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中国选举与治理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4092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中国选举与治理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世纪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中国选举与治理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世纪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中国选举与治理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世纪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中国选举与治理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世纪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中国选举与治理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世纪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中国选举与治理网.docx

《20世纪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中国选举与治理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中国选举与治理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世纪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中国选举与治理网.docx

20世纪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20世纪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20世纪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

作者:

高峰

来源日期:

2010-12-1

 

  引子:

关于苏联的几种说法

  在我上小学时的20世纪70年代,那时苏联还存在,我国对苏联的说法是“‘苏修’在我边境陈兵百万,亡我之心不死”。

在我上初中时的80年代(85年之前),那时苏联也存在,在一门叫做《社会发展简史》的课程中,我记得书中对苏联的描述是:

“苏联是各族人民的大监狱”,书中记录了一位苏联国家安全部门的官员(名字我想不起来了)的自鸣得意之语:

“如果我说谁有精神病,那么谁就有精神病”;书中对勃列日涅夫的说法是“新沙皇”;书中还说苏联有成千上万的核弹,随时准备把世界毁灭上百次;等等,等等。

在我大学毕业之后的90年代,此时苏联已经解体,即苏联不存在了,这时候苏联在中国忽然成了一个“好端端的苏联”。

唉,如此的颠三倒四,用中国的一个常见说法就是“把人们的思想都搞乱了”,哈哈。

  自苏联解体至今这20年来,总有一些“苏联爱好者”隔三差五地拿苏联的解体说事,去为某种意识形态辩护。

我的看法是,苏联是一个以俄罗斯为宗主国的殖民大帝国,它的解体是必然的,是20世纪世界范围的非殖民化运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国际法原则中的“民族自决原则”。

在苏联之前,已经相继有两个殖民大帝国归于解体,苏联的解体只不过是重蹈覆辙而已,用周恩来在《197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说法就是“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不但不值得痛心疾首,反而应该普天同庆。

下面简述三大殖民帝国的解体。

  一、大英帝国的解体

  大英帝国(BritishEmpire)是指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大帝国,鼎盛时期大约有4到5亿人口,领土约3300万平方千米,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环球殖民帝国,被形容为“日不落帝国”。

简单说来,大英帝国的解体分三个阶段:

  1、白人殖民地的自治领地位

  自治领(Dominion)是大英帝国殖民地制度下一个特殊的国家体制,主要适用于白人殖民地。

特点是内政自治,有自己的贸易政策,外交政策自主但有限,也有自己的军队,但英国政府才有宣战权。

随着加拿大(1867)、澳大利亚(1901)、新西兰(1907)、纽芳兰(1907,纽芳兰即“纽芬兰”,纽芳兰是我的译法,本文末尾对此有解释)和南非联盟(1910)相继取得了自治领地位,大英帝国已经开始了从帝国到英联邦的转变。

自1887年起定期举行殖民地会议(1907年后被称作帝国会议),这些新国家(自治领)的领袖们与英国政治家们一起出席。

  2、一战的影响

  1920年代是自治领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

经由1926年的《贝尔福宣言》和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自治领的完全独立得到最终确立:

所有自治领取得与英国的同等地位,英国的立法机构不再有权干涉自治领内部事务,自治领也将享有外交政策的完全自由。

  3、非殖民化运动

  20世纪初被殖民地区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已经开始挑战殖民宗主国的统治地位。

同时,宗主国又开始越来越关心本土和周边国家的事务,在二战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在加勒比、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后的非殖民化运动在日渐强大的民族主义势力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以实现,而英国几乎从未试图抵制这股浪潮。

为了继续在前广大殖民地地区发挥重要影响力,英国政府倡议督导建立了一个和平组织----“英联邦”,前英国大多数殖民地独立而成的国家加入了该组织。

  在处理本国同殖民地的关系问题上,在非殖民化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沿袭了其特有的冷静、务实、节制、妥协等传统,将其沉重的历史包袱一个接一个地卸下,以期与相对衰落的国力和不断下降的国威相适应。

