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2470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习题含答案.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习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习题含答案.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习题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

1.2019年在D电商举办的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D电商根据其旗下平台所呈现的收货地址变化,展开分析并发布了基于D电商大数据的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

D电商平台大数据充分覆盖流动人口,动态呈现人口变化,为现有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益补充。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根据电商平台所呈现的收货地址变化获取的人口流动数据的最大优点是()

A.覆盖面更广B.准确性更高C.时效性更强D.误差率更低

(2)分析图中四城市数据,可以看出()

A.北京人口流动性最强B.上海人口增长最缓慢

C.四城市规模都在缩小D.广州、深圳人口规模相当

(3)据数据显示,与北京相比,上海、广州、深圳人口迁移以周边城市较多,说明三城市地区()

A.进入了逆城市化阶段B.城市已经均衡化发展

C.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D.都市圈发展的水平高

2.下图为我国春运期间各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或总流入的强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入和流出强度。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反映出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交通方式

③空间距离

④地形阻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图中甲、乙两省(区、市)分别是(   )

A.山西、青海B.山东、内蒙古C.云南、北京D.广东、安徽

(3)该图说明(   )

A.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

B.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最为复杂

C.历史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

D.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天津、上海

3.XX迁徙规模指数反应了迁入或迁出的人口规模。

下图1为2019年农历腊月十六(2020年1月10日)至2020年农历正月初八(2020年2月1日)期间,武汉迁出人口趋势图,图2为2019年农历腊月二十四(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农历正月十五(2020年2月8日)期间,武汉迁入人口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腊月三十之前迁徙指数波动上升B.去年该时间段的迁徙指数均大于今年

C.腊月三十之后迁徙指数持续下降D.腊月三十以后迁出人口规模比去年少

(2)以下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腊月廿八前后迁出规模大-传统文化B.正月迁出迁入规模都小于去年-经济差异

C.去年正月初七前后迁出指数高-国家政策D.武汉的热门迁出地区是黄冈市-资源开发

4.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增加B.科学技术进步C.消费水平提高D.土地资源减少

(2)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5.下图是黑龙江省2015年不同户籍性质年龄流出人口分布统计图(反映近些年的一般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该省57岁以上农业与非农户籍人口流出比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受教育程度B.经济状况C.性别差异D.婚姻状况

(2)该省57岁以上人口流出最多的月份是(   )

A.5~6月B.7~8月C.9~10月D.11~12月

(3)该省57岁以上流出人口迁住量最多的城市是(   )

A.厦门B.桂林C.三亚D.昆明

6.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目前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推断,下列影响迁入人口规模大小的因素中影响最小的是()

A.工资水平B.教育资源C.空间距离D.房价

(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区是()

A.北京B.上海C.广东D.安徽

(3)对西藏当前人口迁移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

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

③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

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西北部,年均日照总时数1531.3小时,年均气温18.8-20.8℃,全年无霜期338天,海拔大多在500~800米之间。

巴马盘阳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长寿地区,这里的村落每年吸引十万余季节性移民长期居住。

季节性移民指相对富裕的人群迁移到环境更为舒适的地方的一种季节性旅游和居住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盘阳河流域的村落能吸引大量季节性移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生活环境B.经济水平C.交通通信D.婚姻家庭

(2)推测盘阳河流域的村落对季节性移民吸引力很强的时段和人群是(   )

A.夏半年   城市中老年群体B.夏半年   农村青壮年群体

C.冬半年   城市中老年群体D.冬半年   农村青壮年群体

(3)大量季节性移民长期居位对当地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户籍人口增多B.就业机会增多C.人地矛盾缓解D.环境质量改善

8.读人口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小题。

(1)按照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友好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正确排序是(   )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

(2)模式Ⅲ中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体现了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是(   )

A.临界性B.相对性C.警戒性D.稳定性

(3)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债券研究团队发布的《2016中国人口迁移跟踪》报告称,最近6年我国总人口增加了4180万,其中约15%的新增常住人口分布在一线城市,逾40%分布在二线城市。

(1)概括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城市的特点。

(2)判断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最高的城市并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3)为应对人口大量涌入的不利影响,试为这些城市提出可行的合理措施。

