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编沧州市青县新华中路与南北大街交口处地下通道及其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4446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0 大小:25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编沧州市青县新华中路与南北大街交口处地下通道及其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整编沧州市青县新华中路与南北大街交口处地下通道及其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整编沧州市青县新华中路与南北大街交口处地下通道及其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整编沧州市青县新华中路与南北大街交口处地下通道及其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整编沧州市青县新华中路与南北大街交口处地下通道及其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编沧州市青县新华中路与南北大街交口处地下通道及其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整编沧州市青县新华中路与南北大街交口处地下通道及其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编沧州市青县新华中路与南北大街交口处地下通道及其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编沧州市青县新华中路与南北大街交口处地下通道及其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整编沧州市青县新华中路与南北大街交口处地下通道及其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工程概况

1.1工程内容

本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沧州市青县新华中路与南北大街交口处地下通道及其装饰工程、排水设施、照明设施、监控设施等。

1.2工程概况

本通道为地下单层,结构采用二柱三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横向柱网分别为3+6+3m,纵向柱距一般为7.5m。

主体结构顶板覆土厚度约为2.5m。

地下通道设有三个出入口。

过街通道地理位置较重要,通道背面为信誉楼和吉利购物中心,南面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3工程环境

1.3.1本工程位于沧州市青县繁华地带,人流量大,是商业、交通密集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标准要求高。

1.3.2工程范围内管线较少,各种管线已根据主体和出入口的施工方法及后期正常使用的要求进行了临时和永久改移。

1.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1.4.1地形、地貌环境

场地地貌单元位于永定河、太清河、子牙河等内陆河流“黑龙港流域”形成的冲积、湖积平原(华北平原)的东部,基底构造单元属沧县隆起。

第四纪以来,本区无大的构造活动发生,属构造稳定地块,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1.4.2地质构造

据钻探资料,场区地层自上而下为:

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陆相冲积及陆相冲积与沼泽相冲积形成的粘土积粉土层。

1.4.3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和相邻勘察资料表明,地下水埋深4.20-4.56米,属第四纪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幅度1.00-1.5米,无承压水。

本工程抗浮设计水位可按3.0米考虑。

场地环境类型为三类,综合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长期浸水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

场地土未受污染,根据区域图化学分析资料,场地土易溶盐化学成分与地下水化学成分一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1.5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9)《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1)《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02);

2.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2.1总体施工方案

2.1.1工程目标

1)工期目标

地下通道工期44天,比招标文件对总工期45天的要求提前1天竣工。

计划2010年8月30日开工,2010年10月12日完工(开工日期以开工令为准)。

确保满足招标文件对总工期45天的要求。

2)质量目标

按国家验收标准一次合格。

3)安全目标

满足沧州市《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杜绝重伤以上(含重伤)事故。

确保安全生产指标达国标,争创建沧州市安全标准工地。

4)文明施工目标:

本工程达到沧州市“文明工地”标准。

5)环境保护目标:

噪音、水、气、碴及其它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2.1.2施工总体部署

先进行临时围挡,挖探沟查明地下管线。

根据管线改移的难易程度,每个通道有一半的竖井在适当调整位置后不需等待管线改移先施工,尽早开辟地下通道工作面。

另一半竖井及通道口先改移管线,再施工竖井开辟地下通道工作面。

临时围挡

挖沟探管线

正式围挡

围挡加工

锁口圈开挖、灌砼

龙门架安装

龙门架加工

钢筋加工

竖井开挖、支护

马头门加固

管棚、注浆

地下通道分部开挖、支护

开挖贯通

砼衬砌

排水设施、装修

改移管线

照明设施、装修

通道口开挖

通道口衬砌

监控设施

工程竣工

管棚加工

钢格栅加工

施工监测

2.1.3总体施工流程图

 

2.1.4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的选择

1)竖井施工方法与工艺:

竖井提升设备采用一挂10吨电动葫芦,重点竖井备用1挂;井架采用钢管立柱,一般沿竖井从向布置,规格4.0m×8.0m竖井,采用15.6m×5.2m井架;为竖井4.0m×6.0m,采用11.7m×5.2m

