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学》专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4138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教育学》专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大《教育学》专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大《教育学》专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大《教育学》专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大《教育学》专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教育学》专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docx

《电大《教育学》专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教育学》专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教育学》专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docx

电大《教育学》专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电大《教育学》(专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ABD)。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

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

3.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

4.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E)。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5.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C)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A.孔子B.柏拉图C.培根D.夸美纽斯

6.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有中国的《论语》和《学记》,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有(D)等

A.苏格拉底和柏拉图B.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C.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D.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

7.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四阶段是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A)不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

A.桑代克B.马卡连柯C.赞科夫D.陶行知

8.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AC)。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政治因素C生产力发展水平D文化因素

9.《礼记·学记》中明确提出: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的(A)。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人口功能D文化功能

10.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反映了教育的(A)。

A人口功能B文化功能C政治功能D经济功能

11.教育可以把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反映了教育的(D)。

A人口功能B文化功能C政治功能D经济功能

12.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程度,都要以教育目的为依据。

这就是教育的(C)功能。

A.激励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定向功能

13.教育通过对人类文化的选择和整理,使之成为与学生发展相一致的力量——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从而传递给年轻一代,实现文化的代际延续。

这体现了教育的(C)功能。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

14.“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这体现了教育的(B)。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

15.受教育者因为有了目标,可以树立信心,坚强地排除各种困难,争取实现目标,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功能。

A.激励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定向功能

16.《礼记●学记》中明确提出: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言明教育乃是治国安邦的关键,是“化民成俗”。

这体现了教育的(A)功能。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

17.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充分发挥教育目的的(B)功能,是学校、家庭、社会围绕教育目的发挥积极作用,共筑教育合力。

A.激励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定向功能

1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

19.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D)进行教育。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E.稳定性

20.“双因素说”理论认为,智力由(D)与(D)构成。

A.理解能力与推理能力B.思维的材料与思维的结果C.记忆能力与知觉能力D.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

21.教育的目的主要受(D)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

2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ABCD)。

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E.衍生功能

2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ABCD)。

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研究生教育

24.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ABCDE)。

A.基础教育体系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C.高等教育体系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25.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来看,美国的学制属于(B)。

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双轨制、单轨制并行

26..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来看,德国的学制属于(A)。

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双轨制、单轨制并行

27.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来看,现行我国的学制属于(C)。

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双轨制、单轨制并行

28.按照评价的不同目的,课程评价可分为(CDE)。

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决策性评价D.研究性评价E.工作性评价

29.地方课程开发中应把握的特征包括(BCDE)。

A.权威性B.地域性C.针对性D.社会性E.探究性

30.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E)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3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BCD)。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E.参观法

32.(B)认为,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知识、既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

A.实践说B.发展说C.特殊认识论D.多本质说

33.(B)认为,教学过程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一,换言之,教学活动本身的内在属性即实践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A.发展说B.实践说C.特殊认识论D.多本质说

34.从认识论出发,把教学过程看做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这是典型的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C)观点。

A.实践说B.发展说C.特殊认识论D.多本质说

35.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B)德育原则的要求。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B.长善救失C.疏通引导D.知行统一E.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36.“严而有格,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则是(A)。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B.长善救失C.疏通引导D.知行统一

37.人在社会中生活,必然要进行多方面的活动和交往。

正是通过多方面的活动和交往,人们才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己,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同时,人的品德又总是通过多方面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并得到检验。

这种情况表明,德育过程具有(B)的特点。

A.渐进性和反复性B.社会性和实践性C.引导性和规约性D.协调性和整合性

38.德育实施的过程中,除了以一定的价值性内容影响学生外,还要对各种关系和影响加以协调和整合,这反映了德育过程具有(D)的特点。

A.渐进性和反复性B.社会性和实践性C.引导性和规约性D.协调性和整合性

39.德育作为社会培养人的重要手段,总是以其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连续不断地对人施加多方面的影响,进而促使品德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但这种发展和提高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现一种螺旋反复、逐步上升的轨迹。

这种情况表明,德育过程具有(A)的特点。

A.渐进性和反复性B.社会性和实践性C.引导性和规约性D.协调性和整合性

40.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BCDE)。

A.独奏者B.伴奏者C.协助者D.领导者E.促进者

4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C)。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E.多重收获性

42.以下哪条反映了教师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征的职业形象(B)。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C.“我是教书匠”D.“我是人民公仆”

43.以下哪条反映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A)。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C.“我是教书匠”D.“我是人民公仆”

44.以下哪条反映了教师传统的职业形象(C)。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C“我是教书匠”

45.“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E.多重收获性

46.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时期。

A.婴儿期B.幼儿期C.儿童期D.少年期E.青年期

47.(C)是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

A.120-140B.110-120C.90-110D.低于80

48.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养,为未来成长打下基础。

这是(A)学生的教育第一点。

A.青年初期B.少年期C.童年期D.幼年期

49.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

这是(C)学生的教育第一点。

A.青年初期B.少年期C.童年期D.幼年期

50.教师要针对学生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

这是(B)学生的教育第一点。

A.青年初期B.少年期C.童年期D.幼年期

51.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B)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B.有效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E.规范性原则

52.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D)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E.规范性原则

53.学校管理要把学校工作视为一个整体,从学校整体出发,统一指挥,合理组织各个部门几个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整体优势。

这是体现(A)。

A.整体性原则B.导向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

54.学校管理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学校工作做好。

这是体现(C)。

A.整体性原则B.导向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

55.学校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这是体现(B)。

A.整体性原则B.导向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

二、辨析题(除去判断“对”或“错”外,请写出理由。

每小题6分,共18分)

