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沧州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1682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9沧州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9沧州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9沧州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9沧州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9沧州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9沧州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29沧州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沧州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9沧州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29沧州师范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沧州师范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我校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强化特色,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精神,结合我校发展历史、办学特点和沧州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谋求错位发展、个性化生存,我们的办学定位是:

调整结构,服务地方,建设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

我校设有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法政系、历史系、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美术学院、体育系、音乐系、数学系、物理与电子信息系、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社会科学部等16个教学院系部,涵盖文、史、理、工、管、经、法、艺术等8大专业门类。

共有25个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学前教育、体育教育、生物科学、历史学、美术学、市场营销、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酒店管理、通信工程、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音乐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物联网工程。

其中,化学专业2012年被遴选为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全校在籍全日制学生11414人,其中本科生共有5659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9.6%。

生源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高中起点本科生为4419人,占全部本科生的78.1%,专科起点本科生1240人,占全部本科生的21.9%。

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498名,其中教授61名,副教授146名,其他副高级教师5名,讲师232名,其他中级6名,助教24名,其他初级6名,未评级18名。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名,具有硕士学位者98名,具有学士学位者221名。

从学缘结构来看,专任教师全部毕业于境内高校。

从年龄层次上看,35岁及以下教师有103名,36-45岁教师196名,46-55岁教师171名,56岁及以上教师28名。

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外聘教师51名,来自企业5名,行政部门6名,高校27名,其他来源13名。

从职称来看,正高级4名,副高级8名,中级9名,初级2名,未评级28名。

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及以下18人,36-45岁27人,46-55岁3人,56岁及以上3人。

目前生师比为1:

21.8。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19.7%,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2.2%。

学校教育经费总额12264.7万元,教学经费总额6822.8万元,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总额100万元。

教育经费支出2239.6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889.6万元,教学改革支出100万元,专业建设支出50万元,实验经费支出30万元,实习经费支出20万元,其他教学专项支出10万元,学生活动经费支出70万元,教师培训进修专项经费支出20万元。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655.5元。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50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26.3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7.5元。

目前我校占地面积475333.57平方米,建筑面积189000平方米。

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为97691平方米,其中教室46426平方米,图书馆13146平方米,实验室及实习场所37599平方米,会堂500平方米。

行政用房10872平方米,教室201间,其中外语教学计算机机房(含语音室)共31间,多媒体教室72间。

教室座位数15839个,其中外语教学计算机机房(含语音室)座位2485个,多媒体教室座位7488个。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51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3.29平方米。

我校目前有图书馆一座,内有阅览室座位2600个。

全校拥有纸质图书724109册,纸质期刊1608种,电子图书148271种,电子期刊4869种,目前有4个大型数据库。

当年新增纸质图书44042册,电子图书36563种,文献购置费用达135.4172万元,当年电子资源访问量200万次。

生均图书数量为61册,生均年进书量为3.8册。

我校固定资产总值22050.134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5199.75万元,当年新增507.75万元。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344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24元。

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

目前全校开设本科课程1611节,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6.9%,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4.6%。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58人,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5%,教授讲授的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的比例为4%。

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

构建达标课、优质课和精品课的课程建设体系,大力开展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自2010年全面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以来,目前已建成22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仪器分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2011年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

实施“五精工程”,多角度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提出“五精工程”建设,即:

精品课程、精美课堂、精博辩学、精巧实训、精悍品格。

在课程建设上,通过科学、规范、严格的课程评价标准和评审机制,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示范课程;课堂教学上,努力提高质量,增强大学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建设精美课堂;在学生中大力倡导精博辩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辨,敢于质疑,善于创造,拓展了课堂维度,打通了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研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健全实训实习系统,搭建学生实践操作平台,追求精巧实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培养,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熏陶,养性养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才干韧性统一,学问和德行同频合韵、圆融协同,养成精悍品格。

开展专业魅力教育和学业规划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为帮助新生完成好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的积极转变,入学初,校长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各院系(部)制定新生入学“魅力大一”专业教育行动方案,以系主任为首,组成教研室主任、名师、行业专家、著名校友在内的团队,在新生面前展示几场精彩讲座,形成一种专业冲击力,对新生转换角色、了解专业、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热情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受到了新生和新生家长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赞誉。

我们计划进一步丰富专业魅力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开发成各个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举办“名师讲坛”、“教授论坛”、“优秀教师示范课”等系列活动,倡导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发挥教学名师、教授的示范引领作用。

