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和考场答题应试技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522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学习和考场答题应试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物理学习和考场答题应试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物理学习和考场答题应试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物理学习和考场答题应试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物理学习和考场答题应试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学习和考场答题应试技巧.docx

《物理学习和考场答题应试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学习和考场答题应试技巧.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学习和考场答题应试技巧.docx

物理学习和考场答题应试技巧

物理学习和考场答题应试技巧

练习高考题,提高得分率

通过对近3年高考试题的练习,明确高考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对高考评分标准要细致研究,明确解题过程中哪些是得分点,怎样准确表达得分点,怎样答题更简捷更有效,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成绩.规范解题的习惯主要包括:

(1)认真审题的习惯:

题目至少读两遍.第一遍,了解题目考查的是哪一方面的知识,弄清是什么样的一个物理过程;第二遍,准确掌握已知条件有哪些、可挖掘出哪些隐含条件,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正确分析出物理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要特别注意瞬时过程.

(2)画示意图的习惯:

要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做到不画图不做题,过程不清不解题.对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最好用示意图表示出来,还要注意从图形中挖掘几何条件,找出有效信息.例如对于带电粒子在电场或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画出粒子的轨迹图,从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出轨迹半径和圆心角.

(3)解题规范表达的习惯: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的已知量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分析后指出,加以说明。

③列方程时要做到:

一是要根据公式和已知量符号、未知量符号列出原始式而不要变形式;二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4)良好运算的习惯:

最好将运算过程分步进行,因为涉及的量越少越不易出错.

(5)最后给出结果也要注意:

①对题中所求的〖WTBX〗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②结果用字母表示的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特别提醒:

凡是题述中没有给出的都是未知量,不能随便把g取值10玬/s2代入用字母表示的答案中.

③因题给物理数据都是用有效数字表示的,所以答案中一般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结果是具体数据的一定要带单位.没有特别要求时,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四舍五入.

④待求量是矢量的必须说明其方向.

物理应试答题技巧

解高考题时,考生首先心态上不要太紧张.要明确这道题目的主题是什么;分析高考命题老师的意图;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答题的重点和层次;从问题当中确定用哪一个学科、哪一章或哪几章知识进行灵活分析,然后根据以上四点来得出答案.物理有一些选择题难度较大,建议考生遇到自己感到困难的题目时,先跳过去.此外,还要注意答题思路的完整.有的考生不是拿不到分,而是拿不全分.建议考生在答题时提取试卷提供的所有有价值的信息,与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结合起来,调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去解题,把答案答完整.

总之,考生在答物理题时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一定要认真审题,从题目提供的背景资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找到关键词句.审题一定全面仔细.很多考生在审题时直接去看问题,往往忽视了前提.要知道历史都有阶段定位,考生特别要注意把事件或者问题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根据这个时代的特点来分析和阐述.历史的主观题目在设问的前半部分通常都给出一段情景、一段或几段话、一张或几张地图,对这些内容考生一定要仔细思考,因为这个题目考查的所处历史时期和特点都蕴涵在这些内容之中.

2.解答非选择题要求组织语言表述答案.很多考生失分就是因为不会运用学科语言表达.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运用特定的规范、格式、学科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路.

3.要化综合为单科.现在的跨学科试题多数是拼盘结构,针对生产、生活中的一个问题,给出一段背景资料,分几个小问来提问,不要害怕这样的题目.

4.物理计算题需要注意的两点.第一,高考改卷是分步给分的,要严格按照答题步骤一步步来.很多考生一上来就写公式,甚至一开始就代入数字计算,如果错了,一分也得不到.正确的解题步骤是:

先写出简要的文字说明,再列公式,然后进行必要的文字运算,最后才往里代数字.第二,考生自己引入的符号应该加以必要的说明,说明它代表哪个物理量.

5.减少学科思维转换中的干扰.答理科综合的卷子时要按前后顺序,先答一卷,再答二卷,先答完一个学科,再答另一个学科.理综每道选择题都是6分,份量很重.于是有的考生过分紧张,在选择题上花费了太多时间,没有时间去解答第二卷了.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分配时间.

6.考试时,要力求慢开始,早入境,快答题,稳结束.要按照由先到后和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前者符合考生的做题习惯,后者有助于稳定考生的情绪,使考生能够进入良性竞技状态.

