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PM25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5142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目前PM25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目前PM25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目前PM25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目前PM25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目前PM25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目前PM25调研报告.docx

《中国目前PM25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目前PM25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目前PM25调研报告.docx

中国目前PM25调研报告

一、什么是PM2.5颗粒

PM2.5颗粒在空气动力学中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专家们表示: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标准,如果将PM2.5纳入国家环境质量监控体系,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会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

二、PM2.5颗粒物的危害与来源

可吸入颗粒物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颗粒物质,可吸入颗粒物直径越小就越危险。

直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即PM2.5颗粒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当大量细颗粒物浮游在空中,大气能见度就会变小,天空看起来灰蒙蒙的,气象学把这一现象叫做“灰霾天”,而PM2.5正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

PM2.5颗粒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PM2.5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更可怕。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多次说过:

呼吸科医生是最怕灰霾天气的,急诊的呼吸患者数量明显增加,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也大多在0.1至1.0微米,灰霾超过吸烟已经成为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因素。

三、首次制定PM2.5标准

2011年10月底,美国驻华大使馆监测站的空气监测数据显示,北京空气污染达危险水平,而北京环保局监测数据则还是三级轻微污染。

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美国驻华使馆的数据中加入了PM2.5,而这一指标未列入我国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双方公布的北京空气质量数据有较大的出入,让中方数据黯然失色,中外媒体口水战升级愈演愈烈。

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个城市正式公布地方的PM2.5监测数值,国内一些城市还不具备PM2.5的监测能力,都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暂无公布PM2.5数值的计划。

这将需要地方环保局增加环境监测点,全面改进监测中心分析仪器。

2011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新的监测项目将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应该以公众健康为本,通过完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提高监测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促进每位市民共同行动起来,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出自己的应有努力。

中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并没有对PM2.5进行监控。

即使世界各国发现PM2.5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纷纷更新各国的空气质量标准,严格监控PM2.5浓度之时,中国有关部门仍坚称监测PM10更“符合国情”,对于PM2.5则以世卫组织“最不发达国家”的标准来律己——于是人们依然每日活在“被达标”的“质量优良空气”当中。

与实际感觉总是存在差别?

很多时候,人们觉得天空很阴霾,空气能见度不高时,天气预报中关于空气质量的等级依然是“良好”。

而一位北京女子最近公布的《北京蓝天视觉日记》里,北京有180天的天空呈现蓝色,而官方公布的“蓝天”数量却是285个。

人们开始疑惑,这为何会有差别存在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API),仅仅监测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即PM10)的浓度,而并没有将标准细化到目前国际通用的PM2.5。

中国空气PM2.5浓度极高

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最新出版的《空气质量准则》尤其是对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WHO规定PM2.5年平均浓度为10微克/立方米(μg/m3),24小时平均浓度为25μg/m3。

而NASA此前公布的一张PM2.5世界空气质量地图显示,中国大部分地区PM2.5平均浓度接近80μg/m3,甚至超过了非洲撒哈拉沙漠。

美国驻华大使馆日前在北京闹市更是一度监测到557μg/m3的浓度,超过世卫组织安全标准20多倍。

WHO和一些发达国家已把PM2.5作为核心监测指标进行长期监测。

而中国尚无对PM2.5的监测和限值标准

在中国东部PM2.5密度高,更有可能是发电厂、工厂以及汽车排放的烟尘颗粒所造成。

2010年:

美国驻华使馆北京闹市监测“糟的一塌糊涂”

 

北京奥运会之前,位于北京市区东部的美国驻华大使馆院内,就架设了一台监测仪,每天记录PM2.5的浓度。

到2009年夏天,这台仪器的监测数据开始在Twitter网站上实时发布。

这一报告就频繁出现“糟糕”和“危险”这样显示污染程度的字眼。

当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空气质量等级为“良好”时,它公布的结果却可能是“非常不健康”。

就在前几天11月19日,监测一度得到了540μg/m3和557μg/m3的结果,美使馆对此用了“crazybad”(糟的一塌糊涂)这一骇人的词汇来形容。

气候美国官员很快表示这是一个错误的用词,并改用“超出指标”这一措辞(PM2.5监测极限值一般只是500,此时呆在户外已经相当危险)。

 

有学者指出,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监测数据只统计大使馆这一区域的空气质量,并不能以点带面,体现北京空气的整体质量。

而北京的报告是27个监测点的平均值,这才是科学的。

而美国大使馆也的确说明“PM2.5这一监测数据,是出于使馆工作人员的健康考虑,让他们获悉工作地点的空气质量。

”并且强调,来自一台机器的数据不能反映全北京的空气质量。

但美国大使馆位于北京市属于东三环闹市区的秀水街附近,这一监测数据至少能反映当天在北京城区的局部,PM2.5浓度高得骇人听闻。

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

PM2.5浓度上升20,或可造成中国印度34万人死亡

 

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1/10大小,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

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研究结果还表明,PM2.5和PM10浓度越高,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的发生率也越高,而PM2.5的影响尤为显著。

 

《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ofTotalEnvironment)上增刊登过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及其同事报告了一项新发现:

2004年至2006年期间,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

虽然PM10和PM2.5都是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但PM2.5的影响显然更大。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也指出:

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

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2010-10-15监测结果

全市市区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31

1

农展馆地区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级别

空气质量

 

二氧化氮

32

1

奥体中心地区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级别

空气质量

 

二氧化氮

30

1

蟹岛

2012-5-11监测结果

 

全市市区2012。

5。

11

 

全市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为-。

 

农展馆地区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125

3

(1)

轻微污染

 

奥体中心地区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132

3

(1)

轻微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