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帝国德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0128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5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耳曼帝国德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日耳曼帝国德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日耳曼帝国德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日耳曼帝国德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日耳曼帝国德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耳曼帝国德国.docx

《日耳曼帝国德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耳曼帝国德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耳曼帝国德国.docx

日耳曼帝国德国

 

德国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

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

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

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若干人组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

德国是世界的第四大经济体。

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

1990年10月3日,冷战以来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因此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

中文名称: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英文名称:

Germany

简称:

德国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柏林

主要城市:

柏林、波恩

国庆日:

1990年10月3日

国歌:

《德意志之歌》

官方语言:

德语

货币:

欧元

时区:

+1时区

政治体制:

联邦制

国家领袖:

霍斯特·克勒,

人口数量:

8211万(2008年)

人口密度:

231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

德意志人

主要宗教:

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国土面积:

357022平方公里

GDP总计:

28970亿美元(2006年)

人均GDP:

39710美元

国际域名缩写:

.de

道路通行:

靠右行驶

 汉语中的日耳曼、条顿,来源于英语里Germany和Teuton,这个称呼大概是从公元前90年开始,指称斯堪的纳维亚南部移居中欧的民族。

而「德意志」则是这些部族使用的语言,最后才演变成对德意志民族居住地的称呼,更由此衍生成「德意志帝国」、「德国」。

  德意志一词是汉语音译,德语原文是Deutschland,在古高德语中是“人民的国家”、“人民的土地”之意。

  主要节日

  国庆日:

10月3日(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日)

  纳粹受害者纪念日:

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纳粹德国设在波兰境内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日,1996年1月3日确定)

  民主日:

5月7日

  其他重要节日:

新年:

1月1日;1月27日;复活节:

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周日(3月21日至4月25日间);五一劳动节:

5月1日;圣诞节:

12月25日。

  中央银行:

德意志联邦银行(DeutscheBundesbank)

  德国统一的象征:

1871年: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

国家政要:

联邦总统霍斯特·克勒(HorstKoehler),2004年5月当选,7月任职;联邦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Merkel),2005年11月就职,2009年9月27日,连任就职。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

自上而下由黑、红、金(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

三色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在后来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飘扬在德意志大地上。

拿破仑后,一位诗人见到一个穿黑披风佩挂红色肩章及金色纽扣的学生义勇军时,唱着「黑色象征悲悯被压迫的人们,红色是争取自由的心情,金色是理想和真理光辉的表徵」,于是以黑、红、黄三色旗作为统一的德国的国旗。

后多次改制。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仍以三色旗为国旗。

1918年德意志帝国垮台后,魏玛共和国也采用黑、红、黄三色旗为国旗。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依然采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锤子、量规、麦穗等国徽图案,以示区别。

1990年10月3日,统一后的德国仍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旗。

三色国旗可在机场、宾馆、宴会和其他场合悬挂。

联邦政府机构和驻外使馆等悬挂带有黑鹰图案的国旗。

国徽

 

 德国国徽 为金黄色的盾徽。

盾面上是一头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黑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1950年制定的德国国徽也是历史的产物。

其图案为一枚土黄色盾徽上绘一只风格独特的黑色雄鹰,鹰的喙、爪均为红色。

这一图案最早出自于十二世纪的霍亨京伦家族,该家族曾统治普鲁士,后来成为德国皇室。

以雄鹰入图,早在九世纪就已经出现。

据说,该图案是由法兰克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从罗马帝国传人德国的。

国歌   

《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词是奥古斯特·海因利希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于1841年撰写的,曲调采用“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1809年)所创作的歌曲《上帝拯救弗朗是皇帝》的旋律。

1922年在纪念魏玛共和国成立三周年之际,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将“德意志之歌”升格为国歌。

1952年,在联邦总统豪伊斯和联邦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一次通信中,这首歌重新被承认为国歌。

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和联邦总理科尔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确认了“德意志之歌”对统一的德国的传统意义。

 

 统一、法权与自由  EinigkeitundRechtundFreiheit 

 为德意志祖国!

  fürdasdeutscheVaterland!

 

 让我们为此目标奋斗  Danachlasstunsallestreben

 兄弟般地以心灵和双手!

  brüderlichmitHerzundHand!

 

 统一、法权与自由  EinigkeitundRechtundFreiheit 

 是幸福的保证!

  sinddesGlückesUnterpfand!

 

 在幸福的光芒中繁荣、兴旺、昌盛  BlühimGlanzediesesGlückes, 

 德意志祖国!

  blühe,deutschesVaterland!

