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学同步练习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206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学同步练习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学同步练习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学同步练习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学同步练习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学同步练习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学同步练习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

《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学同步练习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学同步练习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学同步练习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docx

秋季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学同步练习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2.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Q点

B.N点

C.P点

D.M点

3.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4.(2017山东枣庄中考)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

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5.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

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6.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

7.为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和使用灭火器的能力,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演练。

如图是一种泡沫灭火器的局部示意图,打开阀门后灭火器内的物质喷射到可燃物上,这不但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且可在可燃物的表面形成一层泡沫,起到               作用,从而达到灭火目的。

 

8.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

丙烯菊酯(分子式:

C19H26O3)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

(1)丙烯菊酯由          元素组成,它属于             (填物质类别)。

 

(2)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          ,蚊香才能燃烧。

 

(3)点燃蚊香能闻到气味,这与构成物质的分子             有密切的联系。

 

(4)在使用蚊香过程中(如上图所示),适时熄灭蚊香是节约和安全的需要,请说出熄灭蚊香的一种方法:

 

 。

 

9.如图所示的灭火毯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使用时,将灭火毯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 

 

 。

 

(2)灭火毯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毯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

 

★10.如下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燃烧的是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探究创新

11.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 

 。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答案:

1.B A、C、D均采用隔绝空气(或氧气)的方法将蜡烛熄灭;B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将蜡烛熄灭。

2.A 物质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P点所示温度在着火点以下,故该物质在P点时不燃烧;温度越高,氧气浓度越大,物质燃烧越剧烈,故该物质在Q点时燃烧得最旺。

3.D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否则可能造成液滴飞溅伤人,A正确;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否则容易引发火灾,B正确;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含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应该严禁烟火,否则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C正确;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开关电器开关,否则产生的电火花易引发爆炸,D错误。

4.D 布手帕是布做的,属于可燃物,A项错误;空气中,氧气是充足的,B项错误;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改变,C项错误;手帕不燃烧的原因是白酒中的水蒸发吸收热量,温度没有达到布手帕的着火点,D项正确。

5.A 着火点为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故选A;Mg(OH)2分解为吸热反应,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水蒸气和MgO固体粉末能隔绝氧气;MgCO3高温下分解生成MgO和CO2,也可作阻燃剂。

6.A A中烧杯内的蜡烛由于缺少氧气而熄灭,外面的蜡烛与氧气接触,能够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B中乒乓球片的点燃时间比滤纸片的短,说明乒乓球片的着火点低;C中小木块燃烧,石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D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所以D综合说明了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7.解析喷出的物质附着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从而使火熄灭。

答案隔绝空气或氧气

8.解析根据丙烯菊酯的分子式C19H26O3,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蚊香才能燃烧;点燃蚊香能闻到气味,这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造成的;熄灭蚊香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接近蚊香的燃烧处掐断。

答案

(1)C、H、O(或碳、氢、氧) 化合物(或纯净物)

(2)着火点(蚊香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不断运动(答案合理即可)

(4)在接近蚊香的燃烧处掐断(或隔绝空气)

9.解析了解灭火的三个原理,知道常见的灭火方法所对应的灭火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灭火毯覆盖在可燃物上隔绝了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毯与氧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可推断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着火点;可选择利用降温达到灭火目的的实例,如用水来灭火。

答案

(1)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2)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用水灭火(合理答案均可)

10.解析白磷的着火点是40℃,a、b两处都与空气接触,且a处的白磷达到了着火点,故而能燃烧;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

由于燃烧消耗氧气,当氧气耗尽时,火焰熄灭。

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属于有害物质,管口小气球的作用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污染空气。

答案

(1)a B 

(2)P2O5

11.答案【知识回忆】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交流讨论】

(1)减少污染(或环保等) 擦干 

(2)氧气(或空气) 【综合应用】放热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1课时 燃料和热量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2017山东滨州中考)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B.煤

C.石油D.天然气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硫燃烧需要先点燃,说明硫燃烧是吸收热量的