  中国也是非殖民化运动的受益者。

1997年,英国在中国政府的强烈压力下,归还了原本属于中国领土而被英国占据的殖民地香港。

  二、法兰西殖民帝国的解体

  法国是仅次大英帝国的第二大殖民地帝国,在1919至1939年这个颠峰时期,法国的殖民地横跨了12,347,000平方千米(一千二百三十四万七千平方千米)的土地。

如果把法国本土也计算在内的话,它的面积就达到12,898,000平方千米,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8.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兰西殖民帝国逐渐分解,其中大部份都为他国所占领,如日本占领印度支那,英国占据了叙利亚、黎巴嫩及马达加斯加,英美联合占有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德国夺取了突尼斯。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遇到了各地的非殖民地化运动,各国纷纷独立,使得法国的殖民帝国迅速瓦解。

法国拥有殖民地最多的洲----非洲,也加入到这一运动之中,而这些殖民地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得以独立。

  说到法属殖民地的独立,不能不提及戴高乐总统的深谋远虑和深明大义。

1958年5月法属阿尔及尔爆发起义,当时法国军队陷入了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泥潭之中。

戴高乐总统没有维持法国的“殖民大国”的面子,而是决定顺应民意,他决定采取全民公决的形式,让法国人民和阿尔及利亚人民决定是否赋予阿尔及利亚以自决权,结果70%以上的选民投了赞成票。

这表明戴高乐的政策受到拥护。

随后,戴高乐制服了驻扎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军高级将领的叛乱,避免了法国的内战,和平地完成了法属非洲的非殖民化。

为此,戴高乐总统遭到军队中的一些极端分子的反对,这些极端分子转入暴力和恐怖行动。

后来至少发生了4起阴谋杀害戴高乐将军的事件,好在都未得逞。

戈尔巴乔夫总是被某些人指责为是苏联解体的“罪魁”,但他比戴高乐幸运,至少没有发生针对他的暴力和恐怖行动。

  三、俄罗斯帝国----苏联的形成

  在英法之外,第三大殖民帝国当属俄罗斯。

同英法的殖民地相比,俄罗斯的殖民地有自己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英法的殖民地都在海外,与本土不相连,故而宗主国与殖民地不容易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俄罗斯(苏联)征服的别国的土地则与俄罗斯本土相连,俄罗斯可以轻易地将本国政权机构延伸到新征服的土地上。

如此一来就给人以一种错觉,好像俄罗斯与那些被它征服的国家本是同一个国家,好像那些被征服的土地仅仅由于与俄罗斯接壤就不是殖民地了而是俄罗斯的固有领土。

第二,英法殖民地含有大量落后的原始丛林部落,但被俄罗斯(苏联)兼并的14个加盟共和国民族,则均具有自己的悠久的历史、语言、文化、宗教等传统,多数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政权。

  苏联是在俄罗斯的基础上建立的,它继承了俄罗斯的绝大部分的遗产,历史上被俄罗斯征服的领土基本上全都并入了后来的苏联,所以苏联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22,402,200平方公里)。

下面简述苏联(俄罗斯)对14个加盟共和国的武力征服。

  1、乌克兰。

乌克兰历史上是基辅罗斯的核心地域。

12-14世纪,古罗斯部族逐渐分裂成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3个支系。

约从14世纪起,乌克兰人开始脱离古罗斯而形成为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的族群,在第聂伯河中游一带以切尔尼戈夫、基辅、波尔塔瓦为中心形成了乌克兰民族。

  乌克兰地区历受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俄来统治,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东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

18世纪,俄罗斯又相继把西乌克兰和黑海北岸大片地区并入自己的版图。

  2、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族的一支。

9至11世纪其大部分领土属于基辅罗斯。

12世纪建立了一些封建公国,13世纪起成为立陶宛大公国的一部分。

1569年根据卢布林条约,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立了波兰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一共和国(1569年-1791年)。

