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2497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基础知识

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六宫粉黛无颜色B.可怜光彩生门户

C.云鬓半偏新睡觉D.为感君王辗转思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

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方法。

A项,“颜色”是“姿色”的意思。

B项,“可怜”是“值得羡慕”的意思。

C项,“睡觉”是“睡醒”的意思。

D项,“辗转”和现代汉语意思一致,是“翻来覆去”的意思。

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东流水

C.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D.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诗句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A项中“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常”应改为“长”。

B项中“但见长江东流水”的“东”应改为“送”。

C项“唯觉时之枕席”中的“唯”应改为“惟”。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是

A.椒房阿监青娥老阿监:

太监

B.雪肤花貌参差是参差:

长短高低不齐

C.御宇多年求不得御宇:

统治天下

D.九重城阙烟尘生九重城阙:

坚固的城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是”。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意的方法。

A项,“阿监”:

“宫中女官”。

B项,“参差”:

“差不多”。

D项,“九重城阙”:

“宫廷”。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

气概,气势B.塞上长城空自许许:

答应

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

闻名D.千载谁堪伯仲间堪:

能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意的方法。

B项,“许”:

“称许,称赞”。

5.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仍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用典手法分析能力。

用典,意思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多见于诗歌中。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分析用典,可以从典故出处、涉及的人物、有关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方面分析。

本题B项,“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说法错误,应是杜牧。

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

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

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

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

这句是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故选B。

6.下列各项对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夸张)

B.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夸张、借代)

C.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比喻、拟人)

D.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借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各项对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C项,“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没有拟人手法。

该诗句的意思是:

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

运用比喻的修辞。

7.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A项,“海上明月共潮升”的“升”应改为“生”。

B项,“江流婉转绕芳甸”的“婉”应改为“宛”。

C项,“应照离人装镜台”中的“装”应改为“妆”。

8.下列句子中“后人”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甲)哀之;后人(乙)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丙)而复哀后人(丁)也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后人’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

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方法。

C项的“后人”指唐以后的人。

A项、B项、D项均指秦至唐朝的人,主要指唐人。

9.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答案】C

【解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纯用名词短语连缀,不用动词、虚词联结。

A、B、D三项都具有这一特点。

C项中用了动词。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是

A.对此欲倒东南倾此:

天台山B.迷花倚石忽已暝暝:

傍晚

C.虎鼓瑟兮鸾回车回:

回旋D.须行即骑访名山须:

必须

【答案】C

.....................

11.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歌谣,《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

B.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文人五言诗的新发展。

C.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杰出代表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D.隋唐以后尤其是宋代诗坛最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词的发展和兴盛。

词,原名“曲子词”,就是“歌词”的意思。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表述正确的”。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

这道题考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情况。

B项错在“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文人五言诗的新发展”。

正确的是:

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另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

C项错在“杰出代表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盛唐诗的两座高峰是李白、杜甫,没有白居易。

D项错在“隋唐以后尤其是宋代诗坛最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词的发展和兴盛。

”正确的是:

中晚唐以后尤其是宋代诗坛最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词的发展和兴盛。

12.对《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掌握。

C项“‘频烦’即频繁,连续”解释有误,应为“多次地烦劳”;“‘两朝’指东汉和蜀汉”理解有误,应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

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

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对《蜀相》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

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对《蜀相》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本题考查赏析《蜀相》这首诗的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B项错在“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首先要读懂全诗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由近到远地描绘景象,用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反衬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

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粮食不同于其他产品,其生产环节明显的季节性决定了它不能像工业产品流通一样可以零库存周转,因而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十分重要。

B.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C.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D.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和辨析。

B项错在“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搭配不当。

“事件”和“批评教育”搭配不当。

C项错在“误解甚至费解”,语序不当。

应该为“费解甚至误解”。

D项错在“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语意不明造成歧义。

“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点睛:

掌握六类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语病的方法有:

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

尤其是对出现标志性词语的句子的检查。

1、否定词。

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2、两面词。

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等两面词,该句子可能搭配不当。

3、关联词。

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

4、介词。

极容易出现语病。

5、并列词组。

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5、数词。

容易造成歧义或与前后词语上矛盾。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①李小文身上既有传统知识分子追求本真、超凡脱俗的一面,又有和现代科学精神的相通之处,他的特立独行,堪与魏晋名士相比。

②从年初业内喊出全年600亿票房的目标,到最终以457亿差强人意地收官,电影市场沧海横流,希望与失落、野心与焦虑众声喧哗。

③儿子走后,母亲除了倚门倚闾以外,每天晚上都在窗前点一盏灯,终夜长明。

每晚睡前都收拾孩子的床铺,把被子打开,枕头摆好。

④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模式,有利于彻底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⑤正常的社会关系对于每个人而言,犹如布帛菽粟一样不可缺少:

一个人从上学到就业、退休,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A.①④B.③⑤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使用的能力。

②④成语使用错误。

②“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使用对象错误,不能用于“电影市场”。

④“有教无类”:

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

望文生义,不能用来形容“教育问题”。

①③⑤成语使用正确。

①“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褒义词。

③“倚门倚闾”:

比喻长辈对子女的盼望和爱护。

⑤布帛菽粟:

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

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

尝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

从败元将贾鲁兵,克泗、滁,进万户。

从渡江,拔蛮子海牙水寨,破陈埜先兵,从取集庆、镇江。

败元将谢国玺于宁国,选充先锋。

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又从战龙江,克安庆,与汉人相持,八战,皆大捷,遂入江州。

从徐达攻庐州,皆有功。

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

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

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复从大军克荆、澧、衡、潭,擢宝庆卫指挥佥事,迁指挥使,命镇益阳。

从平章杨璟征湖南、广西未下郡县。

由祁阳进围永州,与守兵战于东乡桥,生得千、万户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

抵靖江,战南门,生得万户二人。

夜四鼓,自北门八角亭先登,功最,命为左副总兵。

剿平左江上思蛮。

调征蜀,克龙伏隘、天门山及温汤关,予世袭指挥使,仍镇益阳。

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余众,迁都督佥事。

十四年从征云南,由永宁趋乌撒,进克可渡河。

与副将军沐英会师攻大理,敌悉众扼上、下关。

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趋上关,(郭)英帅大军趋下关,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

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

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

英遂斩关入。

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

十七年,论功封东川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逾三年,以左参将从征金山。

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

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帛以行。

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胡海传》)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B.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C.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D.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户,官名。

明清为低级军官。

明时此职务为卫所军中职务,掌军户一百。

胡海从百户做起,做到万户,是升官。

B.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祁阳附近有祁山,那么祁阳就在祁山的北面。

C.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等级从高到低,“侯爵”位低于“公爵”,文章当中胡海就曾被封为“东川侯”。

D.乞归,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

宋朝陆游诗《答胡吉州启》云:

“伏以累疏乞归,既拜赐骸之命。

”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海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自从王总管被攻克以后就归顺了贾鲁,并且当了百户的官,跟从了后来打了败仗的贾鲁的军队。

B.在攻打靖江的时候,他在南门战斗生擒了两个万户;晚上四更时分又从北门八角亭登城破敌。

C.对于武冈等苗蛮作乱,胡海采用了区别对待的方法:

叛乱的首领,全部捕杀了;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

D.在敌人全都据守上、下关的时候,明军的分工是:

王弼攻打上关,郭英带领胡海攻打下关。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

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

(2)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

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

(3)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答案】16.A17.B18.A

19.

(1)胡海十分勇猛,屡战屡次受伤,手脚和胸腹间遍体鳞伤,但战斗更加奋力。

跟从他的士兵无不受激励奋勇献身。

(2)派遣胡海在夜间四更攻取了石门,取小道渡河,绕过点苍山后,攀大树沿悬崖而上,树起了旗帜。

(3)唉!

