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docx
《精品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
习之中人④甚矣哉!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
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
渐渐扩展。
③踬:
跌绊。
④习之中人:
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日/吾日三省吾身
B.贵乎慎始/不义而富且贵
C.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
D.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
(1)C
(2)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
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
【解析】【分析】
(1)A项,前一句句意为:
一天。
日:
天。
后一句句意为: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日:
每天。
B项,前一句句意为:
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贵:
可贵。
后一句句意为: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贵:
富贵。
C项,前一句句意为:
回过头笑着对我说。
顾:
回头看。
后一句句意为:
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顾:
回头看。
D项,前一句句意为:
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
原来的,旧的。
后一句句意为:
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
故:
原因,缘故。
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
(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俯而读仰而思”的意思是:
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
这是我读书的两种姿势,所以在“读”后停顿。
“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
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所以在“得”后停顿。
故句子划为: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这篇文章通过主旨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告诉我们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的初始阶段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用文章中的话就是“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故答案为:
⑴C;
⑵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⑶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
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教学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注意结合重点语句的理解进行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
(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
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
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
“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
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
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
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驳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
C.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中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
(1)约定;离开;拉,牵拉
(2)①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B
【解析】【分析】
(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期”:
约定。
“去”:
“离开”。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期,约定。
”等字词的翻译。
(3)B项错误,并不是喜不自禁。
故答案为:
⑴约定;离开;离开
⑵①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
“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
“真不是东西!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阅读批注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
“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
(示例)景公身为一国之主,却善于听取意见。
烛邹看管鸟却不慎丢失,景公能够冷静下来听取晏子的意见,不能因为小小的事故而失去一位人才。
并且能听懂晏子的言外之意。
可见他没有因为位高权重就做事武断,而且善用人才。
(乙)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公作色太息,播弓矢。
弦章入,公曰:
“章!
自吾失晏子,于今十年有七,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弦章对曰:
“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
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
君其犹有谄人言乎?
”公曰:
“善。
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
(1)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多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义项,并根据文章前后内容说明选择的原因。
①数之公前(数:
①数目,数量;②几,几个;③计算;④天命,命运;⑤道术,方法)
我选第________个义项,原因:
________
②则臣服之(服:
①衣服,服装②穿(衣服)③从事,做④服从⑤敬佩,信服)
我选第________个义项,原因:
________
(3)(甲)(乙)两篇文章中的人物都在个人修养方面都有自己的优点。
请仿照示例,用批注的方法分别对下面两位人物进行点评。
晏子:
________
弦章:
________
【答案】
(1)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2)③;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②;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君主喜欢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3)晏子借指责烛邹来劝谏景公,列举烛邹的三条“罪状”,其实是希望景公不要因为丢失鸟而随便杀人,失去人才,导致失去民心。
晏子敢于进谏,善于进谏。
;弦章善谏。
他借生活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如大臣以君主的喜好为自己的喜好,尺蠖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变成什么颜色等,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
【解析】【分析】
(1)语句“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的意思是:
晏子死了有十七年,齐景公请诸大夫饮酒。
景公射箭脱靶,堂上的百官叫好。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2)①句“于是召而数之公前”这句话的意思是:
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
所以“数”是“计算”。
②句“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的意思是:
我听说,君主喜欢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据此,这里的“服”是“穿(衣服)”。
据此可选择作答。
(3)【甲】文叙写齐景公因烛邹没有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向齐景公委婉地列举了烛邹的三条罪状,本意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改变了主意,没有杀烛邹。
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思维敏捷、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
【乙】文叙写齐景公射箭脱靶而群臣齐声喝彩的故事,引出了弦章对景公的劝谏。
他借生活中“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的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
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
⑴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⑵③;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②;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君主喜欢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⑶①晏子借指责烛邹来劝谏景公,列举烛邹的三条“罪状”,其实是希望景公不要因为丢失鸟而随便杀人,失去人才,导致失去民心。
晏子敢于进谏,善于进谏。
②弦章善谏。
他借生活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如大臣以君主的喜好为自己的喜好,尺蠖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变成什么颜色等,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言语句的意思的理解,根据其现代汉语的意思进行断句。
⑵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积累,同时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人物形象描写的语句的理解。
【参考译文】
齐景公喜欢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鸟却飞走了。
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
晏子说:
"烛邹有三条罪行,请让我将他的罪行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
齐景公说“好。
”于是齐景公就召见了烛邹。
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
“烛邹!
