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扶贫专项方案的对接和落实讲稿定稿.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1663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大扶贫专项方案的对接和落实讲稿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10大扶贫专项方案的对接和落实讲稿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10大扶贫专项方案的对接和落实讲稿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10大扶贫专项方案的对接和落实讲稿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10大扶贫专项方案的对接和落实讲稿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大扶贫专项方案的对接和落实讲稿定稿.docx

《10大扶贫专项方案的对接和落实讲稿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大扶贫专项方案的对接和落实讲稿定稿.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大扶贫专项方案的对接和落实讲稿定稿.docx

10大扶贫专项方案的对接和落实讲稿定稿

10大扶贫专项方案的对接和落实

省以工代赈办综合处处长黄平

(2015年11月3日)

各位同志: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部署,省级机关党校组织了这次驻村干部培训班。

大家知道,历届省委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十届省委更是将扶贫攻坚工作提升到了空前高度,专门召开全会研究部署,并做出了重要决定。

省委东明书记指出:

省委《决定》与之前出台的《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紧密对接,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其中《纲要》是整体规划和总蓝图,《条例》是法制保障和硬约束,《决定》是行动指南和动员令。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扶贫开发10个专项方案。

这套“3+10”组合拳,共同构成了新阶段省委推进扶贫攻坚的总体设计,制度安排、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

下面,我就结合10大扶贫专项方案(即: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生态建设扶贫、产业扶贫、新村建设扶贫、教育与就业扶贫、医疗卫生扶贫、文化惠民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社会扶贫、财政金融扶贫)的对接和落实,谈几点看法和体会,借此机会与大家一同交流学习。

一、10个扶贫专项方案主要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专项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根据我省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精准解决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突出问题,着力改善民生,夯实发展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对象范围

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以下简称“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为重点区域,以全省建档立卡的11501个贫困村497.65万农村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

二、主要目标

以打通对外通道为重点,推动高速公路优先向贫困地区延伸;以完善路网骨架为重点,推动国省干线公路加快提档升级;以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为重点,推动农村公路网络加速完善畅通,彻底破除贫困地区交通瓶颈制约。

到2020年底,高速公路基本实现对除“三州”外的贫困县全覆盖;全省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0%,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50%,市(州)到县(市、区)全面实现二级及以上(“三州”三级及以上)公路连接,所有贫困县至少形成两个二级及以上(“三州”三级及以上)的对外公路通道;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建制村和新村聚居点通硬化路,所有贫困县建有功能较为完善的县级客运站,具备条件的乡镇建有乡镇客运站(停靠站),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建有招呼站(牌)并开通客运班线,年均渡运量超过5万人次的支小河流江河渡口基本消除。

  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大中型水利工程、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全力破解“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难题。

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贫困地区人人喝上干净水,丘陵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山区和高原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

  农业灌溉得到有效保障。

支持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充分调动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户建设、管理、维护水利设施的积极性。

  构建“可靠用电、安全用电、方便用电”的电力网络,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电网供电质量和供电水平,贫困地区户通电率达到100%,全面解决低电压问题。

按照“优化补课、兼顾提高”的原则,农村电网改造覆盖面达到100%,确保贫困地区群众“用上电、用好电、电好用”。

到2020年,实现县域电网同网同价、供电服务均等化。

  加快推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通信公共服务均等化。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88个贫困县及其所有行政村的应急广播系统,实现贫困村广播全覆盖;已通电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村村有宽带、户户有电视,形成较为健全的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三、重点任务

(一)着力推进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针对我省贫困地区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集中力量打好交通路网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改善交通发展条件。

在已实现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对所有贫困县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通达通畅深度,彻底破除交通对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制约。

1.高速公路。

(略)

  2.国省干线公路。

(略)

  3.农村公路。

加快推进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县乡道改善、村道完善及渡改桥工程建设,切实提升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和通行保障能力,构建安全畅通、便捷高效、城乡一体的农村公路网络。

2016-2020年,实施农村公路建设4.8万公里、渡改桥333处、农村桥梁建设2万延米,总投资398亿元,规划期投资398亿元。

  (1)通畅工程2.4万公里,主要解决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问题,总投资182亿元,规划期投资182亿元。

  (2)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0.8万公里,主要解决贫困地区完善农村公路路网骨架问题,总投资97亿元,规划期投资97亿元。

