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建议.docx
《关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建议
关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建议
Lt
D
关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建议
唐山师范学院张存桂
本文参照河北省教育厅编写的?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评估教师说课活动要点?
第三、4“说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个人的教学体验和最近听教师说课情况,发表个人见解。
一、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做一件事情,包括学习,正确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是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
至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还有两条理由:
第一,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以教师的教为主〞改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根底,具有一定水平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在知识总量迅猛增加、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一个知识分子一生用到的知识中,大学期间学到的不过占20%左右,其余80%的知识是走向社会之后靠自己继续学习获得的。
为此,我认为高职高专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学习而言——主要是学会两件事:
一是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二是学习的方法。
也就是说,要在大学期间为终身学习奠定可持续开展的根底。
总之,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十分重要。
二、影响学生学习方法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的外在因素。
这种影响是通过相对较长的教学过程、潜移默化的进行着的,而且完全有可能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反之,如果较多的教师仍在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还在或多或少地使用着注入式教学法,或者在搞应试教育,那么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一定是陈旧的、应试的。
由此可见,脱离“教法〞改革谈“学法〞是没有意义的。
〔二〕学生知识根底和学习能力水平
没有一定的知识根底,就难以形成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水平不高,也难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学习方法需要在一定的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根底上形成,而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终身。
不过在大学阶段,初步形成一套比拟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是可以做到的。
〔三〕非智力因素
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者的个性特征等,这些都是影响学习方法科学性的内在因素,它们是学生从小到大在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且一定会受到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且有意识地进行教育,完全能使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学习方法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学习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而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尤其是目前根底教育阶段仍未彻底摆脱应试教育、大学阶段仍有局部教师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大学阶段强调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三、关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建议
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总的原那么是:
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
要到达的目标是: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且习惯于自主学习。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这是实现自主学习最为关键的一点,也是目前学生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万万不可因为问题简单、“乖僻〞而不耐烦,更不要因为问题难以答复而恼羞成怒。
其次,等到有较多的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之后,再引导他们善于提问题,即不提倡简单地问“这道题怎么做?
〞“这个英文单词是什么意思?
〞之类的问题,而是鼓励他们提出经过自己思考之后还不能解决〔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对于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提出与教师、教材不同的做法、理解或观点和相应的问题。
敢于提问题,敢于与教师讨论甚至争辩,这是学生求异思维水平提高的表现,而这种思维和意识是形成创新精神的重要根底。
学生不提问题,是教育工作的极大失误。
2、教师主动质疑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为了使学生逐步做到敢提问题、会提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或课外辅导进行质疑,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同时,给他们做出如何提出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方面的示范。
建议教师编写一些有思考意义的思考题,经试用和整理后陆续收入自己的教案。
例如数学课讲了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考题:
银行个人存款利率是不是存期的函数?
炼钢车间钢水包的容积是不是使用次数的函数?
从你见到过的函数图像〔例如股市涨跌曲线,改革开放以来唐钢集团每年的钢产量等〕来看,你认为函数的4个性质中哪个最为重要?
在函数关系的5个要素中,哪些是根本要素?
等等。
如果只是提问“什么是函数〞,“函数有哪几个性质〞,对于大学生来说未免过于简单了。
一般说来,思考题的编制原那么是:
〔1〕有利于加深或加宽对知识的理解的题目,但深度和广度必须控制在教学大纲学习要求的限度内。
此类问题可以鼓励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解答。
〔2〕对学生容易产生似是而非理解的知识的辨析。
〔3〕学生在应用中经常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讨论。
〔4〕根本理论或根本方法的应用范围归类;典型问题的常见解决方法小结。
〔5〕有利于开展学生的逆向思维的题目——例如判断教材中命题的逆命题或否命题的真假。
需要说明的是,不要将思考题做成理论性很强的题目,这会使工科类、经济类的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题目的提问方式也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意深入浅出,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
思考题的来源,可以是学生提出过的问题、或整理教师向学生质疑过的问题、或聚集学生作业或考试答卷中的典型失误,这些都是教师指导学生改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水平的有用的原始材料,因为往届学生提出的或存在的问题很可能也是本届学生需要弄清楚或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校园网建成后,教师应将所任课程的思考题上网,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使用。
〔二〕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
参见笔者另一篇文章?
关于改革教学方法的建议?
。
〔三〕在几个教学环节上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当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重点可以先放在听课和复习上。
1、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习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考试也是要求学生背教材或照搬例题习题,学生听课的热情会愈来愈下降。
这决不是暗示教师可以脱离教材讲课,我只是希望教师能在介绍教材中知识“是什么〞的同时,讲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如果教师能深入浅出地表述知识的“为什么〞,能说明新知识与此前学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能说明理论或方法的应用场合和考前须知,能在讲例题之前启发学生寻找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能用与教材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在讲解例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能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技术成果,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兴趣,就会受到启发,并且有内容可记在自己的笔记上而不是在教材上写写画画,就能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长能力,还能逐渐领悟到学习知识的方法。
3、指导学生复习、小结和总结
过分关注考试成绩使得很多师生无视了教学过程,即我们的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有价值的知识?