18世纪末,由于波兰三次被普鲁士、俄罗斯和奥地利瓜分,白俄罗斯随之被沙皇俄国兼并。

  3、摩尔多瓦。

摩尔多瓦人的远祖系居住在巴尔干半岛北部和喀尔巴阡山一带的瓦拉几亚人,先后吸收罗马人、斯拉夫人等成分,逐渐形成罗马尼亚民族,摩尔多瓦语其实就是罗马尼亚语。

14世纪时,建立起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个公国。

瓦拉几亚公国位于罗南部,中心城市为布加勒斯特;摩尔多瓦公国成立于1359年,定都雅西。

15世纪中叶起,摩尔多瓦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

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1812)后,为帝俄占领。

第九次俄土战争(即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后,归还土耳其。

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1878)后,被俄国再度占领。

  1917年俄国爆发动乱,趁此机会,摩尔多瓦(比萨拉比亚)于1918年1月宣布独立,同年3月与罗马尼亚合并。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底布科维纳(位于罗北部与乌克兰交界一带)和特兰西瓦尼亚(位于罗中北部)分别宣布与罗马尼亚合并,至此,罗马尼亚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

1940年6月,斯大林借口建立“东方战线”,再次占领摩尔多瓦地区,成立摩尔达维亚(摩尔多瓦的俄语名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1941年6月22日,罗马尼亚随同德国进攻苏联,收回了这一地区。

在1944年苏军反攻占领整个巴尔干地区之后,在比萨拉比亚地区再次成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90年5月23日摩尔达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1991年8月27日摩尔多瓦共和国脱离苏联,宣布独立。

  4、高加索三国

  

(1)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人是南高加索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公元前7世纪开始由乌拉尔图人、斯基泰人、金梅利亚人等结合而成。

公元前6-前3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48–公元前330年,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和塞琉古王朝(前330–前150年)统治亚美尼亚,建立大亚美尼亚国。

公元4世纪初接受基督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

公元7世纪起被阿拉伯帝国吞并。

公元13至14世纪曾经被蒙古帝国统治,后两次被土耳其和伊朗瓜分。

1804-1828年,俄罗斯与伊朗发生两次俄伊战争,均以伊朗失败告终,原被伊朗占领的东亚美尼亚并入俄罗斯(亚美尼亚西部属于土耳其)。

  

(2)阿塞拜疆。

其远古先民可追溯到自古即居住在南高加索东部的当地居民,以及在公元前后侵入的伊朗和突厥部落----金梅利亚人、斯基泰人、匈奴人、可萨人和乌古斯人。

公元3世纪初受波斯统治,7世纪末被阿拉伯人征服。

阿塞拜疆人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信仰伊斯兰教。

19世纪30年代,北阿塞拜疆(即现在的阿塞拜疆共和国)并入沙俄,南阿塞拜疆仍属伊朗。

  (3)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是一个有着特殊文化的古老国家,位于欧亚两洲交界之处的高加索山地区,其先民可追溯到公元前后居住在南高加索山的卡尔特人、斯凡人和明格列尔人。

语言属于高加索语系的卡尔特维尔语族。

  格鲁吉亚的历史比俄罗斯古老得多,公元4-6世纪建立封建国家,公元4世纪接受基督教为国教,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12-13世纪产生了伟大的艺术与哲学文化,成为欧亚文化共创的奇葩。

16-18世纪格鲁吉亚成为伊朗和土耳其两国的争夺对象。

19世纪初至1864年格鲁吉亚各公国先后被俄罗斯帝国兼并。

  5、中亚五国

  在中亚五国中,塔吉克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另外四国均为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五国的宗教信仰均以伊斯兰教为主。

  

(1)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人是中亚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其远古祖先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世纪前后来自欧亚草原的说伊朗语的部落,其后在粟特人、费尔干人、吐火罗人的基础上形成民族,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