B.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这是化学反应的放热现象

C.化石燃料的燃烧都放出热量

D.干冰升华时需吸收大量热,这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

3.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煅烧石灰石

B.红磷与氧气反应

C.锌与稀硫酸反应

D.生石灰与水反应

4.下列观点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让人欢喜让人忧

B.煤气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潜伏着的无形杀手

C.煤为人类提供能源和化工原料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

D.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虽然取之不尽,但也应节约使用

5.如何科学处置煤矿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我国胜利油田研制的装置如图所示,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对该技术及瓦斯的评论错误的是(  )

A.该技术不仅实现了瓦斯的零排放,而且变废为宝

B.该技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

C.进入矿井后要先用明火检验是否有瓦斯

D.对煤、瓦斯等必须综合开发利用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

B.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

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7.沼气是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

(1)沼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

写出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目前部分城市居民使用的管道煤气,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写出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相同,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一氧化碳和甲烷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

 

8.家用燃气主要有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H2、CH4、CO)和罐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C4H10、C3H6、C4H8)等,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厨房中安装泄气报警器(如图所示)。

(1)如果某家庭用的是罐装液化石油气,报警器的位置应按   (填“A”或“B”)图安装,原因是 

 

 。

 

(2)如果厨房里发生燃气泄漏,      (填“可以”或“不可以”)开灯检查。

 

(3)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或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    (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或调小气灶    (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

 

探究创新

★9.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变为清洁能源。

煤的气化和液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水煤气是混合气体,由两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组成,可以燃烧。

【提出问题】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根据资料和反应物判断,水煤气可能是:

①一氧化碳和氢气;②二氧化碳和氢气。

(1)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

 

【设计实验】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一种,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猜想。

(2)你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可能的现象为  

 。

 

【实验结论】(3)那么,猜想    (填序号)是合理的。

 

答案:

1.A 

2.C 加热或点燃是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并不是判断是否是吸热反应的依据,硫燃烧前点燃,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硫的着火点,而硫的燃烧是放热的;干冰升华和水蒸气液化都是物理变化,这是物理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A 煅烧石灰石需要吸收热量;各种燃烧反应、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及金属与酸的反应都是放出热量的反应。

4.D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但目前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困难;煤气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生活燃料,因其有剧毒而存在安全隐患;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仅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危害,而且因其蕴藏量有限,正面临被耗尽的危机,因此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化石能源。

5.C 瓦斯气体一直是煤矿废气和危害性气体(瓦斯爆炸),本题结合漫画演示了瓦斯气体的转化利用过程,体现了废物再利用意识。

由图示可知,该技术将瓦斯氧化后转化为电能和热能,故A、B正确;瓦斯为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C错误;对煤、瓦斯等必须综合开发和利用,否则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6.C

7.解析

(1)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由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和2CO+O2

2CO2可知,CH4和O2的体积比为2∶4,CO和O2的体积比为2∶1,所以体积相同的CH4和CO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甲烷。

答案

(1)CH4+2O2

CO2+2H2O

(2)2CO+O2

2CO2 甲烷

8.解析

(1)根据罐装液化石油气中各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判断,它们的密度都大于空气,一旦泄漏会向下沉,因此报警器的位置应按B图安装。

(2)开灯时产生的电火花会引起燃气爆炸。

(3)燃气燃烧不充分是由于空气量不足,此时可调大燃气灶空气的进入量或调小燃气灶燃气的进入量。

答案

(1)B 液化石油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不可以 (3)空气 燃气

9.解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的检验,解题时要明确三种气体的化学性质,根据它们性质不同来区分。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为碳和水,生成物中也应该含有碳、氢、氧元素,故两种情况均有可能。

(2)根据猜想可以判断,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氢气,对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鉴别可选用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3)结论要和现象相对应。

答案

(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B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或②)

第2课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做法不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一主题的是(  )

A.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C.用新型LED绿色光源替代白炽灯

D.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2.观察下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SO2、NO2B.CO2、CO

C.SO2、CO2D.NO2、CO

3.某市5月26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20

下列各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B.用煤作燃料

C.用氢气作燃料D.用洒水车洒水

4.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四氧化三钴

 纳米棒

CO2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5.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

B.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

C.“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6.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7.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有些城市的空气污染较严重。

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有     、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

氮的氧化物(如NO)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放的尾气,在高温条件下氮气(N2)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能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1)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乙醇B.石油

C.氢气D.煤

(2)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制取氢气,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

 

