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改革.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2770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学教育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学教育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学教育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学教育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改革.docx

《小学教育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改革.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改革.docx

小学教育改革

专题一 小学教育教学概况

一、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简况

小学教育发展的特点:

小学教育教学的影响面大

教师素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城乡发展不均衡

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小学教育的性质

1.“全民”教育

2.义务教育

3.(全面)素养教育

(二)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小学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奠基作用

三、小学教育实践的多样性

校舍与教室布置

教师职责:

单科-“包班”

班级组织:

年龄分班-“复式”、“走班”

课堂活动形式:

集体-分组-个别化

四、小学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

(一)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物质层面:

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制度层面:

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

意识层面:

人的潜能最大程度发展

(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办学条件差

师资力量弱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三)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教师教育体系:

师范生教育+在职研修

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对教育教学工作专业性的认识不够;学校制度的缺失,如学习、评价、激励等

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因素

     自主发展意识薄弱;教师之间缺少合作;“职业倦怠”综合症候群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观念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信息素养

(四)小学课程

五、小学课程改革概况

(一)建国以来课程发展的六个阶段

1.改造阶段(1949-1952):

50课改、52课改

2.苏化阶段(1953-1956):

56课改

3.泛政治化阶段(1957-1976):

63课改

4.恢复阶段(1977-1984):

78课改

5.探索实验阶段(1985-2000):

86课改、92课改

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2011)

(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教学实践问题

2.国家教育发展需要

3.国家增强综合实力对人才的需求

4.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三)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进程

1.97年开始一系列基础研究:

国际趋势、现状调查、需求分析

2.99年开始研制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义务教育各主要学科课程标准

3.00年颁布主要科目试用修订版教学大纲,同时对义教版教材进行修订

4.01年颁布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主要科目课程标准(实验稿),“课标”实验教材开始实验

(四)课程改革具体目标

1.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五)课程改革的结果

1.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学校、更爱学习;

2.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文化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始建立;

4.支持、关注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5.促进教材质量不断提高的教材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

课程前沿知识1

杭州民办小学教学改革教一年级学生学会“玩”

  虽然杭州市教育局还未公布民办小学的报名时间,但家长们已经等不住了。

日前,长江实验小学、大关小学、时代小学等多所民办小学不约而同在校园网上挂出了“入学意愿表”,并提供了咨询电话,家长咨询率非常高。

这个周末,长江实验小学特地在学校设置了现场咨询室,赶来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

教导处主任俞佳丽盛满一杯热水走进咨询室,直到中午中场休息,还没来得及喝一口。

  家长最关心什么问题,今年民办小学招生有什么大变化?

记者联系了几所民办小学进行了解。

  长江实验小学新校区给高年段学生

  长江实验小学位于武林府的新校区9月要启用了,会有什么新变化?

我们的孩子能否在新校区读?

新校区的师资和本部有区别吗?

这两天,现场咨询的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新校区。

  “很多名校都开新校区了,但大家总觉得分校比不上本部。

”一名家长住在朝晖路,对孩子入学的“第一志愿”是长江实验小学,但担心新校区的属性,目前还在几个民办小学间观望。

对此,学校给的答复倒是让她落下了一块石头。

  记者通过负责招生的老师俞佳丽了解到,长江实验小学虽有两个校区,但属于一个学校。

“学校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要安排到位于武林府附近的新校区就读;而一年级新生以及二、三年级学生,则留在雷迪森酒店附近的老校区。

”两个校区秉承长江实验小学的原有特色:

小班化教育,今年长江实验小学招6个班,每班30人左右。

  除了长江实验小学新增新校区,其他民办小学暂时没有太大的变化,招生具体内容还是要看学校公布。

  民办小学 教一年级新生“玩”

  几所学校咨询下来,记者发现家长比较纠结“幼小衔接”的问题。

“幼儿园不教写字,如果不培训能适应小学的学习吗?

”“孩子在幼儿园最多只能坐足20分钟,小学课时可是40分钟啊。

”……甚至还有家长咨询有没有轻松点的课程。

  不过,还确实有这样的好事。

为了让孩子适应,有民办小学已经想到了改革“一年级课程”,变化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玩”。

长江实验小学的新生入学后,每天上午在教室上基础课程,到了下午,他们就可以“走班”选修其他兴趣课程。

  这些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多以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为主,并不涉及语数学科知识。

比如,适合一、二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有儿童哲学、乒乓、陶艺、书法、创意绘画等,学生还有机会和不同年龄同学一起上混龄班。

“有的课程要修一个月,有的则要一个学期。

如果学生对这些课程有兴趣,六年下来,可以涉足50门选修课程。

”俞佳丽说。

  在课堂上教一年级新生“玩”的还有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用英语表演戏剧、玩创意乐高、倒腾科学小实验,甚至还可以和外教老师一起打高尔夫。

今年,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开发了五大门类的双语课程,由外教执教。

校长滕梅芳说,外教开放的游戏态度和课程的有趣性,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能刺激学生在玩乐中学习。

这样的课程,每周有6个课时,主要以欣赏为主。

等学生升到三至七年级,英语课程就会被设置为竞技类、体验类、拓展类。

  “牛牛进校园”即将走进民办小学

  去年,民办小学招生时,很多学校最关注的是学生的自理能力。

长江实验小学在面试时,向学生分发了许多文具用品,要求他们自行整理。

夹筷子、穿衣、整理书包,这些事情,您的孩子都能自行解决吗?

