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4009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docx

《最新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docx

最新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

第一章出版概论

  第一讲出版活动

一、“出版”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1.我国明确给出版下定义,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编辑”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复制”是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活动。

“发行”是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网络出版是书、报、刊、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等六大出版媒体之一。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作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一个模型和建筑,因为它本身不能被复制,所以模型和建筑本身不是出版活动的作品,而它们的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因为能够被复制,所以这些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是出版活动的作品。

计算机软件是出版的作品。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一)从基本功能角度来看,出版活动能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文化

(二)从性质角度来看,出版活动是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

(07年真题)3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活动是(精神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商业劳动)的组合。

(三)从社会效能角度来看,出版活动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四)从经济效能角度来看,出版活动具有经济性和产业性的特点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政治)

政治环境宽松,出版活动就活跃、兴旺;相反,出版活动就冷落、荒芜。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经济)

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

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科技)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文化)

第一个层面,社会文化水平越高,文化活动越活跃,出版物的原料(来自社会文化生活的素材)就越精制,出版物内容就越丰富。

  第二个层面,作为出版活动的主体,创造智力成果的人(包括编辑、作者等),他们的文化水平越高,出版物的质量就越高。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出版活动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出版活动形成舆论导向

  《人民日报》评论版就是出版活动影响政治发展、形成舆论导向的一个重要平台。

  

(2)出版活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领导人前几年向世界提出了“和谐世界”的国家发展理念,为诠释这一崭新理念,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图书《从“协和万邦”到建设和谐世界》,它起到了深化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出版活动促进社会和谐

2.出版活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出版活动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劳动力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出版物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

(2)出版活动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

(3)出版活动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3.出版活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出版活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出版活动增进文化积累

(2)出版活动推进文化创新

(3)出版活动优化文化选择

(4)出版活动促进文化交流

我国图书版权输入与输出的比例(10:

1)

第二讲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的发布

  性质:

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完全采用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时间:

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定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2.指导思想的表述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强调:

该表述为考题发源地;国家专家多年反复修改论证;语词表达非常讲究。

  3.解读表述注意点

  (以研究考点方式解读)

  

(1)哪句话是核心表述?

哪几句话是具体要求?

  核心表述: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具体要求:

“牢牢把握”以后内容。

  

(2)出版工作要以什么为“指导”?

以什么为“统领”,?

(不能混淆)

  “指导”: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统领”: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3)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什么?

  党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出版工作要把握的方向是什么?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5)出版工作要围绕实现什么样的社会来开展?

  两个社会:

  “小康社会”(侧重物质生活的质量)

  “和谐社会”(侧重精神生活的质量)

  (6)出版工作要弘扬什么样的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理解“改革创新”:

  把出版业作为产业来发展;如何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挖掘巨大的经济潜力,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提高出版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为经济社会发展(小康社会)做贡献。

  (7)出版工作要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一)出版工作的“二为”方向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注意点:

  1.“二为”方向是什么文件规定的?

  《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宪法》和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文件有关于文化建设要坚持这两个方向的表述。

  2.“二为”方向如何理解?

  “为人民服务”:

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表述语词)

  “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服务(同上)

  3.出版工作如何“为人民服务”?

  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既要把握社会主流,体现生活本质,又要呼应人民呼声,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健康的精神文化需要。

  4.出版工作如何“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实现“两个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5.坚持“二为”方向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就是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二)出版工作的“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注意点:

  1.“双百”方针的内涵

  百花齐放: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

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毛主席)“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

  古今中外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出版工作的“双效”原则

  “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四)坚持质量第一

  (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宣传指导思想,阐释科学发展观(政治文明角度)

  

(二)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文化角度一)

  (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文化角度二)

  (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文化角度三)

  (五)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精神文明角度)

  注意点:

  1.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考点)

第三讲 出版物

  一、出版物的要素

  出版物是出版活动的成果。

  出版物的要素与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是相关联的;

  出版物必须一定是精神文化成果;但不是所有的精神文化成果都是出版物。

  出版物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从而可以向公众传播。

  二、出版物的种类

  

(一)根据出版物总体特征分类

  六大类: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

  纸质出版物:

图书、报纸、期刊。

(也叫印刷型出版物)

  六大类出版物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先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时间顺序:

与上同。

  七大传播媒体:

书、报、刊、电视、广播、电影、互联网

  “第五媒体”说法:

书、报刊、电视、互联网、手机

  

(二)根据出版物内容所属学科的分类

(三)根据所载知识的层次结构不同的分类

  学术研究类、知识普及类、大众生活类、娱乐类。

  (四)根据内容的表现形式的分类

  文字类、图画类、图文类、声音类、图像类、多媒体类。

  三、出版物的特殊性

  出版物与普通商品、工农业产品相比,有着特殊特点。

  

(一)两重性:

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

出版物有两个生产过程:

  前一个是精神生产过程。

生产出版物的内容。

作者和编辑完成。

  后一个是物质生产过程(复制过程)。

物质生产完成了,就有了使用价值(满足消费者需要);市场销售后,出版物实现了它的价值。

这个过程也决定了出版活动的产业属性。

  强调:

