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园32#楼34#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827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8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玫瑰花园32#楼34#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玫瑰花园32#楼34#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玫瑰花园32#楼34#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玫瑰花园32#楼34#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玫瑰花园32#楼34#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玫瑰花园32#楼34#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

《玫瑰花园32#楼34#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玫瑰花园32#楼34#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玫瑰花园32#楼34#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

玫瑰花园32#楼34#楼施工组织设计

罗安达玫瑰花园项目

32#、34#、38#楼

编制:

审核:

施工单位:

海山国际H&S公司

日期:

2011.06.19

 

 

编制说明

01、工程施工图纸及答疑纪要。

02、有关规范、标准、规程、图集。

第一章工程概况

占地面积

1550

首层建筑面积

1200

总建筑面积

8451

层数

地上

6(4)

层高

首层

3.0m

地上面积

地下

/

标准层

3.0m

地下面积

/

楼地面

地砖面

外墙

涂料面

内墙

涂料面

顶棚

涂料、石膏吊顶

楼梯

地砖面、涂料墙面

屋面

陶土瓦屋面、改性沥青卷材、刚性屋面

厕浴间

涂料防水

1.1工程建设概况

工程名称

玫瑰园房建工程

工程地址

罗安达

建设单位

玛尔房产公司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四川山鼎设计院

监理单位

总包单位

海山国际

主要分包单位

/

合同工期

13个月

总投资额

主要功能或用途

住宅

1.2工程建筑设计概况

1.3结构设计概况

地基

基础

类型

柱下独础

持力层

中密砂质粘土

承载力

标准值

150kpa

板底

底板厚:

350-400mm

主体

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板:

100mm、120mm、140mm,墙:

200mm、100mm

砼强度等级

垫层C15

基础以下C25,

梁、板、柱C30

钢筋

P-I级钢筋,P-Ⅱ级钢筋,

砌体

采用MU5.0水泥空心砖砌体

抗震

非抗震设防

1.4自然条件

场地基本平整,标高大约在-1.2m,以实际方格网标高为准。

场内没有其它障碍物,局部有树木,需移栽。

1.5工程特点

该工程系多层建筑,采用了独立柱基础,框架结构,框架钢筋采用搭接、人工焊接,基础埋深大,无下水。

基础土方换填占用工期较长,质量要求高,整个工程工期较紧张。

 

第二章施工部署

2.1.施工组织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

2.2工程目标

工期目标

总工期

分部工期

地基和基础

主体

安装

装修

室外

398天

80天

120天

40天

140天

18天

质量目标

确保合格

分部目标

确保基础、主体、装饰、给排水、电气等分部工程优良

安全目标

杜绝死亡事故发生,避免重伤,轻伤频率控制在1.0‰以内。

管理目标

按ISO900-2000标准进行现场管理

2.3任务划分

2.3.1总包合同范围

施工图内的全部土建工程、水电安装以附属工程

施工部署的总方针:

投入最有效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将以实现业主目标和企业经营目标为目的,选派具有类似工程经验丰富的国家一级项目经理担任该工程项目经理,组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经理部,同时我们将全面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科学管理为基本特征,对该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管理。

施工流水段划分及施工工艺流程:

2.4.1总的施工顺序:

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饰,在结构施工阶段以土建施工为主,安装各种预留预埋穿插进行,装饰施工阶段各专业工种与土建交叉穿插作业,同步施工。

合理划分施工段,各自流水作业。

根据本工程结构类型、面积、施工操作面等情况,拟定将整个平面分为三个流水段,其中32#楼为第一段,38#楼为第二段,34#楼为第三段。

2.4.2施工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土方换填--垫层施工--基础施工--基础验收--主体结构施工(中间插入围护施工和室内粗装修)--主体验收—内装修--外装修—散水、化粪池等)

2.5施工准备

2.5.1施工技术准备:

2.5.1.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准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收集图纸中引用的规范图集。

2.5.1.2制定测量放线方案,接受业主方交付的水准点和基准轴线,并组织复测,会同甲方代表和监理工程师验收认可。

2.5.1.3技术工作计划

混凝土强度试验计划

序号

取样分层、分段部位

取样组数

养护条件

龄期

1

基础承台、柱

各栋取二组

浇水养护

28天

2

基础梁

各栋取二组

浇水养护

28天

4

楼标准层梁、板、柱

按规范要求取样

浇水养护

28天

2.5.2现场准备:

2.5.2.1建立轴线测量控制网,对定位桩、控制桩、、引桩、水准点进行完善保护。

2.5.2.2编制临时供电、供电方案,计算需用量、管径、线径、变压器容量,并合理布置管线。

2.5.2.3规划生产、生活设施,修筑施工现场隔离围墙和临时道路。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3.1工期目标

根据我公司的施工生产力情况、建设单位需要,具体结合本项目的实

际情况,我公司准备投入本项目大量的人力、物力确保该工程顺利竣工。

3.2进度计划

详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及网络图。

分部工程名称

完成日期

备注

总工期

398

土建、装饰、安装完工

基础

80

含土方、地基处理、基础结构工程

主体

120

主体封顶

装修

158

含砌体、粗装修、精装修、门窗、屋面等工程

安装

40

与土建穿插进行

3.3工期保证措施

3.3.1组织管理措施

3.3.1.1项目部与各作业层层层签订保工期合同,实行重奖重罚,并根据需要撤换责任人或作业队,随时补充优秀的作业人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3.1.2坚持每月25日向业主、监理提交工程进度报表和下月生产计划,如实际和计划有差异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调整措施与方案,报请业主、监理审批后实施。

建立每周例会制度,及时解决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3.2.1.3组织足够的劳动力施工。

3.2.1.4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将工资结算与施工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挂勾,促使各作业队从根本上重视施工进度计划,人人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3.3.1.5建立项目土建、安装、装修施工协调会议制度,由项目各部门负责人及各专业队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土建保安装、安装保装修、装修保交工的原则下,及时处理好各工序、各工种在交叉、搭接作业时所面临和存在问题。

3.3.2技术保证措施

3.3.2.1充分发挥技术的主动性,认真作好施工前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如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以及专题施工方案的编制,砼、砂浆的现场试配等,以充分有效的技术准备工作来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

3.3.2.2与建设、监理、质监保持联系,及时验收。

同时与设计保持联系,提前解决施工生产中可能存在的设计问题。

3.3.2.3加强季节性施工管理针对雨、暑期等不同自然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

投入足够数量的周转材料以满足该工程施工进度的需要。

 

第四章施工平面布置

4.1施工平面布置的依据

4.1.1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中拟定的施工工艺流程。

4.1.2建设单位提供的《玫瑰园施工现场平面示意图》和现场实际踏勘结果。

4.1.3现场地下及周围作业条件。

4.1.4建设单位对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要求。

4.2施工总平面的编制及布置原则

4.2.1根据设计图纸施工工艺及现场实际可用场地编制一期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2.2本工程施工场地狭窄,周边开工和在建的工程多,施工平面布置有效的结合现场地形优化选取切实可行且满足施工要求的布置,并确保文明施工、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4.2.3综合考虑土建、装修两大专业队伍所必须的临建、合理布置,满足功能的协调一致。

4.3施工总平面图的内容

4.3.1现场机械和设备的布置:

根据该工程的建筑形式为条形,基础施工结束即在各单元入口处安装门式吊一台,350型搅拌机一台。

4.3.2现场材料加工堆放场地:

砂、石、水泥堆场均设置于靠门吊侧集中放置,钢筋、木材堆场及材料临时堆放、配电室均设在规划场地内。

4.3.3现场办公区、生活区:

办公区采用集装箱改制的临时现场办公点。

不设生活设施。

4.3.4临时用水布置:

a、用水量计算:

由于生活区不设在现场,现场用水主要用于砂浆生产、砼养护、浇砖、消防和少量生活用水等。

故施工用水量q1按10L/S考虑,消防用水量q2=5L/S。

4×10

总用水量Q=q1+q2=10L/S考虑流过V=1.5m/s

3.14×1.5×1000

D=4Q/1000πV==0.092m

采用ф=90mmUAVC管。

b、布置:

水源在场内玫瑰园地下水池,主管沿围墙四周底部敷设,支管按用水点开设。

临时用电布置:

根据现场设备需用计划设备所需电量,由于38号楼距32号、34号楼较远,施工现场均采用柴油动力发电机供电,32号、34号楼使用一台100kw发电机,38号楼用一台50kw发电机。

附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五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5.1测量放线

5.1.1主体工程测量

5.1.1.1轴线控制点点位的布置

根据建设单位给定的坐标控制点作为该工程的主控点。

先经过计算,得出需要的数据,测量出整个建筑物定位点。

在建筑物四周地面上设置外部控制点,作为建筑物的外部控制网。

在施工层楼面设置内部控制点。

同时在施工至±0.000m时,将控制轴线引至地下室外墙上及底层平层面上,并根据进度向上引弹,以作校核用。

各内部控制点既可相互校核,又可通过外部控制点网来校核,以保证能及时发现偏差,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轴线的准确无误。