组织教师教案展览、“说讲教案”大赛、读书节等活动,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规范了教学基本环节,优化了教学过程,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开阔了师生学术视野,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举办了“成长——青年教师训练营”,主要形式以学习交流为主,共安排了五个模块的活动,包括“名师教案示范”、“课堂观摩、教学评析”、“专家科研指导”、“丰厚师德涵养师风”征文和“涵濡浸渍,提升修养”专题讲座。

由“备课”、“授课”到“科研”与“整体修养”,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能的增长,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第四部分质量保障体系

2014年,我校有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届时将会迎接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与授权专业的评审工作,我们以迎评促建为契机,促进教育教学制度建设。

我们充分认识到迎评促建工作的权威性、指导性和鉴定性,以及对学校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要求,深刻理解指标内涵,对照评价标准,扬长补短,挖掘特色,制定了《沧州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权单位任务分解及支撑材料目录(试行)》和《沧州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专业任务分解及支撑材料目录(试行)》,扎扎实实推进迎评促建工作。

我们把迎评作为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倡导“全员参与,全时建设,全面达标,全力提振”,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认真做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强化日常教学规范和管理,求真务实,边评边建,边查边改,逐项落实,全面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第五部分学生学习效果

我校重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学生体质检测合格率达99.4%。

2014年我校首届本科生顺利毕业,应届毕业生总数809人,毕业809人,授予学位795人,全部应届毕业生都顺利完成学业,获颁学位证书。

在所有毕业生中,初次就业为670人,半数进入政府机构、事业的单位、企业或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另有379名同学选择灵活就业。

毕业生中有175名同学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并成功升学,继续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深造。

第一届应届本科生毕业率为100%,学位授予率98.3%,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82.9%,就业情况良好。

我们深入进行社会调研,充分了解社会需求,把握不同职业对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能力、核心知识、职业准入条件和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科学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的“三对接”,使就业有针对性,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我校编辑印制了《沧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手册》和《沧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手册》,为学生在校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学校教学及各项工作基本满意,社会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评价整体较高,因毕业生较少,所获成就仍未显现。

第六部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与经验

我校加强特色建设,形成特色人才培养成果。

高校办学需要标志性的文化盛典,人才培养需要标志性的成果示范。

目前我校特色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沧州是全国武术之乡,沧州武术已经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校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在沧州举办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和“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期间,学生承担了开、闭幕式“万人”优秀拳种演练的教练工作,表现相当出色,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市领导的好评,开幕式上的大型武术万人演练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为沧州武术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生命科学系重点发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研和教学。

自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我院建立以来,已经义务救护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0余种、600多只,使400多只珍稀濒危鸟类康复后得以重返大自然。

该中心被河北省动物保护协会定为“科普教育基地”,被河北省林业局定为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

通过鸟类环志工作,掌握了一些鸟类的种群数量、生态分布和迁徙规律,为政府制定鸟类保护政策和国际间候鸟保护合作,以及禽流感等鸟传染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1年6月底在中文系开办首届“狮星作家班”,目前这一教改“试验田”已开花结果。

在9月份“新华杯”全国小小说大赛中,齐钰同学的《朱安泪》在国内外4000余篇稿件中,经由全国小小说界著名作家和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会全体成员的认真评审,荣获特别奖。

作家班学生10篇作品发在《环渤海文化》专版上。

2012年8月,作家班的十名同学参加了由沧州市委、宣传部、沧州市文联组织的“百名作家下基层”大型活动,分赴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采风,撰写了大量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并结集出版。

作家班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三三三培养模式”,即:

由课程教师、专家学者、专业作家三个部分构成的教师队伍;文学创作,影视话编剧,公文写作、新闻报道和政论三个培养方向;前沿课程、专项辅导、创作采风三个课程模块。

英语系开办“狮洋译文社”,同学们利用假期,深入城乡、街道、中小学和合资企业,进行义务辅导、担任义务翻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不畏困难,心系社会的时代风貌。

狮洋译文社的成员出色地完成了沧州国际武术节和第十三届中国吴桥杂技节的翻译任务,他们的良好表现受到团市委的表彰,热情细致的服务受到国际友人和市领导的高度肯定,他们的事迹多次被《沧州日报》、《沧州晚报》、《沧州电视报》等媒体大篇幅报道。

其中丁然同学获“公益之星”荣誉称号。

计算机系组织的学生“电脑义务维修小分队”,为各系、办公室、实验室、机房以及师生个人提供多项服务,他们完成了机房各种考试程序的安装、正常教学的机器维护和维修、对“问题电脑”进行修复,服务周到,技术过硬。