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是出版物的基本属性。

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出版物的其他特性。

(二)正反效用同大:

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

(三)双效对抗性: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

(四)利润率变化大:

出版物生产数量与成本、利润关系上的特殊性

所以出版行业的现实情形:

必须要出版而印数少的注重社会效益的出版物,它的亏损主要由印数多、利润率高的(畅销书)出版物来弥补,这样综合并进,保证双效的现实。

  强调:

报纸的印制数量超过一定的数量,会严重影响成本和利润率的,这是因为报纸主要是通过广告收效来实现的。

(在一定数量范围内,也遵循这个原则。

第四讲 出版资源

  一、出版资源的概念:

  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

  人才资源由出版者队伍、作者队伍等构成。

  信息资源由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全社会的文化积累、出版单位和出版物的品牌信息以及市场的文化需求信息等构成。

  物质资源由生产各种出版物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以及各种有形资产构成。

  二、出版资源的特点:

对出版资源的开发、利用,实际是精神文化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一)人才资源的特点:

  1.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

  2.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学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

不但要求人才个体具有一专多能和善于开拓创新的业务能力,还特别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二)信息资源的特点:

已经生产出来的出版物,不仅是它的产品,而且常常也是它进行再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可以继续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

【再生型资源】

  要防止因无序开发而造成的信息泛滥和污染。

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

  

(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紧跟社会的发展:

广泛采集各类信息,紧紧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进步动态,提出新的出版物选题。

  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

对已有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编排,可使分散的信息变为集中地信息,使单一的变为综合的信息,使只有个体效应的变为有整体效应的信息,从而促进信息资源的扩大和增值。

  3.及时更新已有成果:

将各种精神文化新成果和已有出版物中的精神文化成果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出版物。

  4.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影响

  5.开发国外资源:

关注国外出版物市场,积极开展著作权贸易,努力把自己的市场扩展到国外,同时又不断从海外引进优秀出版物品种。

  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

  

(二)要注意的问题:

  1.着力于深度开发

  2.重视调查研究

  3.强化创新意识

  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

  5.注重信息质量并提高其使用价值

  (三)信息资源的维护

  1.不断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2.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

  3.实现专业化管理

  4.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

 第五讲我国出版业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与构成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

  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出版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实现者,要为促进经济增长、加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充分发挥自己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

它与现代化建设全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安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从业人员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

要按照价值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和流通,参与市场竞争,还要善于在市场竞争中把产业做大、做强,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组合。

  3.富有文化创意价值:

一方面,出版业通过自己的劳动,向社会传播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在根本上决定着出版业发展的内容资源,从而决定着出版业的发展水平。

  4.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信息技术是推动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出版业将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迅速转化为出版生产力。

我国出版业实现了以“光与电”取代“铅与火”的技术革命,并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不断取得光辉成就。

  5.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

对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继续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其他出版单位逐步转为企业体制。

国家将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发展公益性出版事业;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发展经营性出版产业。

  

(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

各承担哪些任务?

  1.出版单位:

是从事出版活动的机构,包括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期刊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

  2.制作单位:

设立出版物制作单位,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报请审批或备案的手续。

  3.印刷复制单位:

我国对印刷复制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4.发行单位:

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5.出版专业教育单位

  6.科研单位。

  出版业的现状:

①书业和报业规模较大;②期刊业、音像制品与电子出版业规模较小;③数字出版业起步晚,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

  二、我国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2.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

  3.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①鼓励和支持拥有多家出版单位的地方、中央部门和单位整合出版资源,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②鼓励和支持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原则,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③鼓励和支持中央部门和单位的在财经、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领域组建专业性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④鼓励和支持中央、地方国有出版企业和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进行联合重组;

  ⑤鼓励和支持国有资本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出版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4.引导非公有制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确保导向正确、国有资本居主导地位,与非公有出版工作室进行资本、项目等多种方式合作);

  5.加快推进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

  ①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②实现以资本扩张带动业务扩张、规模和效益扩张;

  ③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诚信体系。

  6.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业态;

  2.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

  3.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业态;

  4.发展印刷复制业:

推动发展快速、按需、高效、个性化数字印刷;推动印刷产业从单纯加工服务型向以提高信息增值的现代服务型转变。

  5.发展出版流通业:

跨地区连锁经营、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物流。

  三、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

  

(一)台湾地区出版业:

  1.出版社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度。

  2.状况:

有1万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4万多种;报社2000多家,期刊社5000多家,有流通的期刊社2000多家,经常销售的期刊600多种。

发行量较大的期刊以时事、娱乐、生活时尚、外语、教育、财经类为主。

  3.分布:

出版机构多数为民营,主要集中在北部。

大台北地区。

  4.发行:

图书批发公司称中盘商。

连锁书业发达。

  5.最大书展:

1987年,台北国际书展。

自1998年起,每年举办一届。

1、2月份。

  

(二)香港出版业:

出版社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度。

  1.状况:

