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7339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长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长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长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长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docx

《长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docx

长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

 

第8期

长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2003年10月18日

E-mail:

cxyangwj@联系电话:

6228801\60002836

 

本期要目

●理论学习: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基础教

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试行稿)》的通知

震撼与洗礼

新课程:

拒绝表演课

●外地经验:

教改课堂

义乌之行

●实验园地;来稿选登

●简讯

●征稿启事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试行稿)》的通知

浙教基〔2003〕164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及管理,根据《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浙教基〔2003〕69号),我厅研制了《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试行稿)》(以下简称《通用地方课程标准》),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同时对学校课程的设置具有指导意义。

根据《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精神,我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设置"通用课程"和"专题课程"两类,"通用课程"是指在省内中小学教学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

《通用地方课程标准》是我省基础教育通用地方课程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规范我省地方课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文件。

  2003年秋季起,我省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实施《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其它地区可视实际情况提前实施。

实施《通用地方课程标准》的地区要重视学校开设通用地方课程工作,学校和教研室要指定专人负责通用地方课程的教学和业务指导。

通用地方课程的教学原则上每周一课时,可在"地方与学校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也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进行。

  各地要重视通用地方课程的教学评价,评价坚持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

地方课程一般不组织书面考试。

  根据《通用地方课程标准》,经我厅核准立项,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中心和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正联合开发我省通用地方课程教材《人·自然·社会》,各学段起始年级课本及教师用书已通过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供2003年秋季我省中小学(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选用,教材费在中小学代管费列支。

  为确保《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在我省中小学的顺利实施,今年暑假期间省教研室将组织开展《通用地方课程标准》的省级培训,教学业务的省级培训由通用地方课程教材的开发单位负责,各地也要组织相应的培训。

  各地在实施过程中有何意见或建议,请及时与我厅基础教育处联系。

《通用地方课程标准》(10-12年级),我厅将另行印发。

  二○○三年七月二日

  

震撼与洗礼

——随评估工作小组感受新课程实验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38个实验区开展,今年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的关键一年,为了保证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去年12月下旬,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了5个专家评估小组,深入到实验区,对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抽样评估。

评估工作采用了问卷调查,听取实验区主管领导的汇报,查看实验工作的相关资料,与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教研员、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座谈等形式,了解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的进展情况,内容包括实验的组织与领导、规划与实施、培训情况、专业指导、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以及有关政策的支持和保证措施等。

本刊记者随评估工作小组走进新课程实验区——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和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真切地感受和体验了一把新课程。

  “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

  “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

  “你按照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了吗?

  “老师一点儿也不凶,对我们可好啦!

  “妈妈,你看,我窝的图形比课本上的还要多。

  “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我就希望快点过,盼着星期一上学去。

  “孩子的胆子比以前大了,也开朗了、活泼了。

  “孩子特别爱上学,病了也不让请假。

  ……

  只要踏进新课程实验区,这样的描述你可以随时随处听得到和感受得到。

  当记者随手翻阅着实验区在对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参与式培训和教研活动时留下的一个个精彩的镜头记录;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和无拘无束的表现;听着校长、教师发自肺腑的体验和感悟;感受着家长对新课程实验的肯定和赞誉……我的心灵实实在在地受到了一次巨大的冲击和震撼,禁不住为新课程理念能如此之快地被教师所认同,并逐渐转化为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而喝彩。

  掰着手指算算,当我们去年12月下旬走进实验区,新课程实验启动还不到一个学期,但实验所展现出来的良好发展态势和成效,大大出乎了评估小组专家们的预料,他们认为,这不仅得益于新一轮课程改革设计的思路和确定的目标正确,新课程理念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顺应了时代改革和发展的潮流,而且得益于——

  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

  新课程实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程中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个阶段。

新课程实验,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实践过程。

作为首批实验区,惠山区和迎泽区及他们的上级(省、市)主管领导充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实验的重大意义和实验工作的艰巨性,在实验工作中自觉地以《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实验工作。

  从去年4月起,实验区所在的省、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就对课程实验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注,提供了政策保证和投入支持,与实验区教育局(教委)共同筹备实验前期准备工作。

江苏省、山西省教育厅分别专门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江苏的)周稽裘副厅长和(山西的)安焕晓副厅长都亲自负责实验工作。

实验区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区长、教育局局长及相关部门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并规划实验区各项工作,下设课改实验工作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学校实验工作小组等相应组织机构。

  让记者感到诧异和惊喜的是,这次课程改革在江苏、山西受到各级领导所重视的程度和推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去年暑假,实验区召开课程实验工作动员大会,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出席会议,或讲话,或作专题报告,区委书记、区长亲自到会作动员,迎泽区的四大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也到会听专题讲座,接受新课程的理念,了解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和任务。