公元前3世纪,并入希腊人所建立的巴克特利亚王国(中国史书上称大夏,位于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上游之间到阿富汗北部的兴都库什山麓地区)。

公元8世纪遭到阿拉伯人的入侵,13世纪被蒙古人征服,14世纪到15世纪归属帖木尔统治。

16世纪起,加入布哈拉汗国(1500年-1920年)。

1868年起,北部地区被沙皇俄国兼并。

东南部原属于中国版图,19世纪末被帝俄武力侵占。

  

(2)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人的远古祖先早在青铜时代就居住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一带,先后有塞人、乌孙、月氏等等。

15世纪末成立哈萨克汗国,分为大帐、中帐、小帐,16世纪初基本形成哈萨克民族。

随着沙皇俄国对中亚的入侵,18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帐和中帐并入俄罗斯帝国;1847年大帐也被征服。

哈萨克人聚居的巴尔喀什湖以东和斋桑泊一带原为中国领土,1864年10月,中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用外交欺诈手段曲解1860年11月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的有关巴尔喀什湖和斋桑泊一带的内容并加以武力威胁,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走。

  (3)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人的远古祖先可追溯到粟特人、花拉子模人、费尔干人以及萨哈-马萨盖特人,这些部族属于伊朗语部落。

公元前后,一些突厥部落进入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地区。

公元6世纪后半期,随着中亚并入突厥汗国,更促使大批突厥部落迁入,在15世纪逐渐形成突厥化的乌兹别克民族,16世纪建立了布哈拉汗国(1500年-1920年)和希瓦汗国。

19世纪60-70年代,乌兹别克部分领土被俄罗斯帝国兼并。

  (4)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人的早期历史与匈奴、丁零、乌孙、塞人有关,发源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

唐朝时我国称之为“黠戛斯”,与唐朝关系密切,乃是一个强大的汗国,曾多次参加唐军打击突厥势力的军事行动,成为唐朝政府在北方的屏障,后几经兴衰。

16世纪以后,俄罗斯人开始向北亚扩张,吉尔吉斯人受到俄罗斯人的严重威胁,很多人离开叶尼塞河流域,向南迁徙到新疆西部的天山山脉西部地区,也就是现今的吉尔吉斯斯坦。

其住地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原本属于中国,西部属浩罕汗国。

1864年10月7日,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边界条约》,强行割让新疆西部44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就包括现今吉尔吉斯斯坦的大部分土地。

1876年浩罕汗国被沙俄吞并,至此,吉尔吉斯人大部成了沙皇俄国的子民。

  (5)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人的祖先可追溯到古代说伊朗语的萨哈-马萨盖特人、萨尔马特-阿兰人和古代花拉子模等国的居民,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

公元5世纪前后,里海沿岸草原地带的突厥人以及后来的乌古斯人(突厥人的一支)等,在土库曼民族的形成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15世纪基本形成突厥化的土库曼民族,16世纪加入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

19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被沙皇俄国兼并。

  6、波罗的海三国

  

(1)立陶宛。

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

1569年根据卢布林条约,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立了波兰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一共和国(1569年-1791年)。

拿破仑战败后,在1814年9月18日-1815年6月9日为重划欧洲政治地图而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立陶宛被并入沙皇俄国。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成立民主共和国,2月16日因此成为国家重建日(国庆日)。

立陶宛人与拉脱维亚人的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波罗的海语族。

  

(2)拉脱维亚。

公元10世纪前后,由拉特加尔人、肖拉人、泽姆加尔人、库尔什人等部落结合而成拉脱维亚人。

从13世纪开始转信基督教,里加(现首都)于1285年加入汉萨同盟,与欧洲其他部分保持密切的联系。

在18世纪末被沙皇俄国兼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脱维亚于1918年11月18日获得独立,11月18日从此成为拉脱维亚的国家独立日。

  (3)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人是古代波罗的海沿岸芬兰部落的后裔,其语言与芬兰语可以互通,属于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芬兰语支。

