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4249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填空题

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千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2、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合理内核”是辩证法。

3、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4、任何成功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5、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使用价值。

6、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7、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国家论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9、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10、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11、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必然”的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两个决不会”的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

1、提出价值规律是“一直看不见的手”的人是(B)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从本质上看,认识是(C)

A主体心灵的内省过程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心灵对客体的感悟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表明作者强调(C)

A知对行的指导作用B行先知后,重在行

C行是检验知的标准D知行并举,相互促进

6、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有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表图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D)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B人在确定事物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C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D人的认识随社会实践变化而变化

7、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C)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8、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A)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事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9、商品的本质属性是(C)

A使用价值B价格C价值D交换价值

10、价值的本质是(D)

A一般人类劳动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

11、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很多,但不包括(D)

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金融风险加大

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12、“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3、“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C)

A时间性概念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D物质性概念

三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注意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在(ABCD)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关系

3、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4、“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ABC)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十五发展的曲折性

5、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得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CD)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人扥认识具有能动性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意识构建认识对象

6、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BD)

A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

7、“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任务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的方向。

这种观点是(ACD)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四辨析题

1、古希腊哲学家说: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答:

此观点错误。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

古希腊哲学家的上述命题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指出离开了理性认识的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是有合理之处的,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感性认识的重要作用。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

此观点错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承认人在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3、历史发展的五大社会形态是依次更替的,不可跳过某一社会形态来发展。

答:

此观点错误。

历史发展是社会形态更替决定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其决定性是社会运动的规律性;选择性是历史主义来到一个转折点时,社会发展往往显示出多种可能的途径,需要主体去选择,并因此可能跨越社会形态的某些阶段。

4、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来实现的。

答:

此观点错误,它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用的。

2、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

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是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五简答题

1、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怎样的?

为什么说“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呈现出一个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的过程。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与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

历史的。

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六、简答题

1、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关系?

答: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二者的相互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有统一性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有矛盾,互相排斥。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解决。

七、论述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什么?

答:

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初期,资产阶级运用一系列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并使他们与资本主义相分离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对本国和殖民地的劳动人民进行十分残酷的剥夺的过程,通过这种社会暴力,加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要的上述两个条件的形成,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2、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答: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杰出人物是指()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它指的是()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28、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30、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3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

32、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

A、劳动生产率

B、剩余价值率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3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

A、商品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市场价格

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率

34、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

A、改进技术

B、价格竞争C、资本转移

D、降低成本

3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3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A.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38.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

A.知识分子

B.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C.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D.我国社会新阶层

39、1980年5月,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A.本质

B.特征

C.目标

D.原则

40、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正确态度的有()

A、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基本肯定,积极继续

C、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4、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的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8、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A、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

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资本

D、生产剩余价值所必要的物质条件

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是()

A.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B.使工人阶级拥有了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C.指引一些国家的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在本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消亡成为现实

10、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唯一的多数人对少数人实行的专政是()

A.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B.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

C.资产阶级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三、简答题:

1、简述矛盾的特殊性与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

2、简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4、简述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四、论述题:

1、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2、试论四项基本原则的整体性。

标准答案

一、1——10:

BABDCCDBCA

11——20:

DDCCDCBDCD

21——30:

CBDCCABDCA

31——40:

CDDBADACAC

二、1——5:

CDACDABDCDABCD

6——10:

CDACABCDABCD(唯一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三、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客观物质世界矛盾运动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因而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二是指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个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世界上的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和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商品经济侧重指的是一种经济形态,反映的是人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产品交换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侧重指的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经济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

③出现的时间不同。

商品经济出现在前,市场经济出现在后,只有在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形成市场经济。

(2)联系:

①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商品经济客观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

4、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落脚点和归宿。

它既是理论,也是制度,同时也是现实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证明和检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真理性,充分显示了它的人民性,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运动中,它是鼓励一切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政党、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旗帜。

四、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重要一环,是实现高度民主、社会和谐的重要杠杆。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说明)

2、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