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8上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0777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88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8上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8上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8上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8上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8上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8上精品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8上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8上精品教案.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8上精品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8上精品教案

人教版(2013版)地理

八年级上册

全册精品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

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

3.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课时安排

本节共分3课时。

“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各用1课时。

34个省级行政区可另加1节课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

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

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

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

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

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

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位置优越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

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

但对这幅图的理解,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

因为在这幅表示立体地球的平面图中,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比例似乎太不成比例了。

有学生就说,我还以为赤道是北极圈呢!

所以我用的是地球仪,请学生上来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界线的大致位置,再说出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就不难了。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1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

平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

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3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在活动题中。

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

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

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归纳如下:

活动第1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

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活动第2题──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活动第3题的表格中最后一项“其他”,我想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综合考虑,那就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2.国土辽阔

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4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

“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说明:

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

然后结合第5页活动题2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和活动题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

(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

)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因为初一新教材有关时区的知识已删去了,所以只要跟学生解释说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就行了。

通过这两个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

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

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

“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

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

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

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

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

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

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事例材料:

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国军用侦察机向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机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邻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

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

请同学们思考:

美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我国的主权?

为什么?

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随后阅读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

最后活动题4让学生讨论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

也可让学生补充一些不利的地方,培养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

如边界很长,国防建设上就会有许多困难;领土很大,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不少,不利于全国统一、繁荣……

3.34个省级行政区

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

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

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是利用一幅巨大的木制的中国政区挂图(虽然有些古老,但很好用,很直观),按照课本P8活动题中按方位将我国分作7个区域来讲34个省级行政区位置的。

每讲到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

⑴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⑵根据形状单个记忆:

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

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⑶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

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⑷七字歌: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⑸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

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顷(青海);

十一逢中秋(重庆);银河渡口(天津);宝地(贵州);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川)

⑹拼图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各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中国政区图,看哪组拼得最快。

⑺练习:

找出与江西省相邻的省;以辽宁省为起点,沿着海岸线,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以广西为起点,沿着陆上疆界,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找出长江干流、黄河干流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等等。

以上是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位置的记忆,注意一定要紧密结合地图。

而简称和行政中心,主要交给学生课后记忆,下节课抽查、演示或板书就可以了。

难写的字、有两个简称的都要特别提醒一下。

有些也可适当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一提。

如湖南的湘,湘江、湘妹子、李湘;山东的鲁,鲁国,鲁花花生油,等等。

依据课标,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也不可能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后面有时间能做一节课练习最好。

第二节人口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能说出我国人口总数及在世界上的位置。

②能列举实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

③能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并说明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能力目标

①能画出并通过“我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②借助多媒体手段,运用“中国的人口密度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概况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国的人口国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统计有关数字和实例体会人口国策的意义并拥护人口国策,确立人口数量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观念。

【教学重点】

 ①我国人口总数与增长趋势。

②人口国策的内容与要求。

【教学难点】

 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

《我国人口增长图》《我国人口分布图》;调查家乡人口情况,准备相关数据,存入电脑;录相剪辑;电视画面剪辑;Excel电子表格;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

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教师:

同学们,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想呢?

这众多的人口会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哪些影响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人口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二、讲授新课: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

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录相】学生所举典型例子:

暑假自己要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广东去,到了南阳火车站发现那里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车上人满为患,碰上暑运高峰,只有感叹“行路难”了;去镇上赶集,碰到街上人流、车流拥堵不堪,100多米的街道,半个钟头才挤出去。

2.【使用Excel计算】提供河南省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河南的人口密度。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3.【比较】比较中国(12.95亿),印度(10亿多)、美国(2.82亿)、俄罗斯(1.45亿)四国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设想】以人口总数计,假如同国外朋友聚会的话,每次其中至少会有一个中国人(形象地感受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5.【解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

(人口直线上升,增势迅猛)

教师:

(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举例】结合书上活动说说:

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补充更多的实例。

(学生回答举要:

【展示图片】农民外出找活难,闲居在家导致赌博成风;农村基础医疗、卫生设施差,就医难;城里下岗人员多,社会就业压力大;大量废弃物造成城市垃圾污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六,但由于人口多,我国人均GDP仍较低……)

6.【教师小结】:

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7.【利用电脑算一算,想一想】结合活动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

(活动旨在说明让学生从“国家”到“自身”真切地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

坚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到0.88%,把出生人口减少到2.5亿人;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多一个弟妹,会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响自己的成长质量。

(二)我国的人口分布

1.【投影比较】

国家

领土面积

(万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

(亿人)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中国

约960

12.95

134

美国

937

2.76

29.5

俄罗斯

1707

1.45

8.5

世界平均

39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

2.【读图,提问】看《我国人口分布图》,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3.【利用Excel计算,比一比】东部地区以江苏、山东为例,西部以新疆、西藏为例。

(通过数据,对我国人口分布有更明确的认识)

