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周练1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881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周周练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史周周练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史周周练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史周周练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史周周练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周周练14.docx

《历史周周练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周周练1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周周练14.docx

历史周周练14

17.下图是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统计提要(1949—1979年)》中记载的我国国民经济每百元资本利润率示意图。

该图片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非常坚实B.过渡时期是国民经济利益率最高时期

C.计划经济体制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巨大D.中国经济体制的多元化格局不断成熟

答案:

C A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错误。

过渡时期指1949-1956年,而从材料中可知我国国民经济利益率最高时期是在1957年,B项错误;C项符合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事实。

D项表述是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的特征。

20.汉文“台湾新民报”在一九三0年盛况时发行五、六万份,其在事变期间新闻版的标题有“满洲遍地起风云,日本军(称日军而不称我军)占领奉天”、“张氏通电倡导和平,国家命脉一线仅存、披发撄冠拒容忽视”等,及夹杂在新闻后头的冷语,如“霹雳一声,奉天城头飘扬着日本国旗,不见有青天白日了!

”等。

这反映了()

A.台湾人“心向祖国”的民族主义立场B.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台湾人民更加坚强

C.日本人的侵略战争得到台湾人的支持D.日本政府对台湾的统治比较怀柔宽容

答案:

A由“一九三0年”可知,“事变”指的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当时台湾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军(称日军而不称我军)”“国家命脉一线仅存”“不见有青天白日”体现了当时的台湾人的心系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B、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表述错误且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原文:

新民报在一九三○年盛况时,发刊五、六万份,读者群是少数的台籍精英。

从如今存留零散不全的报纸中,很难窥得“台湾新民报”对“九一八事变”报导的全貌,但从其在事变期间新闻版的标题如:

“满洲遍地起风云,日本军(称日军而不称我军)占领奉天”、“张氏通电倡导和平,国家命脉一线仅存、披发撄冠拒容忽视”等,及夹杂在新闻后头的冷语,如“霹雳一声,奉天城头飘扬着日本国旗,不见有青天白日了!

”等,明显可看出其“心向祖国”的民族主义立场。

在日本高压的统治下,新民报“甘冒大不讳”的作法是极其可贵的。

当时新民报股东之一的杨肇嘉在回忆文中指出,九一八时期,他亲眼看到新民报的编辑,为日本侵略祖国痛心愤慨,将所有电文凡“支那”皆改为“中国”;为不侮辱祖国,轻视自己,常与检查报纸的日本警察发生争吵。

21.下表是1928—1932年7月德国纳粹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的选票和占全部选票的比重统计表。

这一统计表不能说明()

年份

1928年

1930年9月

1932年7月

项目

获得选票(万张)

占比例(%)

获得选票(万张)

占比例(%)

获得选票(万张)

占比例(%)

德国纳粹党

81

2.6

640

18.3

1370

37.3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德国社会状况恶化B.德国纳粹党在民众中具有较高的声望

C.在德国的犹太人人数处于明显下降的状态D.德国纳粹党夺取政权的时机基本成熟利用民主政治

答案:

C纳粹党在德国不断壮大,反映了德国在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现实,也反映了纳粹党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希特勒上台后大肆屠杀犹太人使其人数明显下降。

1932年,纳粹党已经在议会选举中占据了37.3%的比例,反映了纳粹党通过国会选举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

12.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

这种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战国时期,民心影响政权的兴亡B.封建经济形成

C.社会大变革,阶级矛盾尖锐D.商品经济的发展

12.D本题考查古代民本思想。

古代民本思想体现了对农业和农民的重视,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关系。

16.下列图片资料中最能说明“太平天国时期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准备阶段”这一观点的是()

16.A本题考查太平天国时期的知识。

B是经济制度,C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D体现封建专制思想,《资政新篇》主张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更具有民主色彩。

17.鲁迅曾经指出:

“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最大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

”“有武力的别人”包括()

①袁世凯②滇桂军阀③苏联④中国共产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7.A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依靠的外力日本、新军、会党;辛亥革命时期迁就袁世凯;辛亥革命后,又依靠西南军阀、陈炯明、苏联和中国共产党。

但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④不符合题意,A项为正确答案。

2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1919年中期消失,但它消失时,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流感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在作者看来,造成这次大流感的原因可能有()

