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7685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1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全卷满分:

100分完成时间:

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历史变化示意图和某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人口金字塔图所示国家的人口增长处于(  )

A.阶段ⅠB.阶段ⅡC.阶段ⅢD.阶段Ⅳ

2.有关阶段Ⅲ人口增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减少B.新增人口数量急剧上升

C.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D.人口压力更为严重

【答案】1.D2.C

【解析】

【1题详解】

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看,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呈现稳定型,应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阶段为低速增长阶段。

增长类型为低-低-低模式,所以处于现代型,选D正确。

【2题详解】

阶段Ⅲ为过渡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新增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比重会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缓。

故C项正确,BD错误。

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人口总量仍然增加,A项错误。

读下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回答下列各题。

3.依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津市年净增人口数最低B.吉林省的人口死亡率最高

C.湖南省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D.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密度最高

4.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

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首要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

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答案】3.C4.D

【解析】

试题通过我国部分地区面积和人口资料表,考查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3题详解】

年净增人数=总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算出吉林省年净增人数最少;死亡率=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算出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湖南省;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湖南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C正确;人口密度=总人口数/面积,可算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北京。

【4题详解】

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现有的总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影响因素是资源;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D正确。

【点睛】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读“我国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6.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答案】5.D6.B

【解析】

【5题详解】

从图中年龄特征分析,迁移人口集中于20-40岁的青壮年劳力,所以主要目的是务工、经商等经济因素,故D项正确。

【6题详解】

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以上说法正确。

随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缩小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故说法错误的是B项。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其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

8.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功能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答案】7.B8.C

【解析】

【7题详解】

因为中心商务区以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付租能力强,一般占据地租价格最高的市中心附近。

乙地土地价格最高,可能位于市中心,最可能是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

故选B项正确。

【8题详解】

甲区人口密度小,但距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发展工业区位条件较好;乙区地价最高,位于市中心,市场广阔,适合作为商业区;丁区人口密度小,地价低,远离城区,基础设施可能不完善。

故ABD项错误。

丙地人口密度最大,以住宅用地为主;故C项正确。

【点睛】一般情况下,自市中心向市郊由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过渡。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完成问题。

9.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地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10.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

【答案】9.A10.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提示“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出现过逆城市化现象,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了,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没有全部得到有效地抑制,费城和巴尔的摩还是负增长,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迁出中心城区。

【10题详解】

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取决于各中心城区产业结构,容纳就业人口的多少,与交通、人口政策和自然环境关系不大。

由于水、土、光、热资源的优势,新疆棉花连续20多年产量全国第一,奠定了新疆在国内棉花生产中无可撼动的地位,形成了“中国棉花看新疆”的格局。

11.我国其他地区棉花成熟后需马上采摘,但新疆棉花成熟后可集中采摘,其主要原因是新疆

A.棉花质量好B.机械化水平高

C.劳动力短缺D.气候干旱

12.近年来,前往新疆采摘棉花的外省农民工有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有

①新疆机械化水平提高  

②交通费用的增加

③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多  

④国家政策的变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1.D12.C

【解析】

【分析】

棉花成熟后,被雨淋,会影响棉花的品质,价格。

我国其他地区多雨,棉花一成熟就要采摘,而新疆棉花成熟后可集中采摘,其主要原因是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

花收购价格的降低,不会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可能会导致单位棉花种植效益降低。

【11题详解】

棉花成熟后,被雨淋,会影响棉花的品质,价格。

我国其他地区棉花一成熟就要采摘,而新疆棉花成熟后可集中采摘,其主要原因是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被雨淋可能性很小,D对。

棉花质量好、棉花产区适宜机械化作业、劳动力短缺不是可以集中收摘的原因,A、B、C错。

【12题详解】

随着经济发,新疆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力数量减少,①对。

集中采摘,交通费用的影响小,②错误。

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多,③正确。

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没有改变,④错误。

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下列各题。

13.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

14.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

15.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答案】13.A14.D15.C

【解析】

【13题详解】

种植业比重最大,且投入劳动力数量多,商品率低,满足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14题详解】

种植业和畜牧业混合发展,商品率高,投入数量少,为混合农业类型,与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业相类似。

【15题详解】

畜牧业比重最大,商品率高,投入劳动力数量少,为大牧场放牧业,可以采取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制约甲图中②区和乙图中⑧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分别是

