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3177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49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前言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提升区域价值、加快建设绿色崛起示范区的关键时期。

本纲要根据《中共佛山市高明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全区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目录

第一篇谋篇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1

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 1

第二节“十三五”时期面临环境 6

第二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发展原则 10

第三节发展目标 11

第二篇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建设创新高明 15

第一章双创引领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5

第一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5

第二节加快自主创新重大平台建设 16

第三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17

第四节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18

第二章量质并举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 20

第一节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0

第二节改造提升优势制造业 22

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4

第四节精细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27

第三章深化改革争当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 29

第一节推进行政体制机制改革 29

第二节深化财政与投融资体制改革 30

第三节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32

第五节开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34

第三篇着力突出统筹兼顾,建设协调高明 35

第一章协调共进推动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35

第一节建立一体化城市空间格局 35

第二节促进镇域错位发展 37

第三节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39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0

第二章提质升级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42

第一节提升内外交通承载能力 42

第二节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4

第三节增强资源保障和服务能力 45

第三章社会共治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7

第一节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47

第二节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47

第三节鼓励支持居民自治 48

第四章文化引领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49

第一节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49

第二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50

第三节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51

第四篇着力促进持续发展,建设绿色高明 53

第一章强化保护建设宜居生态家园 53

第一节构筑绿色生态发展大格局 53

第二节加快推进生态修复 54

第三节推进生态创建示范 54

第二章防治结合强化环境综合治理 54

第一节健全环保监管和污染防治机制 55

第二节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 55

第三节加强大气环境整治 56

第四节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 56

第三章绿色低碳推进经济低碳循环发展 57

第一节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57

第二节大力构建循环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57

第三节推广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58

第五篇着力推动合作共赢,建设开放高明 59

第一章承东启西加强周边区域合作 59

第一节全面融入广佛同城化 59

第二节协同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 59

第三节加快融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 60

第二章扩大开放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61

第一节积极对接广东自贸区 61

第二节深化港澳台合作 61

第三节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 62

第六篇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建设共享高明 63

第一章公平持续稳步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 63

第一节提高创业就业水平 63

第二节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64

第二章教育优先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65

第一节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65

第二节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66

第三节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66

第四节加大教育开放力度 67

第三章增强服务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68

第一节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68

第二节提升公共体育服务 69

第四章脱贫致富深化革命老区建设帮扶 70

第一节加强老区基础设施建设 70

第二节增强老区产业竞争力 70

第三节完善老区公共服务水平 71

第五章平安创建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71

第一节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71

第二节大力推进“两建”工作 72

第三节落实安全生产监管 72

第四节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73

第七篇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建设法治政府 75

第一章加强党的领导 75

第一节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75

第二节加强廉洁高明建设 75

第三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76

第二章推进法治建设 76

第一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76

第二节全面提高社会法律意识 78

第八篇加强实施保障,确保实现规划发展新蓝图 79

第一章加强组织领导 79

第一节强化实施监督 79

第二节动员全社会参与 80

第二章加强规划衔接和项目支撑 80

第一节加强规划衔接 80

第二节加强项目支撑 81

—80—

第一篇谋篇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区坚持科学发展,围绕提升区域价值、建设绿色崛起示范区战略目标,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谋改革、惠民生,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转型升级、民生福祉改善,全区竞争力稳步增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立足资源优势,顺应新常态发展新要求,明确全面提升区域价值新思路,我区大力推进绿色崛起示范区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连续三年入围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

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63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1%,比2010年增长6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万元,迈入高收入社会行列。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84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399.58亿元,年均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06亿元,年均增长8.5%;外贸出口总额达22.4亿美元,年均增长11.6%;截至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5.482亿美元,单位GDP能耗“十二五”时期累计下降21.6%,全区经济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为全市发展大局做出重要贡献。

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十二五”时期,我区按照“精一强二进三”“精一强二进三”:

精细发展第一产业,做优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坚持创新驱动促转型,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4:

79.0:

18.6。

工业稳中提质。

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超过30%,首次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传统产业高新化加速,顺利推进200多个投资近百亿技改项目。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现代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保税仓储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31.86亿元,占GDP比重由2010年14.8%提升至18.6%,西江新城入选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建成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农产品质量智能化可追溯网络交易平台等载体,成功创建4个国家、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全区集聚36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家上市企业,专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增长8.7倍、4.7倍,建成VDE测试及认证服务中心等一批创新服务平台,荣获全市唯一县(区)级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域优秀等次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区)工程试点区,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和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区。

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均翻一番多。

城市价值全面提升。

“十二五”时期,我区以“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为引导,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建新城、改旧区、拓交通、美环境”为重点,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推进。

西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成型,荣获“国家生态文明标杆城市”称号。

城市更新改造和扩容提质加快推进,“十二五”时期完成“三旧”改造项目70个。

全区构建承东启西、“五纵四横”“五纵四横”:

“五纵”指荷富大道、杨西大道、高铜线、江肇高速、江罗高速;“四横”指广明高速、西江大道、荷杨大道、高明大道。

的路网骨架,轨道交通加快建设,水运发展迅速,“三纵六横”“三纵六横”:

“三纵”指荷富路、苏河路、沿江路,“六横”指丽江路、明湖南路、滨湖路、明湖北路、新江路、秀丽路。

城市交通网络、“两区一港”“两区一港”:

“两区”是指:

荷城和富湾两大作业区,“一港”是指高明客运港。

物流运输体系初步建立,综合交通体系初具规模。

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成功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检”,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荷城、杨和、明城创建国家生态镇、更合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及一批省级生态村,“再造沧江”及河涌整治成效明显。

2015年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城乡污水处理率达92%,森林覆盖率、林地绿化率分别达51%、92%。

智慧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光纤到户建设加速,全区已建成近1500个公共WIFI。

社会事业全面繁荣。

“十二五”时期,我区坚持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推进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全区成功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2015年全区教育入园率达99.84%,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2.3%。

完成基层公办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组建新高明区人民医院,基本形成15分钟就医圈。

推广平价医疗服务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大力实施“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建成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精准扶贫有效推进,完成革命老区九大帮扶项目,改善老区生产生活环境。

推进平安高明建设,全区72个村居创建为平安村居。

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新体制,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构筑安全生产预防体系,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时期全区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十二五”时期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10.7%和12.3%,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向小康水平迈进。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建立大病救助制度,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建立完善居家养老、居民特别扶助计划等救助制度。

新建保障性住房3453套,改造危房330间,基本形成“四位一体”“四位一体”是指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征收安置住房(动迁安置房)。

的住房保障体系。

积极对口帮扶封开、连州,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十二五”时期全区全面落实“高明改革30条”,制定并实施政府权责清单和企业投资“三单”,以改革促活力。

全区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建设“一门式”政务服务体系,建成“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深化行政审批“三个集中到位”三个集中到位:

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权向首席代表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进驻中心到位。

改革,项目投资建设“一窗式”改革、企业注册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