省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万)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4.【探究】联系我们西峡的人口分布状况,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活动说明:

联系家乡的人口分布,学生更容易认识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

学生回答提要:

东南部的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是主要的耕作区,自然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好,城镇和产业密集,经济发展较快,因此人口密度大。

而西部、北部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所以人口稀少。

5.【讨论、交流】针对教材活动2图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6.【教师小结】:

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

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

(三)家乡的人口现状

1.【展示各自准备的数据,投影】人口调查汇报:

请各活动小组的代表介绍你们所在的村组的人口资源调查,提供以下数据:

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2.【分析】说说家乡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每年新增人口仍较多;人口密度大,有的村组每平方千米超过千人。

3.【举例】这种人口状况给家乡带来的不利影响。

(学生回答举要:

【放录相】人多、耕地少,农民增收难;农村闲散人员多,麻将泛滥,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这几年回车镇进入入学高峰期,教师缺编,教学设施紧张,大班教学,影响教学质量……)

4.【想一想】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你认为根本的解决措施是什么?

(学生回答提炼: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于国于乡于己都有利。

5.【宣传活动】近期进行一次“唤起民众的人口忧患意识,介绍计划生育好处”的宣传。

(说明:

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黑板报等,要以浅显的道理,身边的鲜活事例,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宣讲。

三、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我国2000年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5%

B.总人口为10.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C.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D.总人口为13.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

2.下列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各地没有多大差别B.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C.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带D.人口的分布西北多、东南少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B.南方地区人口比北方少

C.昆明——哈尔滨一线的以西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下

D.大江、大河的中上游人口密度大

4.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的增长叙述正确的是()

A.1995年我国人口达12亿,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B.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2%

C.旧中国由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快

D.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迅速增长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中国人口基数大,但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所以我国人口增长缓慢

③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④黑河—腾冲线是中国重要的地形分界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中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A.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B.提高人口的素质

C.实行计划生育D.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7.在图1.2-4国家中,人口最多的是()

8.我国全部位于热带的省级行政区是()

A.海南省B.台湾省C.云南省D.广东省

(二)综合题

1.读图1.2-5“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均增长情况”,分析回答问题:

(1)1952年至1990年,我国居民消费总额增长了倍,人均消费水平只增长了倍,主要原因是。

(2)1952年至199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了倍多,人均粮食却只增长了倍,主要原因是。

(3)由此可见,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不仅加重了国家、社会、家庭的负担,也影响了水平的提高。

2.读图1.2-6分析:

(1)从图上可以看出,旧中国较长的历史时间中,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死亡率,人口增长。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上升。

(3)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发展和条件要适应,为此我国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

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据下表中提供的数据,指出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中国的人口密度是()。

 

俄罗斯

中国

美国

日本

加拿大

面积(104km2)

1087

960

937

37

997

人口(亿人)

1.45

12.95

2.73

1.29

0.31

四、课堂总结:

1、【学生总结】:

本节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从我国人口现状、分布规律、人口密度及人口众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的计生国策等方面小结。

2、【教师总结】:

本节我们通过使用大量的影象、图片和数据,认识了我国人口的特点,知道了因为人口多而带来的大量的负面影响,从而认识到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同时,本地人口数据的研究,也使我们切身体会到人口多带来的众多不利因素,从而使我们更加遵守和拥挤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各国人口比较

2、我国人口众多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的人口分布

1、现状:

东多西少

2、原因:

(三)家乡的人口现状

六、课后体会:

 

第三节民族教案

清华附中 唐秀梅

学习目标:

①运用资料,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

②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

③运用资料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

④通过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⑤理解我国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

运用资料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理解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团结统一的正确观点。

②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民族分布图,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欣赏歌曲:

请大家先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承转过渡:

从《爱我中华》的MV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有着56个民族,宛如一个民族百花园。

这些民族的构成如何呢?

读书回答:

请同学们读教材P15第二自然段和老师提供的资料(见附件1),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人口占全国的比例是多少?

另外的55个民族为何被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汉族有1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91.5%。

另外55个民族人口数总和仅占全国的8.5%,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

2.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也不尽相同,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壮族有1692.6万人。

3.还有哪些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呢?

满族:

1038.8万人,维吾尔族:

1006.9万人,苗族:

942.6万人,彝族:

871.4万人,土家族:

835.4万人,藏族:

628.2万人,蒙古族:

598.2万人。

这些都是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

4.有些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较少,你知道人口在一万人以下的有哪些吗?

鄂伦春族:

8659人,独龙族:

6930人,赫哲族:

5354人,高山族:

4009人,珞巴族:

3682人,塔塔尔族:

3556人。

显而易见塔塔尔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少的少数民族。

同学们可以与自己所在的学校的人数做一下比较。

承转过渡:

我国这56个民族,有人口上亿的大民族,也有几千人的少数民族,但却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在这方面我国有相关的民族政策。

政策解读:

我国的民族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根据这一原则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民族平等进行了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