7.答选择题时,要审清题中材料的中心思想和命题意图;解答漫画选择题或者漫画问答题,关键是读懂漫画,弄清其表意和寓意;解答主观性试题,必须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理论联系实际,依据试题的具体材料、情景和要求,突出答案内容的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和答案形式的鲜明个性,注意答案的层次化、术语化和规范化.

8.对于考试中遇到的问题,正确的态度是:

遇到难题要沉着,遇到容易题不大意,往往沉着能降低“难”的程度,轻视会忙中出错.解答时要反复审题,回归教材,折射原理.一般的思路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再就是换个角度思考,可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对题中提供的材料进行理解、分析.

9.答卷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

最后冲刺物理选择题实战技巧

  物理选择题可以说是在所有学科中相对较难的,大家必须加大定性的比例点,物理光学、热力学几乎和定量没任何关系,请大家做题的时候从内容出发。

物理的知识点其实大家抓住几个点就能解决大部分选择题:

  热力学部分:

微观的理解,牢记反正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不能达到100%转化率

  光学部分:

光学所有东西的性质都用频率去理解,所有特性都反映在频率这个层面上。

物理解题事半功倍的六种思维方法

  “高考前对物理学科思维方法的梳理很有必要,物理解题能力的提高的关键,在于对物理思维方法的领悟与把握,而物理思维方法具体体现在解题方法之中。

”李老师为考生梳理物理的6种思维方法。

  一、“数学方法”

  物理解题中运用的数学方法通常包括方程(组)法、比例法、数列法、函数法、微元法等。

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实践来看,涉及到“微元法”的相应试题应该被指认为是一类“热点”问题。

由于一切“变化”都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才能得以实现,“微元法”就是通过限制“变化”所需的时间或空间来把变化的事物或变化的过程转化为不变的事物或不变的过程。

操作步骤依次为:

①选取元;②运用规律表达元;③叠加元求解全过程。

  二、“几何方法”

  运用几何方法来处理矢量间的几何关系,也就成了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思维方法。

例如: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1)依据切线的性质确定圆心和半径:

从已给的圆弧上找两条不平行的切线和对应的切点,过切点做切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为圆心,圆心与切点的连线为半径。

  

(2)依据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该弦,并平分弦所对的弧)和相交弦定理(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来确定半径等。

  三、“图像方法”

  图像是最直观最简洁的表达信息的渠道。

解决物理问题的依据主要是相应的物理规律,定量给出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而采用数、形转换这一手段将给出的函数关系式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就称为函数的图像,它和用公式的形式给出的物理规律本质应该是一致的。

但表现的形式不同,图像能够直观、形象、动态地表达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

有时候,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用图像法解题时更为明了、简捷。

运用规律解决物理问题时,既可以运用公式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运用图像的表现形式。

 四、“等效方法”

  等效法亦称“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等效方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五、“对称方法”

  对称方法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里更多的是指物理过程和规律的对称关系。

物理学习中有镜像对称、时间对称、空间对称等。

  六、“假设方法”

  常有一些物理过程,其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方向存在着多种可能,在对这些过程做出定量分析之前,往往很难对所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做出正确的取舍,而此时一般需要运用“假设法”来对物理过程做出分析。

“假设法”的一般操作程序为:

  ①对物理过程作粗略的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找出各种可能性。

  ②在各种可能性中不失一般性的提出假设。

  ③在假设基础之上,进一步对物理过程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求得相应的结论。

  ④以相应的后继检验手段进行检验,以确定假设的真伪。

物理是很灵活的科目,学好物理不仅需要对概念的完全理解,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所以多多联系、多多总结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上新课的时候老师会举一些例题,这些例题使用的方法一般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最好能记下。

还有一些习题书的例题,也是经典题型,做题前先看看例题一定受益匪浅。

  归纳是学物理中很重要的一点。

物理解题方法有很多,每个定理都有各自应用的范围和方式,归纳可以让我们做题目时不会束手无策或者盲目使用一些不该用的定理,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找到方向。

  平时要多做题,但不是盲目的题海战术,而是需要挑些经典题目训练自己,到最后通过做题能构建出物理框架,在看到题目时条件反射似的就知道用什么方法。

是否构建出物理框架是物理成绩好坏的关键。

  除了计算,还应该记住一些定理、一些概念,物理的选择题是多项选择,经常会有一些让人模棱两可的选择,有没有真正理解定理和概念就会在这些题目中体现,也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

