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五章 单项选择.docx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五章 单项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五章 单项选择.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五章单项选择
一、单项选择:
1。
在需要进行抗震设防的框架节点中( )
A.梁、柱中的箍筋都应在框架节点区内设置
B.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柱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
C.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梁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
D.节点区无法设置箍筋,只能设置拉结筋
2。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重力荷载代表值GE中对于住宅楼面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 )
A.0.3B.0.5
C.0。
8D.0。
9
3.有局部突出塔楼的建筑,当基本自振周期T1>1.4Tg时,其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Fn应置于( )
A.局部突出塔楼的顶部B.主体房屋的顶部
C.主体房屋的中部D.主体房屋的底部
4.我国抗震规范第二阶段设计的内容是( )
A.验算构件的承载力B.验算结构小震时的弹性变形
C.验算结构大震时的弹塑性变形D.验算结构大震时的弹性变形
5。
一般情况下,设防烈度可采用( )
A.众值烈度B.罕遇地震烈度
C.基本烈度D.多遇地震烈度
6.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中( )
A.框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剪力墙作为第二道抗震防线,因此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一般不低于框架
B.框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剪力墙作为第二道抗震防线,因此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一般低于框架
C.剪力墙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框架作为第二道抗震防线,因此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一般低于框架
D.剪力墙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框架作为第二道抗震防线,因此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一般不低于框架
7。
在确定高层建筑防震缝最小宽度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结构类型B.设防烈度
C.结构最大层高D.屋面高度
8.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以第一振型为主,近似认为第一振型接近于( )
A.折线B.直线
C.抛物线D.双曲线
9.带有砌体填充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为( )
A。
1/800B.1/550
C.1/450D.1/1000
10。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关于建筑场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根据土层剪切波速划分场地土类型
B。
土层剪切波速越大,建筑场地土越软
C.根据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建筑场地类别
D。
场地覆盖层厚度是指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的距离
11.抗震设计基本原则的第一水准是( )
A.强柱弱梁B。
强剪弱弯
C.大震不倒D。
小震不坏
12.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属于( )
A。
甲类建筑B。
乙类建筑
C。
丙类建筑D。
丁类建筑
13。
一般情况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B。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中
C。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烈度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源深度
14.底部剪力法适用的房屋高度不超过( )
A.20mB。
30mC。
40mD.50m
15。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变形验算公式△ue≤[θe]h中,[θe]为( )
A.层间弹性位移限值B.层间弹塑性位移限值
C.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D.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
16.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采用的第二阶段设计方法,是为了保证( )
A.小震不坏B.强柱弱梁
C.强剪弱弯D.大震不倒
17.下列关于框架柱轴压比的概念中,不正确的是
A.抗震等级越高,柱子的轴压比限值越大
B.限制柱子的轴压比可减小发生受压脆性破坏的可能性
C.提高混凝土强度可减小柱子的轴压比
D.增加柱子截面尺寸可以减小柱子的轴压比
18。
在《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对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设计”的规定,适用的建筑类别为( )
A.甲类B.乙类
C.丙类D.丁类
19.在地球表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
A.面波B.体波
C.纵波D.横波
20.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方法中,没有考虑的影响因素是()
A.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B.建筑物的自振周期
C.场地类别D.地震持续时间
2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
B.离震中愈近,地震烈度愈高
C.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22.关于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高度不超过60mB.质量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C.以第一振型为主D.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23.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的计算公式
中,Vy或Ve的正确定义是()
A.Ve为罕遇地震作用下楼层的弹塑性地震剪力
B.Ve为多遇地震作用下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
C.Vy为按构件的实际配筋及材料强度设计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
D.Vy为按构件的实际配筋及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
24.“强柱弱梁”指的是()
A.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端
B.柱钢筋设计强度大于梁钢筋设计强度
C.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柱端
D.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梁混凝土强度等级
26.框架柱轴压比是框架柱轴向压力设计值与()
A.柱核心区面积之比
B.柱全截面面积之比
C.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D.柱核心区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乘积之比
