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吨果品气调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1647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吨果品气调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000吨果品气调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000吨果品气调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000吨果品气调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000吨果品气调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00吨果品气调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000吨果品气调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吨果品气调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00吨果品气调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000吨果品气调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渭南市临渭区凭蒲果品服务部1000吨气调库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项目提出的理由

1、推进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

全面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加快发展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重点。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多样化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组织发展,鼓励种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和运销业,特别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营销业,创造名牌产品。

结合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化龙头企业布局。

引导促进龙头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实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行标准化生产。

推进龙头企业改革,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收购、租赁、转让等形式,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

引导龙头企业明确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要通过引导、扶持和支持,尽快形成一大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创出一大批农产品名牌,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并在全国形成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3、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规划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

一直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农业发展,特别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更加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

“中央1号”文件颁布实施,为大力发展农、林、果、牧业及产品的深加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机遇。

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指出: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要以围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组织实施“十大科技行动”。

其中之一为农业区域发展科技行动,开发区域优势产业和发展特色农业。

临渭区是陕西省的农业大县,全国粮、棉、油商品基地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农副土特产品主产区。

近年来,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以辣椒、冬枣、酥梨、蔬菜等为代表的土特产更是享誉全国。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临渭区区委、区政府按照十六大提出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实现方式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以传统农产品为主,大兴设施塑棚业,开发生态农业,倡导绿色食品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瓜、果、菜产业蓬勃发展,已由传统农业大县发展为特色农业大县。

采取科学种植,使农产品品质大大提高,产量稳步增长。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原则,杂果生产和保鲜贮藏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4、投资方向

国家及陕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已将发展农业列为优先发展和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

临渭区凭蒲果品服务部属农产品生产企业,与省内、市内有关农业科研院所建立有长期稳定的技术协作关系,具有一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能力,在农产品生产种植方面能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农产品销售服务,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以葡萄、桃、杏、早熟苹果为主的优质生产基地,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合作机制,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就业务工等方面农户带来优惠。

本项目依托已建设的优质生产基地,进行农产品保鲜贮藏,可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贮藏质量和市场供求率,符合当前国家和省上有关农业和农产品发展投资政策精神要求。

5、市场消费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用果品口味的转变,苹果、柑桔、酥梨、香蕉和葡萄等主要水果在各大城市市场独领风骚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而那些原本不走俏、不为人们所关注的杂果却出尽风头,逐渐成为人们的首选。

因为杂果营养价值及时令供给方面都别具一格,深受人们的厚爱,许多杂果的售价远远高出大宗水果的价格。

由于杂果一般具有适应性强,易管理,挂果早,见效快,成本低,且许多杂果对人体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所以说杂果在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方面,必将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果品,市场适应性强。

杂果在气调库中具有良好的保藏性,在淡季出库上市,补充淡季鲜果,调节市场供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大中城市的超级市场以及周边农贸市场需求量都十分大。

2.1.2 项目提出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4)国家及陕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

6)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7)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关于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有关政策规定

8)陕西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产业化开发的决定》;

9)陕西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10)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1)临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2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2.2.1主导产业结构和布局

2005年,渭南市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例为18.2%、46.2%、35.6%。

在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中已形成了设施农业、果业、规模养殖业以及农林产品深加工等特色的产业格局。

2.2.2基地规模和龙头企业分布情况

渭南市是陕西的农业大市,地处黄河中游关中平原东部,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各类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市域内十一个县市区均有特色的农产品种植面积。

目前已建成的农产品基地有:

以合阳、白水、澄城、大荔为主的百万亩优质苹果基地;以临渭区、大荔、华县为主的70万亩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以蒲城、大荔、临渭区为主的30万亩酥梨基地;以临渭区、大荔、蒲城、富平为主的百万亩设施塑棚基地;以合阳、华阴、临渭为主的30万亩红提葡萄基地;以临渭区、大荔为主的30万亩冬枣基地;以临渭区、华县、大荔、蒲城为主的20万亩时令特色杂果基地。

全市共有农产品100余种,总体分布为:

渭北塬区以生产优质苹果、酥梨、红提葡萄为主,秦岭山麓地区广种猕猴桃、板粟、山果等杂果为主,平原地区以发展瓜菜为主,滩涂地以水面养殖为主,临渭区沙苑以花生、黄花菜种植为主。

其中:

瓜菜果产量为150万吨。

瓜菜果的产量和产值在农产品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渭南市农产品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优质果品、蔬菜、肉牛、渔业为主的格局并向基地化发展。

龙头企业分布为:

果汁加工企业以安得利公司、恒兴公司、海升公司为代表,面粉加工以富民、天菊、合阳面粉厂等企业为代表,饲料加工以石羊集团、大农集团、隆发集团等企业为代表,油脂加工以八鱼油脂、龙首集团等企业为代表,乳品加工以富华乳业、红星乳业、兴隆乳业为代表,养殖业以临渭区绿奥公司、英考鸵鸟公司等为代表,肉制品加工以临渭区景壁公司为代表,蛋粉生产加工以渭南天斗集团为代表形成了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格局。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 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70%,目前尚有3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