井架。

竖井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

视地质情况每环开挖0.5~1.0m;格栅场外加工,现场安装;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场外配料现场拌合。

2)地下通道施工方法与工艺:

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根据地质变化和监测数据适时调整开挖方法和支护参数。

探水以钻探和钎探为主,辅以物探。

喷水池、太平路拟设管井降水。

超前支护采用φ108管棚和φ32小导管,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浆。

开挖方法主要采用CRT工法,分4部开挖,部分地段地质条件适用临时中隔壁法,个别地段适用正台阶法。

临时支护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拌合料由竖井口管道输送,斗车水平运输。

二衬先做仰拱,边墙、拱部采用钢拱架和钢模板一次浇筑。

3)明挖出入口施工方法与工艺:

采用锁口梁+喷锚格栅+横向钢支撑;

土石方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具开挖。

2.1.5施工指导性意见

1)确保施工安全,确保管线路和邻近建(构)筑物安全,确保地表沉降控制(沉降≤30mm、隆起≤10mm),确保地面交通畅通。

2)开挖无水占先机。

暗挖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明挖施工“快开挖、撑紧跟、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2.1.6施工重难点

1)日常工作重点:

地质预报、监控量测。

2)工艺控制重点:

注浆效果。

3)施工技术难点:

人行地下通道开挖可能遇到地下水发育等不良地质情况,开挖过程中极易引起涌水、突泥、地表塌陷等事故。

4)施工技术难点对策

地下通道通过地下水发育、断层破碎带、岩溶地段时,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结合施工现场情况,预先探明地下水发育等情况,按照“以疏为主、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分别以“疏导、堵填、注浆加固、换填”等措施

进行处理。

2.2施工方法

地下通道施工方法的选择主要涉及竖井、地下通道、通道口、装修及其他设施的施工,应遵循“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

2.2.1竖井

竖井是地下通道暗挖施工的主要施工通道,竖井采用矩形结构,若长边大于5m时,竖向每隔一榀钢格栅设一道型钢横支撑。

竖井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人工开挖,竖井开挖由上而下全断面施工,洞内碴土装入吊斗,由电动葫芦垂直提升吊斗至井口,经提升架倒入临时弃碴场暂存。

每开挖循环进尺0.5m,每一个循环开挖结束后,及时进行初喷混凝土封闭开挖面,然后打锚杆、挂网、架立钢格栅,复喷混凝土到设计厚度,每两循环设置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地层。

在竖井开挖至马头门设计标高时,预埋钢格栅马头门环框,以利破洞施工。

竖井开挖过程中若遇有基岩,采用弱爆破控制方案,运用毫秒微差起爆法,采用低爆力器材,严格控制单段起爆药量,并在竖井口采用橡胶条编织网加刚性护板联合防护,防止爆破飞石冲出地面伤人及削减爆破震动波。

当周边近距离有高大建筑物时,打减震孔,切断地震波的传播。

竖井降水采用坑内轻型井点降水。

2.2.2地下通道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示意图

当竖井向下开挖到地下通道马头门设计标高时,施做地下通道进洞超前管棚,预注浆加固地层。

地下通道采用CRD法(交叉中隔壁法)施工,上下共分四步开挖(如右图所示)。

以台阶法为基础,将上下两台阶各分成左右两个单元洞体。

采用人工分部开挖4个洞体,并施工临时支护结构。

拱部采用超前小导管对拱部地层超前注浆预加固。

采用钢格栅与网喷锚混凝土联合支护。

当通过塑性土与基岩相交地段时,采用以台阶法为基础的临时中隔壁法施工(如右图所示)。

将上台阶分割成左右两导洞,尽快使上台阶

临时支护成环形支护体系,下台阶基岩采用弱爆破控制方案全断面开挖。

临时中隔壁法施工示意图

地下通道防水采用全封闭柔性防水层,ECB或PVC防水板加土工布缓冲层,无钉铺设、双焊缝焊接,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S10。

地下通道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

2.2.3通道口

通道口采用明挖法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U型及矩形箱体结构。

预先施工通道口基坑锁口圈,横向设型钢支撑。

开挖采用人工方式,自上而下分层进行,支护采用锚喷混凝土。

基坑挖至基底后,先施做混凝土垫层,铺设底板和侧墙防水层,后施工底板和侧墙衬砌混凝土,拆除型钢支撑后施工剩余侧墙及顶板,最后顶板上分层回填。

 

