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7503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6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围绕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写话、口语交际等重点,作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安排,使学生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基本功。

一、本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457个生字。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9个常用偏旁。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9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能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

初步汉字的一些规律,会查字典,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

4、口语交际。

⑴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⑵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⑶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⑷ 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打好认读基本功,进一步提高认读能力。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能主动的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知道课文的大意。

识并能体会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喜欢阅读,喜爱图书,逐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6、写话。

   ⑴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⑵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⑶ 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

并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

⑴ 准确认读457个生字。

⑵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9个常用偏旁。

口语交际的重点: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难点:

⑴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⑵ 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阅读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难点:

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能主动的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逐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在写话方面,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三、教材特色

    本教材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1、重视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

该册教材充分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开篇用了五个页码,安排了“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篇,以精美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

    2、重视方法。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十分强调学习过程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提高自学的能力。

具体表现在:

(1)文中授法——教材中专门安排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课文。

如《英英学古诗》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传达给学生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又如《动手试一试》提示学生学习要不惟书、不惟上,要勇于实践……

(2)图中明法——如“习惯篇”除了给学生读书姿势的暗示,还给了学生练习背诵的方法提示;另外,在识字教材、课文、单元练习的插图中也有许多学法提示。

(3)练中悟法——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提示了一定学法,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摸索出规律,领悟到学法。

3、重视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材中安排的课外语文实践形式多种多样。

如学了《一株紫丁香》要求学生找一些赞美老师的诗句,读一读,抄一抄;学了《水乡歌》课后的练习——收集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学了《小动物过冬》,要求学生搜集小动物过冬的方式……练习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四、教材编排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单元练习”四部分组成,类型不多,结构简明,眉目清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识字”与“课文”全部注了音。

  “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

  “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4课,共23课。

  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1、关于识字。

全册共安排生字457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79个,另外的178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全册生字分两种途径安排:

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二是集中在“识字”中安排,。

“识字”课有以下三种形式:

⑴ 词串识字。

包括“识字”1、2、5、6四课。

这种识字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意义上有联系,又押韵上口,便于记诵。

这样安排意在使识字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

⑵ 看图会意识字。

包括“识字”3、7两课。

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图画让学生体会字义,认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造字规律。

后面附有韵文,意在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⑶ 形声字归类识字。

包括“识字”4、8两课。

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后面也同样附有韵文,以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无论是随课文出现的生字,还是集中安排在“识字”课中的生字,凡是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则列在田字格的上面。

课本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

在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凡含有新出现的偏旁或容易写错笔顺者,都提示了书写笔顺。

每课后面田字格中的红字供学生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教材列出了常用的多音字3个,在其右上角加“*”以示区别。

多音字仍然只在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现其他读法时列出,但不计人生字总量。

此外,随课文安排了29个偏旁  

2、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

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

   编选本册课文坚持了“多编少搬”的原则,传统课文所占比例较小(仅《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和《登鹳雀楼》3篇)。

新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从内容看,既有反映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如《大禹治水》,又有表现当代社会风貌的课文,如:

2008,北京》、《孔繁森》;既有像《秋游》、《夕阳真美》这样写景抒情的课文,又有《有趣的发现》等寓理于事的课文。

从体裁看。

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寓言。

另外,还安排对话式的《英英学古诗》。

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选入本册的课文都有以下几个特色:

1、选文精美,视觉独特。

一是诗歌的比重增大,接近课文的三分之一。

这就使阅读教学淡化了理性分析,强化了感悟审美,增强了语文教育的文化熏陶、情感浸染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

二是故事、散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脍炙人口。

三是视觉独特,对伟人、名人的歌颂,均是选择平凡小事,以揭示其人性的美。

选文就想着如何教文。

(例如云房子)

2、编排精妙,角度多维。

课文的组合优化,编排精妙,各个单元都有一根主线贯穿,而且不同。

如第一单元充满“趣”字,第二单元充满“情”字,第三单元充满“理”字。

3、设练简洁,理念前卫。

  本册课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100字以内的课文就有12篇,占13强;200字以上的只有3篇,而且最长的也只有267个字,适合二年级小学生阅读。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朗读、背诵、复述,旨在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

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坚持练好写字的基本功。

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有时练习造句,从而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

为便于实施,第三册“习字册”除继续按课安排生字的描红、仿影与临写外,还增加了抄写常用词语的内容。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

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这些阅读材料包括儿童诗、古诗、名言,谚语、春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又多为韵文,学生喜读乐记。

  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照规范严格练字。

写字内容按汉字的常见结构形式归类集中,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去体会,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