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错。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不是人类的独有现象,动物中也存在。

错。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3.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错。

社会和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

4.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错。

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的,也不完全是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

5.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这个阶段,在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错。

属于具体运算阶段。

6.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

错。

教育目的不是一个超社会、超历史的永恒范畴,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总是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因素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7.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错。

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

8.教育目的的体现了“社会本位论”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错。

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统一出发,单纯从社会出发或单纯从个人出发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都是不正确的。

9.义务教育即强迫教育。

对。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10.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错。

学制,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1.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

隐性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实现,是显性课程功能的补充。

12.新课改教材提倡的“多样化”,就是“多本化”。

错。

“多样化”不等于“多本化”,具体体现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材,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适用群体的特点。

缺少特色和没有特定适用群体的“一纲多本”教材实际与“一纲一本”教材并无区别。

13.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错。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14.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错。

广义的课程,它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

15.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错。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在现实教育中,并不是所有的德育过程都能促进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16.德育中对人的陶冶,其内涵就是环境陶冶。

错。

陶冶教育法的方式有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及各种活动和交往情景陶冶等。

17.在学校德育中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对。

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这就需要教育者疏通引导,而心理疏导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18.学校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别无他意。

错。

德育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除道德教育外,还包括涉及人们成长生活的其他品德内容。

19.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错。

德育过程不能完全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在现实教育中,并不是所有的德育过程都能促进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0.只有接受正规的教师教育才能获得专业发展。

错。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包括接受正规的教师教育、自主发展和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涵养教学智慧。

21.所有教师都有资格当班主任。

错。

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资格当班主任,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一些条件。

22.教师的权利有教学权、参与权、惩罚权。

错。

教师的权利有教育权、发展权、报酬权、参与权。

23.学生当下的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是否能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错。

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童性”,不能以忽视学生当下的生活为代价去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24.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错。

学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财务管理。

25.学校管理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指教学管理。

错。

学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财务管理。

26.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依靠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把学校工作做好,不需要集中。

错。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民主和集中是统一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P50

⑴维系社会政治稳定;⑵促进社会政治变革;⑶培养社会政治人才;⑷推进社会政治民主。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P77

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

3.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P218

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评价学习效果的阶段。

4.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P226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等。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

5.简述现代教学倡导哪些新的理念。

P235

有效教学;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生命化教学。

6.简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

P303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从教的能力,是教师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本领。

在专业能力方面,教学能力是一名教师必备的能力。

通常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特别要求教师具有四项基本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7.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有关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

P325

⑴遵守法律法规;⑵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⑶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⑷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8.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P321

(1)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

①学生是未完成的人。

②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③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儿童:

①学生是儿童。

②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个体。

9.简述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P324

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杜威认为,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婴孩时期到成人时期的摆渡船。

通过这只摆渡船,使人获得赖以生存的资本(经验和知识),并把这些资本源源不断地传给子孙。

你对这个规点有什么看法?

(1)人是教育的对象。

人通过教育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成为真正的人。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必须通过接受教育和学习来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

人原则上,并且始终是需要教育的。

人的整个一生都需要不断接受教育,教育是帮助人类实现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必要手段。

人性是不完善的,人需要通过教育完善自己,进而展开美好生活。

(2)人需要通过教育传递和创造社会文明。

人类教育传递的正是人类社会共同体积累的“类”经验,不只是个体的直接经验。

从过去到现在,从宏观到微观,全社会、全人类的所有知识和经验财富都可以为人类所掌握,人类的经验可以实现社会遗传就在于人接受了教育。

实现人类智慧结晶传递的重要条件就是人必须接受教育,教育使人具备了发展文化、创造文化、传递文化的素质。

在教育活动中,人类个体特有的认识路线为社会文明的遗传提供了可能。

人类社会要进步,人类自身的生产要优化,社会物质生产要变得丰富,都离不开教育对人的培养。

正是人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改善自身的蒙昧于野蛮状态,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高一级的文明阶段,才能承担传播、创造人类文明的重任。

2.结合实际谈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P87

要点: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是: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较强的计划性、学校教育是特殊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要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必须综合考虑以下条件:

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家庭环境的因素、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的独特功能主要是:

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

P90

要点:

(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

(2)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3)唤醒个体的发展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

(4)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4.结合实际论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

P181

⑴改变课程过于注意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⑵改变课程结果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⑷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手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手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⑸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⑹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生三级课程管理,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论述为什么档案袋评价会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评价方法?

P202

档案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该方法在教学方面的作用表现为:

方便评价与教学的结合;提高评价的效度,与课程保持一致;评价广泛领域的任务和活动。

(2)评价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过程。

允许学习有更多的参与,学生可以选择将什么装进成长记录袋;评估自己的作业,并对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进行反省;允许学生较多地为自己设定教育目标。

(3)可以为教师提供有用的信息,有助于教师检查学习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的发展。

(4)对教师行为有积极影响。

该评价方法影响整个教学、学习过程,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参与评价。

6.请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学实例,谈谈你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

P220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

只有从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中去探索,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教学过程规律性的反映。

⑴间接性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学生认识的来源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⑵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想统一的规律: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处理好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认识的关系,做到教书育人。

遵循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⑶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人强调对知识的掌握,认为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就自然地发展了,而有的人则强调开发学生的能力,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

这两者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⑷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既有智力因素的活动,又有非智力因素的活动。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⑸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离开任何一方,都不能称其为教学。

要正确对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

7.结合实践谈谈你对生命化教学理念的认识。

P242

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