①高效率的交通运输(汽车、火车、轮船)②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各地联系密切

③人口流动的频繁④飞鸟和空气的传播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21.A结合发生的时间以及“陆路和海上贸易”等可以找出交通便捷、联系紧密、世界市场形成等原因,而“飞鸟和空气的传播”不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故排除所有有④的组合,正确答案为①②③。

23.(中新网2011年9月23日电)据外媒报道,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22日声称,他们测量到了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的亚原子粒子,其运动速度是通过从日内瓦实验室向70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实验室发射的微子中测到的。

如果他们的发现得到证实,将颠覆()

A.牛顿三大定律B.拉瓦锡能量守恒定律

C.达尔文进化论D.爱因斯坦相对论

23.D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认为,“光速超过任何物质运动的速度”。

这是理解宇宙和时间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现代物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如果超过光速的亚原子粒子得到证实,将颠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即物理学界的基础。

22.在构建民主政治制度的历程中,世界各国之间互相仿效、吸纳他国的可取之处,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政治近代化的进程中就大量汲取了英、美、法等国民主政治的精华,下列文献中未受到法国《人权宣言》的政治思想影响的文件是

①美国《独立宣言》②1787年美国宪法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1917年《墨西哥宪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2.A因为《人权宣言》发表于1789年,①和②都发生在1789年以前,因此A项不可能受《人权宣扬》的影响,答案为A。

1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讲到:

“中国历史上讲到地方行政,一向推崇汉朝,所谓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

”其依据是()

A.两汉统治者是布衣皇帝,深察民间疾苦

B.两汉注意吸取秦亡教训,吏治比较清明

C.两汉时期形成比较严密的地方监察制度

D.两汉实行了古代最先进的官吏选拔制度

【答案】C【解析】钱穆先生强调的是“地方行政”,据此排除与之无关的A、B两项;D项错误,古代最先进的官吏选拔制度是科举制,始创于隋朝。

汉代实行了刺史制度,由中央委派刺史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这是当时地方吏治比较清明的重要原因。

15.下表是依据郑会欣《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经济转型及其内在原因》而绘制的。

1912-1922年全国民族资本投资变化表

投资规模

5万元以下

5—20万元

20—50万元

50—100万元

100万元以上

变化(增减)

略有下降

基本维持

增加了67%

增加了175%

增加了128%

这表明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B.现代化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C.投资规模大且相对集中D.资本的来源途径比较广泛

【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投资主要资本在20万元以上特别是50万元以上的企业,20万元以下的总体上变化不大,据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

其它三项依据表格内容不能得出,故排除。

17.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了正常化的历程;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但是,有学者认为,自中美建交以来,中美关系经常受到干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并没有真正完成。

造成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不断地干涉台湾事务B.美国竭力遏制中国的崛起

C.美国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D.美国不放弃称霸全球战略

【答案】A【解析】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最大的干扰因素是台湾问题,只要美国不彻底改变对台问题的政策,中美关系就不可能顺利发展。

19.“他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上面描述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狄德罗

【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

20.《法国通史》中写道,19世纪中期,面对技术革新,“大资产者害怕亏本,小资产者惧怕竞争,更多的平民百姓则认为,革新既无用又危险。

”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不具备技术革新的实力B.法国社会各阶层反对变革

C.法国政局动荡阻碍经济发展D.法国的工业革命举步维艰

【答案】D【答案】从题干材料来看,法国不是不具备技术革新的实力,而是大资产者因害怕亏本不愿投资,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且属于历史表象,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22.1991年12月26日,代表们在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了一项宣言,指出:

“这不是一个喜剧,而是一个悲剧。

实际上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的结束。

”“悲剧”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制度遭到了彻底失败B.存在四十余年的两极格局解体

C.曾经辉煌的社会主义大国解体D.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失去了保障

答案:

C苏联的解体仅仅意味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A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两极格局的解体有利有弊,排除B项;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对峙,互不相让,世界长期处以和战争的阴影之下,可见苏联并非是维护和平的保障,排除D项。

故选C。

23.21世纪的头十年,国际关系研究文献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先有“金砖四国”(BRICS),后有“前景五国”(VISTA)、“新钻十一国”(Next—11),近来又有“灵猫六国”(CIVETS)之谓。

对以上现象成因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A.俄罗斯联邦低落后重新崛起B.二战后新兴国家的纷纷崛起

C.美国等传统国家的严重衰落D.欧盟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挑战

【答案】B【答案】这些形象化的词语,指代的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上影响力日渐上升的新兴国家,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委内瑞拉、越南、南非、埃及、土耳其等,反映的则是新兴国家的崛起正在促进国际格局多极化的现实。