物理学习方法的关键,是在成绩不佳时,就要想想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有问题,多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流,是改善自己学习方法的很好途径。

高考物理应试抓住以下三点:

物理选择题的迷惑性特别强,要求稳,审题要细,答题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物理选择题是单选多选混在一起,而给分原则是漏选得一半的分,多选为0分,故要谨慎多选,拿不准的题就单选。

做实验题时,建议同学们做完第一个实验小题以后,先把计算题第一道甚至第二道大题的做出来,然后做电学实验题,因为前两个计算题难度不是很大,即使不能拿全分,由于是按步骤和公式给分,故得分率比电学实验题高得多,这符合先易后难的原则。

做实验题,记住六个字:

不放弃不纠缠。

审题时一定要通读全题,审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隐含的信息,准确找出答题的突破口和限制性条件。

做大题时,要慢审题快答题。

做计算题时,认真执行不放弃不纠缠的思想,可以让你多得分。

物理命题专家揭秘高考

导读:

对解题而言,审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审题错了,那就前功尽弃。

作者是一所全国著名中学的高级教师,所在区的学科带头人。

他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经验,得到同行的肯定,本文是他的经验之一。

我们相信,本文对提高你的物理审题能力定有帮助。

提高物理审题能力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从认识问题开始。

审题能力是所有能力之首,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判断、综合等多个思维过程,审题过程是这些思维形式交替运用的过程。

审题过程容易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于新题、生题和联系实际的题看不懂;另一种是将常规题看错。

两者相比,后者的危害更大。

一、一般的审题过程

审题的过程,是对物理事件的认识过程,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三步:

1.第一遍读题(粗读),头脑中出现物理图景的轮廓。

头脑中的图景与某些物理模型找关系,初步猜想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2.第二遍读题(细读),头脑中出现较清晰的物理图景。

由题设条件,进行分析、判断,确定物理图景的变化趋向。

基本确定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3.第三遍读题(选读),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感悟和理解,对

隐含条件的挖掘,排除干扰因素后,对题目有清楚的认识。

确定

所研究物理事件的物理模型及核心问题。

二、实际物理问题审题过程举例

例1上海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题:

建在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于1991年9月动工,1997年11月10日下问蓄水,1998年开始向西南电网送电,设计装机容量为330×104kW,2000年全部竣工之后,年发电量将达到170亿度,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40m,是20世纪建成的亚洲装机容量、库容量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设想将二滩的电能输送到成都地区,如果使用相同的输电线,从减少输电线上电能损失来看,在50×104V超高压和11×104V高压输电方案中应选用输电方案,因为该方案的输电线损失为另一种的%。

第一遍读题后,头脑中出现二滩水电站和向远处电网供电的图景;它对应物理模型:

发电和输电。

第二遍读题后,头脑中出现了它对应的两个物理模型:

水电站——交流发电机组,向远处电网(用户)供电——高压输电。

第三遍读题后,发现二滩水电站的具体情况与要解决的问题无关(干扰因素),本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应的物理模型是高压输电。

通过审题可以将上题简化为一个普通的传统题,它就成了下面的形式:

“从某发电厂向远方的用户供电,如果使用相同的输电线从减少输电线上电能损失来看,在50×104V超高压和11×104V高压输电方案中应选用输电方案,因为该方案的

输电线损失为另一种的%。

,’(答案:

50×104V超高压,4.8)

例2上海高考物理第16题:

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

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

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

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

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

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枯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T=。

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米/(秒·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佑算宇宙的年龄约为年。

第一遍读题后,头脑中出现一个大火球爆炸之后很多碎块(星体)向远方运动的图景;它对应物理模型:

爆炸和碎块(星体)的直线运动。

第二遍读题后,认识到爆炸时为宇宙的年龄的计时起始点,碎块(星体)的直线运动到现在的时间为宇宙的年龄。

由于碎块(星体)以v=Hr运动,v与r成正比,初步判断其运动模型—变速直线运动。

那么它们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还是变加速直线运动呢?

第三遍读题后,发现题目中明确指出大爆炸后各碎块(星体)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本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对应的运动模型是匀速直线运动。

那么如何理解v=Hr呢?