5.1.1.2轴线控制点上层楼面模板的处理

上部结构轴线采用内控和外控,内控线分别从角点采用吊锤向上部结构引线,沿另一对应方向在各楼板同一垂直面处预留100×100的洞口,让两方向控制线经过投影到各楼层。

且内部控制线必须在离轴线1米无障碍处并能通视,外控线采用经纬仪沿垂直方向向上部结构投射于柱或楼板上,

经纬仪根据两个方向引测点即时放线到两端外墙上并将两线延通,检查两控制轴线引测至上层结构后是否垂直,并随时检查地面控制点闭合情况,否则进行调整。

定线后马上弹墨线交付工长使用。

并弹上墨线定好控制点备上一层使用。

注:

当工程施工至±0.00平面时,即利用控制网点将轴线标记至外墙面上备用,当施工网点损坏不能使用时,即利用控制网点和备用轴线标记,将轴线引测至楼面上。

5.1.1.3高程的传递,根据甲方交付的高程点,在建筑物的牢固物体上主要能通视部位设正五十厘米标志(±0.50),在基础施工期,每隔一个星期做一次闭合检测,各工区根据±0.50标志自行引测至工作面施工,待施工到第一层柱子模板拆除后,即将±0.50引测至建筑物周边外柱上,并用油漆做上明显标志,以便各楼层施工时用50m钢卷尺引测至需要部位,再用水准仪进行施工测量。

5.1.2沉降观测点控制

5.1.2.1水准点的布设:

四个角点和中间柱轴各设一个水准控制点。

5.1.2.2水准点的埋设:

60×60×240素砼短柱,中间预埋60mm长φ12的钢筋,露出部分长10mm,露出端部磨成半球形。

5.1.2.3沉降观测水准点高程的测定:

根据永久水准点高程引测,采用Ⅲ级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方法运用DS1(中丝读数法)测定,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为≤3.0√n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4.0√n ̄(n为测站数)。

5.1.2.4观测点的埋设:

根据设计院、建设方、监理、施工方、四方共同决定,施工过程中及交工验收后均按有关部门规范要求进行沉降观测。

在柱身±0.000标高以上50cm凿洞(或预留孔),将直径φ20的钢筋制成弯钩形,再以1:

2水泥砂浆填实,且露出端部磨成半球形。

5.1.2.5沉降观测:

A、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⑵、一层楼面砼浇筑完毕,埋设点,埋设7天后观测一次,以后每完成一层主体结构观测一次。

⑶、主体封顶后屋顶电梯机房结构完成后,观测一次。

⑷、装饰阶段每隔一个月观测一次。

B、沉降观测的要求:

⑴、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⑵、固定使用水准仪及水准尺。

⑶、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⑷、按规定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

C、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的测定:

由于首次测定的高程是以后进行沉降观测分析比较的依据,所以必须保证首测的精度,因此首次高程的测定必须在同期进行3~4次观测后决定。

D、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如出现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必须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E、每次观测时均要记载其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及观测时的天气情况、自然条件,并及时进行整理。

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将每次观测后的数据填入表格,绘制沉降曲线图。

5.1.2.6工程交工时,将沉降观测记录和绘制成的沉降曲线图,随工程技术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以后由建设单位继续进行观测。

5.1.3施工测量措施

a.建立3人的现场测量专业组,由专人负责,专业组建隶属工程技术部管理。

b.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由专门检测单位校正仪器。

c.测量仪器的控制、保养严格按照公司计量管理程序中的规定进行。

d.建立测量复核制度,每次每层控制点控制线施测后,须经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复核;细部尺寸施测由各施工段、各专业队人员负责,工程技术部测量人员组织复核。

5.1.4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a.水平角的施测

(1)水平角的观测,一个测回中的误差不大于±2秒;

(2)消除仪器的光学对点误差,对点时,必须将对点器镜对着相对方向,反复转向对点,消除光学对点误差。

b.垂直度的投测

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精心操作,对点调平;圆心气泡在360度范围内保持在中心位置;准线必须与仪器机轴复合。

c.施工测量的精度控制,如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楼层标高允许偏差

±10

 2

主体封顶标高总允许偏差

H/1000(但不大于±30mm)

3

层间竖向测量每层轴线尺寸偏差

±3

4

主体封顶总垂直偏差

3H/1000(但不大于±15mm)

5

沉降观察闭合差

1.40√n ̄(n为测站数)