A.热量、水分B.地形、土壤

C.水分、地形D.土壤、热量

17.关于甲图①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用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B.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盛产水稻和天然橡胶

C.为我国最主要的温带草原牧区

D.地形复杂,农业生产以河谷农业为特色

18.乙图中与甲图中①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类型相似的地区是

A.⑧B.⑦C.⑥D.⑤

【答案】16.D17.A18.B

【解析】

【16题详解】

从图中位置分析,②地位于我国江南地区,除成熟的水稻土外,大都为比较贫瘠的红壤。

⑧位于美国五大湖沿岸,纬度较高,因此热量不足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故D项正确。

【17题详解】

甲图①区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适用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A项正确。

该地农业发展历史较晚,盛产水稻,但不能种植热带橡胶;为我国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地形平坦,农业生产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

故BCD项错误。

【18题详解】

甲图①区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适用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乙图中的⑦地区位于中央大平原,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

所以两地最相似,B项正确。

⑧是美国乳蓄带;⑥是棉花带;⑤是畜牧带。

下面四个区域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地域。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关于四个农业地域生产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一机械化水平高,单产高B.乙一资源消耗少,雨热同期

C.丙一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D.丁一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

20.关于四个农业生产地域产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一世界上总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

B.乙一产品主要用于农场主自己消费

C.丙一以牛奶及其制品为主

D.丁一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强

【答案】19.C20.D

【解析】

根据图中地理事物可知,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甲-季风水田农业、乙-商品谷物农业、丙-大牧场放牧业、丁-混合农业。

【19题详解】

因为甲-季风水田农业,单产高但机械化水平低:

乙-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能源消耗大;丁-混合农业,有河流经过,但位于大分水岭雨影区,水源不足。

所以ABD项错误。

丙-大牧场放牧业,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C项正确。

【20题详解】

甲地盛产稻米,但世界上总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是小麦;乙-商品谷物农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售;丙-大牧场放牧业,以牛肉为主。

故ABC项错误。

丁地是混合农业,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强。

故D项正确。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1.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答案】21.D22.D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④的技术成本投入比重占30%、其他成本投入比重约占10%、劳动力投入成本比重最高占60%,所以④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用工数量多,容易面临用工荒,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2题详解】

“用工荒”问题的产生,一方面会使劳动力的工资提高,刺激劳动力流入第二产业,故AC项错误。

导致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刺激东部沿海地区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促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故B项错误,D项正确。

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

完成下列各题。

23.表示土地、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a、b、cB.b、a、c

C.c、b、aD.c、a、b

24.综合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考虑,该工业部门应布局在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答案】23.D24.B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图示,运输随距市中心的距离扩大而增大,故判断a表示运费;劳动力成本应由市中心向外递减,故判断b表示劳动力成本;而城市土地成本随距市中心距离的扩大而递减,也受交通通达度等其他因素影响,故判断c表示土地成本。

故选D项正确。

【24题详解】

综合对比三地成本数值,①地的运费过高,③地的土地成本过高,④地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较高,②地的综合成本最低,故适合该工业的布局。

选B正确。

读不同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5.下列产业与甲、乙两类工业的区位要求分别相符的是

A.芯片制造、啤酒厂B.棉纺厂、火电厂

C.电子装配、甘蔗制糖D.软件开发、海鲜加工

26.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

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C.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D.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

【答案】25.D26.C

【解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工业区位和产业转移。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工业科技投入多,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乙工业原料投入多,为原料指向型工业,软件开发为技术指向型工业,海鲜加工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故D正确,ABC错误。

【26题详解】

因为丙类工业工资投入多,为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其产业转移方向是有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

所以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由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

故ABD项错误。

我国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故C选项正确。

27.读下面四幅城市工业规划示意图。

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和普通服装厂,若布局合理,工厂排序与图相符的是

A.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

B.钢铁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自来水厂

C.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

D.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钢铁厂布局要求:

交通便利(靠近铁路和公路)和靠近原材料(铁矿和煤矿)产地,①最符合;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水质最优的河流上游,②地最好;普通服装加工厂对空气和水源没有污染,可布局在城市郊区,③地最适宜;④地位于河流下游,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适宜布局对空气和水源有污染的工业,化工厂最符合。

综上所述,C项正确。

考点:

读图分析能力;工业布局区位选择。

读“美国‘硅谷’地区图”和“鲁尔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28.两地区工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劳动力丰富

