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9875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五.docx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五.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五.docx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五

必修II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本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要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本章内部结构关系

1、本单元结构关系

烃(甲烷、乙烯、苯)→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教材基本采用了从生活实际或者探究实验入手,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再上升到从结构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2、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重点认识典型的化学反应(取代、加成)的他点。

通过对典型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认识,体会分子结构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加深认识一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对集中典型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感受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学会研究有机物的思维方式和思路,形成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

1、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

新课程标准内容

现行课程标准内容

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查阅资料:

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

理解和应用甲烷、乙烯、苯、乙炔的主要性质。

掌握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及产品的利用。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探究:

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设计由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线实验;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物的检验。

理解掌握乙醇、苯酚、乙醛、乙酸的只要性质。

了解醇类、羧酸的概念、了解酯的水解。

知道糖类(分类及水解)、油脂(氢化及水解)、蛋白质(盐析、变性、水解)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4.以海水资源、金属矿物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5.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6.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学合成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

从新教材的篇幅内容上看,精简了以下内容

(1)烷烃的命名烯烃的性质。

(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性质。

(3)乙醇的消去反应、苯酚的性质。

(4)乙醛和甲醛的性质。

(5)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6)对蔗糖、麦芽糖和油脂的结构要求降低了要求。

(7)对淀粉、纤维素、油脂的水解降低了要求。

(8)对高分子合成材料只做了简单的介绍。

(9)增加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专题介绍

四、本章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第二课时)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如何在学生心中建立立体结构模型,将甲烷和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课时)烷烃的结构特点、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乙烯的加成反应,让学生从实验了解有机反应类型。

(第二课时)苯的取代与加成反应。

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认识,开始认识从结构推测性质的特点。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第二课时)苯的取代与烷烃的取代的区别。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结构、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第二课时)乙酸的组成和结构、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第二课时)建立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特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

(第二课时)油脂的水解反应。

五、本章每节课的教学流程及建议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设计一:

第一课时(提出问题)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甲烷的结构(探究活动:

制作模型)→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概念→探究活动(烷烃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概念→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第二课时:

推测甲烷的性质→探究实验(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探究活动(动画模拟或者制作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取代反应概念。

设计二:

第一课时(提出问题)除了燃烧外甲烷还有那些性质?

→探究实验→甲烷与氯气如何反应?

→甲烷的结构→实践活动(制作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取代反应概念。

第二课时:

实践活动(碳原子的可能连接方式)→烷烃、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两种设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从结构出发推测性质再验证性质;还是从探究实验出发归纳性质再上升到结构的问题。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重点、难点的突出。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设计一:

(第一课时)情景创建(投影资料、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引出乙烯→给出分子式→实践活动(用球棍模型制作乙烯的分子空间结构)→得出乙烯分子结构的特点(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提出问题:

这样的结构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实验探究→小结乙烯的性质、对比与烷烃性质的区别→加成反应概念、与取代反应的区别。

设计二:

(第一课时)提出问题(播放乙烯工业的发展、各种乙烯制品)→探究实验→得出乙烯的性质跟烷烃不同,回归到结构也不相同→给出分子式推导出结构,比较与烷烃结构的差异→对比性质上的不同→加成反应、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区别。

设计三:

(第二课时)给出苯的分子式→提出问题(可能的结构是什么?

)→探究活动(根据已学的有机物的结构推测苯的结构)→探究实验(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的反应)→分析与烷烃、乙烯性质的差异→给出实际的结构→用多媒体演示苯的性质→得出苯容易取代难加成。

上述设计的流程不外乎从结构推测性质再实验验证性质或者从实验探究出性质再推导结构。

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利弊,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并能有自己的创新。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设计一:

(第一课时)设计问题,展示实物(引出乙醇的物理性质)→探究实验(金属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动画分析反应原理(乙醇分子的结构、关键指出断键位置和氢原子的活性)→小结→探究实验乙醇的氧化→动画分析氧化原理,断键位置→讨论小结官能团的性质对化合物的影响。

设计二:

(第一课时)回忆乙醇分子的组成→探究实践(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提出可能的假设)→讨论所提出的假设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验验证乙醇和钠的反应、乙醇的氧化→从断键的方式探讨乙醇分子的结构。