民办小学面试过程中,学校最看重学生哪一点,自己孩子身上有这样的特点吗?

告诉你吧,今年新世纪外国语学校非常看重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这方面欠缺的孩子还不抓紧时间练练。

  想要了解更多内幕,时报“牛牛君”来帮你。

近期,时报“牛牛进校园”活动即将走进民办小学,参与打探消息的牛通社记者,有机会与校长面对面,并第一时间了解内幕。

不过,“牛牛君”进校的机会有限,如果你希望看到心仪学校的内幕消息,赶紧加“牛通社”微信(微信号:

ntsntsnts),回复心仪学校校名(如“长江实验小学”),“牛牛君”将会在本周末梳理出“名校热门榜”,根据回复的热度排名安排进校活动。

不想让心仪的学校落选,那就赶紧动动手指吧,你还可以回复最想了解的问题,“牛牛君”一定为你带到。

专题二的主题是新课程与小学教学改革。

主要包括:

一、新课程的主要教学理念;二、教学设计中注重分析学习需要;三、依据学习需要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四、有效的课堂提问;五、作为师生对话过程的教学评价。

我们首先开始前三部分的学习。

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一)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依学定教,顺学而导

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方多向交流;先学后教与学案导学;注重过程性的指导

(四)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五)建立学习共同体

二、教学设计中注重分析学习需要

(一)教学设计与备课

共性:

使教师对教学活动有所准备

差异:

出发点

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需要)

备课——“课”(课本)的要求

教师教学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I前端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教材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

II设定教学目标

III计划教学活动流程:

–确定教学顺序

–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确定教学方法

–选择、制作和利用媒体

–确定教学活动程序

IV评价与调整

(三)学习需要分析

学科课程标准是分析学习需要的重要依据

教科书可在一定程度反映学科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

学情调研是分析学习需要的重要途径

(四)教材的分析与利用

三、依据学习需要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式

(一)基本原则

出发点:

使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方式多样化

关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宜

(二)恰当地讲授与给予

(三)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支持

1.必要的经验基础

引导学生做相关的回忆,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表演、评议、仿编等环节需要以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充分理解为前提

2.对自主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

3.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支持学生学习

(四)适时组织分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小组的类型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共同目标

学生成就小组(STAD):

据成员的进步记分

小组-游戏-锦标赛(TGT):

各组同水平者竞争

花锯式合作:

专家组成员回本组指导

学习集体:

据小组学习成果记分

四、有效的课堂提问

小学课堂提问的普遍问题:

提问频率过高

候答时间不够

问题质量不高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

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

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

(二)提问类型

(三)课堂提问基本要求

1.问题的结构和质量

目的性和针对性思维价值

照顾学生差异逻辑性和循序渐进

2.提问策略

频率不宜过高面向全体学生

问题表述清楚、明确给学生思考时间

鼓励学生提问

3.对学生回答的反应

言语:

重复、追问、更正、评价…

情感:

肯定、鼓励…

(四)课堂提问的设计

(五)课堂提问的实践与生成

课前对问题和答案都要有所准备

鼓励和指导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合并,探寻答案

引导学生发现“冲突”,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提问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倾听学生回答并及时给以恰当反馈

——对于答非所问:

重申问题或请学生解释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思路,引导其验证观点

依据学情调整预设,生成课堂提问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

作者:

杨丽辉(小学数学广西浦北县小学数学四班)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一个好的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性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它的主要功能有:

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事实上,在课堂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

据有关调查研究的资料表明:

目前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仅为56%。

这就是说,教学中尚有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在课堂提问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追求热闹,提问过多,从“一言堂”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

(2)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教师好教,不是为教学服务。

(3)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不会有效倾听。

(4)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5)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拓展性、探究性问题,发现型、创造型问题等开放性问题比例太少。

(6)控制问题的答案。

(7)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

(8)忽视学生的提问。

(9)习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10)给予消极的评价。

因此,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关注与研究课堂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提问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点,它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学习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因素。

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

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

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才可能实现创新。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独立性和批判性。