  (3)村道窄路面加宽1.6万公里,总投资47亿元,规划期投资47亿元。

  (4)渡改桥333处、7.3万延米,主要解决水网地区渡运安全问题,总投资66亿元,规划期投资66亿元。

其中,渡改公路桥183处、5万延米,总投资63亿元,规划期投资63亿元;渡改人行桥150处、2.3万延米,总投资3亿元,规划期投资3亿元。

  (5)桥梁建设2万延米,主要解决农村公路有路缺桥问题,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总投资6亿元,规划期投资6亿元。

  4.汽车客运站场。

以县级客运站场和乡镇中心站为重点,加快完善农村客运配套设施,构建以县级站为枢纽、乡镇站为节点、村级招呼站(牌)为补充的农村汽车客运网络。

2016-2020年,总投资31亿元,规划期投资31亿元。

其中,县级汽车客运站30个,总投资20亿元,规划期投资20亿元;乡镇站450个,总投资10.5亿元,规划期投资10.5亿元;村级招呼站(牌)8400个,总投资0.5亿元,规划期投资0.5亿元。

5.养护能力提升工程。

(二)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水利建设

  1.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

采取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以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通过户建卡、村造册的办法,精准到户,大力提高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

  2.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田水利精准灌溉工程。

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大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深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和“五小水利”工程,按照因地施策、精准配置、产水相融、整村推进的思路,大力实施“治水兴村”战略,优先做好贫困地区“最后一公里”渠系建设,有序推进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贫困地区旱山村、缺水村用水保障体系。

3.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

(略)

  4.加快推进贫困地区防洪抗旱减灾工程。

(略)

(三)着力推进贫困地区电力建设

1.解决电网过负荷问题。

优化改造110千伏农村电网骨干网架结构,解决35千伏及以下电网过负荷、供电质量差问题,提高10千伏配网“手拉手”供电比率,提高运行灵活性、可靠性和经济运行水平,消除配网“卡脖子”及“安全隐患”问题。

2.开展低电压治理工程。

按照统一规划、试点先行,总体推进、分步实施,属地负责、分层控制的原则,统筹解决贫困地区低电压改造问题,全面提升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四)着力推进贫困地区通信建设

1.加快信息网络演进升级。

(1)有线接入网。

(2)无线接入网。

(3)三网融合。

 

2.深化信息通信普遍服务。

(略)

3.强化信息网络安全。

(略)

4.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略)

  5.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略)

6.深入实施重点工程。

(1)“宽带乡村”工程。

到2016年,力争实现北川县、青川县、阆中市、华蓥市、达州市通川区、巴中市恩阳区、合江县、高县、沐川县、雷波县、松潘县等25个贫困县(市、区)95%以上的行政村通光缆。

(2)行政村通宽带民生工程。

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0%。

(3)贫困地区互联网覆盖工程。

到2020年底,实现所有已通电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

(4)农村中小学免费通宽带工程。

(略)

  (5)电视户户通工程。

到2020年,基本解决贫困户看电视难问题,实现“四大片区”电视户户通,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到村接入,交互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

  (6)广播村村响工程。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88个贫困县、所有行政村的应急广播系统,实现贫困村广播全覆盖。

四、进度安排

(一)交通方面。

到2017年,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3303公里和农村公路204万公里,实施渡改桥273处和客运站场建设4300个。

  到2020年,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600公里和农村公路2.4万公里,实施客运站场建设4580个。

  

(二)水利方面。

到2017年,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亿立方米,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0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96万亩。

  到2020年,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17亿立方米,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26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39万亩。

(三)电力方面。

(略) 

  (四)通信方面。

到2020年,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已通电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0%,广播电视基本覆盖所有贫困地区,交互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基本实现“四大片区”城市光纤到楼入户。

五、政策措施

(一)科学编制实施规划。

(略)

(二)健全投入增长机制。

(略)

(三)做好资金筹措方案。

(略)

(四)构建社会帮扶格局。

(略) 

六、资金筹措(略)

七、组织保障(略)

(二)产业扶贫专项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建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支撑,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确保一批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对象范围

以全省有扶贫工作任务的20个市(州)、160个县(市、区)为实施范围,重点是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以下简称“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

精准扶持建档立卡的168.48万贫困户497.65万贫困人口,对265.45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重点扶持。