同时课改实验工作成为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委会的一项议程。

  为了保证课程改革实验顺利进行,实验区都建立了课程改革基金和专项经费。

去年,惠山区政府拨给课改专项经费50万元、教师培训经费50万元,另拨款20万元作为奖励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专项基金。

山西省教育厅划拨给迎泽区课改专项经费10万元,迎泽区政府在区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也决定每年拨出10万元作为课改专项经费,另拨科研经费4万元,加上区教委的保障措施,从去年4月到12月,迎泽区在课改实验工作方面的投入已达40万元。

  实验区充分认识到,要使课程改革实验顺利进行,还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家长的支持。

惠山区、迎泽区都借助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课程改革。

太原电视台、太原教育电视台、无锡电视台、无锡城郊电视台等都制作了宣传课改的电视专题片,《太原日报》、《山西晚报》、《无锡日报》、《锡山教育》等报刊也广泛报道课改工作,介绍课改的背景、意义和课改的动态、信息。

应该说,首批实验区的家长是幸运的。

去年秋季开学,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人手得到一份教育部门发给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学后还能定期看到学校的“家教”小报或“课改信息报”。

通过宣传,使课程改革实验家喻户晓,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惠山区和迎泽区,我们看到他们都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课改实验方案。

其中,实验工作的思路科学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也有一定的操作性;既统筹规划,又突出重点。

实验规划和措施比较具体、到位,目标清晰,既有过程要求,又突出阶段性目标,并且强调目标和要求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细化。

  新颖高效的培训方式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开创性的实验,它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涵、课程特点等诸方面较之以往有非常大的突破,对所有参与课程实验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有全新的要求。

因此做好新课程的培训工作是新课程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和要求,惠山区和迎泽区坚持“参与者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以及“边实验、边研究、边培训”的原则,结合实验区的实际,改变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培训方式,创造性地组织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活动。

  “头脑风暴”式的通识培训。

实验区一是有计划地组织部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研员到北京直接参加国家一级培训;二是邀请专家到实验区对全区教育局(教委)行政人员、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专兼职教研员和全区实验教师分批进行专题讲座培训。

培训内容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辅导、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等等。

通过集中的通识培训,使参与实验的人员了解、认同、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新课程基本理念,学习领会学科课程标准的性质、特点和目标。

  分组参与式的案例培训。

课改实验参与人员经过几天的“头脑风暴”式培训,对新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感到振奋,但他们也心存一些顾虑和困惑,如何将这些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呢?

大家有许多感受想倾吐,有许多问题想深入探讨,此时采用分组参与式的专题培训恰到火候。

  迎泽区参与式专题研究培训分了四个专题,例如:

  专题一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讨论题1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讨论题2新课程新在哪里

  讨论题3对三个教育案例的评析

  案例1 漫话《规矩》(网络,青蛙扑虫)

  案例2陶行知的四块糖

  案例3英国的课堂教学

  期间,参与人员要填写“新理念认识活动卡”(卡中附有若干问题)。

  在这种参与式培训中最为突出、也最为吸引教师的是“根据资料(案例)联系实际讨论”这一形式。

  例:

  “一只麻雀飞进了教室怎么办?

一次自然课上,上课铃响后教师刚走进教室,忽然,从窗外飞进一只麻雀,学生们立刻欢呼起来,发亮的眼睛紧紧盯着麻雀转。

如果你是这堂课的教师,你会怎么办?

并陈述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请思考并小组讨论:

  ?

我的方法反映了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

不同的方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参与式分组讨论给了教师一吐为快的机会,各组讨论热烈,研究气氛浓郁。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争论、辨析,不同意见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有时候某个人的发言诱发出一个又一个奇思妙想,有时候某个人的几句话使困惑了几天的问题迎刃而解。

几个月以后,老师们还对这样的培训方式记忆犹新。

他们告诉我:

“那几天的讨论经常高潮迭起,余兴未尽,引发了每一位参与者的激情,使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更加明朗清晰。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全程培训。

首批参与实验的教师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怎样把培训中认同、接受的先进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先进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只能到实践中去感悟并解决。

为此,惠山区和迎泽区遵循“边实验、边研究、边培训”的原则,一是采取各学科教研人员深入实验校,深入课堂听课,与实验教师一起研究新的教法与学法,及时从中发现问题做研究调整,并及时汇编案例、教学设计、教学手记等,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推广交流。

二是成立学科中心备课组,对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通览解读,帮助教师把握学科特点和改革的目标方向;分阶段设计典型课例、案例,并试教、完善后提供教学指导意见。

三是实验校每周围绕课改实验开展教科研活动,实验教师交流一周来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把在实验中遇到的新问题提炼成课题,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实验。

