次性。
因此要注意循循善诱,符合学生实际,切不可操之过急。
2、适时适度原则:
适时就是对青少年身体发育的情况,既不要过早的进行,以免在某程度上变成一种诱因,又不要过晚而丧失教育的最佳期,一般来说,班级学生60%-----70%进入青春期时进行教育是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