农业是我国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

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2004年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提出,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006年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民增收,要坚持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这不仅体现在国家加大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和对农民的直接补助扶持力度,同时还需要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增强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快速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

本项目的建设,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为出发点,坚持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方向,这对于解决项目区农民果蔬产品“卖难”的实际问题,对于增加项目区果农、菜农现金收入,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2.3.2项目建设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

农业产业化就是按照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方式,实行农业企业化运作,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整体发育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实现质的跨越提出的内在要求。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需要农业龙头企业这样一个中间载体,通过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亿万分散的小农户和所面对的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大市场直接联系起来,实现农业生产及其后续的农产品加工、运销整个产业链条的有机衔接。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后“只要能带动农户,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不管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

临渭区凭蒲果品服务部千亩优质杂果生产基地的建设,正是立足于在项目区架起一座果农与市场的桥梁,通过“农户+基地+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方式,带领农民直接参与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使当地农民能够在“闯”市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大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农民在对接市场,了解市场,把握市场的同时,通过龙头企业这一中间缓冲环节,把较大的市场风险、市场压力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点,从而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而本项目所建设的1000吨气调库属于优质生产基地的配套项目,其目的在于提高 的贮藏时间和保鲜品质,延长果品的市场供应时限,提升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所以说,本项目的建设,既是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趋势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企业互利双赢的利益联结机构的需要。

2.3.3项目建设是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鲜食果品的绿色、无害化日益重视,对果品市场供应的季节性需求不断淡化。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果品大量进入我国市场,果品供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农业生产走基地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生产,绿色化标准,市场化经营道路,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打破“贸易壁垒”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后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

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和供应。

果品种植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推广,虽然解决了果品的质量、产量、绿色、健康等问题,但却造成了果品集中上市的销售难、销售价格低的问题,也不能解决人们对果品的无季节差别供应需要。

这就需要通过成熟的果品的保鲜贮藏技术,延长果品贮藏时限,错开果品成熟期的集中销售,满足市场供求。

贮存和保鲜是保证果品生产与销售中间的一个关健环节。

通过建设高标准的气调库,可以有效地延长果品贮藏期限,保证果品贮存品质,提高果品市场供应时限和反季节供应,有效地解决果品集中上市,从而造成果品销售难、销售价格低的难题,是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重要途径和手段。

2.3.4项目建设是扩大农民就业的需要

扩大农民就业或务工岗位,增加农民非农业生产性现金收入,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项目建成后,将在果品生产和市场销售过程中增加了一道贮存保鲜环节。

在此环节中,无论是果品的筛选、清洗、入库贮存、出库等过程,而是果品的包装、运输等过程,均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这可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务工岗位和机会,对于当地扩大农民就业务工,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2.3.5项目建设是充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项目幅射区渭南市是陕西省的农业大市,其所辖的11个县市区均有名优特色农产品规模种植。

据统计全市共有100余种农产品,2005年农产品种植面积800余万亩,总产量已达930万吨,其中瓜菜果产量为150万吨。

临渭区是以盛产多种名优土特产品而闻名全国的农业大县,县域经济以农为主,农产品种植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蓬勃发展,目前全区农产品种植达80余种,种植面积90余万亩,年产量达105万吨,其中瓜果菜年产量为15万吨左右。

近年来,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地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极大地激发了临渭区人民发展经济的热情。

但是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季节性强,成熟期集中,加之产量较大,多年来一直存在上市集中、销售难、销售价格低等难题,造成了“果贱伤农”、“菜贱伤农”,不仅降低了农民收入,而且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种植果蔬,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积极性。

本项目建成后,新增1000吨的果蔬保鲜贮藏能力,采取果蔬分类循环入库贮存,年可贮存不同种类的果蔬 吨以上,通过反季节销售可有效地提高果蔬市场供求和销售价格,提升临渭区果蔬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并能够带动当地交通运输、农资销售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从而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作出贡献。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渭南市概况

渭南市位于黄河中游,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公里,东西宽149.7公里,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位居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东大门”。

下辖一区(临渭区)、两市(韩城、华阴)、八县(华县、潼关、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阳、富平)和渭南高新区,196个乡、镇、办事处,其中建制镇107个,办事处13个,3235个行政村。

2005年底总人口54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7.3万人。

国土总面积131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4.8%。

渭南市交通便利,县县通铁路,乡乡通公路,西渭、渭潼、西禹3条高速公路,陇海、西南、西延、西韩、南同蒲等6条铁路与108国道,101、106等7条省道纵横贯通,市内国省道全面实现二级网化,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渭南市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东西开阔,海拔在330~2645米之间。