口语(言语)交际方面,安排了“学会祝贺”、“学会请求”和“问路”:

“买文具”,“打电话做……”、“看望”。

“学会待客”、“我打算这样过寒假”,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说话,有的则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注意事项

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习惯对形成人的良好素质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我发现我本班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在读写方面姿势比较差,每一节课多要花不少时间在纠正学生的读写姿势上。

因此,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另外,我发觉倾听、说话、朗读对于本班的学生来说都是弱项。

他们有的在课堂上喜欢插嘴,有的回答声音不够响亮,朗读时吐词不清,添字、漏字比较严重。

这些毛病我们都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要想方设法,纠正他们这些毛病。

2、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根本途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要读得充分一些,讲得精当一些,练得实在一些。

但具体应该怎么指导学生朗读呢?

怎样恰当地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呢?

怎样使每个学生都乐于朗读呢?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3、把写话指导融入阅读教学中。

   本册的课文插图都非常精美,文字也很优美,我们应该抓住这些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写话指导。

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图,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图意。

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活用,教会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灵活运用到写话当中来。

也可以模仿文中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方式,进行灵活运用。

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很快地提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的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及背诵习惯。

2.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

3.使学生逐步了解查字典的意义,逐步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背书姿势及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

   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朗读的?

  二.小结要领

    身正肩平双手拿书

    左右两臂自然平放

    目光课本保持距离

    眼睛课本距离一尺

  三.模仿评判

   1.请几个学生模仿练习,并由大家给予评判。

   2.评判中指出一些错误姿势的危害。

  四.集体训练

   1.观察下图。

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朗读时身子怎样,两臂怎样,怎样拿书,眼睛和课本的距离怎样。

   3.复习要领,全体学生参与姿势训练。

   4.指名几个学生摆正姿势,朗读一篇短文。

   5.集体评判。

   6.学生齐读已学过的课文,看学生是否达到要求。

   7.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图画

   1.指导观察顺序: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简说图意。

  二.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一、二幅)

   1.提问:

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么摆放?

   2.这些同学怎样坐的,他的双肩和双臂怎样?

眼睛向着什么地方,态度神情怎样?

     小结:

身正肩平交臂平放

        眼向前方态度认真

   3.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

     声音响亮边背边想

     正确流利富有感情

   4.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检查评判。

   5.图上的小朋友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图背诵有什么好处?

要注意什么?

(图中有文,文中有图,按序背诵)

  三.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

   1.观察左下方小图。

     让学生说说:

图上的同学是怎样站立的?

态度怎样?

老师要他干什么?

老师表情怎样,为什么高兴?

指名学生模仿表演。

   2.观察中间小图。

     让学生说说:

这是在什么地方?

家长要孩子干什么?

孩子表情怎样,是怎么做的?

   3.观察右边小图。

     让学生弄清:

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态度怎样,姿势怎样?

选取一段课文片段,然后交换检查同桌的背诵。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观察上边三幅图

   1.从第一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2.图上的一位小朋友借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笑的多开心啊!

阅读课外书的好处真多,意义真大啊!

     学习两条格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观察第二幅图。

     让学生先演示朗读时正确的姿势、态度、表情,然后告诉学生读课外书报与朗读的姿势一样,态度认真,神情专一,但是为了保护阅览室的安静,阅读时要做到眼看、心记、不出声。

   4.观察第三幅图。

   5.图上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

他们的表情则怎样?

   6.小结三幅图: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二.观察下边三幅图

   1.从第一幅上可以看出这是在什么地方?

同学们在干什么?

   2.说说去阅览室看书的过程。

   3.在阅览室看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观察第二、三幅图讲解。

  三.小结。

 

《识字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是1个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本课所介绍的事物,初步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臼”笔顺。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田字格黑板。

  主要板书:

识字一

  作业安排:

  课内:

抄写字词、口头组词、说话。

  课外:

默写词语、朗读字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春天”、“夏天”的归类识字,韵文还记得么?

谁来背给同学听。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秋天”的归类识字。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课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自由读课文。

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

    出示挂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这是一幅秋天的美景图。

我们首先来看看天空中有什么。

   2.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早晨起来,我们常常会看到地上落了一层白白的东西,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秋霜)

   3.秋天到了,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

(棉花、稻子、高粱)

   4.果园里,果农们正在做什么?

(柿子、苹果)

   5.看图引导说话,相机贴出“丰收”,领悟意思。

     秋天到了,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棉花(),稻子(),高粱(   ),庄稼丰收了。

果园里,果树上挂满了(    )的柿子,(    )的苹果,水果也丰收了。

  四.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五.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1.认读生字,正音。

   2.用“霜”、“稻”、“丰”、“收”扩词。

  六.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三组词语,第一组词语与秋天的什么有关?