→总结乙醇的结构性质。

上述设计的各有特点,都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生程度一般的学校建议采用设计一,设计二的假设法对学生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设计三:

(第二课时)回忆初中有关乙酸的内容,展示醋和乙酸样品,归纳物理性质→小组讨论乙酸的酸性→探究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动画模拟实验原理(断键位置)→酯化反应的概念及反应原理→小结官能团在有机物性质的作用→资料阅读乙酸在生活中的用途。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设计一:

(第一课时)放映有关内容的录象,让学生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上课时向其他同学介绍)→探究实验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联系结构组成简单解释某些特征反应→归纳小结。

(第二课时)探究实验,阅读有关水解的材料→列表比较三类物质水解的异同点(反应条件、水解产物等方面)→归纳小结。

设计二:

(第一课时)投影课本的表3,归纳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展示葡萄糖、果糖的结构图片或者模型,分析结构差异和特点→探究实验,总结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第二课时)探究实验蔗糖水解→列表比较各物质水解的异同→采用各种形式对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应用进行认识。

两种设计仍然是殊途同归,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都是以学生为本,体现参与意识。

六、本章综合探究活动的建议安排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实践活动:

甲烷的模型制作如果有球棍模型效果更好,或者用折叠纸模型的方法。

有关同分异构体可以通过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球棍模型制作丁烷或者戊烷的各种可能结构,教师一边观察一边指导、讲解。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空间结构的认识。

2、实验探究: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按照教材的要求演示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出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不建议用点燃镁条获取光源。

(2)、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3)、教材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要事先准备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浸湿了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以便有效的处理尾气,为学生树立安全环保意识。

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利用播放实验录象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原理同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一、实践活动:

1、推导乙烯的结构建议提供球棍模型,先让学生制作乙烷的模型然后提出乙烯分子少2个氢原子,那么为了每个碳原子仍满足4个共价键应如何解决呢?

这样可以引起兴趣激发创作欲望并且能直观的展示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与乙烷的不同。

2、水果的催熟建议还是进行家庭小实验。

但是要提前3到4天布置,选用不同的水果,上课时分组展示,然后再投影资料说明,这样对乙烯的这种用途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3、苯的结构推导可以让学生查阅苯分子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发现的过程,让他们从科学家严谨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中反思自己的学习做人的态度。

二、实验探究:

1、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建议采用录象的形式向学生展出。

因为课程标准(必修)规定乙烯的制法原理不要求掌握,很多学校没有条件完成石蜡油分解制乙烯的实验,而且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的反应的褪色现象很明显,也就无须分组实验了。

这样既节省时间,把时间留在对乙烯的结构推导和与烷烃结构对比上,学生也能通过录象清晰的观察实验现象。

2、苯的取代和加成反应建议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这样可以降低学生认识的难度。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实践活动:

(!

)、可以布置学生设计如何证明家用的醋是酸性的,从而也就复习的酸的性质。

(2)、设计实验证明醋酸比碳酸强。

要求学生设计方案及解释。

2、探究实验:

(1)、乙醇与纳的实验可改为分组实验,采用对比的方法,实验前要提示学生对现象的观察,通过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有关乙醇的性质及反应原理。

(2)、乙酸的酯化反应反应现象不明显建议用分组实验或者动画模拟更为直观。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对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提出思考问题。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1、实践活动:

对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应用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分组演讲;或者采用手抄报、黑板报的形式展示。

2、实验探究:

(1)、有条件可以增加银镜反应的实验

(2)、蔗糖水解可以设计成对比实验。

蔗糖溶液直接加新制氢氧化铜;蔗糖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后再加新制氢氧化铜。

比较反应现象,这样更能说明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3)、可以增加实验习题:

如何证明淀粉开始水解和淀粉已经水解完全。

七、本章知识线索图

(1)烃的知识结构

饱和烃烷烃甲烷燃烧

脂肪烃取代

氧化

不饱和烃烯烃乙烯加成(Br2、HCl、H2O等)

燃烧

芳香烃苯取代(溴代和硝化)

加成

(2)烃的衍生物的知识结构

官能团(—OH)

醇取代反应(活泼金属、有机酸)

