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全.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65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全.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全.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全.doc

篇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梦想的力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7课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记(放弃、下句、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含义。

从字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捅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上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去认识一个加拿大的孩子,他只有6岁。

请同学们看到第17课《梦想的力量》。

(示意同学看板书)想一想,什么叫做梦想?

师:

梦想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有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

那同学们的梦想是什么?

师:

老师很高兴大家都有自己的梦想,人不能没有梦想,只要有了梦想就有了的力量。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究6岁的小瑞恩有什么样的梦想呢?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借助“阅读提示”快速阅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么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三、合作交流:

1、读懂生字词:

放弃、下句、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并理解其中“募捐、颠簸、簇拥”等词语意思

2、交流:

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么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四、品读体验:

a:

“梦想”是什么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喝上干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课文讲了瑞恩的什么样的梦想?

b:

“梦想”是怎么样实现的。

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么样变成现实的?

(1)瑞恩为了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家务活。

1、在文中找出有关瑞恩做家务活的句子,大家一起大声有感情地朗读。

2、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玩,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让他放弃玩的机会而去

做那么多的家务活。

他当时心里怎么想的?

找出文中的段落后同学们有感情地

朗读。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们、老师和其他人的支持。

1、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当人们得知瑞恩的故事后,他们怎么想?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是什么使瑞恩梦想成真?

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得同情心和爱心。

c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默读课文,思考:

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1、朗读课文的第十四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想一想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

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2、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

为什么幸福地流泪?

(2)讨论:

你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得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做贡献,还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

五、巩固延伸:

瑞恩满怀希望的去募捐,当他得知70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是他没有失望,只是兴奋地说:

“那我再多干些活挣多一点钱吧!

”虽然非常难。

但是小瑞恩很执着。

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

她决定帮这个有同情心的孩子。

她把瑞恩的事写成一篇文章。

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写些什么的?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与自己的感受,回家后写一段话。

题目自拟,下节课上课前跟大家分享一下

篇二:

史上最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全(2013)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1.《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

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线索。

2.找出“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时的主要事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理解其中体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和作者的爱国精神。

3.分析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二、根据预习,提示生字

挟着芋梗汤诘责寒颤颤畸形绯红

(注:

以上生字都是课下注释中所没有的)

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

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

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

为什么这么说?

请大家讨论。

(中国人原来是不留辫子的,满清入关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之后中国人的脑后才拖上了一根辫子,所以说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

另外留辫子也是表示对满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者如孙中山及后来的毛泽东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辫子以示和专制政权的决裂)

可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

(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

(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

(讨论)

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

(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

(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同学们很可能会举出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提问:

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

(赏樱花)指读第二段:

他们又在干什么?

(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

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

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

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

(鲁迅于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4年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补充资料和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

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

鲁迅: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师生总结板书: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讨论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书:

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

结合讨论幻灯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及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内有藤野先生修改的笔迹)。

板书:

藤野先生: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

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

(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

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

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时间允许的话,教师也可在这里给补充资料:

日本的维新确是从医学的引进开始的:

一个叫前野良泽的人根据一本来自荷兰的《解体新书》的指导去解剖尸体,结果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书中的插图竟与人体构造分毫不差。

从此日本人逐步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开辟出一条通向近代学术的道路,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强国)

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1.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关注中日当前面临的问题。

4.分析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找一个同学回忆一下鲁迅先生去日本学医的原因……那么作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

主要是因为两件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是两件什么事,并准备复述。

二、一边复述一边分析。

第一个事件我们给它命个名可以叫它什么事件?

(可以叫“匿名信事件”,也可以叫它“漏题事件”)……“终于这流言消灭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鲁迅到底是不是得到藤野先生泄漏出来的题目?

那些爱国青年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对弱国国民的无端歧视)在这里可指读“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他们疑惑”句,使学生认识这种逻辑的荒谬,体会作者当时极度愤慨的感情。

另:

在这里教师也可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

事实上日本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有崇华倾向,在从隋代开始活跃的中日交往中,日本一直是甘当小学生的。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此时日本才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后来日本也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扰。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超过中国,从此又对中国采取极端鄙视的态度。

称当时的中国人为“戴猪尾巴的家伙”,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很多类似“爱国青年”的人……

接着复述第二个事件:

我们可以叫它什么事件?

(电影事件)在这里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当时的日俄战争是怎么回事?

…………(战争本身就是令中国人屈辱的事)鲁迅为什么听得“这一声特别得刺耳”?

……(再次体会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为什么“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教师幻灯展示下面这段话并指读: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在讨论这句话的同时,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用幻灯展示一张1905年摄于中国东北开原城外的照片:

一个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侦探,被日军斩首。

围观的中国民众神情麻木。

此时教师可问:

那个被斩的人健壮吗?

围观的人健壮吗?

……可这种健壮的躯体在这里只用做什么?

(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些看客是什么心理?

(看热闹,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民族耻辱。

可见改变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来看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

展示幻灯片:

鲁迅: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不过他的这个决定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真是一件幸事,从此中国少了一个高明的医生,却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多了一个唤醒民族的文化巨人。

三、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这种爱国性:

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

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

经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所谓爱国主义,是一种极端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爱国主义,达到了蔑视仇视别的国家和民族的程度。

比如侵华时期,他们认为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种族,其他民族(如中华民族)都是劣等民族;法西斯德国也宣扬大日耳曼主义,残酷迫害犹太人。

他们这种扭曲了的爱国主义,这种不正常的民族情绪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

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

讨论总结后幻灯展示:

爱国青年:

极端、狭隘、扭曲的爱国主义:

蔑视、仇视其他民族和国家。

正确的爱国主义:

既热爱本民族,又对其它国家民族抱一种友善的态度。

四、现在我们再来看藤野先生,他除了我们分析过的具有“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