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上岗证近20期考试真题与重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4679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上岗证近20期考试真题与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评上岗证近20期考试真题与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评上岗证近20期考试真题与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评上岗证近20期考试真题与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评上岗证近20期考试真题与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评上岗证近20期考试真题与重点.docx

《环评上岗证近20期考试真题与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上岗证近20期考试真题与重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评上岗证近20期考试真题与重点.docx

环评上岗证近20期考试真题与重点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不低于二级的项目(p103)

(1)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2)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

(3)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

(4)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

(5)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

2、大气一级评价预测内容(p114)

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情景(p114)

(1)污染源类别;

(2)排放方案;(3)预测因子;(4)气象条件;(5)计算点。

4、大气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输入参数(p118)

(1)面源有效高度;

(2)面源宽度;(3)面源高度;

(4)污染物排放速率(kg/h);(5)小时评价标准(mg/m³)

5、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基本要求(p158)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与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基本相同。

(2)评价因子原则上同预测因子。

确定主要评价因子及特征评价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最不利影响出现的时段(或时期)和频率。

(3)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时期与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期对应。

(4)建设项目达标排入水质现状超标的水域,或者实现达标排放但叠加背景值后不能达到规定的水域类别及水质标准时,应根据水环境容量提出区域总量削减方案。

(5)向江河、湖泊等水域排放污染物,应符合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6、水污染物削减措施(161)

(1)改革工艺,减少排污负荷量;

(2)节约水资源和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

(3)论证并补充污水处理措施;

(4)选择替代方案。

7、地下水主要污染途经(p169)

(1)由于雨水淋滤,堆放在地面的垃圾、废渣中的有毒物质进入含水层;

(2)污水排入河、湖、坑塘,再渗入补给含水层;

(3)污水灌溉农田;

(4)止水不良的井孔,会讲浅部的污水导向深层;

(5)废气溶解于大气降水,形成酸雨补给地下水。

8、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p183)

(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3)地下水污染调查;

(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9、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p250)

10、环境噪声现状主要调查内容(p253)

(1)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

(2)声环境功能区划;

(3)敏感目标;(4)现状声源。

11、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p254)

12、环境噪声现状监测执行的标准(p254)

13、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p262)

(1)规划防治对策:

从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规划布局、总图布置和设备布局等方面进行调整,提出减少噪声影响的建议;

(2)技术防治措施:

A、声源上降低噪声(a、改进机械设计,改进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选用已有的低噪声设备;b、采取消声、隔声、隔振和减振等声学控制措施;c、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d、改革工艺、设施结构和操作方法);B、噪声传播途经上降低噪声(a、在噪声传播途径上增设吸声、声屏障;b、利用山丘、土坡、围墙等自然地形物降低噪声;c、将声源设置于地下或半地下的室内;d、合理布局声源,使声源远离敏感目标);C、敏感目标自身防护措施(a、受声者自身增设吸声、隔声等措施,如:

敏感目标安装隔声门窗或隔声通风窗;b、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

(3)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提出环境噪声管理方案,制定噪声监测方案,提出降噪减噪设施的运行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提出跟踪评价要求等。

14、公路、道路交通噪声防治对策(p267)

1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振动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内容(p290)

16、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确定的基本原则(p317)

17、生态影响评价主要方法(p331)

(1)列表清单法;

(2)图形叠置法;(3)生态机理分析法;(4)景观生态学法;

(5)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6)类比分析法;(7)系统分析法;(8)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9)海洋及水生生物资源评价方法;(10)土壤侵蚀预测方法。

18、生态保持措施的基本要求(p338)

19、水土保持现状调查内容(p367)

(1)水土流失的自然环境影响因子调查

a、气候气象条件;b、地形地貌;c、地质因素和地面物质;d、地表水、地下水水系及其水文地质条件;e、植被因素;f、自然资源。

(2)项目区人为影响因素

a、项目区内水土保持分区类型;b、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c、水土保持人为因素调查要点;d、生产发展方向与防治措施布局调查;e、社会经济调查;f、水土流失危害。

(3)各个工程单元水土保持潜在影响调查

各个工程单元水土保持潜在影响调查应重视水土保持措施、设施的选址等于环境敏感区的关系。

20、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定义(p375和p395)

(1)固体废物是指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物质。

但是,排入水体的废水和排入大气的废气污染防治则除外。

(2)危险废物是列入国家危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21、固体废物管理制度(p381)

(1)废物交换制度;

(2)废物审核制度;(3)申报登记制度;(4)排污收费制度;

(5)许可证制度;(6)转移报告单制度。

22、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p387)

(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

(2)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3)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一遇的洪水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和保护区之外。

拟建有可靠防洪设施的山谷型填埋场,并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证明洪水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前款规定的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

(4)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

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溶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坍塌区;活动沙丘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5)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6)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地表水域、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国道或省道)、铁路、飞机场、军事基地等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以及合理的防护距离。

23、垃圾填埋场人工防渗屏障要求(p389)

24、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p390)

25、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p392)

26、危险废物焚烧厂选址要求(p403)

27、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址选择要求(p404)

28、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防渗要求(p406)

29、危险废物交给有资质单位处理,报告要有哪两项附件(411)

(1)与接收方的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协议;

(2)接收方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质证书。

30、清洁生产评价程序(p427)

(1)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资料,如果有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只需收集相关标准,否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本书中清洁生产指标选取方法来确定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

(2)预测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数值;