1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

比较特征

第一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个人情况

文化特征、家庭背景

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多子女家庭

初中及以上为主、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

就业情况

以打工为主要目的

为家庭,求生存,能挣到比种田多的钱即可

为自己,追求生活质量,向往体面或接近市民的工作

城市适应性

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外界的联系、生活方式

较弱,多以同乡为主要交往对象,以口信、书信为主,信息量少,频率低,速度慢,与传统农民接近

较强,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坡市,以电话、网络为主,信息量大,频率高,速度快,与现代市民接近

材料二:

据报道,到2014年10月,长三角不足2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十年间,人口从8000万涨到了

(1)2亿。

(1)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

(2)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镇化的影响。

(3)简要分析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1)C;

(2)A;(3)D

解析:

(1)本题考查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全国人口普查是覆盖全国各地的入户调查,覆盖面更广、准确性更高、误差率更低;A、B、D错误。

通过电商平台获取数据,相比传统的入户调查要快捷得多、时效性更强,C正确。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及读图分析的能力。

图中北京迁入及迁出人口均最多,说明北京人口流动性最强,A正确;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本图为人口迁移图,只能反映机械增长,并不能用于判断人口增长速度或城市规模,B、C错误;广州、深圳人口迁移规模接近,并不代表实际人口规模相当,D错误。

(3)本题考查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关系。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流动频繁的地区往往是经贸合作、工作机会较多的地区。

与北京相比,上海、广州、深圳人口迁移以周边城市较多,说明三城市对周围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因此都市圈发展的水平高,D正确;上海、广州、深圳的城市发展没有进入逆城市化阶段,A错误;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并存,大型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远超中小城市,并没有均衡化发展,B错误;上海、广州、深圳以周边城市迁移人口较多不是指人口向郊区集中,而是来自周边城市的流动人口比例较大,与郊区城市化关系不大,C错误。

2.答案:

(1)C;

(2)D;(3)A

解析:

(1)图示反映出口首位流指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而且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因此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方式、地形阻隔不能从图中读出,实际中也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据此选C。

(2)图中甲、乙两省分别是人口流入区、人口流出区,因此应分别对应经济发达与经济落后区域,结合选项选D。

(3)该图说明,经济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基本是周边地域或环渤海地区,并不复杂;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广东、上海、北京,据此选A。

3.答案:

(1)D;

(2)A

解析:

(1)读图可知,腊月三十之前迁徙指数前期存在下降变化,后期有波动上升特征,不能说整体出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之后迁移指数下降到零后并未“持续”下降,AC错;去年迁徙指数在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期间小于今年,B错;正月初二以后迁徙指数小于去年,由于迁徙指数反映迁入或迁出人口规模,而该时间段应反映武汉人口迁出规模,因此迁出人口规模比去年少,D正确,故选D。

(2)腊月廿八前后迁出规模大,主要是回家团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A正确;今年正月迁出迁入规模多小于去年,主要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而不是经济差异(经济差异不大),B错;去年正月初七前后迁入指数高是回城上班,与国家政策关系不大,C错;武汉的热门迁出地区是黄冈市,其原因并不是资源开发,而是空间距离较近,D错。

故选A。

4.答案:

(1)C; 

(2)A

解析:

(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人口承载力变化的原因。

A.人口数量的增加与人口承载力无关,A错。

B.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B错。

C.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以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C对。

D.山西省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但是由于总人口增加,所以土地资源并未减少,D错。

(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提高人口承载力的措施。

A.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入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A对。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

C.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错。

D.限制消费,降低生活水平,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D错。

5.答案:

(1)B;

(2)D;(3)C

解析:

(1)由材料可知,57岁以上老年人口流出的原因一般不是外出务工、经商和婚姻等,而是旅游悠闲避寒等,需要资金的支持和保障,读图可知,黑龙江省57岁以上农业人口流出比例较小,而57岁非农业人口流出比例较大,是因为57岁以上的非农业人口收入水平高于57岁以上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资金有保障,所以流出比例大,影响因素是经济状况,B对。

受教育程度、性别差异和婚姻状况对老人流出比例影响较小,ACD错。

故选B。

(2)黑龙江省所处的纬度位置比较高,冬季气候寒冷,所以黑龙江省57岁以上人口流出主要是旅游悠闲、避寒等,所以人口流出最多的月份是11~12月,D对。

而5月至10月,黑龙江省处于夏秋季节,气候暖热,ABC错。

故选D。

(3)黑龙江省57岁以上人口流出主要是旅游悠闲、避寒等,三亚纬度位置最低,冬季气候最温暖,而且有独特的热带海岛风光,与黑龙江省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吸引力较大,所以该省57岁以上流出人口迁住量最多的城市是三亚,C对。