中部渭河冲积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

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

除秦岭山区外,年日照时数2009小时~2528.1小时,年均气温11.5℃~13.6℃,0℃以上积温4250.3℃~5022.9℃,大于10℃积温3780.8℃~4509.4℃,光能辐射量118.7~134.18千卡/平方厘米,是关中地区热量的高值区。

无霜期为199天~224天,年降水量508毫米~608毫米,年均降水量570毫米。

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56米/秒。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312.4亿元,增长11.7%。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56.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144.3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完成111.3亿元,增长8%。

人均生产总值5700元。

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一、二、三产占GDP比重为18.2%、46.2%、35.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6亿元,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亿元,增长22.08%。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5亿元,增长10.9%。

外贸出口总值完成7亿美元,增长66.7%;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400万美元,增长88.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4元,净增497元,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1882元,净增140元,增长8%。

3.1.2 临渭区概况

临渭区地处陕西省关中东部,渭河下游地区。

南依秦岭与兰田相接,北部平原与蒲城相连,东隔赤水与华县相望,西依零河与临潼和阎良区为邻,东北以洛河古道和大荔相间,西北与富平接壤。

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14-32公里,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

地理交通位置优越,区域优势突出,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

是陕西的东大门,在西部大开发中处于中东部发展力西移的第一承接区。

临渭区是渭南市的中心区县,是渭南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现辖28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495个村委会,2604个村民小组,国土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万公顷,总人口9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5万人,农业人口66.5万人。

3.1.3 临渭区自然资源状况

1)地形特征

全区地形呈梯状长方形,地势南高北低,依次分为秦岭山地、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和渭河平原四个地貌单元。

海拔在330-2449米之间,市区海拔338米。

2)气候气象

项目区属暖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3.6℃,年均降雨量555.8mm,最大积雪厚度17cm,最大冻土深度23cm,地下水位埋深15-20米以上。

自然条件对项目建设较为有利。

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建筑物应按基本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3)水文

境内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壤肥沃。

年均降水580.2毫米,最多降雨量为835.6毫米,最少为382.7毫米。

区内地表水系为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零河、尤河和赤水河。

4)工程地质

工程区域上部地层属第四纪全新统冲洪积层,上部以黄土、粘质砂土、砂质粘土为主,厚约4-10米,下部以砂、砂卵石为主,厚60-80米。

土壤承载力标准值小于200kpa,属中等自重湿陷性场地,需进行换土回填和地基处理。

3.1.4 临渭区社会经济状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临渭区农业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以“粮、棉、菜、果、畜”五大主导产业为主,农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2005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6.8亿元,粮食总产达到36.2万吨,棉花总产12.1万吨,油料总产1.2万吨。

果业面积稳定在14万亩以上,其中苹果4.51万亩,酥梨5.58万亩,杂果3.92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2.36万亩。

以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区大家畜存栏达到11.6万头,增长4.32%,其中奶牛存栏13062头,新增3077头,增长30.8%。

临渭区工业经济依托区位优势形成了以锅炉、医药、建材、化工和机械加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以涉农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在全区工业体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005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49亿元,增长13.11%,实现增加值2.36亿元,增长12.98%,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1%。

2005年,临渭区辖区生产总值完成54亿元,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9.68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完成22.15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完成22.17亿元,增长8.3%。

区级财政收入完成5045万元,较预算超收45万元。

辖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77亿元,增长34.82%。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0元,增长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71元,增长8.16%。

临渭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逐步由以农业为基础向以工业经济为主导,贸易和第三产业为方向的趋势转变。

进入21世纪,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以区位优势促成贸易、旅游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临渭区社会经济正进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时期。

3.1.5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临渭区是传统的农副产品大县,现有各种农副产品达80余种,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全县各个乡镇都形成了各自的农产品种植生产特色。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临渭区农产品业发展日新月异,已建成30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引进冬枣、洋香瓜、寿桃、油桃、酥梨、草莓等十余种新特品种,农产品产业化种植生产已成规模,发展势头正猛。

3.1.6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1、库址选择原则

本项目是中型果蔬产品保鲜贮藏项目,对于储藏、运输、管理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因此,库址选址应遵循如下原则:

1)交通方便,便于贮存产品的运输;

2)土地基础条件较好;

3)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

4)电力供应可靠;

5)劳动力充足;

6)距果蔬生产区较近,周边地区果蔬种植生产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2、拟建项目地点

本项目场址选择根据现有规模进行扩大,拟选择在临渭区凭信乡现有基地附近的蒲阳村。

该区水源充足,供电可靠,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和环境优越,具备建设果蔬气调库的原料、运输、以及空气、土壤、水质环境条件等。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2.1 国家政策支持和政府的重视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

国家对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六个战略重点之中就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重要内容,并将农副产品深加工转换增值作为农业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连续三年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和重要途径就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升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在今年初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全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社会和谐发展。

陕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将农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产业化开发的决定》,将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等列为重中之重,并制定优惠政策,协调解决农业产业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渭南市政府在制定的渭南市“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