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教程.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4923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7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入门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书法入门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书法入门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书法入门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书法入门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法入门教程.docx

《书法入门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入门教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法入门教程.docx

书法入门教程

一.姿势

坐姿:

头正、身直、臂开(成<>形)、足安。

执笔:

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指头辅助运笔,指实。

拇指横撑,关节外凸。

指实掌虚,五指齐力。

执不宜紧,又不宜松。

腕平掌冢,笔杆正直。

见末页图。

运笔:

指主执笔,腕主运笔。

手腕悬空,又须平覆。

全用手腕,来回运转。

二.起笔、行、收笔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

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可总结如下。

1、起笔规律:

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下图。

点:

任何笔画都由点起。

笔杆垂直,以斜势45°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

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

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

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

注意:

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

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

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

注意:

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

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下表和下左图。

2、行笔规律:

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上右图。

3、收笔规律

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

(1)藏锋收笔:

弹、挑、折、转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

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

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

注意:

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

注意:

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下图

(2)露锋收笔:

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

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

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

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

需要注意的是:

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下图。

基本笔画写法要点示意图表

 

三.点和组合点的书写规律

(一)楷书的五个基本点

斜点——反捺的浓缩竖点——垂露竖的浓缩左点——右短竖的浓缩

撇点——短斜撇的浓缩提点——提的浓缩

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

(二)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两点水:

用作左偏旁。

上为斜点,下为提点。

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

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

用作左偏旁。

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

用作字头。

左为斜点,右为撇点。

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

用作字头。

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

用作字底。

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

用作字头。

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

用作字底。

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

用在字的两边。

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

右下部斜点稍大。

二、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1、起笔折法——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下图。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2、三角形法 —— 弹、挑、折、折、转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

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

见下图。

3、折钩的书写规律

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

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写。

见图

4、弧钩的书写规律——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弧钩才有美感。

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

见上图最右。

 

折钩类笔画写法要点图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