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7520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难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自学法、探究法、朗读法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导入谈话:

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

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

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2.着(zhuó)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

伽利略是谁?

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奉:

相信,并照着去做。

  相称:

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结论:

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

  固执:

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寻常:

平常。

5.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

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

  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讲什么?

(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

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

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不平常,不简单。

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

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

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相信,并照着去做。

“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

  

(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

(盲目的程度)

  (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不容许:

不许。

  更改:

改换、改变的意思。

  责备:

批评的意思。

  违背:

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

  (4)小结:

这些词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相信的,达到一种盲日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

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

  (四)板书设计

  3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怀疑 分析试验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

2、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3、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

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难点

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法、实验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

实验过程的动画。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

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

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

他是怎么想的?

(“他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

”)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

这两个结论是什么?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

是什么样的结果?

(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

  6,他打算怎么做?

(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

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

(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

(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

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

(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

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

  (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齐读后思考:

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

(人们都不

  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

“固执”:

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

是贬义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

  4.这说明什么?

(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高兴)

  5,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①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

 

(四)板书设计

  

3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26*全神贯注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9个,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了解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故事,懂得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全神贯注。

重点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难点

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学法、探究法、朗读法。

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罗丹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一、整体进入

   1、出示“全神贯注”,给它找个近义词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这些词都是形容一个人做事时思想、注意力高度集中。

   2、围绕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谁,全神贯注地干什么;怎样全神贯注的)

   3、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完成填空。

   课文内容概括

   一天饭后,罗丹带着茨威格来到他的工作室,在一座刚刚完成的雕塑面前发现了毛病,便全神贯注地工作起来。

一小时后,当他离开时,险些将好友茨威格锁在了工作室。

   二、深入研读

   1、在罗丹的工作室里,茨威格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2、那是一座刚刚完成的.仪态端庄的女像,在好友茨威格眼里,它是一件杰作(杰出的作品)。

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同时向他祝贺。

   然而,罗丹端详(仔细地看)一阵后却说:

“、、、、、”你读了这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罗丹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

   3、齐读第一小节

   4、雕塑家工作起来(修改自己的塑像)完全沉浸在其中。

出示第二节指名读。

   文中第二小节中有一句话写了罗丹工作时完全沉浸在其中,找一找。

(“世界对他来讲……”)“醉”在这里如何理解?

(沉醉、沉醉)

   5、罗丹沉醉的原因是他对工作的全神贯注。

自由读课文第二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全神贯注?

   (学生结合句子、词语回答)

   “似乎、好像”这对近义词能否省略?

读读句子,思考一下。

他与谁说话?

自己?

雕像?

   6、引读。

一刻钟过去了,只见罗丹……半个小时过去了只见罗丹……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

   7、罗丹为什么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试着说一说。

   出示说话练习:

   一个小时后,罗丹停了下来,对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自言自语:

“、、、、、”

   8、小结:

此时的罗丹已完全沉醉于艺术创作中了,简直入了迷,你还能用其他词来形容此时的罗丹吗?

(板书:

如痴如醉)

   这段话抓住罗丹的神情与动作,把他工作时专心致志刻画得栩栩如生。

书:

动作、神态)如此出色的描写,请在这道填空题的帮助下记一记。

出示填空: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静静地站在一边。

只见罗丹(),嘴里(),好像();忽然眼睛(),又似乎()。

他把地板()……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

   三、学习第3、4、5节。

   1、罗丹修改雕塑时全神贯注,以至于工作完竟然忘了客人的存在,

   读读三四节,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2、交流。

   出示句子:

罗丹竟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预备上锁。

   (由于罗丹工作全神贯注,没想到竟然忘了客人的存在,似乎边上根本没有别人,于是自顾自地上锁预备离开。

)指导读句,读出出人意料的语气。

   出示句子: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

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

“哎呦!

你看我,简直把你你忘记了。

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是忽然、骤然的意思,经过客人大声的提醒,罗丹才刚刚想起客人还在边上,可见他工作专注的程度。

)指导朗读,读出抱歉的语气。

   3、小结:

第3、4节是对罗丹全神贯注工作做补充描写。

分角色朗读这两小节。

   4、面对工作如此全神贯注的罗丹,茨威格是怎么想的?

   齐读茨威格的话。

   四、拓展

   1、罗丹曾经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名言。

他用那双发现的眼睛为我们创造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他的成功,源于他对问题的发现,对工作的全神贯注。

   2、这位法国大雕塑家用他独特的眼睛为我们留下许多作品,看幻灯。

(出示罗丹作品)

   

板书设计:

            修改女像

     全神贯注忘记朋友

            如果……而且……就……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27、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交流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题:

鱼游到了纸上)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

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

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

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展示目标

  三、导学达标

   1、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

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

注意笔画较多的字:

港澈、壶、缸、徽、聋。

   3、尝试朗读。

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

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看鱼、画鱼)

   5、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四、小结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27、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交流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2、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二、朗读感悟

  

(一)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

  

(二)重点研读

   1、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在赞叹他。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学习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

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

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出示插图:

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高超,你想怎么写?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说一说)

  (三)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课文,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心里去的。

   3、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1)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2)举止和神态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三、拓展延伸

   1、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写一写吧。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呆呆地站

       静静地看    忘我

       有时……  (游到了心里)

       有时……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28*父亲的菜园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难点

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句子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

相关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都见过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

你觉得在山坡种地会有问题吗?

(学生发表看法)

  2.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

是什么精神呢?

  3.(板书课题:

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

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4.出示提纲,指导自读

 

(1)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二、提出疑问,梳理问题

   1.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读第一、二节。

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

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

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

他遇到什么困难?

是怎样克服的?

(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5.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6.全班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指名读课文。

注意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

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词语。

  坚毅:

坚定有毅力。

文中指在山区找一块菜地是相当困难的,家人都觉得不可能,面对家人的疑惑,父亲却非常有信心有决心。

 狰狞:

面目凶恶的样子。

文中指父亲刚开出的菜地,被暴雨冲走泥土,露出了无法种植的岩石。

  气馁:

失掉勇气和信心。

  贫瘠:

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

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4.讨论感悟,指导理解句子。

  ①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

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

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父亲的对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不仅了解,而且热爱,用“难为”和“拼了命”,说出了这块菜地的贫瘠与荒凉,所以父亲才不顾眼前利益,决定把这一季豌豆翻进土里,育肥土地。

板书设计:

修路----失去

28*父亲的菜园坚韧

开荒不气馁精心伺候

笑了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张丽霞

使用人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

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重点

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

难点

把内容说具体清楚。

教学方法

交流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

有关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

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

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

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

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三、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情感浑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2、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3、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

体会引号的用法:

积累词语、成语。

难点

体会引号的用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朗读法。

教具准备

相关句子、词语课件。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

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三、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