由于课外作业成绩是学生平时成绩几乎唯一的来源,中学阶段又习惯了题海战术,因此学生往往以作业代替复习。
这样的学习模式完全不能适应终身学习,因为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多是出于工作的需要而学习,这种学习的效果通常不是靠几道习题或一次考试的分数就能检验和评价的。
本文之所以强调要在复习环节上给予指导,是因为知识只有经过整理、归类,弄清楚它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之后,才有可能有序地储存在大脑中,并在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中找到适宜的位置——这就是复习、小结、总结的作用,也是个性化学习方法中最难做到的环节。
教师仅仅在每次课结束前做一个小结,而且这个小结不过是刚刚讲过内容的罗列,这样做对学生复习指导意义不大。
建议青年教师在编制教学进度方案时留出各章小结和期末总复习的时间;在教案中认真写出每章小结的内容,最好有总复习的内容。
至少教师自己要能够将全书的知识脉络弄明白,才有可能在此根底上指导学生进行总复习和课程总结。
鉴于当前地方性本专科院校的学生还不大会独立地进行知识总结和总复习的现实情况,至少公共根底课和专业课还是有必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复习的。
至于个别教师将期末复习变成“勾重点〞、甚至是“透题〞,这是职业道德问题,已超出本文讨论的范畴。
4、通过作业批改和讲评进行指导
完成作业是学生首次应用学过知识解决一些根本的、较为简单的问题的过程。
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演算过教材中的全部习题,并能将其按涉及知识点和难度进行分类;能在布置作业时对稍有难度的题目进行必要的提示;能在课外辅导或作业批改中发现并指出其中典型失误,并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和提出改良意见;能在习题讲评和习题课上鼓励学生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寻找最正确解法,或另辟蹊径,或有独到见解——这样的指导肯定是有效的。
〔四〕结合能力培养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的学生学习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等。
这些能力在根底教育阶段已经初步形成,大学阶段需要进一步培养提高,而这要靠教师有意识地培养。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指导,也可以做一些专题讲座,讲一讲如何提高观察能力,怎样记忆英语单词,怎样对问题进行分类讨论,怎样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怎样上网查阅资料等等。
此外,建议有经验的教师就此写一些短文,供有兴趣的学生参考。
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学的内容〔例如知识复杂度不很高、教材文字可读性较强、教学大纲学习要求为“了解〞的内容〕,向学生布置自学的知识要点和学习要求,并对学习方法作必要的提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检查。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个性化的,但是许多人的学习习惯是在别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因此也是可以培养的。
教师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的学生自认为某科知识对自己“没有用〞,于是就应付甚至放弃,也有人明显“偏科〞;有的人学习经常是“临阵磨枪〞;有的总在念书,但成绩提高不明显;有人喜欢做题,有人喜欢背书,有人勤于思考,有人乐于动手,有人进入学习状态很慢,有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师不必要求大家用同一个模式学习,甚至必须按照教师习惯的模式学习,因为学习方法不仅应是科学的,而且也应当是个性化的。
教师要做的,一是正面告诉学生应当怎样做才是科学的;二是建议学生纠正其中一些明显不科学的做法。
〔六〕关于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可以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入手。
这里所说的学习习惯是指将学习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局部,与上文所说的学习习惯不同——这是指学习上惯用的做法。
终身学习,与其说是一种理念,不如说是一种习惯。
为此,大学期间,教师要通过提出学习要求和建议、布置预习内容、指定阅读教材内容或参考资料、指导学习方法、催促完成作业、定期检查复习情况等,使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能坐下来认真地学习。
四、指导学习方法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结合学生情况设计指导方案
如?
要点?
所说,主要是学生的根底,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先修课程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等。
只有如此,学习方法的指导才有可操作性。
要做到这一点,特别重要的是要多与学生接触,多观察他们的听课反映,加强课堂上下的师生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自己的教学。
以教师课堂提问和布置思考题为例,当教师能提出学生想搞清楚却又搞不清楚、想提问又不知该怎样问的问题时,教学效果是最好的。
2、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空泛地介绍学习方法的一般知识,学生通常不感兴趣。
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感到困难的内容的学习指导,特别是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指导。
一定要清楚学生对某个内容的学习困难究竟是什么,再想出解决的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十分清楚自己主讲的课程的根本理论、根本方法和根本技能,否那么指导是无的放矢。
3、注意个性化指导
用?
要点?
中的说法,就是“因材施教〞。
具体做法的建议是:
课后指导主要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余力的教师可以对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提出较高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所谓“抓两头〞;在课上指导那么主要针对学生学习方法中的共性问题提出建议——立足于指导,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
2007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