一年多来,已为全校300多台办公用电脑安装了杀毒软件,组织义务咨询,举办了两届电脑节,践行着他们提出的“我奉献我快乐”的口号,实现着“我学习我进步”的目标,用实际行动谱写着青春的乐章。

《燕赵都市报》等进行了专题报道。

第七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主要原因的分析

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首先,要继续加大教学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教学投入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保障,教学运行与改革、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与教学基本条件等等,都需要经费投入来保障。

尽管中央财政和河北省加大了对我校的投入和支持,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经费来源渠道少,再加上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是制约我校建设和发展的瓶颈。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争取多方面资源,改善整个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其次,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教学与学术团队。

师资队伍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教师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

我校近几年通过积极引进人才及大力培养年轻教师等手段,师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其他大学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缺乏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领军人物,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参差不齐。

我们制定了《2011—2016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政策倾斜保证优秀人才“能产出”,打造高地做到高端人才“能引进”,坚持事业、待遇、感情多管齐下,实现有用人才“能留住”,鼓励进修提高,创造条件让有潜力的教师“能出去”。

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科研教学互动,对教学研究项目、教学研究成果与科学研究项目、科学研究成果同等对待,并投入经费,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开展校内教学名师、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学科专业层次,带动创新团队建设。

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继续坚持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为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必要的规划和指导,为他们的学术和教学交流搭建平台,对他们的教学和课程进行评估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第三,学科专业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拓展。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我们的专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学科基础和教学条件相对薄弱,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作为沧州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在保证办好现有师范专业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精心设置和培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性专业,实现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转型。

立足沧州、面向全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多样化,人才培养途径多元化。

积极稳妥地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坚持“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弘扬“明德博学、知行日新”的校训精神,使学生“招得进、稳得住、教得好、用得上”。

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在保持学前教育、语文教育、化学教育、社会体育(武术方向)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不断培育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第四,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

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

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育部本科评估要求,以合格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标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以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监控体系为重点,建立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实现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标志性成果质量、数量和档次的新突破。

改变“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模拟式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实践教学等运用到教学过程,拓展课堂纬度,使学习过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

鼓励学生积极思辨,敢于质疑,善于创造,提高自主学习和参与研究的能力。

加强本科生考研和专科生专接本考试指导,提高升学率和就业层次。

建立年度教学运行状态数据采集与教学质量报告制度,建立并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学督导和常规教学管理,为顺利通过学位评估和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创造条件。

推进学分制改革,实行学生选择课程、选择教师制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坚持进行教考分离和题库建设,严肃教风、学风和考风考纪,推进教育教学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

第五,进一步提升科研和教学研究水平,以研究促进教学。

科研工作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社会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积极争取高层次立项课题,实现重大成果奖项的突破。

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文化产业研究等方面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初步奠定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工作基础。

同时,充分发挥科研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将科研活动和成果引入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推动实验和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基地、实验室为学生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了平台,在老师指导下参与课题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

教学研究是培养队伍、形成特色、推动教改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学校整体的教学研究气氛不够浓厚,教育教学研究落后于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力度要加大,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各系部既要在宏观层面上深入研究各自的定位与发展规划,又要在微观层面上不断探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第六,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强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加强应用型研究,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坚持发挥科研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和文化引领的作用,在科研、选题、立项上紧密结合区县实际,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在野生动物保护中心、武术研究、绿色化学等科研工作平台建设取得突破的基础上,注重成果的社会推广和效益转化,确保有一批科研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为教学和人才培养创造优良的学术环境。

加大实习实训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坚持开放活校,加强校企文化交流、人才交流和就业合作,加快社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从业就业能力。

实施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提升工程,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见习、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教师参加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时数计入工作量;组织学生全方位开展社会调查、职业体验、扶贫帮教、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社会活动,举办各种科技文体演讲等竞赛活动,使学生入基层、受教育、得锻炼、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吸收、吸引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沧州师范学院在2012——2013年度教学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成绩喜人,但是,在高等教育转型、提质的大环境下,我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与高水平大学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面对逐年下降的生源和名牌院校对生源的吸附力,使我校招生难度逐年加大;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使我校面临着办学转型、全力拓展发展空间的重任;面对接踵而至的学士学位评估、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要求我们要能打一场长期的攻坚战。

在新的一年里,学校将继续坚持“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保证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建设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名校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