 

 在幸福的光芒中繁荣、兴旺、昌盛  BlühimGlanzediesesGlückes, 

 德意志祖国!

  blühe,deutschesVaterland!

国花:

矢车菊,又名蓝芙蓉、荔枝菊、翠蓝,属于菊科。

国鸟:

白鹳,一种著名的观赏珍禽。

在欧洲,自古以来白鹳就被认为是“带来幸福的鸟”,是吉祥的象征,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专门来拜访交好运的人的。

白鹳被选为国鸟后,不少德国家庭特地在烟囱上筑造了平台,供它们造巢用。

【人口】约8211万,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索布族人,弗里斯兰人和吉普赛人。

有725.6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8%。

通用德语。

居民中30%信奉新教,31%信奉罗马天主教。

德语为通用语言。

 

柏林

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

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

施普雷河和哈维尔河流经该市。

柏林市也是德国十六个联州州之一,因此也称为柏林州,和汉堡、不来梅三个城市同为德国的城市州。

既有巴洛克风格的灿烂绚丽的弗里德里希广场,也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申克尔剧院,既有富丽堂皇的宫殿,也有蜚声世界的现代建筑流派作品。

柏林是世界重要的文化学术交流场所之一,有柏林爱乐乐团、柏林电影节、还有音乐剧目“巴黎圣母”和众多国际著名的展览和博物馆。

市徽

从十九世纪普鲁士王国开始,柏林一直是“日耳曼帝国”的首都。

柏林早在13世纪时已成为贸易集镇,柏林在1237年建成,17世纪发展成为地方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它是德国首都和最大城市。

战后,东、西柏林分道扬镳、各自发展。

1990年两德统一,柏林结束了一个城市、两种制度的局面,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

1994年4月5日,柏林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第三帝国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

同年2月27日发生了国会纵火案。

1936年在柏林举办了第16届奥运会,纳粹德国将其作为展示自己的橱窗。

1938年的水晶之夜事件中,柏林发生了打砸抢犹太人财产的事件。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幻想在战后将柏林建设为其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首都,更名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他的御用建筑师斯佩尔为此设计了庞大的沙盘模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盟军的空袭和苏联红军的进攻,柏林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1943年11月22日,英国皇家空军派出764架轰炸机,展开大规模轰炸柏林的“柏林战役”,炸毁了东起蒂尔加滕和夏洛滕堡、西至斯潘道和西门子施塔特的整片区域。

从1943年11月到1944年2月,“柏林战役”一共对柏林发起13次大规模空袭,其中9次的轰炸规模在500架以上,摧毁了柏林1/4的市区,四郊和市区内的150多座电气、军火、通讯设备和轴承工厂,炸死1万多人,并使150万人无家可归。

市区90%的建筑被摧毁,树木全部被砍光,水电系统也遭到破坏。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调集了22000门大炮和白俄罗斯方面军的10个集团军,开始对柏林的总攻。

5月1日苏联红军的旗帜插上了勃兰登堡门和国会大厦。

5月8日德国投降。

冷战时期

  随着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不仅仅德国,而柏林也按照战前柏林的行政区界线被分成两个部分——由苏联控制的东柏林(范围包括战前23区中的12个区),以及由美国、英国、与法国控制的西柏林。

柏林变成了苏美冷战的聚集点。

  1948年为了反对盟国在德国西部实行的货币改革,以及迫使盟军退出柏林,苏联对柏林展开了长达半年的封锁。

盟国通过柏林空运挫败了苏联的企图。

  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工人展开了抗议生活水平下降而举行起义,起义不久即被苏联军队镇压下去。

1958年11月10日,赫鲁晓夫宣称四大国对柏林的占领已经过时,要求美英法从西柏林撤军,并称6个月之内西柏林应当成为苏军可以自由进出的“自由城市”。

  由于大量东德居民通过不设防的柏林分界线涌入西柏林和西德,1961年8月13日,东德建起了柏林墙。

10月25日,美国坦克开到弗里德里希大街南部的查理检查哨,试图进入东柏林,与90米开外的苏军坦克对峙了16个小时。

此后柏林成为东西方意识形态交锋的最前沿。

  由于存在种种历史问题和制度上的缺陷,1989年,东欧国家民众掀起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政权的总抗议。

1989年11月9日深夜,东德被迫宣布开放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柏林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柏林墙被拆除。