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因为了一只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说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是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罪状列完了,请杀了他。
”齐景公说:
“不用处死了,我现在明白你的指教了。
”
晏子死了有十七年,齐景公请诸大夫饮酒。
景公射箭脱靶,堂上的百官叫好如出于一人之口。
景公变了脸色叹息,丢掉了弓箭。
弦章进来。
景公说:
“弦章!
自从我失去晏子,已经有十七年了,没有听到过我不对的地方。
今天射箭偏离了靶子,但是还是一致叫好。
”弦章回答说:
“这是各位臣子没有才能啊:
(他们的)智慧不足以知道你的不对,(他们的)勇气不足以触犯你的威严。
但是有一点,我听说国君喜好的(颜色),那么臣子就会穿那颜色的服装;国君喜欢吃什么,那么臣子就会吃什么。
'正如尺蠖吃黄色的植物身子会是黄色,吃青色的植物身子会是青色,国君您可能还有食小人谄言的嗜好吧!
”景公说:
“好!
今天的对话,弦章是国君,我是臣子。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今有三人焉:
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
“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①,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②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
要者以势驱之耳。
注:
①须臾:
很短的时间。
②康庄:
平坦的大道。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跳而越者与千金/借旁近与之
B.彼勇者耻怯/不耻下问
C.今有三人焉/吾日三省吾身
D.顾见猛虎/左顾右盼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3)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形势驱使他罢了。
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答案】
(1)C
(2)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3)示例:
①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形势对人的思想的制约作用。
②人有勇敢和怯弱之分,当遇到不正义行为时,有人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有人选择逃避。
【解析】【分析】
(1)A.给;B.以……为耻;C.三个/泛指多次;D.看。
故选C。
(2)根据句意“回头看见一只凶猛的老虎向他逼来,这个怯懦的人还不等别人告诉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宽阔平坦大道一样跨过了深谷”来划分即可。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谈看法谈启示的题,注意一定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以发挥。
示例:
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总是将信仰正义放在首位;有的人受到环境的制约,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不能一概而论。
故答案为:
(1)C;
(2)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3)示例:
①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形势对人的思想的制约作用。
②人有勇敢和怯弱之分,当遇到不正义行为时,有人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有人选择逃避。
【点评】
(1)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现在有三个人:
一个勇敢,一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一个怯懦。
有人同他们一道走到深谷边,并且告诉他们说:
“能够跳起跨越这深谷的,就是勇者;不能跨越的就是怯懦。
”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跨过深谷;那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和怯懦的人就不能。
又告诉他们说:
“能够跳过去的,给他千两银子;不能跳过去就不给。
”那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追逐金钱利益,也一定能跳过去;那个怯懦的人还是不能过去。
一会儿,回头看见一只凶猛的老虎向他逼来,这个怯懦的人还不等别人告诉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宽阔平坦大道一样跨过了深谷。
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分吗?
关键是因情势驱使他们罢了。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日中不至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蒲松龄。
B.本文记述了七岁的元方据理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而后友人下车引之,说明友人非常热情、平易近人。
C.“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D.友人过中不至说明了友人不守信用,太丘舍去说明了陈太丘不重视友谊、只在乎自己的时间观念。
【答案】
(1)舍弃、抛弃;正午时分;牵、拉
(2)①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舍弃他先走了。
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赶到。
②中午了你没到达,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数礼貌。
(3)C
【解析】【分析】
(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引”:
牵、拉。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舍”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舍弃、抛弃”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去”:
离开。
“乃”:
才。
“日中”:
正午时分。
“对”对着。
(3)C说法正确。
A《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主编的志人笔记小说集。
B友人下车引之,说明想博得元方的好感,表示歉意,请求原谅。
D“太丘舍去说明了陈太丘不重视友谊、只在乎自己的时间观念”错。
“太丘舍去”是因为与友人有约在前,但友人已经失约,怕等不到他,不得不“舍去”。
故答案为:
⑴舍弃、抛弃;正午时分;牵、拉;
⑵①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舍弃他先走了。
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赶到;②中午了你没到达,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数礼貌
⑶ C。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做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方卖宅
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④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
“不尔,是欺之也。
”
(选自《唐语林》)
【注】①陆少保:
即陆元方。
少保,官职名。
②东都:
指洛阳。
③直:
同“值”。
④遽:
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
B.但无出水处耳/止增笑耳
C.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D.不尔/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B
(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解析】【分析】选自《唐语林》。
作者:
王谠。
年代:
北宋。
(1)A:
在/对;C:
埋怨/说;D:
表否定/通“否”。
故选B。
(2)这句话的意思是:
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
“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型,要注意:
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从“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不尔,是欺之也”可以看出陆元方的诚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故答案为:
⑴ B;
⑵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⑶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⑶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
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
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附参考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
“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
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
“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刘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