有500多家图书出版社,年出版图书1万多种。

香港既是一个中文出版物市场,也是一个英文出版物市场。

是报刊出版较多的地区。

报纸有50多种,期刊有700多种。

  2.发行:

不仅经营本地出版物,还从事进口业务。

各类书店、书摊近千家,以销售中文且成规模的有50多家书店。

“二楼书店”创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具文化特色。

连锁书店越来越多,“二楼”被挤压。

  3.香港书展:

每年一次,7月。

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

  4.印刷:

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印刷中心之一。

  (三)澳门出版业:

  1.报业较为突出,图书、期刊发展水平较低。

  2.包括政府、民间团体和私人主办的三种性质的出版机构。

主要购买者是图书馆。

  3.图书出版社约150家,年出版图书数百种。

第六讲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概况

  一、美国出版业

  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制。

  两个较大的发展时期:

一是南北战争以后,一是二次大战以后。

  出版中心是纽约、波士顿和费城。

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业和出版市场。

2009年达到501亿的规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

  图书出版是它最大的门类。

  全美约有6万家出版机构。

  图书发行中间环节包括:

出版社的发行公司、发行代理商、独立销售代表、批发商和馆配商。

批发商为独立书店、连锁书店和图书馆充当一站式购书中心的角色。

  图书零售环节包括:

连锁书店、独立书店、库存书经销商、专门商店以及附设于药店、超市和购物中心的售书处。

  电子阅读器是美国出版市场的新宠,电子书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1%。

  二、英国出版业

  始于15世纪70年代,以1476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开设第一家印刷所为标志。

到19世纪,形成一个鲜明特色:

图书出口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出版大国和强国之一。

图书为最大门类。

  全国有5万多家出版社,90%为中小型出版社。

大型出版社主要为跨国传媒公司。

小型出版社和行业巨头两极分化严重。

  发行体系涵盖:

发行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三个环节;零售终端:

连锁店、独立书店、超市、图书俱乐部、网络书店等。

1997年废除《净价书协议》

  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制,对外资进入英国出版业没有限制。

是少数几个对印刷出版物免征增值税的国家之一,但电子和音像制品需缴纳17.5%的增值税。

三、法国出版业

  全国有3600家出版机构。

中心在巴黎和里昂。

  1982年起,全国实行统一书价制。

图书是最大门类。

  发行:

分直接和间接销售。

直接销售是出版商以公开价销售给经纪人、消费者、团体、政府部门,或以非公开价销售给图书俱乐部和零售商(包括书商、超市、百货商店)。

间接销售是以非公开价,通过代理商、发行商、批发商中转后销售给零售商。

1971年,明确代理商和发行商的职责。

代理商起图书供应代表作用。

图书零售主要通过书店、书亭、图书俱乐部、邮购公司和送书商。

期刊发行主要依靠报刊代理公司。

  对出版活动起一定指导作用。

政府设有“图书文化基金”,用于促进图书出口和资助翻译法国图书事业。

对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征收7%、4%和33.33%的增值税。

对出口书刊免征增值税,对进口征收7%进口税,进口音像制品征收3—5.4%。

  数字出版还很有限。

  四、德国出版业

  15世纪四五十年代,约翰·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1650年开始,莱比锡成为德国的文化中心,成为最重要的出版基地。

1913年,德国出版图书3万种,居世界第一。

1990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德国对图书出版实行扶持政策。

税率7%。

实行统一定价制度,《统一定价法》2002年10月1日生效。

法规规定:

严格按照定价,擅自打折除以高额罚金;上市10个月后才可打折,且必须公告;俱乐部版不受打折限制,但只针对会员且在新书销售4个月后,且设计必须与出版社版区别。

中小型独立书店有生存空间。

零售业现代化程度极高。

  发行:

出版社→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

中间商类型:

订单中心、出版社配送代理和综合性中间商(即图书即时供货商)。

  电子书市场发展落后于英美。

  五、日本出版业

  17世纪中期,日本民间出版业形成。

主要集中在京都、大阪和江户。

1890年前后,日本年出书种数仅次于德国。

1936年,实行“出版统制”

  报纸出版是日本出版业最大的出版门类。

期刊(尤其是漫画期刊和周刊)第二,第三为图书出版。

中大型出版商同时出版图书和报刊。

出版企业80%位于东京。

  发行:

70余家出版物批发商,出版商和书店都依赖批发商。

1.5万家零售书店,分布在火车站到购物中心的各个地区。

网络书店正日益扩展。

  第七讲出版学概述

  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

  【出版学】:

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为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属于应用科学,不是基础科学。

  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性。

  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是出版学研究的三个重要范畴。

  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的矛盾运动,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规律。

决定了出版活动的性质及其特点:

  1.决定了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既是文化产品又是文化商品的属性;

  2.决定了出版业既是文化事业又是文化产业的属性;

  3.决定了编辑、复制和发行活动之间分工合作的相互关系;

  4.决定了编辑、作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三、学科内容:

  

(一)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出版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关系,即其与社会的关系,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对出版活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后者对前者又有巨大的反作用。

对两者关系的研究,重点是明确出版活动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阐述其在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规律性。

  

(二)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