  1991年,德国议会投票决定在2000年之前将首都从波恩迁回柏林。

此后柏林展开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

在国会大厦北面修建了新的国会和总理府。

以前是柏林墙脚下布满地雷的警戒地带的波茨坦广场重新成为柏林的商业中心。

德国已经恢复了其在欧洲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地位。

观光游览

柏林经济、文化事业均非常发达。

鸟瞰柏林,其周围被森林、湖泊、河流环抱,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

城市仿佛沉浸在一片绿色海洋中,施普雷河从南面缓缓流过市区。

亚历山大广场电视塔,四周环以现代化的旅馆、商店、会议厅、教师会馆等大型建筑,气魄雄伟、造型美观。

库尔费斯腾达姆商业街长3千米,商店、服饰店、画廊鳞次栉比。

著名的菩提树街,是欧洲最著名的林荫大道。

此外,用乳白色花岗岩筑成的勃兰登堡门、有800年历史的圣母教堂、市政厅、博物馆岛上的古老建筑群、“水晶宫”共和国宫、洪堡大学等亦十分著名。

古老的夏洛特堡宫周围分布着埃及博物馆、古董博物馆、史前早期博物馆和应用美术馆等重要文化建筑,其内收藏着许多珍贵文物和艺术品。

古老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直侧建有八角形的新教堂。

1957年落成的银色、屋顶呈蚌壳状的会议大厅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勃兰登堡门上的雕塑  

市内米特区西南缘挺立着勃兰登堡门,是曾经作为柏林象征的凯旋门,建于1791年,全部用乳白色花岗岩筑成,门楼上耸立着用青铜铸造的胜利神像。

勃兰登堡门东侧延伸着菩提树下大街,为长1.2公里,宽60米的林荫大道,两旁宫殿林立,和现代化建筑群交相辉映。

威廉大街由北往南穿过菩提树下大街,曾是希特勒政府活动中心。

东为亚历山大广场,有新建的办公大楼,是原东柏林市政府所在地。

旁有宏伟的共和国宫,外表全部用巨型特制玻璃镶嵌而成,是原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召开会议的大厦。

勃兰登堡门西侧有过去的帝国大厦,已部分修复。

往西蒂尔加滕区中耸立着1957年落成的议会大厦,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在此举行过上百个国际会议。

该区西端为柏林动物园,建于1841年,饲养着许多珍贵动物,为世界最大的动物园之一。

蒂尔加滕区西南延伸着库尔菲尔斯特达姆林荫大道,两旁现代化商店林立。

柏林植物园和植物博物馆建于17世纪,原是皇家花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

泛舟施普雷河

市区西部沿哈弗尔河分布着大片湖泊和森林,其北是奥林匹克体育场,1936年为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专门修建,体育场周围有占地100多公顷的游泳场、冰球场、网球场和赛马场。

市内还有洪堡大学(建于1809年)、自由大学、工业大学、艺术科学院、博物馆、图书馆及歌剧院等文化设施,文化事业发达。

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宜人的景观,旅游业发达。

 

 著名景点:

柏林中央车站、博物馆岛、德国总理府、德国科技博物馆、德国国家博物馆、国会大厦、勃兰登堡门、6月17日大街、菩提树下大街、查理检查站、柏林电视塔、波茨坦广场、御林广场、圣赫德韦格大教堂、柏林大教堂、尼古拉小区、亚历山大广场、柏林动物园、选帝侯大街、夏洛滕堡宫、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东柏林、西柏林、圣母教学、市政厅、共和国宫、威廉皇帝纪念教堂、仁义大厅等

文化

  

柏林拥有众多的歌剧院、剧院和乐团。

  德意志歌剧院(DeutscheOperBerlin)国家歌剧院(DeutscheStaatsoper)轻歌剧院(KomischeOper)柏林剧团(BerlinerEnsemble)柏林剧场(SchauspielhausBerlin)

  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Philharmoniker)

教育

  柏林有四个比较著名的大学:

  柏林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柏林理工大学或柏林科技大学)

  柏林艺术大学

著名人物

  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

  约翰·戈特弗里德·沙多(JohannGottfriedSchadow)

  威廉·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

  库尔特·图霍夫斯基

  玛莲娜·迪特里茜

  贝尔托·布莱希特

  埃里希·米萨姆

  沃尔特·格罗佩斯

  阿道夫·希特勒

 

汉堡

汉堡是德国三大州级市之一,也是德国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金融中心,是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

另外汉堡是德国著名的一支球队,也是一种食品的名字。

 

汉堡汉萨自由市位于不莱梅东北部易北河岸,是德国北部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是德国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柏林。

在行政上,它是一个州,相当于中国的直辖市,与德国其他13个联邦州地位相同。

面积755.3平方公里,人口170万。

市中心有2个美丽的湖泊:

Außenalster和Binnenalster,都汇入Alster河。

除美国西雅图外,汉堡是世界上第二大飞机制造区,生产“空中客车”。

汉堡大多数工业和外贸有关。

汉堡是音乐家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故乡。

有多座剧院和6座博物馆。

有两所大学,多所高等学校。

汉堡歌剧

  汉堡在歌剧领域同样十分闻名,德国的第一座公共歌剧院便于1678在汉堡落成。

当时热爱艺术的汉堡人要求拥有一个为所有人开放的歌剧院,而非只为贵族阶级。

  现今汉堡的国家歌剧院举世闻名,西班牙著名女歌剧演员MontserratCaballé从这里走向世界,被誉为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多明戈、帕瓦罗蒂等举世闻名的歌剧演员都曾在这里演出。

  除此之外,在汉堡也能经常欣赏到优秀的话剧和音乐会。

汉堡四大历史事件

  四个历史事件铭刻在汉堡人的记忆之中:

  1、从1806年到1814年被拿破仑的军队占领。

占领一方面给汉堡带来了民主的革新,另一方面给汉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苦难。

  2、1842年的大火灾,在这次火灾中城市的三分之一被烧毁。

但这场火灾也有其积极方面:

汉堡得以进行新的现代化建设。

  3、1943年的轰炸。

轰炸是对德国攻击的回应,但是它给汉堡人民带来的沉重打击只有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其它城市可比。

汉堡大部分被摧毁,几万人死亡。

  4、1962年的大洪水,德国北部的广大地区和汉堡淹没在水中。

 

不来梅

1.不来梅州位于德国北部威悉河入海口处,该州由两个城市——不来梅市和不来梅港组成,面积404平方公里,人口68.4万,是德国最小的联邦州。

  不来梅历史悠久,是除巴伐利亚州外德国最早建立的一个小“国家”。

在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城市中,不来梅仅次于圣马力诺,居第二位。

早在8世纪时,它是主教教区首邑,由于拥有市场特权而迅速繁荣。

11世纪时,它曾被称为“北方的罗马”。

1260年,该市加入汉萨同盟(汉萨同盟是一个由商人组成的,包括北海、波罗的海沿岸及内陆共90多个贸易城市参加的强有力的城市同盟)。

1646年,不来梅成为自由帝国城市,不属于任何郡主,由王国直辖。

不来梅港位于北海入海口,建于182年,它与不来梅市相距65公里,两市之间是下萨克森州的领土。

  不来梅港是德国第二大港,也是欧洲最大的渔业港之一。

作为德国一个外贸中转站,不来梅港拥有世界上集装箱水陆转运设备。

德国的茶叶、咖啡、烟草和棉花都由此进入,并在当地加工上市。

因此,不来梅港不仅是一个快速的货物转运地,也是当地经济的发动机,它的州徽就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世界的钥匙”。

除了航运和造船业外,不来梅市还拥有汽车、机械制造、电子及刚兴起的航空航天工业。

  不来梅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建筑及雕塑,如建于1043年的哥特式的圣.彼特利大教堂、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市政厅、市政厅前矗立着的建于1404年的象征城市自由的光头披甲执剑的勇士及附近格林童话里的动物形象、市乐师纪念碑等。

此外,不来梅港作为德国极地考察的中心,建有一座德国航海博物馆,那些在水面上起伏不定的老驳船和旧舢板很值得一看。

  走在不来梅市的街道上,人们会发现两种奇特的现象,一是该市有许多短臂的青年男女,人称“海豹儿”,据说这是由于50年代许多妇女服用反应停而引起胎儿畸形所致。

另一个奇特现象就是现代嬉皮士“朋克”大街。

在这条街上“朋克”很多,他们上身穿着皮夹克,下着锥子裤,头发被染成红、蓝色,他们对人无礼貌,并常常在商店门前闹事,人人对他们都避而远之。

  它正好处在低湿的河谷地带,四周被干燥的高地所包围.为了防止威悉河水泛滥,潮水侵袭,人们筑起了100多公里长的堤防,还修了复杂的排水系统.然而威悉河又是不来梅的生命线,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航运事业至关重要.自中世纪以来,河床不断为泥沙所淤积影响水运.上世纪末,航道经大力疏浚拓深,海轮出入才畅通无阻.不来梅市已有1200多年历史.

  公元787年,查理大帝下令在不来梅建立教区.后来,不来梅升为大主教驻地,成为基督教向北欧传播的据点.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促进了商业航运的发展,不来梅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之一,商人和市民从教会手里争得了城市自治权.今天不来梅的正式名称自由汉萨市不来梅就是由此而来的.19世纪,不来梅致力于开拓海外贸易,早在1847年就开通了北美定期航线.