2.2.4装修及其他

(1)装修

依据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地下通道地面采用花岗岩铺砌,墙面采用涂料或铺贴瓷砖,吊顶采用铝合金板及铝合金龙骨。

(2)其他

地下通道灯具统一,采用300mm×1250mm双管荧光灯盘,统一安装在天花次龙骨上,并考虑将来易于清洁。

通道口设玻璃卡普隆板雨篷,防止雨水汇入通道及提高采光效果。

地下通道内沿一侧设置排水沟,沟上设盖板,排水沟与市政排污管道连接。

若排水沟沟底标高低于市政排污管道,则在通道一头设置集水井,以便抽排积水。

每条通道尽头设置一监控摄像头。

3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3.1竖井开挖及支护

竖井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测量定位

施工准备

周边环境调查和监测初始值

锁口圈梁施作

设置安全栏杆

竖井土层开挖0.5m/环

临时支护

立型钢横支撑

封底

钢格栅安装

提升架安装

降水

每两环设超前小导管预支护

 

 

竖井施工工艺流程图

3.1.1施工准备

竖井施工前对施工准备工作再做一次详细检查,尤其是地下各种管线复查,地质资料复核及各种防排水、支护监测等措施的准备情况,使各级人员对工程特点、质量标准、安全标准、施工技术措施做到心中有数,责任落实到位,保证正式施工时各项工作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1)测量放线

根据复测控制桩及设计文件提供的坐标,精确放出竖井中心十字线和竖井锁口圈开挖轮廓线。

2)管线探测保护

根据现场调查及招标文件提供的管线布置图,开工前采用挖探槽的方式进一步探查地下管线,核实管线的类型、规格、埋深,特别是给水管和污水管是否存在渗漏,另在地表做明显标志。

3.1.2竖井锁口圈施工

1)锁口圈开挖

锁口圈采用人工开挖。

开挖到位后,基坑外侧面用红砖砌砖墙,砖墙面用水泥砂浆抺面,作砖模。

内侧采用钢模,钢管脚手架支撑。

2)钢筋绑扎

锁口圈开挖完成后,按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绑扎。

3)灌注锁口圈混凝土

按轮廓尺寸进行模板支立加固,绑扎锁口圈钢筋,施工混凝土锁口圈。

混凝土灌注方式采用溜槽输送入模、插入式捣固棒振捣,并在混凝土终凝后洒水养护。

3.1.3竖井提升设备

1)垂直运输平面布置

考虑到施工的方便,在施工竖井的上方安装跨施工竖井的龙门架,龙门架用型钢加工制作,并设置剪刀撑进行加固。

龙门吊上安装10t电动葫芦。

2)垂直运输方案选择及设备选型

提升系统由10t电动葫芦、提升龙门架、提升钢绳、吊斗等组成。

提升时,采用电动葫芦单勾提升2m3容量的吊斗运至碴土临时堆放场。

提升系统采用以下主要技术参数:

提升钢丝绳:

18×7,Φ28mm,2.996kg/m,破断拉力544.5KN。

提升形式:

单勾提升。

电动葫芦:

KK10,额定静张力100KN。

设计提升能力计算:

根据提升绞车的提升速度,结合本工程的竖井深度,考虑下料、保养维修等因素,参照以往竖井提升能力的统计资料,竖井提升设备一天能达到的平均出碴量为:

Qcp=n×T×V×m=6×16×2×0.85=163m3

式中:

Qcp——平均每天提升出碴量,m3;

n——每小时可完成的提升次数,6次/h;

T——每天的工作时间,已扣除进料、机具等占用时间后,按16小时计算;

V——一土斗的容量,2m3;

M——土斗装载系数,按0.85计算。

施工需要的最大出碴量为:

Qmax=120m3。

Qcp>Qmax,满足要求。

 