不同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等传统组织。

28.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

“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表中反映了与“三件大事”相关的不同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是()

1921~1935年

1949~1956年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国共合作,建立武装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28.答案:

D(1921~1935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并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D项正确。

“国共合作,建立武装”是1924~1927年,“星星之火,力挽狂澜”是指1927年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1935年遵义会议形成的正确的思想,“国共对峙,走向抗战”是在1927~1937年,都没有体现出完整的历史阶段特征,故都不正确。

29.孙中山讲民族主义时说:

“我们中国人口在已往一百年没有加多。

以后一百年,若没有振作之法,当然难得加多。

……环看世界各国的情形,在美国增多十倍,俄国增多四倍,英国、日本增多三倍……我们中国却仍然如故,或者甚至于减少。

”“我们民族被世界各国人口增加的压迫,不久就要灭亡,这是显然可见的事。

”这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希望我国()

A.推行计划生育B.反对满清专制统治C.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要增加人口的数量

29.答案:

D(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和比较能力。

材料两部分含义有二,其一是西方国家人口大增,其二是我国人口无变化而担忧,所以希望中国人口增加,所以直接排除A,B、C是新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内容,与材料无关。

31.八七”会议前后,革命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举行,但最后斗争目标都没有成功,原因是

A.右倾思想的领导B.左倾错误的发展

C.党的工作中心向农村转移D.王明的在党中央的左倾领导

31.答案:

B(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八七会议右倾思想被清除,C项是失败后才开始转移的,D项尚未出现。

三大起义的目标是大城市,超越了革命的实际条件,所以是左倾。

34.下表是1970年与199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增长表,1992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70年差距拉大表明()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A.殖民扩张导致了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B.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C.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处于劣势

34.答案:

D(考查数据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70年差距大大拉大,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的最主要特征是全球化加速,殖民扩张在二战后逐步消失,所以A项错误;B、C两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全球化是资本新一轮扩张,西方国家占主导,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拉大,因此D项正确。

35.据《读卖新闻》2011年9月25日报道,美国时间24日下午,日本首相菅直人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议上发表演说,再次提出日本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这表明菅直人首相()

A.积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B.为日本政治大国化作铺路

C.与美俄等国进行军事抗衡D.确立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

35.答案:

B(考查材料分析能力和对时代特点的把握。

日本提出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说明现在的经济大国日本的国际地位低下,日本首相菅直人的演讲反映了(添加:

他为。

理由:

句子不通顺。

)日本政治大国地位的谋得做准备活动。

二、非选择题:

37.(32分)分权制衡是政治制度建设的关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制度中也保留了分权的痕迹。

“中华帝国中央集权及其官僚结构,从秦汉历经隋唐,而及于明清这三个历史阶段,几乎系于一根脉络”,以下三图是关于这三个时期的中央机构结构图。

 

——摘引自陈乐民《谈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念》

(图中太尉的太,丞相的丞等字不清楚,需放大图片。

材料二英国思想家J·洛克的分权思想是立法权为最高权力,由民选议会掌握,执行权和外交权可同时由国王掌握。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明确地阐述了分权与制衡理论,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牵制的思想。

材料三孙中山认为,风行于世界的三权分立建政原则,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长期的实践也表明这一原则存在很多缺陷,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它不能保证“最严密、最公正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士掌管国务”,同时也无法确保人民有效地去“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

”因此,为了避免西方民主政治的弊端,他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分立。

孙中山这种希图“救三权鼎立之弊”的探求,显示了他执着于民主主义的政治观念。

然而,孙中山不仅未消除“三权鼎立”原则的弊病,却把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放在大总统的统一领导之下,实际上又否定了他自己设想的分权制衡原则。

后来,蒋介石正是利用这个漏洞实行个人独裁。

——摘编自张卫波《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1)根据材料一中三幅图说明秦、唐、明是如何分权的,这种分权与近代分权原则相比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是怎样发展洛克的分权思想的,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实践孟德斯鸠的“分权与制衡理论”的。

(10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对“三权分立”学说是如何发展的。

(6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主张的认识。

(6分)

37.【解析】本题以制衡公权力这一热点问题切入,考查政治文明建设的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1)问提取材料信息归纳秦、唐、明削弱相权的表现;从维护封建专制和反对封建专制揭示本质差别。