(3)进行清洁生产指标评价;

(4)给出建议项目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5)提出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方案或建议。

31、清洁生产评价结论和建议(p428)

(1)全部指标达到二级,说明该项目在清洁生产方面,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该项目在清洁生产方面是可行的;

(2)全部或部分指标未达到二级,说明该项目在清洁生产方面,做得不够,需要改进。

这种情况,环评单位应及时与设计部门沟通要求对未达到要求的指标项重新设计,提出新的改进方案,直到全部指标达到二级指标要求为止。

经过指标对比得出清洁生产结论后,根据结论应提出符合实际和恰当的清洁生产建议,特别在某些清洁生产指标勉强达到二级要求,必须提出针对性的清洁生产方案或改进建议。

32、大气现状监测布点原则(p482)

33、河流取样点的布设(p489)

34、污水监测监测点位布设(p492)

第一类污染物的采样点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口;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

(其中一类污染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等13项污染因子。

因多氯联苯、多溴联苯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也在车间外排口采样)

35、大气污染物一级评价项目调查内容(p104)

(1)污染源排放概况调查

a、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b、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

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3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c、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d、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0~1,一般可按季节、月份、星期、日、小时等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2)点源调查内容

a、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

b、排气筒几何高度及排气筒出口内径;

c、烟气出口速度;

d、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

e、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f、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36、地面气象观测资料(p108)

a、时间;b、风向;c、风速;d、干球温度;e、低云量;f、总云量

37、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构成要求(p326)

38、重要生态敏感保护目标影响评价(p329)

 

补充:

1、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p15)

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4.6.3计算点(p111)

3、大气一级、二级评价工作内容的差别

(1)一级评价对污染源的源强、排放方式等特征参数以及周围环境情况进行全面详细调查,二级评价的污染源调查内容参照一级评价,可适当从简;

(2)一级评价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二级评价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3)一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

(4)一级评价的现状监测点位不少于10个,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25°方向各设置1个监测带点,进行冬季、夏季的二期监测,每天至少获取02、05、08、11、14、17、20、23时8个小时浓度值;二级评价的现状监测点位不少于6个,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各设置1个监测点,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每天至少获取02、08、14、20时4个小时浓度值;

(5)一级评价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的大气环境质量,二级评价可不进行这项预测。

4、河流简化(p143)

5、地表水污染源简化(p145)

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172)

7、地下水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及参数意义(192)

8、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容(261)

(1)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期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给出边界(厂界、场界)及敏感目标的达标分析;

(2)给出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覆盖下的面积,主要建筑物类型、名称、数量及位置,影响的户数、人口数;

(3)分析项目边界及敏感目标噪声超标的原因,明确引起超标的主要声源。

对于通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的路段,还应分析项目敏感目标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城市规划部门提出的噪声防护距离要求;

(4)分析项目的选址选线、规划布局和设备选型等的合理性,评价噪声防治对策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提出需要增加的噪声防治对策、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以及跟踪评价等方面的建议,并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9、工矿企业噪声现状调查内容(p264)

10、工矿企业声环境影响预测内容(265)

11、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p381)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对水环境的影响;(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2、事故源项和源强的确定方法(451)

(1)事故概念可采用事故树和事件树、归纳统计法确定,对典型类型事故的概率也可按有关的推荐值确定。

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宜借鉴健康评价和生态评价源项分析中的指标权重等方法,筛选出一种或几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灾害事故。

(2)事故源强采用计算法和经验估算法确定,计算法适用于以腐蚀性或应力作用等引起的泄漏型为主的事故,经验估算法适用于以火灾爆炸或碰撞等突发事故为前提的危险物质释放。

13、三同时制度及其适用范围

(1)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适用范围包括:

新、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14、污染物排放核算统计

(1)废气可按点源、面源、线源等进行分析,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以及达标与否等;

(2)废水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达标与否以及排放去向等;

(3)废液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向等;

(4)废渣应说明有害成分、浸出液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排放量、处理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

(5)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要明确Ⅰ、Ⅱ类,噪声和放射性应列表说明源强、剂量及分布;

(6)新建项目应算清主要污染物排放两本账,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和经过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削减后的最终排放量;

(7)改扩建项目应算清主要污染物排放三本帐,即某种污染物改扩建前排放量、改扩建项目实施后扩建部分排放量、改扩建完成后总排放量(扣除以新带老削减量)

15、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2)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特征;(3)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4)对于各环境要素已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按导则的有关规定确定该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16、公路项目的环境影响

施工期:

(1)以土地占用、植被破坏、土石方工程、水土流失和景观影响为主的生态破坏与影响;

(2)以扬尘为主的空气污染;(3)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4)车辆和施工噪声。

运营期:

(1)车辆行驶噪声;

(2)汽车排放尾气;(3)降雨随地表径流发生的水污染;(4)公路的阻隔作用以及受噪声和水、气污染产生的生态影响。

17、矿业项目的环境影响

井工开采:

(1)占地对植被的破坏;

(2)地表沉陷;(3)地下水资源受破坏;(4)废石堆放影响景观,煤矿石堆放产生粉尘或爆炸。

露天开采:

(1)占用土地,破坏植被,造成生物量损失,影响动物生长栖息;

(2)采矿使地下水形成疏干漏斗,对区内的地下水资源产生一定影响;(3)对河流水系的破坏与污染。

此外还有屋矿库垮坝的环境风险、移民安置、伴生矿的放射性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