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过好日子)。

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解析】

1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

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根据名词“大军”“湖州(地名)”“东南门月城(地名)”“宜兴(地名)”“婺州(地名)”“绍兴(地名)”“贼”“人”“都先锋(官名)”,虚词“其”,再结合本句意思:

跟随大军围攻湖州,攻陷了湖州东南门月城。

跟随攻打宜兴,挥师下婺州,鏖战绍兴,生擒敌军四百多人,晋升为都先锋。

句子可以断开为:

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故选A。

17.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B项,“那么祁阳就在祁山的北面”说法错误,山南水北谓之阳,祁阳既然谓之阳,就应该在南面而不是北面。

故选B。

18.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

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自从王总管被攻克以后就归顺了贾鲁”说法错误,不是归顺贾鲁,而是归顺太祖,后文有“太祖壮之”,并给了赏赐。

故选A。

1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

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句中:

“金痍皆遍”,遍体鳞伤;“士卒从之者”,定语后置,跟从他的士兵;“自效”,宾语前置,效自,献出自己的生命或力量。

(2)句中:

“四鼓”,四更;“间道”,名词作状语,从小道;“缘”,沿着。

(3)句中:

“念”,顾念;“取”,搜刮;“锱铢”,一分一厘,一丝一毫;“用”,挥霍。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

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后自动从营中逃出来归附了太祖,被授予百户。

从征打败了元将贾鲁的部队,攻克了泗、滁等地,晋升为万户。

跟随大军渡江,攻陷蛮子海牙水寨,打败陈埜先的部队,跟随夺取了集庆、镇江。

在宁国打败了元将谢国玺,被选中担任先锋。

跟随大军围攻湖州,攻陷了湖州东南门月城。

跟随攻打宜兴,挥师下婺州,鏖战绍兴,生擒敌军四百多人,晋升为都先锋。

从战龙江,攻克安庆,和汉人相对峙,八次战斗均为大捷,于是部队进入江州。

跟随徐达攻打庐州,立下战功。

胡海十分勇猛,屡战屡次受伤,手脚和胸腹间遍体鳞伤,但战斗更加奋力。

跟从他的士兵无不激励献身。

太祖十分赞赏,授予花枪上千户。

又跟随大军攻克荆、澧、衡、潭,晋升为宝庆卫指挥佥事,还担任指挥使,接受命令镇守益阳。

跟随平章杨璟征讨湖南、广西未攻下的郡县。

从祁阳进兵围攻永州,在东乡桥与守敌交战,生擒千户、万户四人,深夜登城并占领了永州。

到了靖江,攻南门,俘虏万户二人。

夜晚四更时分,从北门八角亭先登城。

胡海的功劳最大,被任命为左副总兵。

剿平了左江上思的蛮族。

被调征讨蜀,攻克了龙伏隘、天门山和温汤关,授予世袭指挥使,仍镇守益阳。

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叛乱,全部捕杀了叛乱的首领,而对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

胡海晋升为都督佥事。

十四年(1381)从征云南,从永宁到乌撒,进军攻克了可渡河。

和副将军沐英会师进攻大理,敌人全部扼守上、下关。

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向上关进军,郭英率兵向下关进逼,派遣胡海在夜间四更攻取了石门,取小道渡河,绕过点苍山后,攀大树沿悬崖而上,树起了旗帜。

郭英的士兵看到旗帜后,都踊跃大呼。

敌众惊惧混乱。

郭英于是斩关而入,胡海率军从山上飞驰杀下,前后夹攻,敌人全军溃败。

十七年论功行赏,胡海被封为东川侯,食禄二千五百石,给予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

过了三年,胡海以左参将的身份从征金山。

再过二年,以征南将军身份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

班师回朝后,请求还乡,他受赐丰厚的金银锦帛后回家。

二十四年七月,胡海病死,终年六十三岁。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0.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

2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答案】20.C21.C

【解析】

20.试题分析:

题干是“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停顿。

C项错误,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

“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要连贯起来,中间不能停顿。

21.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