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2169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docx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docx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

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B.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

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

2、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

”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D.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3、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4、在古代雅典,每个官员在任职前,经过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审查后,受审人就走向那块宰牲祭供的石头,登上这块石头宣誓说,他们将公正地和依法地从政,而绝不以他们的职务接受礼物,如果他们接受任何东西,他们就要立一金像。

宣誓之后,他们就到卫城去,在那里再次进行这样的宣誓,然后才就职·这表明雅典政治()

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强调官员公正廉洁

C.彰显权力制衡精神D.体现法律至上原则

5、“在早期,英国人相信当一项议会立法违背普通权利和普通理性,或与上帝之法、自然正义法则等相抵触,便可视其无效,但17世纪末以后,这种观点便过时了。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的影响B.议会选举改革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D.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

6、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

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

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B.首相只对帝国议会负贵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D.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7、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这一现象说明()

A.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C.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8、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

A.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土共和制的尝试B.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

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9、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10、下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

它反映出

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B.谈判未取得实质进展

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D.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

11、《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

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

朝鲜战争的影响是()

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

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系

12、亨廷顿认为,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

下列现象或举措最符合此观点的是()

A.欧盟成为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

B.构建以超级大国为中心的制衡格局

C.多极化趋势下文明的多元并存与竞争

D.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13、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

“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14、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

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15、《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道“(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16、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份,“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付商税院,一留本县”。

至南宋时改为一式两份,即“在法,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主各收其一,此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

”此材料说明宋代()

A.土地契约制度己比较完善B.自耕农的数量增多

C.政府对土地控制完全放开D.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17、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出现地域性的商大群体B.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C.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18、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

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市镇经济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D.坊市制度被打破

19、有学者发现,设计、加工、营销各环节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创造的附加值是不同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设计、销售环节的收益越来越大。

下图是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活动的工业附加值曲线图。

其中反映西方工业化初期状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余英时认为,中国“16世纪以后商人确已逐步发展了一个相对‘自足’的世界。

这个世界立足于市场经济,但不断向其他领域扩张……改变的最少的是政治,最多的是社会与文化”。

在此,他认为明清时期 

A.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B.商品经济开始冲击专制统治 

C.经济文化领域出现了转型前兆       D.商品经济发展难以动摇封建统治

21、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被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由此可以得出 

A.新航路州喇阴州闹社会恨源       B.新航路开辟引起杜会关系的巨大变动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2、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等6处办事处所组成。

到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5万名员工、与1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

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仅阿姆斯特丹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

A.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殖民贸易公司

B.荷兰的工业发达,基础雄厚

C.商业资本是推动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动力

D.荷兰垄断了当时的世界贸易

23、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

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

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

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

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24、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

后世的史学家们,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A.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

B.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

C.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D.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题,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18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

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

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并指出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

(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分)

26、(l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7、(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李悝“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相当于今31市亩),岁收一石半。

(指亩产粟1.5石。

)”“……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书·农战篇》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他们担心科技革新会带来令人不安的变革。

不仅是政府的政策,充足和稳定的技术工人保证了劳动力的来源,这一点对革新也起不到促进作用。

当雇主想要提高产量时,会发现雇佣更多的工人比投资技术要节省成本。

在短期内,这种战略维持了中国的相对繁荣,并使大部分人口得以就业。

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中国没能跟上欧洲人的技术水平,而后者在18世纪中期开始了令人震惊的技术革命。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

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

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

(2分)提炼材料信息分析小农与国家的关系。

(不得摘抄原文)(6分)

(2)材料二中,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6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两国发展差异转变的主要因素。

(10分)

答案

1-10:

BDABDCABCD11-20:

BCDDAABCCD21-24:

ACDA

25、

(1)状况:

商运活跃,富商众多,交易广泛。

(2分)新发展:

具有较为健全的商业保障措施;出现夜市;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6分)

(2)新气象:

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

(2分)原因:

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

(4分)

(3)因素:

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交通便利:

政府政策的影响等。

(每点l分,4分)

26、建议一:

春秋战国时期增加“水利事业己有较大发展”内容。

(4分)

理由:

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同渠等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更全面展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的成就。

(8分)

建议二:

将“古代中国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按“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等不同项进行重组,以专项形式.按时间进行展示。

(4分)

理由:

以专项形式,分类进行展示,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变迁的历史。

(8分)

(可对参考条目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史变迁。

27、

(1)模式:

小农经济(或封建自然经济)。

(1分)

关系:

小农是国家的财政来源;小农是战争时期士兵和粮食的主要来源;小农的普遍存在有利于稳定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6分)

(2)同意。

(1分)

说明:

明朝内阁制的设立,强化了专制政权;清朝设置军机处,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清代施行文字狱,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明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分)

(3)状况:

1700年至1820年中国领先世界,1820年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分)

因素: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英国近代科技世界领先,中国科技水平落后;英国对外实行殖民扩张政策,海外贸易发达,中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经济保守封闭;英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英国人通过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中国人受八股取士、文字狱的影响而思想保守封闭。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