(2)问根据材料二从权力名称、关系的角度归纳发展。

调动美国宪法的知识阐述三权的制衡关系。

第(3)问从五权与三权的比较中归纳发展;从积极、消极、现实借鉴意义等层次来谈认识。

【答案】

(1)秦、唐、明三朝都是分割相权:

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监察百官,设太尉掌兵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

(6分)在本质上,中国古代分权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维护封建制度;近代分权则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分)

(2)发展:

把执行权和外交权合并为行政权,增加司法权;从立法权为最高权力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

(4分)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也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2分)总统执掌行政权,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劾总统和高级文官;(2分)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2分)

(3)发展:

主张实行考试权独立以保证选拔官员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主张监察机关独立,保证人民有效监督和管理政府;主张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6分)认识:

体现了孙中山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创新精神;孙中山所倡导的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对政府的监督机制值得借鉴;但也存在弊端,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体。

(6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初期的政党成立及结局

政党名称

成立时间

结局

国民党

1912年8月25日

1913年11月4日被袁世凯政府解散

中华民国自由党

1912年2月3日

1912年8月30日,被袁世凯政府解散

中国社会民主党

1912年1月23日

1912年8月被袁世凯下令解散

统一党

1912年1月30日

1913年5月,并入进步党

统一国民党

1912年2月

1913年5月,并入进步党

进步党

1913年5月29日

1915年5月,与统一党、统一国民党合并

公民急进党

1912年5月

孙中山、黄兴派政党,1913年10月被袁世凯政府解散

大同民党

1911年9月

孙中山、黄兴派政党,1913年8月被袁世凯政府解散

——据[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有关数据编制

材料二阅读下列示意图

图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和非中共党员人数及比例情况示意图

图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委员中的党员和非党员人数及比例示意图

图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中的党员和非党员人数及比例示意图

——据2003年第24期《中国人大》有关数据编制

(添加:

图例应改成一部分为深色,一部分为白色。

数字需放大。

理由:

原图例及数字

打印后看不清。

材料三按照美国宪法,公民人人享有结社(包括组织和参加政党)的自由。

美国除了共和与民主两大党以外,也还有自由党、独立党、绿党以及其他更没有名气的小党。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两大党以外的其他各党,得票率不足百分之一二,说实话。

共和民主两党,成立于美国建国初期,历史悠久,社会基础和政治资源雄厚。

他们像两棵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占据了美国政坛几乎所有地盘。

别的党派立足都很困难,“分享一杯羹”更是不可能。

——引自皇甫炯《美国政党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主要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特点。

(9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政党政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14分)

【解析】本题通过选取民国初年、新中国一届人大和美国两党政治的相关材料,考查中外政党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成因。

(1)题是从材料中提炼答案的类型试题,从题中政党数量、政治分化组织、存在的时间、政党政治的结局,可分别概括主要特点。

(2)题是内涵式问题,要从一届人大的代表来自的阶层、中共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统一战绩(删除:

绩。

添加:

线。

理由:

句子不通顺。

)和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分别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党政治的主要特点。

第(3)题第一问是内涵式问题,要从材料中的两党执政、宪法规定和其他小党获得的选票比例分别分析其主要特点;第二问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要根据材料中的“历史悠久”、“社会基础和政治资源雄厚”、以及两党得到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等角度分析美国两党政治局面的形成原因。

【答案要点】

(1)党名繁多,党派林立,政党分化组合多变;政党骤生骤灭,昙花一现;有政党政治之名,但无政党政治之实;多党政治因袁世凯独裁而成为泡影。

(9分,每点3分,答出3点、言之成理即可)

(2)与会代表来自各个阶层,具有明显的广泛性;体现了中共领导下与各民主党派人士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特点;加强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大制度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创举。

(9分,每点3分,答出3点,言之成理即可)

(3)特点:

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根据选举结果执政;其他政党力量极其弱小,不能构成两党政治的威胁。

(6分,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

两党历史悠久,有雄厚的社会基础和政治资源;两党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两党代表资产阶级集团利益,得到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

(8分,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39.(60分)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添加:

产党。

理由:

句子不通顺。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对现实道路的选择非常之少,实际上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道德主义走协调共处之“道”,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另一条道路是放任纷争和利己主义在社会上广泛引入丛林法则,这是西方文化的根基。

——老田:

《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流变》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勃兴时期,这一时期的诸子百家为了“选择道德主义走协调共处之‘道’”,提出了哪些有益的主张?

(6分)

材料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头人,陈独秀与他的朋友们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