题目叙述碎块(星体)“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越大”,可见这是对不同的碎块(星体)而言的。

通过审题可以将上题简化为一个普通的传统题,它就成了下面的形式: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运动速度v=Hr,求运动距离为r时所需要的时间T。

(答案:

1/H,1×1010)

为什么对碎块(星体)的运动形式的判断会出现上面的思维过程呢?

这是因为人的观察对图形、公式和文字的敏感程度不同而造成的。

人们对图形最敏感,其次是公式,最后才是

文字。

三、如何解决看错了题的问题

将常规题看错了,这是心理和习惯的综合问题。

在中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头脑中已储存了很多常规题型,在解题过程中这些常规题型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当遇到的问题是把原来的常规题中的某些关键条件加以改变时,我们在审题过程中又没有充分注意到,就会误导我们犯错误。

在我们审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在关键词语处的跳跃(如例2中的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或无感悟(如例2中如何理解v=Hr),对隐含条件(如例2中的估算宇宙的年龄就是求星球的运动时间)视而不见,造成解题方向的错误或题目无法解决。

为了防止审题时出现文字跳跃而丢掉关键词语,可以用出声读题的方法解决,因为出声读题时不可能出现文字跳跃。

若在公共场合可以用笔尖指着逐字逐句地读。

当试题文字较长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读到后面忘了前面,读完题脑子里一下子理不清头绪。

因此见到长题要沉住气,先把题浏览一遍,然后分段读,读一段停下来想一下。

对于重点词语要细细琢磨,悟出其中的隐含条件。

必要时用示意图帮助思考,理清头绪,确定物理模型和解题方向。

导读:

许多同学怕做物理题目,认为物理题目难做,其实是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他们往往用学习数学的方法来学习物理,只看“数”、“量”,不见“物”、“理”,把过去小学、初中学习数学时的“先看问什么、问什么就设什么、设什么就找什么等量关系去列方程”的解题套路搬到解物理题中来,犯了求解物理问题的大忌。

高考物理试题与平时的物理习题一样,都是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核心是反映一定的物理规律,所以,我们求解物理题,一定要十分关注现象后面的物理规律,从分析现象入手,联系课堂上学过的物理规律(定律、定理等),建立数学模型(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最后才是运用数学工具去求解,得出结论。

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模式求解物理试题

一、物理方程与物理现象

物理方程(组)是用来描述物理现象的,因此它是由物理现象决定的。

不同的物理现象对应着不同的物理方程(组),物理现象稍有变化,就会引起描述它的物理方程(组)的相应变化。

物理方程(组)与题目的已知量、未知量无关。

见到一个题目首先要搞清楚题目叙述的事实是什么样的物理情境,包括哪些基本物理现象,描述这些基本物理现象的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什么,这些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用什么样的方程(组)表示的,便可找到解决这个物理问题的基本方程(组)。

已知量与未知量不是考虑如何描述物理现象的出发点。

两个方程与该物理现象是对应关系,与已知量、未知量无关。

在这两个方程中的诸多物理量中,命题人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充当未知量进行命题,他也可以用这一物理模型创设出各种各样的物理情境来,然而所遵循的物理基本规律不会改变。

因此解题人就只需根据物理情境列出描述物理现象的物理方程,再将哪个量是未知量、哪个量是已知量搞清楚,应用数学工具解出未知量即可。

我们再次看到物理方程来源于物理现象,物理现象的变化使描述它的物理方程跟随变化。

按照逻辑关系,如果把物理现象当作“前件”,把物理方程当作“后件”,则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

即只要有了确定的物理现象,就一定会有相应的物理方程存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能不能迅速、准确地把这些物理方程找出来,就需要在熟练地确定研究对象之后,对它作出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功能分析、动量冲量分析等各种思考;就需要对物理学的各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适用条件、适用范围熟练地掌握。

通过上面三例,应当能体会出物理解题与数学解题的区别,应当知道了物理方程是怎样得到的。

有人说“解物理题是先有方程,后关心未知数,与解数学题相反”,这种体会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如何“先有方程”,就必须首先关心“有什么基本物理现象”。

二、物理方程的分类

物理方程可以分为基本方程和辅助方程。

基本方程是由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确定的,它主要来自对物理现象的状态和过程的认识。

辅助方程是反映具体题目的具体要求的,是由具体要求所涉及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方程,一般来自对具体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的认识。