第二组词语属于哪一类?

第三组呢?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清笔顺,记忆笔顺。

   2.重点强化“梁”、“稻”的笔顺。

   3.学生描红。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梁、稻”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秋天到了,什么花开了?

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菊花、桂花)

   2.体会“飘香”的意思。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以上生字词。

   4.指名认读。

正音。

   5.小结;这些词和什么有关系?

  三.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2.各种形式练读,读出秋天景色的美好。

  四.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

  五.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先说一说“桂、飘”的笔顺,然后在书上描红。

   2.在习字册上练写。

   3.认读课后词语。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识字2》

教学目标:

   1.学会10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2个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尸”旁。

   2.知道大街两旁有哪些营业单位,警察叔叔是怎样指挥车辆及行人的,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识字二。

  作业安排:

  课内:

抄写字词、说出汉字的偏旁部首、口头组词、说话。

  课外:

阅读韵文,默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投影,指导学生看图学字词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

    

(1).这是什么地方?

谁在指挥交通?

    

(2).马路上有什么?

    (3).马路边上有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

    

(1).图文对照自由朗读。

    

(2).指名认读词语。

    (3).开火车读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3.范读课文。

   4.指导学生再次诵读课文,要求做到:

正确、流利。

  二.再次看图,理解课文。

   1.理解词语“警察”。

   2.在图上让学生分别找出“黄灯、红灯、绿灯”。

简介这三种信号灯的由来和作用。

   3.说说图上的行人和车辆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

   4.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5.看一看,马路旁边有哪些单位。

  三.说话练习

   1.提供句式:

     马路上有(  ),有(  ),有(  )。

     马路两边有(  ),有(  ),有(  )。

   2.要求以“大街上……”为开头说一段话,可参照以上的句式。

  四.学写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重点指导“街”、“通”的写法。

   3.学生练习。

   4.作业

     复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朗读课文

   1.提示:

不能大这些词语读成顺口溜,也不能顿读,要读出有序的感觉。

   2.训练朗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

   2.学习“尸”旁。

   3.重点指导:

商、局。

   4.学生练写。

  四.作业

   1.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灯(  )  绿(  )  街(  )  体(  )

     局(  )  房(  )  邮(  )

   2.抄写词语。

   3.组词。

     文(  )  气(  )  挂(  )  邮(  )

     交(  )  汽(  )  蛙(  )  油(  )

综合性学习

一、秋天有哪些特征?

为什么称秋天为“金秋”?

——凉爽的秋天,天空一片晴朗。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秋天的空气较冷,水分不容易被蒸发。

秋天还常刮大风,风一来,空中的尘埃全被吹散了。

因此,秋天的天空很晴朗。

——秋天到了,田野里的稻子成熟了,黄灿灿的,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树上的叶子黄了,风一吹,树叶落下来,像一片片美丽的黄蝴蝶在翩翩起舞。

人们经常用“金秋”来描写秋天。

——硕果累累的秋天,有很多好吃的,“菱角”就是其中之一。

它,一年水生草本。

夏末秋初开花,白色或淡红色。

果实可供食用及制淀粉,鲜嫩者可作水果。

实践活动:

二、搜集描写秋天景色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

示例:

——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

——果园里,硕果累累。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上。

三、用自己的方式去找秋天,你可以写上一段话,可以画画------

我找到的秋天:

能力训练

 [基础练习]:

一、填空。

  “归”共 笔,第三笔是 。

  “夕”是____结构,共_笔,第二笔是_。

  “苇”是__结构,部首是_,第一个大写字母是_。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字再分别组词。

       _(  )        _(  )                 

火            禾

  

             _(  )        _(  )

三、看拼音写词语。

  ɡuīlái      lúwěi      yuèɡuānɡ     shuǐxiānɡ

     (      )     (   )         (       )         (        )

四、先给下列汉字扩词,再各选一个词造句。

  阳(  )(  )(  )                        

  歌(  )(  )(  )

                           

[能力提高]:

一、选词填空。

菊花 梨花 荷花 桂花 棉花

秋天到了,公园里的(  )开了,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我家院子里的(  )也开了,香味扑鼻。

燕子 鸽子 大雁 麻雀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  )和(  )飞往南方去过冬了。

二、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

树叶落下来了。

(一片片,金黄)

    一片片金黄的树叶落下来了。

⑴天空中飘着几朵云彩。

(蓝蓝的,雪白的)

⑵湖面上飘荡着渔歌。

(广阔的,优美的)

三、说一说,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