ABD错。

故选C。

6.答案:

(1)D;

(2)C;(3)D

解析:

(1)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越多,工人的工资水平越高,所受教育的条件越高,因此会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而且人口在迁移时多选择距离较近的发达城市,由此判断工资水平、教育资源、空间距离都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大;相应的城市的房价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小,选D。

(2)人口回流现象是指原来的在一线城市的打工人员,包括农民工、城市白领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流家乡的情况。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广东经济发达,而且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人口迁入量大,随着该地产业发展优势条件的丧失,会出现大量的人口回流现象,选C。

(3)读图分析可知,西藏为人口净迁入城市,一方面是由于青藏铁路的修建,加强了与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该地独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因此发展空间和机遇逐渐转好,从而吸引人口迁入,故答案选D。

7.答案:

(1)A;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相关知识。

A项,据材料可知,盘阳河自然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因此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故A项正确;

B项、C项,盘阳河流域位于的巴马瑶族自治县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发达。

经济水平和交通通信不是吸引的因素。

故B项、C项均错误;

D项,婚姻家庭影响人口迁徙应该是跨地域通婚,但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读材料可知,季节性移民是相对富裕的人群迁移到环境更为舒适的地方的一种季节性旅游和长居现象。

而我国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城市相对富裕,因此,应该是城市中老年群体有足够的闲暇和经济基础进行季节性移民。

盘阳河流域所在的巴马瑶族自治县年均气温18.8-20.8℃,表明夏半年温较高,但冬半年气候温和,适合居住游玩。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B项,由材料可知,季节性移民的群体主要是富裕人群,可以给当地带来更多的消费需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故B项正确;A项,季节性移民是一种季节性旅游,一般不会在当地落户入籍。

故A项错误;

C项、D项,季节性移民的涌入,会带来更多的居住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强化人地矛盾,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带去负担。

故C项、D项均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8.答案:

(1)A;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环境人口容量。

Ⅰ图示人口数量没有达到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能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人与环境关系是协调的;Ⅱ图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后,导致人口数量下降,最终人口发展低于环境人口容量;Ⅲ图人口发展超过环境承载力后,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承载力下降,养活的人口数减少,说明环境不能满足人口的发展需求了,形成新环境人口容量,而新的环境人口容量较原环境人口容量显著下降,这说明在人口增长过程中,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与环境关系最不友好。

人与环境关系的友好程度由好到差排列是ⅠⅡⅢ,故A正确,BCD错误。

(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的指标。

Ⅲ模式中,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环境人口容量不同,这体现了环境人口容量相对性的特点。

故B正确,ACD错误。

(3)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人口基数大,年增加人口多,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我国人口的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尽量相协调。

故C正确,ABD错误。

9.答案:

(1)人口净流入城市趋势集中,增幅分化;发达地区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常住人口依然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较强。

(2)广东东莞。

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3)通过政策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卫星城市。

解析:

(1)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为外来人口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净流入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较强,有集中的趋势,增幅差异较大,分化明显;广东、福建、北京等发达地区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常住人口依然向一、二线城市集中。

(2)广东东莞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超过70%,最高。

主要是由于广东东莞位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有利于人们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3)人口大量涌入会导致城市压力增大,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为应对这些不利影响,城市应通过政策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大量劳动力随迁;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城市人口的基本需求;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问题;建设卫星城市,转移部分城市职能,减少城区人口。

10.答案:

(1)相同点:

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

不同点:

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城市的拉力,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

(2)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郊区城镇化发展,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大;农民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迫切。

(任答2点即可)

解析:

(1)从图表分析,第一代农民工生活在改革开放前,且为多子女家庭,农村收入少,生活困难,故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是农村推力导致(土地压力大、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等);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为追求生活质量而进城务工,主要是城市的拉力(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社会福利好等)。

但两代农民工进城都为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

(2)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镇化的影响有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农民工进城,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但也使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出现郊区城镇化,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较快,需要大量工人;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为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而进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