  未雨绸缪,将新课程理念的培训扩展到非实验年级和非实验校,是惠山区和迎泽区的共同特点。

他们意识到,要使新课程实验逐年稳妥、有序、有效地实施,非实验教师要提前接受培训,用新课程理念去施教老教材和指导教学实践。

  与各地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亲密接触和密切合作,是新课程培训和实验过程中又一特点。

各师大课程中心的教授、博士和硕士成了各实验区争抢的香饽饽。

他们将世界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新理念,结合我国国情与实验区的实际,给实验区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作专题讲座,他们洋洋洒洒、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案例分析,博得与会人员的欢迎和称赞。

  新理念打造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实验前期准备工作的扎实有效,实验规划、实施方案的目标明确、具体,为实验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

培训工作的组织有序、形式新颖活泼,使实验参与人员认同、理解了新的教育观念,明确了自己在新课程实验中的责任和角色,以高度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工作中,短短几个月,实验区就呈现出显著的成效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先进的理念逐渐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从近几个月的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着微笑进课堂,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兴趣,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入手,注重学生自主发现、合作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那堵“墙”被推倒了,学生可以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质疑,碰到老师不能解答时,老师则会说:

“老师也不太清楚(我也不知道),咱们一起来研究吧。

  记者看到大多数实验教师在备课时已用“教学设计”替代传统的“教案”。

惠山区一位数学教师对《统计》一课的教学设计分为“设计理念”、“设计特色”、“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后附“课后反思”。

而另一位社会课教师对《西双版纳》一课的教学设计含有“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同样后附“教学手记”。

记者随手翻阅了一些实验老师的备课本,不仅各人有各自的特色和写法,而且同一人在设计不同教学内容时也有变化。

  另外,部分实验教师还给自己建立一个“教师发展记录袋”,袋中装有:

参与实验以来自己在课程理念、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方面的认识和变化、收获或感悟,自己对课例和案例的分析与有理性思考的教学手记或教学反思等。

这些老师告诉记者:

“这样做,虽然增加了负担,但很有意义,可促使自己去思考一些问题,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头看看,就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实验教师用先进理念变革教学行为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有了突破。

课堂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我认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我不同意××同学的说法,我认为”、“我们小组的意见是”……已成为学生发表己见时的习惯用语。

迎泽区的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分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亲自带学生到超市参观物品的摆放,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在参观中看到的、想到的,从中体会分类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对自己书包内的课本、学具进行分类、整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很浓,产生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打造多元评价方式。

传统的单纯由老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正在得到改变,如评价主体不再是惟一的教师,学生可以自评、互评,学生家长也可参与评价;评价内容更全面,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评价方法多样化,平时表现、口试、笔试,能画一幅好画、唱一首好歌,或认真完成一次值日就能得到表扬或奖励。

一些实验校还给学生建立了一个“成长记录袋”。

惠山区一位美术老师给四

(1)班钱××同学建立的“美术学科成长记录袋”中,装有该生创作的许多稚嫩的画,旁边有“我de感受”、“好友de看法”、“家长的观点”、“老师的评语”、“课堂评价表”……袋中还装有该生获得的标有“构图奖”、“合作奖”和“创意奖”的4朵小红花。

这样的评价方式,记录了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成长和进步过程,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逐渐养成在学习中反思的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加强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学习情况,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情况。

  另外,由于实验区发动充分,宣传面广,因此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而且实验校对学生家长不仅仅停留在宣传、动员层面上,而是把家长当作一种课程资源来开发,请家长到实验班听课、评课,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家长参与评价……因此,在家长座谈会上,一些家长不仅对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很多,而且把握得比较准,他们兴奋地反映:

现有的课本知识与孩子的生活很贴近,编排生动形象;老师的教法生动活泼,引发学生充分想像,孩子动手能力强了,学会了思考,对学习有兴趣,非常喜欢上学。

  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将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实践中真正得以落实并产生效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何况中国的大教育背景——几十年传统理念和教法造成的思维定势,新旧思想的碰撞,会使很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困惑,需要我们通力合作去探究解决。

目前惠山区和迎泽区已开始着力研究一些课题,如:

如何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改如何赋予教研工作新内涵?

如何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创新?

如何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如何总结梳理经验,以使课程改革实验得到可持续发展?

等等。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全社会和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下,新课程实验的明天会更加灿烂美好。

《人民教育》记者程淑华

新课程:

拒绝表演课

记者 李建平

 

前不久,教育部派出专家工作组深入到国家实验区听课,与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实验区提供的竟是经过包装的表演课。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绝非个别。

据一位专家反映,一次听完课,他问一位学生:

“这节课上过吗?

”“上过。

”学生回答。

“上过几次?