2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B.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
D.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称为震中
28。
下列关于建筑结构规则性的叙述中,不属于建筑结构平面不规则类型的是( )
A.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B.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1。
2倍
C.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
D.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29。
下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中,错误的是( )
A.以第一振型为主B.高度不超过40m
C.以弯曲变形为主D.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30。
在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中( )
A.重力荷载作用必须参与组合,其分项系数取1。
20
B.仅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时,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
30
C.同时考虑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时,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
30,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0。
8
D.风荷载分项系数取0.20
32。
地震震级是指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震级
C.地震震级增大一级,地面振幅增大约10倍
D.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
33.在单自由度体系中,质点受到的惯性力为( )
A.-m
B.—Kx(t)
C.—C
D.-m[
]
34。
与划分建筑抗震等级无关的因素是( )
A.建筑高度B.结构类型
C.混凝土强度等级D.抗震设防烈度
35。
在地震区,框架结构应采用的承重方案是()
A.现浇横向框架承重B.现浇纵向框架承重
C.现浇纵横向框架承重D.装配式纵横向框架承重
36。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关于建筑场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根据土层剪切波速划分场地土类型
B.土层剪切波速越小,建筑场地土越硬
C.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
D.场地覆盖层厚度是指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的距离
3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破坏的主要地震波是()
A.面波B.横波
C.纵波D.纵波和横波
3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烈度
C.各类建筑场地中I类最好,Ⅳ类最差D.震源至震中的竖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39.设防烈度为7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场地类别为I类时,确定其抗震等级时所采用的设防烈度为()
A.6度B.7度
C.8度D.9度
40.在抗震设计的第一阶段,()
A.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B.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C.采用大震作用效应D.验算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41。
影响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参数很多,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结构的自振周期T大于场地特征周期Tg时,T愈大,水平地震作用愈小
B.土的剪切波速愈大,水平地震作用愈小
C.结构自重愈小,水平地震作用愈小
D.地震动加速度愈大,水平地震作用愈小
42.高度60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不应选择()
A.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B.底部剪力法
C.时程分析法
D.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
43.第二阶段抗震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A.验算构件的承载力B.验算构件的抗裂性能
C.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D.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44.对突出屋面的小塔楼的地震作用,计算小塔楼时,该水平地震作用()
A.应放大3倍,增大部分传给下部楼层
B.应放大3倍,增大部分不传给下部楼层
C.应放大2倍,增大部分传给下部楼层
D.应放大2倍,增大部分不传给下部楼层
45.关于地震烈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距震中越近,地震烈度越高
B.一次地震有多个地震烈度
C.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
D.地震烈度是衡量一次地震所能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
4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纵波引起地面的竖向振动
B.地表某处与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C.横波是剪切波
D。
地壳中产生地震波的部位称为震中
4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距震中愈远,地震烈度愈高
B.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
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D.设防烈度等于多遇地震烈度
48。
下列地基中,对抗震有利的是()
A。
卵石层B。
淤泥质土
C.软弱粘土D。
饱和松砂
49。
下列建筑中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分析的是()
A.6度区的甲类建筑
B。
7度区高度为80m的乙类规则建筑
C。
7度区高度为90m的丙类规则建筑
D。
9度区高度为40m的丙类规则建筑
50.。
在单自由度体系中,质点受到的弹性恢复力为()
A.
B.-Kx(t)
C。
D.
51.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各类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时,其楼层内最大的层间弹性位移应()
A.计入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取1。
0
B。
不考虑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取1。
0
C。
计入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取1.2
D。
不考虑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取1。
2
52.在第一阶段抗震设计中,验算构件承载力时采用的荷载效应组合是()
A.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B.大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C。
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D。
大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53。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截面承载力设计表达式为()
A。
S≤
B。
S≤R
C.
S≤RD.