从能力考查的方面讲,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基本方程主要是对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的考查。

所谓基本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文字叙述的物理现象转变或“翻译”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而且是有现成规律可循的那种关系式。

没有这种“翻译”能力,便不可能谈解决物理问题。

对于基本方程,在分析清楚了题目所述物理现象是由几个过程组成,中间又有几个主要状态,就可以对这些过程和状态做物理描述,即把状态和过程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写出来,做到“有状态就有方程,有过程就有方程”,基本方程是很容易得到的。

因此说它反映解题者的基本能力。

如果说对于一道计算题一个基本方程也列不出来,或者说考试中此题一分也得不到,这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从全题来讲,一般来说你不可能一个物理过程也看不出来,一个物理状态也分不出来。

辅助方程,则主要侧重对较高能力的考查。

“较高能力”主要是指能否把题中的“明条件”、“暗条件”用方程表达出来。

这些方程可以是由物理量组成,也可以是由数学量组成。

都是要经过一番思考才能列出来的。

比如说:

由同一地点不同时刻起步的两个物体,后者追上前者的条件应是二者的位移相等,即s1=s2,这就是辅助方程。

又比如说:

由同一地点同一时刻两个物体,一个匀速运动另一个匀变速起步,二者距离最大的条件应是二者的速度相等,即v1=v2。

这就是辅助方程。

再比如说:

两个已在运动中的物体,要保证二者不相碰的必要条件应是当二者有相同的末速度,即v1=v2时,两物体的相对距离s≥0。

这两式就是辅助方程。

还比如说:

小物体在大物体上滑动,要使小物体不掉下来的必要条件仍是当二者有相同的末速度,即v1=v2时,两物体的相对位移△s≤L(L是大物体的长度)。

还有,支持力N=0是运动物体将要离开运动面的必要条件。

还有,在动量守恒条件下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末速度相等时(v1=v2),动能损失最大。

……

各种临界条件、极限条件、极值条件及中间量的表达等等,都属于辅助方程。

要把题目的要求以及所述的明、暗条件,准确恰当地反映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用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之成为辅助方程,这就要求答题者平时要加强对现象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对已做过的题目要学会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与正确的联想和对知识的准确迁移。

它是答题者对物理现象加工水平的体现,它也是答题者分析综合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的体现。

所以列辅助方程是对较高能力的考查。

而在考试中所给的分数也高于基本方程,这可从历届高考试题的评分标准中很容易地看出来,凡是赋给较高分数值的方程大都是辅助方程。

辅助方程的难易也是题目难易程度的判断依据。

因此在平时要非常重视列基本方程的训练,这是物理学习的“万事之本”,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功,是对基本能力的培养,大多是在基本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完成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这基础之上,才能结合具体题目和相关的物理、数学知识来训练列辅助方程,这是对较高能力的培养,大多是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完成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平时这两种训练要相辅相成,使两种能力同步增长。

在这两个学习过程中也同时积累了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逐步加深了对物理学研究思想的体验。

三、列物理方程的顺序

在分清物理过程和状态之后,一般是按照物理情境中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一步一步地列方程,或者是从前到后的顺序,或者是从后到前的顺序去列方程。

切忌从中间抓一过程或状态就列方程,这样容易使思路混乱而丢掉某个或某些方程,使问题难以得到完整的解答。

另外,一般习惯是先列基本方程后列辅助方程。

下面请看两例。

例1甲乙两个小孩各乘一辆冰车在水平冰面上游戏。

甲和他的冰车的质量共为M=30千克,乙和他的冰车的质量也是30千克。

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为m=15千克的箱子一起以大小为v0=2.0米/秒的速度滑行,乙以同样大小的速度迎面而来。

为了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时乙迅速把它抓住。

若不计冰面的摩擦力,求甲至少以多大的速度(相对于地面)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写乙相撞。

解把整个情境分为两个过程,在规定了正方向后:

甲把箱子推出,对人、箱:

不计摩擦力应有“一分为二”的动量守恒。

(M+m)v0=Mv1+mu①

乙把箱子接住,对人、箱:

不计摩擦力应有“合二为一”的动量守恒。

-Mv0+mu=(M+m)v2②

要想甲和乙刚好能避免相碰,则要求甲推出箱子后的速度与乙抓住箱子后的速度相等,即说两人相对静止,则有:

v1=v2③

列完了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