B.交通便捷

C.气候宜人

D.水源充足

29.两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因生产联系而集聚B.经历了衰落、重振过程

C.新增企业以中小型为主D.工业布局趋向原料产地

30.鲁尔区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键是要

A.加大对煤炭的开采量B.提高交通网络

C.发展科技水平D.强化工业集聚,提高工业效益

【答案】28.B29.C30.C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著名的工业区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世界著名工业区发展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影响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28题详解】

美国“硅谷”地区和“鲁尔区”劳动力都不丰富,德国的鲁尔区没有气候优势,美国“硅谷”地区不是靠水源充足;两地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条件是交通便捷。

选择B。

【29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重要地理事物可判断,两图依次为硅谷和德国鲁尔区,硅谷的工业集聚主要是由于共享基础设施而形成的地理空间联系,A错误;硅谷属于高新技术工业区,没有经历衰退、重振过程,B错误;新增的企业多为高新技术产业,故以中小型企业为主,C正确;硅谷的工业布局属于技术指向型,D错误。

【30题详解】

鲁尔区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键是要发展科技水平,C对;煤炭的地位已经下降,产能过剩,不能靠加大对煤炭的开采量,A错;本身交通条件已经比较好,提高交通网络影响不大,B错;工业过分集中会导致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环境污染加剧,强化工业集聚、提高工业效益,方法不可取,D错。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请将答案工整书写在答卷对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31.阅读下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

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

20世纪九十年代以,依托港口,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材料二:

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的工业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2)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3)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简述东莞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答案】

(1)广州等级最高,其次是东莞,麻涌最低;广州服务范围最大,其次是东莞,麻涌最小。

(2)麻涌位于珠江口,产品便于出口;有城际轻轨,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区际联系好;劳动力资丰富。

(3)①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②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③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④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

(4)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用地紧张(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考查区域发展条件和发展问题的总结能力。

【详解】

(1)一般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等级和行政级别有直接关系。

所以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是广州等级最高,其次是东莞,麻涌最低;服务范围是广州服务范围最大,其次是东莞,麻涌最小。

(2)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主要从位置、交通、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麻涌位于珠江口,产品便于出口;有城际轻轨,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区际联系好;劳动力资丰富。

(3)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工业化、城市化、文化交流方面:

①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②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③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④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城市环境、交通、居住、就业、社会治安等方面:

人口增长快,工业密度大,城市建设滞后会引起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用地紧张(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

32.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区,对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读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自然条件分析西北地区棉花种值的优势条件是。

限制性条件是。

(2)东北和京津沪都是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东北牛奶产区的主导区位条件是,京津沪牛奶产区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3)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都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填表比较两地农业生产的差异。

东北地区

长江流域

主要粮食作物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1)光照强(1分);昼夜温差大(1分);水源缺乏(2分)(共4分)

(2)饲料丰富靠近消费市场(4分)

(3)(共7分)

东北地区

长江流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1分)

水稻(1分)

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1分)

水稻种植业(1分)

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人均耕地广(地广人稀)(1分)

机械化程度高(1分)

劳动力丰富(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西北地区地处内陆,离海远,故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棉质好;而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2)东北地区草原广阔,有丰富的饲料;而京津唐地区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故市场广阔,

(3)东北地区位于我国北方,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主要位于中温带,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春小麦和玉米;但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故农业生产属于商品谷物农业;而我国长江流域位于南方,光热条件充足,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但人多地少,商品率低,故农业生产属于水稻种植业。

丰富的劳动力是本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考点:

区域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33.攀枝花市在钢铁工业基础上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该城市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诸多问题。

图甲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乙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

据此回答问题。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

(2)作为工业城市的攀枝花市迫切需要进行综合整治。

请对比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为攀枝花提出整治措施。

(3)列举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答案】

(1)接近铁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附近有二滩等大型水电站,能源充足;位于金沙江沿岸,工业用水充足;有铁路经过,便于原料、燃料及产品的运输。

(2)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植树造林,优化环境;大力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问题;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收入;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协作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

试题分析:

(1)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主要可以从原料(铁矿石)、燃料(煤炭)、动力(煤电和水电)、水源(河流)、交通(铁路)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作答。

(2)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为攀枝花整治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改善交通、发展科技、治理环境污染等。

(3)图乙中的生产模式把废弃物变废为宝,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问题;延长了产业生产链,增加了经济收入;图中各工业部门之间联系密切,增强协作能力;生产规模扩大,增加了就业机会;其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