S≤
54.关于在框架梁端设置箍筋加密区的目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约束混凝土B.提高梁的变形能力
C.满足抗剪承载力要求D。
增加梁的延性
55.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大于5级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B.我国现行抗震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法
C.低于7度的地区为非抗震设防区
D.纵波又称P波
56.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破坏的地震波主要是体波
B。
地壳中产生地震波的部位称为震源
C.纵波是剪切波
D。
横波引起地面的竖向振动
57。
下列地基中,地震时可能发生液化的是()
A.饱和松砂B.淤泥质土
C.饱和粘土D.冲填土
58。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宜放大()
A。
1。
5倍B.2。
0倍
C.2.5倍D。
3.0倍
59。
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无关的是()
A。
建筑场地类别B.结构自振周期
C。
抗震设防烈度D。
建筑平面形状
60。
关于框架柱的轴压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设定轴压比限值是为了保证框架柱的抗震延性
B。
设定轴压比限值是为了保证框架柱的极限承载力
C。
轴压比限值与结构体系无关
D。
轴压比限值与抗震等级无关
61。
与确定结构抗震等级无关的是()
A。
设防烈度B.基础类型
C。
房屋高度D.结构类型
62.关于地震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B。
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C.纵波使建筑物水平方向摇晃D。
横波又称S波
63.在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抗震规范》将建筑分为4个抗震设防类别
B。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C。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对各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D。
我国《抗震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法
64.对多层框架结构,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时,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各项作用分项系数采用1。
0B。
可不计入扭转变形
C.钢筋混凝±构件可采用弹性刚度D。
可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
65.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抗震变形验算公式
≤[
]h中,[
]为()
A.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取1/550B。
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取1/550
C。
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取1/50D.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取1/50
66.设防烈度是抗震设计的依据,一般情况下,设防烈度可采用()
A.罕遇地震烈度B.多遇地震烈度
C.地震基本烈度D.众值烈度
67.下列建筑中,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是()
A.高度超过80m的框筒结构
B.自振周期T1超过特征周期Tg五倍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C.高度不超过40m,质量、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的框架结构
D.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剪力墙结构
68.框架柱设计中,“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是指()
A.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B.柱抗剪承载力不低于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
C.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D.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柱弯曲破坏时产生的剪力
69.与地震系数k有关的因素是()
A.地震基本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别D.结构基本周期
70.关于地震,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与横波相比,纵波的周期短、振幅小、波速快
B.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破坏的,主要是面波
C.50年内,多遇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为10%
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71.关于影响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参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结构的自振周期T大于场地特征周期Tg时,T愈大,水平地震作用愈小
B.土的剪切波速愈大,水平地震作用愈小
C.结构自重愈小,水平地震作用愈小
D.地震动加速度愈大,水平地震作用愈小
72.关于地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一个地震烈度
B。
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多个地震烈度
C。
距震中愈近,地震烈度愈低
D。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烈度大小的尺度
73。
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要求是()
A.塑性铰先出现在柱端,后出现在梁端
B.梁柱节点处柱的总弯曲承载能力不低于梁的总弯曲承载能力
C.梁柱节点处柱的总抗弯配筋面积不低于梁的总抗弯配筋面积
D.框架平面内柱的截面高度不低于梁的截面高度
74.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为()
A。
甲类建筑B.乙类建筑
C。
丙类建筑D.丁类建筑
75。
与结构自振周期有关的因素是()
A。
地震烈度B。
地震震级
C.结构自身的刚度与质量D.建筑场地类别
76。
地震时,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破坏的地震波主要是()
A.面波B。
体波
C.纵波D.横波
77.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抗震变形验算公式Δup≤[θp]h中,[θp]为()
A。
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取1/550B。
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取1/550
C。
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取1/50D。
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取1/50
二、填空:
1。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加速度反应Sa与该体系自振周期T的关系曲线,称为最大加速度__反应谱曲线____。
2。
抗震设计时,规则建筑的平面布置应保证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尺寸较小,__抗侧力结构________平面分布基本均匀对称。
3。
为保证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剪力墙墙肢塑性铰区不过早发生剪切破坏,应使墙肢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大于其__受弯__承载力.
4.在结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Fn的主要原因是考虑_高振型___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5.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是根据设防烈度、建筑类别、场地类别、结构类型和___建筑高度______确定的.
6.框架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首先发生屈服并产生较大弹塑性位移的楼层称为结构_薄弱____。
7。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岩层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__构造__地震。
8.在地震区,当建筑物平面复杂、不对称并且各部分刚度、质量相差悬殊时,为减小震害可以设置__抗震_________缝。
9。
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的数值____大于____________1。
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_主要屋面_______的高度.
11。
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称为结构的_地震反应______。
12。
抗震等级是根据设防烈度、__建筑高度____、建筑类别、结构类型及构件的重要性程度来确的。
1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的物理意义是动力系数与__地振系数____的乘积。
14.在地震影响范围内,地表某处与震中的距离称为__震中距__.