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使学生喜闻乐答。

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能够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有效性的提问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有效提问中的“有效”两字体现在学生的态度积极,思维含金量足,学生个体获益明显和深刻,获益学生广泛,学生发展效果明显。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

只有不断提出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才能确保教学效果,从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学能力的水平,提高思想道德认知水平,丰富道德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也才能真正把学生领进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想品德课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提问、讲究提问艺术,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第三专题教学反思与教师行动研究

一、教学反思概述

(一)含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或假设进行持续的自我调节性的思考的过程。

该过程使教师能发现和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反思的文本形式

 “一手”资料:

学生作品、课堂照片或录象、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文本、教具实物或图片、调查问卷、会议记录等

 思考性的文本:

教学随笔、教学评价、反思日志等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事件:

我做了什么?

结果如何?

学生表现:

语言、作品、行为等

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学习及教科研活动

(四)教学反思的实践状况

(五)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1.当代教育的复杂性

2.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主的教育者

其次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二、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有感而发:

始于最让自己触动的现象

2.追问自己的想法

3.运用反思笔记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其指向(课题前沿)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教,然后知困”,教学反思会释疑解惑,能不断超越自我。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教学反思内容具有五大指向,即:

(一)课堂教学指向

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运用等。

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能否激励学生的成长,是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机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效果如何,都是教学反思中最常见的内容,也是主要内容。

(二)学生发展指向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等。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学生发展的指归。

课堂教学是否找到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讨论的效果如何,参与的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体现了个性差异,是否因材施教并发挥了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好学生”吃得饱、跑得快,“中等生”吃得好、跑得了,“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这些内容都指引着学生发展方向。

(三)教师发展指向

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自我形象的发展与教学体验等。

教师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教学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否获得了教学新体验等,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

(四)教材建设指向

关注教材的建设及其发展。

华东师大有名的基础教育专家钟启泉教授说过: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无论“文化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认识、去再造、去落实。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

随着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如今,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资源了,教材的权威性也在减弱,它只是教学参考或提示性的教学内容。

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

教材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检验、发展和完善的。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科学,有没有创造性,对教材的使用能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也是教材研究的指向所在。

(五)教育改革指向

关注教改理论、实施的目标,以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实施课改的措施、力度等。

这是教师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至高追求,是反思的理性重要体现。

三、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行动研究的起点:

实践问题

(二)从实践问题到研究主题

1.确立研究目标

–描述现状和发现问题

–探讨相互关系:

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教学的影响因素等

–开发新的教学对策

2.确定关键概念

–学科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课堂提问、教学反馈……

–学生发展:

学科知识与技能、认知能力、思维品质、元认知、学习兴趣和习惯、个性品质等……

(三)小学教学研究选题思路

四、从教学反思到行动研究

(一)对成功经验的梳理与提炼

(二)从学习评价到教学改进

(三)从失败或困惑开始行动研究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形式(课题前沿)

(一)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要找出较好的反思方法。

一般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比较法这两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个阶段。

2、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也就是说教师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上面所说的两种方法,运用了两个参照系:

前者是从师生的角度对教师“自我”与学生眼中的“他我”进行分析,后者则立足于教师“自我”与其他教师特别是“名师”的比较。

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理论促反思,以反思促成长。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划分的标准不同,形式也必然会不同。

1、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课前思:

在教学之前进行反思。

这属于超前性反思。

•课后思:

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密切结合个人的感触,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

这一形式对新教师更为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月后思:

针对一个月的教学活动开始冷静地梳理、重新整合。

•期中思:

放在期中考试之后。

可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属于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

教师对期中教学质量诸情况进行分析、整合思考。

此外,还有期后思、年后思、届后思等。

也就是说反思教学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班的情况进行宏观性的教学反思。

这些反思需做到深刻、彻底、全面,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很大。

2、从教学反思的性质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

•自发性反思:

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回顾。

如教学后记、教学小结都属于自发性反思。

这种反思伴有自发性,随意性较大,或体会、或感想、或总结,因其内容具体,角度也小,所以缺乏深度,也不能够揭示教学行为等背景后的规律。

•理性式反思:

多种观念、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评价、判断,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到教师的责任使命,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到探讨教师的基本素质等,目的在于研究问题的性质与根源。

相比而言,这种反思较为深刻,反思程度要高,能挖掘出实质性的东西来,带有探索性。

它对教师的要求高,帮助、影响教师的发展也就大。

•发展性反思:

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施和评价等,能解决问题的症结,提出有力的措施。

这种反思更为宏观,研究性更强,关注教师发展学校,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学反思。

3、从教学反思的水平来看,又有以下三种形式

教学反思的水平层次是不一样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刘加霞博士在综合比较了中外教学反思的不同情况后,依递进性将教学反思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

•教学技术水平(前反思水平):

关注“怎么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