二、目标任务

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安全高效的产业体系,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到2015年底,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种植、养殖、林下经济、特色业态旅游—91—等增收项目;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县实施1项以上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应用项目,形成1个特色产业;“四大片区”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到2020年,初步形成“跨乡联县”特色支柱产业体系,产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产业助农增收人均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三、进度安排

  到2020年,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600万亩,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600万亩,年出栏肉牛、肉羊及特色小家禽2.5亿头(只),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0万亩,农民合作社达到1.4万个、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达到8000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65%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率达到90%以上。

形成130个以上不同层级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点),打造1000个特色旅游村、1万个民宿旅游达标户。

四、政策措施

以规划为引领,以科技和质量为支撑,以投入为保障,不断强化贫困地区产业基础条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努力开拓产品市场,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抓产业规划编制,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针对我省“四大片区”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各片区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发展基础,指导贫困地区以县为单位制定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四川省“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

依据贫困地区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及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旅则旅,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统筹谋划粮油、畜牧、经济作物、林竹、水产、农产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格局。

其中,秦巴山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核桃、药材、蚕桑、苎麻、肉牛羊、特色水产、林下种养、农产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等产业;乌蒙山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茶叶、水果、蔬菜、竹木、畜禽、林下种养、农产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康体养生和休闲度假等产业;大小凉山彝区重点发展马铃薯、蔬菜、水果、茶叶、核桃、花椒、肉牛羊及林下种养、珍贵用材林、油橄榄、农产品初加工、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康体养生和民族文化旅游等产业;高原藏区重点发展青稞、马铃薯、酿酒葡萄、特色水果、食用菌、核桃、中藏药材、牦牛、藏羊及农产品初加工、休闲农业、民族文化旅游和户外体育旅游等产业。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条件。

通过山、水、田、林、路、园、沼综合治理,推进连片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改善,提升耕地质量,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夯实贫困地区特色种植业发展基础。

积极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加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健康养殖池塘、饲草饲料基地及棚圈、牧道、人工打贮草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贫困地区现代养殖业发展。

  加大贫困地区林区道路、森林保护和灌溉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培育。

加大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和完善旅游扶贫重点村道路、步游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标识标牌、休憩设施、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等设施,重点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和乡村旅游智慧工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

加快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工业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贫困地区与省内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对接,布局建设一批“飞地工业园区”。

积极推进贫困地区乡村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电商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三)抓科技示范推广,强化产业扶贫技术支撑。

始终把科技摆在突出的位置,启动实施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加大优良品种选育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力度,不断增强产业扶贫的技术支撑。

在贫困地区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保护利用当地特色品种,大力推进“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和“六良”(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灌、良机)配套。

组织农林科研教学单位专家、农业部门科技干部和各级各类农业技术协会专家到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帮扶和一对一带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针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

落实国家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搭建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平台,支持贫困户开展群众性创新创业活动,扶持“草根”能人、返乡青年、乡村旅游创客创新创业。

推进贫困地区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和科技人员激励政策试点,鼓励科技人员在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间双向流动。

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鼓励科技人员扎根贫困地区,在贫困地区创办领办企业、培训产业技术骨干、提供技术咨询等。

实施“三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科技人员计划,探索优势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的长效机制。

支持贫困地区各类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发展壮大骨干企业。

  (四)抓产业主体培育,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质量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

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合理利用贫困地区资源,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

培育一批知名的“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实现农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

实施旅游富民计划,建立完善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和民宿旅游达标户。

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通过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到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和结对帮扶、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结对子”,示范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提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五)抓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持续促农增收能力。

推动农业生产向产前产后延伸,构建产业基地、农产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产后商品化处理、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条,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解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提高产业促农增收能力。

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进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川藏高原”“大凉山”“圣洁甘孜”“广元七绝”“巴食巴适”等区域品牌,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拓展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扶持贫困村发展小微企业或工商户,优先支持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以手工制造为主的小微企业,鼓励外出务工能人回乡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创造就业岗位,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强化劳务技能培训,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鼓励和支持能人带动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减少盲目性,增强稳定性,增加务工收入。

实施乡村资源景观化工程,充分利用农业园区、森林景观、乡村聚落、水利风景等各类乡村资源,创建一批乡村类国家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品牌,推动乡村旅游业态多元化发展,以“旅游+”引领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