3.1.4竖井开挖

在竖井锁口圈施工完成后,竖井由上而下采用人工全断面开挖,井内渣土装入吊斗,由提升架电动葫芦垂直提升吊斗至井口,倒入临时堆放场暂存。

开挖循环进尺0.5m(按钢格栅间距),及时进行初喷混凝土封闭开挖面,然后打锚杆、挂网、架立钢格栅,复喷混凝土到设计厚度。

每两循环施工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土体。

随着竖井的开挖,在竖井中部加横向型钢支撑,钢支撑两端支在竖井格栅上,与钢格栅连接钢板焊接,钢支撑纵向布设间距为两榀钢格栅间距。

在竖井开挖至地下通道设计标高时,打设地下通道拱部管棚、小导管并注浆加固土体。

地下通道拱部超前支护施工完后破除竖井格栅,安装横通道拱部格栅。

竖井开挖至底部后,进行封底。

3.1.5竖井支护

竖井采用钢格栅与网喷锚混凝土联合支护,并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土体,竖井支护工序流程为:

1)超前小导管为Φ32钢管,长度3.0m,纵向间距1.0m,横向间距0.3m,梅花形布置,外插角60°,小导管注水泥-水玻璃浆液。

施工工艺参照3.3条。

2)每循环开挖完成后,初喷混凝土5cm,打砂浆锚杆,挂设钢筋网,钢筋网在现场预制成片安设,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钢筋网联结牢固。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参照3.5条。

3)架立钢格栅和钢支撑。

钢格栅在井外分节加工,在井内用螺栓连接成型。

I28b型钢支撑按设计位置安装,并与钢格栅连接牢固。

钢格栅施工工艺参照3.6条。

4)钢格栅安装后,即分层复喷混凝土,先喷钢格栅处,然后喷钢格栅间的混凝土,直至喷至设计厚度,将钢格栅完全覆盖2cm以上。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参照3.7条。

3.2管棚预支护

其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施工准备

测量定位

埋设导向管

钻机进场及就位

钻孔

分节插入管棚钢管

孔口密封处理

管棚内放钢筋笼及注浆

施工下一根管棚

钢筋笼加工及安装注浆搅拌机

管棚运入现场

管棚钢管加工

 

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3.2.1管棚加工

φ10mm对称两个

1000mm

150mm

φ108管棚

第一节管棚加工示意图

采用Φ108mm壁厚5mm焊接钢管,加工成3m、4m及2m两种节长,以满足相邻两根管棚接头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第一节管棚端头加工成尖形,并焊接封闭,保证下管方便及防止管内进土。

在管棚上钻Φ10mm的孔,间距为1000mm,十字

对打状布置(同一断面两个孔),保证在管内注水泥砂浆时浆液由孔注出填充管棚与钻孔间的间隙。

内套管采用Φ108mm壁厚5mm焊接钢管加工,长200mm,割口弯曲而成外径为Φ98mm内套管。

3.2.2测量定位及导向管埋设

竖井开挖支护施工至地下通道位置后,初步放出拱部管棚位置,破除竖井喷射混凝土。

准确定出每根管棚位置,埋设Φ155mm导向钢管,环向间距为300mm,并与竖井格栅焊接固定。

管棚中心位置离横通道拱部开挖轮廓线为200mm。

导向管埋设固定后,对破除面进行补喷混凝土封闭。

3.2.3钻孔

1)钻机定位

铺设作为钻机行走对位及固定用的轨道,利用钻机自重、4个夹轨器和轮缘与钢轨头部的密贴钻机滑架前端的撑角来固定钻机不动。

行走轨道采用33kg/m钢轨和标准枕木,用U形螺栓和标准扣件把钢轨紧紧地固定在枕木上,枕木间距为70cm,枕木顶面与基面为同一水平面,格间填土捣实,根据现场情况必要时打入锚杆固定,两根轨面必须控制在同一水平面上。