13世纪初,在抗击日耳曼条顿骑士团的斗争中加速了民族的形成。

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受沙俄统治长达200多年。

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2月24日也就成了爱沙尼亚的独立日。

  (4)波罗的海三国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如前文所述,波罗的海三国均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了独立,怎么后来又成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这就不能不提及那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条约。

在这份条约中,苏德双方除保证互不侵犯之外,还签订了一份秘密附加协议书,其中规定:

  1、属于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地区如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界限。

  评注:

这一条把立陶宛的北部疆界以北地区即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划归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而立陶宛共和国的大部分属于德国的势力范围。

1939年9月28日----即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个月,也是苏联于9月17日进攻波兰之后的第11天,苏德双方就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达成协议,立陶宛共和国的大部分由德国转让给苏联。

1940年6月,苏军进驻波罗的海三国,同年8月,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被并入苏联。

  这一条还使得苏联可以放心大胆地在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入侵芬兰,在付出惨重伤亡之后取得芬兰部分领土,并获得汉科半岛的租借权。

  2、如波兰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苏德双方将大致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为势力分界。

维持波兰独立是否符合双方利益,以及如何划界,只能在进一步的政治发展过程中才能确定。

  评注:

有了这一条作保证,1939年9月1日----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仅仅一个星期,德国放手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9月17日,趁火打劫也好,落井下石也罢,苏联也进攻波兰,苏德两国两面夹击,再一次瓜分了波兰。

  3、在东南欧方面,苏联关心位于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属于摩尔多瓦)的利益,德国宣布在该地区政治上完全没有利害关系。

  评注:

德国的意思是在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你苏联可以随便。

1940年6月,苏联借口建立“东方战线”,再次占领比萨拉比亚,成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4、双方将视本协议书为绝密文件。

  评注:

俗话说“好话不背人”,为什么要“视本协议书为绝密文件”?

因为它是不可告人的,是一份大国宰割小国的分赃合同,是两个在意识形态上彼此敌对的国家为了邪恶的目的而达成的魔鬼同盟条约。

二战后盟军在缴获的德国外交部的档案中发现了这份条约的德方文本,并将其公之于众。

但当时的苏联政府和各国的亲苏政权纷纷极力否认和抵赖,就像他们否认和抵赖卡廷大屠杀一样。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份条约终于在1992年被走上转型之路的俄罗斯政府承认并公开。

  (5)在苏联正式解体之前,苏联即承认了波罗的海三国的恢复独立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恢复独立,其恢复独立的日期是三国之中最早的,比另外两国早一年零五个多月。

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恢复独立;8月22日,拉脱维亚宣布恢复独立。

1991年9月6日,由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组成苏联新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务委员会(苏联原来的的最高权力机关----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已于9月初解散)正式承认三国的独立;9月17日,三国一道加入联合国。

苏联的正式解体时间是1991年12月26日,为什么在此之前的9月6日,苏联就承认了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

为什么三国加入联合国如此之迅速?

我想,就是因为那份条约实在太无理,波罗的海三国的人民实在太无辜,公理公义公道实在太普世,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实在太明智。

  小结:

虽然英法俄等殖民帝国相继解体了,但我必须为这些欧洲殖民国家说句公道话,它们带给殖民地人民的绝不仅仅是苦难,也有科技、工业、自由、法治等现代文明因素,还有政治和军事上的保护。

在殖民地人民日益觉醒强大之后,它们又能够及时放手,既没有阻止殖民地的独立,也不失自己的尊严,这说明自由与法治、和平与发展等朴实价值越来越成为现代文明的主流。

实际上这些殖民大国与它们的前殖民地国家的联系一直是很紧密的,大英帝国解体后有英联邦,苏联解体后有独联体,还有不太为人们所熟悉的法语国家共同体和葡语国家共同体。

这些国家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各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并提出对策。

它们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程,哼着快乐的小曲,轻松地走在朴实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