  (六)抓项目资金落实,强化产业扶贫投入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强化各项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确保政策实施到位、项目落实到位、投入安排到位。

在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的立项安排上对贫困地区进行倾斜支持,在产业发展相关环节上采取差别化的立项及资金补助政策,提高贫困地区项目资金的安排比例,各有关部门每年投向贫困县的项目资金原则上达到50%以上。

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政策上鼓励企业更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支持以土地、资源等入股参与产业发展,把产业发展红利装进群众腰包。

加大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下放财政项目审批权限,赋予贫困县项目管理的决策权和自主权,支持以县级政府为主体,围绕扶贫开发攻坚规划统筹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和资金,整合聚集各类投入,集中安排使用,实行资金精准投放,确保项目规划到户、资金到村到户,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新村建设扶贫专项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以新村建设为综合载体,加快推进危房改造,同步推进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环境整治、文化传承和社会管理,建设幸福美丽家园,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加快全面小康步伐。

一、对象范围

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以下简称“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为重点,统筹推进全省其他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和贫困村新村建设工作。

二、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

到2020年,完成11501个贫困村的新村建设,全面完成5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累计完成农村廉租房建设16.65万户,为农村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推进农村贫困户住房条件改善

把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放在首位,优先支持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建设,确保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

  1.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切实摸清农村危房现状,核实核准底数,锁定贫困户对象,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省级财政投入,提高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问题。

整合政策资金,统筹推进“四大片区”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开发攻坚。

2.加快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

对建不起房、改不起房的16.65万户特困群众,由政府主导提供农村廉租房。

省、市(州)、县(市、区)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社会捐赠帮扶资金用于农村廉租房建设,拓宽廉租房建设筹资渠道。

通过建、改、租、调、购等多种方式,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多渠道增加廉租房房源。

锁定特困户对象,研究制定农村廉租房建设计划,分年度组织实施。

  3.统筹实施农房抗震设防改造。

在地震基本烈度8度设防区及以上地区,实施农房抗震设防改造工程,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农房抗震设防改造,提高抗震减灾能力,保障居住安全。

(二)大力推进扶贫新村专项行动

坚持把扶贫解困作为新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四大片区”为主战场,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村建设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作。

  1.巴山新居建设。

在秦巴山区实施巴山新居建设,到2020年完成秦巴山区4432个扶贫新村建设,完成32.3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

  2.乌蒙新村建设。

在乌蒙山区实施乌蒙新村建设,到2020年完成乌蒙山区620个扶贫新村建设,完成6.4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

  3.彝家新寨建设。

在大小凉山彝区实施1000个彝家新寨建设和930个整村推进项目,到2020年完成大小凉山彝区1930个扶贫新村建设,完成7.7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

  4.藏区新居建设。

在高原藏区实施藏区新居建设,到2020年完成藏区2063个扶贫新村建设,完成2.6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

  “四大片区”以外的贫困地区要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到2020年完成2456个扶贫新村建设,完成15.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

(三)提升扶贫新村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

1.支持发展特色产业。

(略)

2.统筹推进设施配套建设。

(略)

3.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行动。

(略)

4.加强和构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体系。

(略)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新村建设扶贫要坚持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市(州)协调推进,县(市、区)为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总负责的领导体制。

省级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抓总,主要负责政策研究、规划指导、计划分配、责任监督等工作。

各牵头单位对所牵头的事项负总责,具体负责召集有关部门(单位)分析实施情况、研究工作措施、协调解决问题等;相关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主动配合。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新村建设扶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具体目标和建设任务,建立新村建设扶贫工作责任制。

  

(二)坚持科学规划。

落实科学规划理念,坚持规划先行,推进贫困地区新村规划编制。

重新审视并调整完善贫困地区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对新村聚居点、旧村落和传统村落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布局。

研究制定《四川省村规划标准》,提升贫困地区新村规划编制水平。

结合“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抓紧完成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十三五”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编制。

  (三)优化资源配置。

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

地方各级财政要将新村建设扶贫资金纳入年度预算,调整支出结构,增加危房改造和新村建设扶贫资金投入。

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贷款贴息试点,大力发展扶贫小额贷款,支持农村发展资金互助合作,拓宽困难群众筹资渠道。

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建立奖补机制,引导村组和农户盘活土地、房产等闲置资源。

  (四)强化统筹协调。

各地要根据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