移动钻机至钻孔部位,调整钻机高度,将钻具放入导向管中,使导向管、钻机固定钻杆的转轴和钻杆在一条直线上。

2)钻孔

在确认钻孔方向和角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钻进。

钻孔过程中时刻注意钻杆角度的变化及固定钻机紧固螺栓是否松动,保证钻机不移位。

钻进中经常进行检查,每钻进10m时用仪器复核钻孔的角度是否变化,以便保持仰角不变,如有异常及时调整。

3.2.4下管

下管前预先对每个钻孔的钢管进行配管和编号,相邻两根管棚第一节分别为3m及2m,以保证同一断面上的管接头数不超过50%,每根管棚中配一节2m长的钢管。

由于管棚所处地质条件较差,成孔后应及时、快速地进行下管,在钻孔稳定时将钢管送到孔底。

前部分钢管由人工送进,当阻力增大,人力无法送进时,借助钻机顶进。

每节管间采用内衬套满焊连接。

内衬管用同级钢管切割成所用管具内径管焊接,内套管长

200mm。

每节间连接如下图示:

 

 

管棚节间连接示意图

3.2.5钢筋笼安设

管棚安设完后,放设钢筋笼。

钢筋笼采用四根Φ22主筋,分节安装,节长为3m,节与节间采用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器连接。

3.2.6注浆

管棚施工完成后开始注浆,其目的是充填管棚,增加管棚的刚度,同时,通过孔底两节管子管壁的孔眼使浆液注入到管棚周围加固地层。

注浆前对管口与孔口外侧进行密封处理。

注浆从管棚底孔两侧向拱顶顺序注浆。

先采用塑胶泥封闭钻孔与管棚间的间隙,以防止浆液外泄。

孔口用带连接注浆管的钢板与管棚钢管焊接牢固。

为了避免先期注浆结石影响后期成孔(渗入地层中的水泥结石易造成钻孔偏斜,诱发孔内事故或施工事故),注浆在钻孔、下管全部结束后一次完成。

水泥砂浆配比为1:

1,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范围内。

3.2.7管棚施工注意事项

1)钻孔前钻机安装要牢固。

钻孔最大下沉量控制在20~30cm以内。

2)精确测定导向管的位置和方向。

管棚钢管不得侵入地下通道开挖轮廓线以内,相邻的钢管不得相撞和相交。

3)钻孔过程中在开孔后2m处、孔深1/2处、终孔处进行三次斜度

量测。

若误差超限及时改进钻孔工艺进行纠偏。

3.3小导管注浆

工序作业包括钻孔、布管、封孔、注浆四道工序。

安设小导管

施工准备

连接管路及孔口密封

孔口周围喷射10cm厚条状混凝土止浆墙

调节水压达到设计要求

注浆

压力、流量达设计要求

结束

拌浆

浆液配合比设计

检查维修机具

制作小导管

钻孔

 

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3.3.1小导管制作

 

小导管制作示意图

小导管采用Ф32钢管制作,先将钢管截成3.0m长,一端作成尖锥形,在距离头部10cm和距端部1.0m段每隔10cm交叉钻8~10mm的孔,采用梅花形布置。

端部套丝扣与压浆管路连接,详见上图。

3.3.2注浆设计参数

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水灰比为1.25:

1~0.5:

1,水玻璃模

数以2.4~2.8为宜,水玻璃浓度使用范围为30~45Be′,水泥、水玻璃浆体积比为1:

1~1:

0.3,初凝时间通过采用不同配合比来控制。

 

注浆设计参数表

设计参数

具体指标

注浆终压(P)

0.3~0.5MPa

浆液扩散半径(R)

0.3m

导管长度(L)

3.0m

导管间距(b)

0.3m

导管外插角(Ф)

10~15°

循环进尺

1.0~1.5m,留下1.5m作为下一循环重叠段,小导管外露20cm以利于安设注浆管路。

浆液注入量

按公式Q=πR2Ln(1+β)估算。

注浆结束标准

采用双控指标,当注浆压力达到终压或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即停止注浆。

3.3.3钻孔

可采用电煤钻开孔,开孔孔径50mm,开孔前准确定出孔位,偏差应小于50mm,开孔过程中严格控制钻杆角度,钻孔深度比小导管长度小0.5m,钻孔后用吹管将孔内砂土吹出(风压0.3~0.5Mpa)。