5.1.5测量记录

a.每次测量均需完整的、详细的记录,作为主要的施工技术资料进行归档保管。

b.工程竣工后,汇总施测的所有成果资料,并写出施测技术总结报告。

5.2基础工程

5.2.1土石方工程:

本工程土石方工程总量约为8000方,其中换填红土约三千方左右,本土石方工程主要用机械挖运。

挖至-3.60m左右,再采用人工挖土至设计标高,最后再采用机械装运。

5.2.2砼拌制

砼严格按配合比施工。

搅拌站开盘前测定砂石含水率与含泥量,校准计量秤。

施工过程中现根据天气及空气湿度及时、经常测定骨料含水率,并根据所测得含水率调整骨料和水用量。

5.2.2.1降低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方法

为了控制混凝土出罐温度在30℃以内和降低混凝土施工温度,在白天高温时间(10-16时)用凉用冲冼石子,将浇筑温度控制在30℃以内。

5.2.2.2混凝土养护:

本工程采用保温方式养护,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在25℃以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0—12小时内根据现场实测混凝土温度在其上部覆盖塑料保温或覆盖草袋并浇水湿润,让其自身养护。

且草袋湿润必须达到90%以上,并派专人养护。

若施工需要揭开保温层时,应局部进行,完成一块立即覆盖一块。

5.2.2.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需按照工艺设备图纸对结构预留、预埋进行仔细检查,核对无误后签发砼浇筑许可证,方可浇筑混凝土。

在结构中有预埋件或钢筋稠密处应改用相同强度等级的细石砼进行浇筑以保证该部位砼密实。

预埋管道、铁件附近的混凝土浇筑应从预埋管道、铁件的两侧同时对称下料,并细致振捣密实,避免预埋管道、铁件发生位移。

当遇到浇较大管径套筒时可在管底上预先留置浇、振捣孔,以利浇捣和排气,浇筑后再将孔补焊严密。

土方回填:

本工程待基础中间验收后,立即进行人工回填,回填土采用自卸汽车运进场内用手推车送土,人工用锹、耙、锄等工具进行填土,由场地最低部位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全面分层夯实,土方回填时严禁用水夯法。

回填土的来源及运距由现场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5.3结构工程

5.3.1所有钢筋进场均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进场后严格按批量、规格分别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加工在现场进行,成型后挂牌并分开堆码。

钢筋绑扎:

绑扎前,须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直径、形状、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如有错漏,及时修补,钢筋采用塔吊运输、人工绑扎,为保证设计所要求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绑扎时,设置砂浆垫块,剪力墙钢筋为双排钢筋,双排钢筋之间用φ6的拉结筋连接起来,拉结筋横竖方向按600ⅹ600布置,沿梅花形布置,剪力墙和板的垫块呈梅花状布置,间距按不大于1000mm×1000mm,梁柱垫块的纵向间距不大于1000mm,横向每边两块。

板筋绑扎时需设置马凳筋。

绑扎板上层钢筋时应用马凳筋支撑,确保板上下主筋的正确位置,下部主筋下应设置混凝土垫块,不得将衬铁直接支撑在垫层上。

底板(筏板)和地下室顶板马凳筋均采用Φ20螺纹钢筋制作,马凳筋均沿轴线通长布置,其间距为2m。

如下图所示:

钢筋连接:

基础承台及底板采用绑扎搭接,梁主筋d≥20mm采用焊接;墙、柱钢筋d≥20mm采用焊接;墙钢筋及柱钢筋d<20m的采用搭接。

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均按设计要求和《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根据现场首先采取了插筋的后面由于不便施工的插筋上部可采用绑扎搭接。

钢筋代换须征得建设,设计单位的同意。

剪力墙、柱插筋与底板交接处增设定位筋与底板筋点焊牢固;以防止根部位移;墙钢筋采用钢筋梯定位,间距2000mm,以确保钢筋定位准确。

钢筋绑扎好后应注意成品保护,以免出现钢筋变形,绑扎点松动等。

5.3.2模板工程

5.3.2.1基础模板

本基础工程模板工程主要采用竹、木胶合板模板。

5.3.2.2柱模板图

本工程柱子有两种截面,一种为矩形截面,一种为直角截面。

本工程矩形截面柱子居多,模板均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支撑的竹胶合板。

5.3.2.3结构模板

主体结构墙、柱均采用竹胶合板面板的定型模板钢管支撑体系。

墙柱模板均加工成定型大模板。

5.3.2.4.1梁板模板

本工程梁板模板均采用满堂钢管脚手架支撑的竹胶合板,其模板图见下图:

满堂脚手架水平杆间距@1400布置,立杆按@1000布置。

5.3.2.4.2施工前准备工作。

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根据设计图纸,放出建筑物的轴线并弹出模板安装位置,将标高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用水泥砂浆找平模板承垫底部,以保证模板安装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5.3.2.4.3模板支设的注意事项

墙模板支设时,应使两侧对拉螺栓的穿孔位置对齐,以便于对拉螺栓安装和模板保持垂直。

模板对拉螺栓的间距不应超过800mm,连接相邻模板的形卡间距不大于300mm。

5.3.3砼工程

砼工程为该工程的关键过程,其施工工期是制约整个结构工程施工工期的关键,由项目副经理负责砼施工阶段的总调度,主要是掌握砼供应运输,批准浇筑计划,组织设备维修,确保砼浇筑的顺利进行。

砼施工也是本工程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点,本工程由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成立以项目总工牵头的砼质量监控小组,对砼的配合比、砼搅拌、运输、浇筑、养护全过程进行监控,并对搅拌站、现场浇筑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5.3.3.1原材料质量要求

水泥:

水泥标号不低于425#的普通水泥,按同一厂家200T为一批做一次复检。

骨料:

采用砂石厂的5-40mm卵石及中砂,必须符合<<普通砼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及《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按规范要求400m3取一次。

水:

采用检验合格的地下水。

5.3.3.2砼配合比

砼配合比由试验室根据设计、施工要求,通过试配确定。

5.3.3.3砼拌制

砼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搅拌站开盘前,测定砂石含水率与含泥量,校准计量秤。

砼原材料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水泥±2%,粗细骨料±3%,水±2%。

施工过程中,现场应及时、经常测定骨料含水率,并根据所测得的含水率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5.3.3.4施工缝的留设:

地下水平结构不留设施工缝,竖向结构墙设于底板面上30~50cm及梁底位置。

在±0.00以上水平结构不设施工缝,竖向结构墙、柱与梁板分开浇筑,施工缝设于板面及梁、板底位置。

梁、柱、板砼强度不一样时将高标号的砼按照设计要求及图纸会审纪要留设于柱与梁接头处1米的地方,再按设计要求调整砼标号进行其余部分浇筑。

5.3.3.5砼浇筑

砼浇注前,需按照工艺设备图纸对结构预留、预埋进行仔细检查,核对无误后,签发砼浇筋许可证,方可浇筋砼。

砼施工前应做好基坑排水工作,并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合理安排好浇灌顺序,确保砼浇灌强度,避免出现冷缝;水平结构砼自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浇注,砼浇注方法采用斜面分层,竖向结构采用水平分层,层厚控制在300mm以内,并加强砼振捣,保证砼的密实度。

砼下料高度超过2m时,加设串筒。

在结构中有预埋件或钢筋稠密处,应改用相同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的细石砼进行浇筑以保证质量。

预埋管道、铁件附近的砼浇注,应从预埋管道、铁件的两侧同时对称下料,并细致振捣密实,避免预埋管道、铁件发生位移。

当遇到较大管径套筒时,可在管底上预先留置浇振捣孔,以利浇捣和排气,浇筑后再将孔补焊严密。

5.3.3.6砼养护

砼进入终凝即应进行覆盖,浇水湿润养护不少于14d。

砼质量控制措施:

a.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如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b.合理设计砼配合比。

c.浇捣混凝土时做好泌水的排除,混凝土面应有一定的坡度,并在厚板侧面的模板上留出排除泌水的孔洞,让泌水自行排出。

5.3.4砌体工程

5.3.4.1作业条件:

弹好轴线墙身线,根据进场砖的实际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手续;按设计标高要求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以15~20m为宜;砂浆由试验室做好试配。

5.3.4.2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砖(砌块)浇水→砌筑→验评

砖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5%~8%。

5.3.4.3砌筑:

砌墙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三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发现偏差要及时修整。

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才可以挂线砌墙。

d.挂线

每层砖要挂线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一砖厚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

5.4脚手架工程

针对该建筑的特点和现场条件,在保证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前提下外脚手架采用挑脚手架,现浇楼面采用满堂脚手架。

5.4.1挑脚手架部分:

拟从第二层楼面开始预埋吊环,为使用方便,挑梁采用φ48钢管,每层一挑,具体施工时必须进行验算确保脚手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a、在大横杆与立杆的交点处须设置小横杆并与大横杆卡牢,整个架子应设置必要的支撑与连墙点,以保证脚手架成为一个稳固的整体。

b、外脚手架搭设应沿建筑物周围采用密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