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生成醛或其它物质)

酯化反应(生成酯)

官能团(—COOH)

羧酸酸性(有机酸的一切通性)

化学性质酯化反应(羧酸脱烃基,醇脱氢)

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

酸性水解(羧酸和醇)

化学性质碱性水解(羧酸盐和醇)

(3)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知识结构

单糖葡萄糖(C6H12O6)不水解,能发生银镜反应

糖类

双糖蔗糖(C12H22O11)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淀粉(C6H12O5)n水解葡萄糖

营养物质

多糖纤维素(C6H12O5)n水解葡萄糖

油:

常温下为液体的油脂

油脂

(酯)

均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氢化

脂肪:

常温下为固体的油脂

蛋白质氨基酸

八、本章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检测: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一课时)例1在光照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CH3ClBCH2Cl2CCCl4DHCl

解析:

由CH4和Cl2发生取代反应的的方程式可以知道,每生成1molHCl,发生的每一步反应都有HCl生成,因此答案为D

此题旨在考察对CH4和Cl2发生取代反应的理解,常见错误是认为n(CH4):

n(Cl2)=1:

1,

则按下式进行反应:

CH4+Cl2堆CH3Cl+HCl不再发生其它反应,其实,该反应一旦发生,生成的CH3Cl立即与Cl2发生“连锁反应”。

(第一课时)例2在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氯气与氢气的反应B氯气与甲烷的反应

C氧气与甲烷的反应D次氯酸的分解

解析:

氯气与氢气在光照下混合分解爆炸生成HCl,氯气与甲烷在光照下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等四种有机物;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HCl和O2;氧气与甲烷只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因此答案选择C

(第二课时)例3下列3组物质中,指出它们分别属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位素或同素异形体的哪一种?

(1)O2和O3

(2)CH4和CH3CH2CH3(3)金刚石和石墨(4)新戊烷和正戊烷

解析:

本题属于概念题,意在使学生能清晰的分辨出几个看似相似的概念。

要弄清出各个概念的对象。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对象是有机化合物;同位素的对象是原子;同素异形体的对象是单质。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例1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乙烷,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A混合气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B混合气通过装有过量溴水的洗气瓶

C混合气和过量氢气混合D混合气与足量溴蒸气混合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别并且除去杂质的方法;除杂质时要注意不能引入新杂质;因此题为除去气体杂质,立该用洗气装置,通过反应去掉杂质气体。

A中两种气体都不与水反应,无任何现象;B中乙烷不与溴水反应;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所以可以鉴别出来,并通过洗气瓶洗气使乙烯留在溶液里生成了CH2一CH2(1,2—二溴乙烷),故B正确;C中乙烷不与H2反应,

Br

Br

乙烯与H2要在催化剂Ni的作用下才可生成乙烷,并不是简单的混合就可反应,而且还会引入H2杂质气体;D中引入杂质溴蒸气也不利于除去杂质,因此答案为B

(第一课时)例2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试剂的洗气瓶。

A澄清石灰水,浓H2SO4B酸性KMnO4溶液;浓H2SO4

C溴水,烧碱溶液,浓硫酸D浓H2SO4,酸性KMnO4溶液

解析:

要除去CH4中混有的C2H4,必须满足试剂能吸收C2H4而不能吸收CH4,且最后CH4中不含水蒸气气等杂质。

答案:

C

(第二课时)例3苯环实际上下具有碳碳单键和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有《、

①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种

②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③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键长是指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的核间距离,

④苯不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

⑤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氯气加成生成环已烷

⑥苯在FeBr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D全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苯分子结构及其与性质关系的掌握程度,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的敏锐性.