3.3.4安设小导管

用带冲击锤的风钻将小导管顶入孔中或直接锤击入孔,小导管外露20cm,入孔后检查导管内有无填充物,如有可用吹管吹出或掏勺勾出。

为堵塞孔壁与导管之间的空隙,防止浆液外溢,可在孔隙口处用塑胶泥(40Be′水玻璃拌合P32.5水泥)封闭,封闭2h后,再进行注浆。

3.3.5设置止浆墙

小导管安设完毕后,沿小导管周围或整个开挖面喷射一道10cm后的混凝土止浆墙,防止注浆时浆液从孔口周围流出。

喷射的混凝土应该与上一环的混凝土相连接,防止止浆墙在注浆压力下整体滑落或跑浆。

3.3.6注浆

注浆采用双液注浆。

注浆时相邻孔位应错开,交叉进行。

单孔注浆量可按下式计算:

Q=πR2Lnα(1+β)

式中R——浆液扩散半径(m);

L——导管长度(m);

N——地层空隙率;

α——间隙填充率,取值70~100%;

β——损失系数,取值0.2~0.5。

注浆控制标准:

进浆速度每根导管控制在30L/min以内,每根导管内注入量达到设计值后即可结束注浆,如果注浆压力逐渐上升到设计终压,流量逐渐减少,但注浆量已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也可以停止注浆。

浆液注入2~4h后,方可进行下一循环开挖。

注浆过程中,要对每根管的注浆量、注浆压力做好记录。

3.4地下通道

地下通道采用CRD法(交叉中隔壁法)施工,上下共分四步开挖。

以台阶法为基础,将上下两台阶各分成左右两个单元洞体。

采用人工分部开挖4个洞体,并施工临时支护结构。

拱部采用超前小导管对拱部地层超前注浆预加固。

采用钢格栅与锚网喷混凝土联合支护。

施工中若遇有基岩时,参考竖井弱爆破控制方案进行开挖。

当通过塑性土与基岩相交的地段时,采用以台阶法为基础的临时中隔壁法施工。

将上台阶分割成左右两导洞,尽快使上台阶临时支护成环形支护体系,下台阶基岩采用弱爆破控制方案全断面开挖。

3.4.1施工工艺流程

地下通道施工流程见下图。

施工超前小导管注浆

分部开挖、临时支护

临时支护背后压浆

施工准备

仰拱及底板防水层铺设

仰拱及底板混凝土施工

边墙及拱部防水板铺设

边墙及拱部混凝土灌注

衬砌背后压浆

 

地下通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3.4.2施工步骤图

地下通道采用CRD法(交叉中隔壁法)和临时中隔壁法开挖、临时支护及衬砌的施工步骤分别详见以下步骤图。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步骤图

步序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1部开挖、Ⅱ部临时支护

采用风镐、风铲人工开挖,开挖高度2m,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5~1.0m,开挖完成后,及时施做Ⅱ部锚网喷及钢格栅联合支护,喷混凝土厚30cm,格栅间距0.5m,临时仰拱25cm,使1部开挖尽快形成封闭结构。

(2)3部开挖、Ⅳ部临时支护

1部开挖并支护成环后,间隔5m,安排3部开挖支护。

采用风镐、风铲人工开挖,开挖高度2m,每循环进尺0.5~1.0m,临时支护施做同Ⅱ部,形成1~3中隔壁。

(3)5部开挖、Ⅵ部临时支护

1、3部开挖并支护成环后,进行5部下台阶施工,5、3部开挖错开5m,采用风镐、风铲人工开挖,开挖高度3m,每循环进尺0.5~1.0m,临时支护施做同Ⅱ部开挖。

(4)7部开挖、Ⅷ部临时支护

5部开挖进入5m左右后,即可进行7部下台阶施工,采用风镐、风铲人工开挖,开挖高度3m,每循环进尺1~2m,临时支护施做同Ⅱ部,形成5、7中隔壁。

(5)分段拆除下部中隔壁及仰拱,施做底板和部分边墙防水层及衬砌。

拆除长度根据监测结果来确定。

(6)拆除临时仰拱和上部中隔壁,施做剩余边墙防水层及衬砌。

(7)施做拱部防水层及衬砌。

临时中隔壁法施工步骤图

步序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1部开挖、Ⅱ部临时支护

采用风镐、风铲人工开挖,开挖高度2m,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5~1.0m,开挖完成后,及时施做Ⅱ部锚网喷及钢格栅联合支护和竖向临时型钢支撑,喷混凝土厚30cm,格栅间距0.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