  1871年,德国统一,不来梅作为自由市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来梅市与不来梅港两个城市联合组成一个州加入了联邦.

 

波恩

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1949年9月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

1990年10月德国实现统一后,于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院做出决定,在4至10年内将议会和政府由波恩逐步迁往柏林,于是,柏林成为德国政府所在地。

波恩大学是有名的高等学府,创建于1786年,马克思曾在此学习(1835-1836),是德国规模最大的大学。

离市中心广场不远处有音乐家贝多芬的故居,现已辟为博物馆。

著名建筑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波恩这座城市几经风霜,市内的一些古老建筑,曾经多次毁于战火,每次都被重新修建。

波恩市政厅是一座巴罗克式建筑,建于700年以前,墙上浮雕金光闪耀,楼面古朴大方,曾经两次遭到战争严重破坏,每次战后都及时进行修复。

波恩是欧洲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建于1786年的波恩大学,是德国规模最大的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校舍主楼是普鲁士时期的宫殿式建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马克思和著名诗人海涅都曾在这里学习过。

坐落在市中心的大教堂,建于1050年左右,顶端为96米高的方形塔,被视为波恩的象征。

坐落在哥德斯山顶的哥德斯堡,是欧洲著名的古建筑。

波恩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许多古老建筑在重新修缮后被辟为博物馆和文化机构,从而得到充分利用。

音乐家贝多芬于1770年诞生于波恩市中心的一幢房子里,并在这幢房子里生活了22年,1889年将他的故居辟为博物馆,馆内陈列着贝多芬当年的手稿、文献及乐器等。

著名的亚历山大·科林博物馆里收藏的于1856年在杜塞尔多夫的尼安德特河附近的洞穴里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头盖骨,被鉴定为是生存于一二十万年以前、介于猿人和新人之间的古人,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整体印象

  进入波恩市,首先给人的印象是:

城市异常清新、宁静,没有那些大城市常有的嘈杂和车多人拥的现象。

漫步市区,到处都可以见到郁郁葱葱的树木、绚丽缤纷的花草。

波恩市人口30多万,全市拥有大小公园、街心公园达1200多个,占地面积490多万平方米。

市区周围是大片森林,覆盖面积达4000多万平方米,从飞机上俯视,全城被一片绿色的海洋所包围。

这些园地、森林占全市总面积的1/3以上,平均每个市民占有公园绿地17平方米,森林140平方米。

波恩是欧洲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冬季芳草不衰,春季姹紫嫣红,被誉为“绿色的城市”。

莱茵滨草公园

  波恩市最大的莱茵滨草公园,位于莱茵河畔、阿登纳大桥旁,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波恩老城繁华闹市区的面积。

公园中心是一个人造湖泊,碧绿的湖水映着蔚蓝的天空,湖岸四周是大片草坪。

绿色草坪上,井然有序地点缀着色彩艳丽的郁金香花圃和高高耸立的飞檐亭阁,沥青路面小道纵横交错。

公园内有一个小花园,木头房屋,石头尖塔,雕刻木门,简易竹篱,样样精巧别致,加上清清的泉水从乱石中顺势流下,水声潺潺,呈现一派东方园林情调。

 

科隆

德国西部莱茵河畔名城和重工业城市。

人口95.3万(1983),仅次于柏林、汉堡和慕尼黑。

全国金融中心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遭严重破坏。

多古迹,如著名科隆大教堂(圆顶上的两塔尖高达161米)、罗马时代地下广场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此创办《新莱茵报》。

科隆大教堂

科隆还是一个以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大教堂闻名于世的城市。

屹立在莱茵河边的科隆大教堂高157.31米,它有两座哥特式尖塔,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

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双塔教堂,它已成为科隆市的象征和游客们向往的名胜之地。

站在高高的塔顶极目远望,莱茵河犹如一条白色的锻带从旁飘过。

  科隆大教堂的正式名字叫圣·彼德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直到1880年才最后竣工。

科隆大教堂包括五个殿堂和一个饶圣坛而建的带有三个偏堂的回廊。

圣坛还保持着初建时的模样,这个圣坛是中世纪德国教堂中最大的圣坛,圣坛上的十字架也是欧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

圣坛的两则还排列着有104个座位的坐椅。

在科隆,这座巨石建筑物不仅是人们参观游览的必去之地,同时它也是人们歇息、游玩的地方。

教堂内静谧、幽暗的气氛同教堂外五彩缤纷、人声鼎沸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堂前的广场还是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的场所,每年的5-9月,每逢周末人们都要在此举行民俗庆典活动,场面十分热闹。

科隆特产

  花露水在法语中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