苯分子结构中若单、双键交替出现则有以下两种结构简式:

(1)苯的间化二元取代物在Ⅰ和Ⅱ中是相同的,因此不能用以说明苯环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2)如果苯环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其邻位二元取代物就不是一种而是

所以②可以作为证据

(3)如果苯环是单、双键交替结构,则单键与双键的键长不等;所以③也可作为证据证实苯环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4)苯环中如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就存在C=C,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就证明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5)苯与H2的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可说明存在C=C双键,能作为苯环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的证明;

(6)取代反应是饱和烃的特性,一般C=C上难发生取代反应,这说明苯的碳碳键不同于普通的单键和双键不具有单、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特点

答案:

C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第一课时)例1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

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

8g,则CO的质量是——

A4.4gB2.2gC1.4gD在2.2g和4.4g之间

解析:

n(H2O)=10。

8g÷18g/mol=0.6mol

由氢原子守恒可知n(C2H5OH)=n(H2O)×2÷6=0.2mol

由碳原子守恒可知n(CO2)+n(CO)=0.2mol×2=0.4mol

m(CO)+m(CO2)=27.6g-10.8g=16.8g

设生成CO的物质的量为x生成CO的物质的量为y

则x+y=0.4解得x=0.05moly=0.35mol

28x+44y=16.8

m(CO)=0.05mol×28g/mol=1.4g

答案:

C

(第二课时)例2可以说明CH3COOH是弱酸的事实是——

ACH3COOH与水能以任何比互溶

BCH3COOH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

C1mol/L的CH3COONa溶液的PH值为9

D1mol/L的CH3COOH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解析:

选项A只说明CH3COOH易溶于水;选项B说明CH3COOH的酸性比碳酸强;选项C中CH3COONa水解溶液显碱性,说明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亦即说明CH3COOH是弱酸;选项D说明CH3COOH显酸性

答案:

C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一课时)例1能证明淀粉已部分水解的试剂是——

A淀粉碘化钾溶液B银氨溶液C碘水D碘化钾溶液

解析:

淀粉完全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若淀粉尚未水解,则无葡萄糖生成其检验方法是取少量试掖,加人适量NaOH溶液至呈碱性,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若无银镜产生,则证明淀粉尚未水解;

若淀粉部分水解,则试液中既有葡萄糖生成,又有剩余的淀粉。

其检验方法是取少量试液。

加入碘水呈蓝色;另取少量试液,加入适量NaOH溶液至呈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则证明淀粉尚在水解中。

若淀粉已完全水解,则试液中只含有葡萄糖而不再含有淀粉,可取少量试液.加入碘水若溶液不显蓝色。

则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答案:

BC

(第一课时)例2某有机物的晶体经分析测得,

(1)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3)分子中原子个数比H:

O=2:

1.且H比c多10个;(4)该物质易溶于水,在其水溶液中加人稀H2S04溶液,经加热,听得产物可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并有红色沉淀析出.试判断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名称;

解析:

设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XHYOZ

12X+Y+16Z=342

Y/X=1/2X=12Y=22Z=11

Y-X=10

答案:

分子式为C12H22O11,蔗糖或麦芽糖

(第二课时)例3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溴水中提取溴可用植物油作萃取剂

B.用热的纯碱溶液可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

C.硬水使肥皂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D.工业上常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来制取肥皂

解析: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植物油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矿物油是不溶于水的烃,也不能发生水解;硬水中含有Ca2+和Mg2+能与肥皂溶液中硬脂酸钠生成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沉淀;工业上是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即皂化反应来制肥皂的,不是用高级脂肪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来制取的。

应选AD。

(第二课时)例4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内,扎好袋口,浸入流动的温水中。

相当一段时间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加热)和浓HNO3(微热)作用,其现象分别是—

A.显蓝色、无现象、显黄色B.显蓝色、红色沉淀、无现象

C.无现象、变黑色、显黄色D.无现象、红色沉淀、无现象

解析:

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在流动的水中不断流走。

玻璃纸袋里剩余的物质是淀粉酶,淀粉酶是蛋白质,和浓HNO3作用显黄色.

答案:

C

九、本章典型课教学设计案例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本节教材背景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是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二节,讲授需两个课时。

在此之前,学习了烷烃、烯烃(分属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结构和性质,非常适合对苯的学习。

本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基本掌握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间的相互联系,熟悉了加成和取代两种典型的有机反应。

同时学生已较初步确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即"结构"决定"性质"。

大多数的学生具备通过阅读课本的实验说明,独立完成实验以及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因此,掌握本节化学知识并不困难。

但是,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尤其缺乏大胆质疑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苯的分子结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研究和掌握苯的组成、结构、性质。

  3、结合化学史,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