”“好几次。

”“教室里的学生都是你们班的吗?

”专家又问。

学生说:

“不是,每个班只选4位同学。

”还有专家反映,两个月前在某实验区听的课,与现在在另一实验区听的课竟是同一内容,很明显没有按照教学进度上课。

一位专家严肃地说: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看,很明显是经过准备的,根本看不出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配合教师完成教案,教师在教学中到底遇到哪些问题根本看不出来,好端端的教研活动变成了走过场。

  新课程进入实验区已经一个多学期,实验效果究竟如何?

实验区有哪些经验和体会,遇到哪些问题与困惑,实验者渴望交流与探讨。

为了保证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有序实施,教育部新课程实验推广专业支持计划今年初启动。

教研人员、科研人员、专家深入到乡村、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听课、评课,现场分析教材,谈教学感受,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实验区工作特别是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项举措受到实验区的热烈欢迎,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然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它折射出许多长期困扰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刘兼谈了看法。

他说,这种表演课的做法已存在多年,今天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提出这个问题,显得尤为深刻。

把新课程奉献给每一个孩子,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诚信是最基本的要求。

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离开了真实的课堂,教育研究将没有任何价值。

国家实验区承担着验证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艰巨任务,课堂教学反映的情况和实验数据都应该是真实的,必须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每一个环节,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可信,才能具有说服力。

  国家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课堂生活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历程,教师应当具有学生意识、童年意识,儿童的成长是不可重复的,上过的课再上一遍,对儿童是极不尊重的,给儿童成长带来的负面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师应当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而不可能上不好再上一遍,甚至是反复上。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再有其他任何附加的目的,如果追求教学本质以外的东西,把上课作为获得某种奖励和荣誉的机会,或者作为晋级、提升的政绩,课堂就肯定走样,甚至变质。

实际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搞研究,切实改进课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相信社会和家长会给付出者应有的肯定和荣誉。

  专家认为,新课程无论从标准到教材都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受到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

但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在操作层面上出问题,就很容易把好“经”念歪,影响整个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2年5月26日第1版

外地经验

教改课堂之一

在玩中学 在做中学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

在实验区听课,发现课堂最明显的变化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有了“做”的机会,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青岛61中地理教师在讲授“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一节时,一改过去“教师展示等高线地形图,讲解图上五种地形的特点”的做法,让学生体验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

师生一起利用沙子堆出山体的模型,提出了“如何将立体山绘在平面图上”的问题,让学生用刚学过的数学“绘俯视图”的方法,绘出不同形状的山体等高线图,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经过探究、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出“等高线地形图”五种地形的特点。

  大庆市直机关三小孔祥玲老师上语文《四季》课时,让学生用身体动作表演四季,背诵描写四季的诗,画出自己喜欢的季节,唱四季歌,跳赞美四季的舞蹈,然后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事物,画图提示,让学生练习填写。

大庆路小学潘琼老师则用《秋叶飘飘》儿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对四个季节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色,让学生猜四季,找四季,画四季,说四季。

有的画了风筝,说:

“我喜欢春天,春天能到野外放风筝。

”有的画了螃蟹,说:

“秋天到了,我能吃到香喷喷的螃蟹了。

”还有的说“春天可以去春游。

”“夏天爸爸戴墨镜。

”“秋天老师穿上了风衣。

”“冬天青蛙睡着了。

”直到下课了,学生们还在不停地画、不停地说、不停地笑……

  品德与生活课有了新的上法,贵州贵定县二小彭丽老师上《玩叶子》时,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活动材料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活动内容联系农村孩子的实际,活动过程始终围绕“玩”这一主题展开,并细化为“找叶子、认叶子、议叶子、制叶画”几个环节。

学生通过采集叶子、观察叶子,了解叶子的构造,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和生物界的相互关系,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

通过制作叶画,培养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叶子做叶画,有自己干的,有和他人合作的,忙在其中,乐在其中。

教学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湖北武昌二师附小王桢老师的语文课《找春天》,让学生扮演成小燕子,到校园中去找春天,到大自然中去找,在观察中获得大量的信息,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有的做成植物标本,有的拍了照片,有的画了画,还有的积累了优美的语句。

这些充满机智的教学方法,令孩子们兴趣盎然。

  体育课也令人耳目一新。

孩子们用旧报纸做障碍物,在地上铺成各种图形来学“跳”、练“跳”,有单双脚跳,有原地跳,有转身跳,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玩起来,跳起来,跳出了花样,跳足了运动量,跳来了欢歌和笑语。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号。

但是,以往我们所看到的课堂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恨不能使出浑身的解数,学生拘谨、呆板地坐在那里听,一切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和程序进行。

而实验区的这些课,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