15.基本烈度每增加1度,地震系数k值增加__2倍____.
16.多遇地震烈度(小震)大约比基本烈度低___1.55_______度。
17.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的物理意义是_动力系数__与地震系数的乘积。
18.50年内超越概率为___10﹪________的地震烈度,称为该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
19.竖向地震作用会在高层建筑的上部产生__拉_________应力.
20.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中传播的空间位置的不同,分为体波和_面波____。
21.在抗震设计中,增加承载力要与刚度、_延性____要求相适应。
22.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动力系数
是指质点绝对最大加速度与___地面水平_________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23。
抗震设计时,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_侧向刚度___和承载力突变。
24.在抗震第一阶段设计时,按_多遇地震___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构件的承力。
25。
地震作用分为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和____扭转_地震作用.
26.结构薄弱层指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首先发生屈服并产生较大______位移的部位.
27.一般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______层二者的较大值.
28.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尽量减少______。
23。
地震系数k的物理意义是地面水平运动最大加速度与_________的比值。
24。
我国《抗震规范》规定,设防烈度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和_________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三、简答:
1.框架柱的抗震设计要求有哪些主要方面?
P269
2.在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时,如何满足规则结构的要求?
P236
3.在抗震设计时,为什么要对柱端箍筋进行加密?
P269
4。
简述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抗震设防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设计方法P230
5.框架柱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有哪些?
P271—273
6。
简述框架节点的抗震设计原则.P277
7。
简述框架梁的抗震设计原则。
P274
8.抗震设计的框架梁,其截面尺寸应满足哪些要求?
P276
9。
抗震设计的框架柱,其尺寸应满足哪些要求?
P272
10.框架柱的震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263
11。
简述框架柱的抗震设计原则.P269
12.简述梁柱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破坏的主要原因。
P264
13.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P277
14.简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用的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32.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计算题:
1。
图示框架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G8=1000kN,各层边柱D值均为
各层中柱D值均为
,试按公式
计算其自振周期.
(提示:
)
2.已知单质点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T=0。
3秒,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G=1000kN,场地特征周期Tg=0.4秒,试计算:
(1)8度近震时(αmax=0。
16),结构底部剪力FEK=?
(2)结构侧移刚度K=?
3。
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层高相等,各层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G2=1600kN,单位力作用于各层时的位移如图示.当取αmax=0.16,Tg=0。
4s时,试用底部剪力法求各层地震剪力。
(提示:
T1=1。
7ψT,ψT=0.6; α1=()0.9•αmax)
4.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G2=G3=1200kN,各层的层刚度K1=K2=K3=20000kN/m,当取αmax=0。
16,Tg=0.4s时,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最大层间位移。
(提示:
T1=1.7
)
5.某单层单跨厂房排架结构如图所示,集中于柱顶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800kN,结构总侧移刚度K=4×104kN/m,A、B柱侧移刚度相同,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近震)(αmax=0。
16)Ⅱ类场地(Tg=0。
3s),考虑空间工作和扭转影响的效应调整系数为0。
75,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周期调整系数为0.8。
求结构的底部剪力及A柱的剪力、弯矩图。
(提示:
T1=
)
6。
一单层框架如图示。
已知当柱顶作用1kN水平力时,柱顶产生0。
1mm的水平位移,Tg=0.4s,αmax=0。
16,重力荷载代表值G=1000kN,试进行如下工作:
(1)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底部剪力标准值;
(2)假定柱子反弯点高比y=0。
65,画出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框架弯矩图.
(提示:
T=
)
7.某多层框架钢筋混凝土矩形柱,承受轴向压力设计值N=680kN,剪力设计值V=350kN;柱净高Hn=3200mm,截面宽度为400mm,截面有效高度为560mm;配有箍筋φ10@100;材料强度fc=12.5N/mm2,fyv=210N/mm2;受剪承截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
85。
试验算该柱抗剪承载力是否满足.
(提示:
V≤
;无需验证λ及N的适用范围)
8。
某单层厂房结构如图示。
柱A和柱B的侧向刚度相等,KA=KB=20kN/mm;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