(3)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以二氧化硫的形式排放,污染大气。

某工厂有含硫0.8%的煤5000t,回答下列问题:

①5000t含硫0.8%的煤中,所含硫的质量为     ; 

②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上述煤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 

③二氧化硫可用于生产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H2O

2H2SO4。

参加反应的SO2与生成的H2SO4的质量比是     ,如果将上述SO2全部转化,可得到H2SO4的质量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t。

 

9.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更好地使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1)如图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C.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汽油燃烧时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是因为 

 

 。

 

(3)尿素[CO(NH2)2]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们控制条件可以使CO2与物质M发生反应:

CO2+2M

CO(NH2)2+H2O,物质M的化学式为    。

 

探究创新

10.“全球观察者”为美国最新型无人侦察机,该侦察机使用液态氢气作燃料,最长飞行时间可达7天。

(1)写出一种你知道的能产生氢气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市场上经常有人卖氢气球,这些销售者常常把剪碎的铝制易拉罐与氢氧化钠溶液在气密性良好的钢罐中反应(其中H2O也是反应物之一),生成NaAlO2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果在实验室中采用这种方法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在下列仪器中,选择用   (填序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用   (填序号)收集氢气,原因是            ;要检查收集到的氢气是否纯净,你准备采用的方法是  

 

 ; 

(4)氢气和甲烷都是无色无味的可燃气体,可以根据       的不同进行区分; 

(5)你知道的新能源还有哪些,请举一例:

      ;从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爆炸发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你对发展核电有何看法:

  

 。

 

 

答案:

1.B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要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化工企业对人类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不能关停,而应通过化学处理减少污染;第四代LED绿色光源既节能又环保;塑料造成白色污染,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既能解决白色污染,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2.A 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A正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呈弱酸性,但不是酸雨,B、C错误;一氧化碳不与水反应,不能形成酸雨,D错误。

3.C A项,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对表中空气质量指标会产生影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烟尘,对表中空气质量指标会产生影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选项符合题意;D项,用洒水车洒水,能减少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4.C 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A不正确;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B不正确;化学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原子数目都不变化,D不正确,故只有C正确。

5.D

6.A 空间站发生的氢元素循环过程中,伴随有氢气的燃烧和水的电解两个化学反应;燃料电池系统中,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水电解系统中,水发生分解反应时需吸收能量;该能量转化系统中伴有水的电解和水的生成,实现了水的回收使用。

7.答案二氧化硫 化合反应 2CO+2NO

N2+2CO2

8.解析

(1)煤、石油、天然气为化石燃料。

(2)在实验室中常用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最适宜的药品为锌粒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3)①5000t含硫0.8%的煤中所含硫的质量为5000t×0.8%=40t。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

S+O2

SO2,40t硫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80t。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求得参加反应的SO2与生成的H2SO4的质量比为(2×64)∶(2×98)=32∶49;根据SO2与H2SO4的质量比,80tSO2全部转化,可得到122.5tH2SO4。

答案

(1)BD 

(2)2H2+O2

2H2O Zn+H2SO4

ZnSO4+H2↑

(3)①40t ②64 80t ③32∶49 122.5

9.解析

(1)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H2+CO2

CH3OH+H2O;设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3-2+1=0,x=-2;②A项,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故对;B项,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锰,故错;C项,二氧化碳循环利用,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故对;D项,液化石油气、汽油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2)氧气浓度越大,一定体积内氧分子数目越多,氧气分子与汽油分子碰撞的次数越多,燃烧越剧烈。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C、O原子个数是1、2;反应后C、O、N、H原子个数是1、2、2、6,故物质M的化学式为NH3。

答案

(1)①3H2+CO2

CH3OH+H2O

-2 ②AC

(2)氧气浓度越大,一定体积内氧分子数目越多,氧气分子与汽油分子碰撞的次数越多,燃烧越剧烈

(3)NH3

10.答案

(1)Zn+H2SO4

ZnSO4+H2↑

(2)2Al+2NaOH+2H2O

2NaAlO2+3H2↑

(3)B D(或E) 氢气难溶于水(或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用小试管收集氢气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如听到“噗”的一声,说明氢气已较纯净

(4)燃烧产物

(5)太阳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加强调研,采用最新技术等(合理都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