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第6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987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第6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第6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第6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第6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第6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第6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第6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第6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第6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6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本课话题——仁爱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曾晳表示不愿做官,但他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思想,也体现了人们之间的仁爱。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王珏——密林多暗香轻吹送余芳

王珏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2万,已经坚持了15年,并承诺希望能捐够33年。

慈善机构收到了捐款,想要寻找到这位好人,多次联络,王珏都没有现身。

缺席了无数次公益奖项颁奖,坚持公益捐款十多年,今年7月,王珏被检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

碧草之芬,幽兰之馨,有美一人,在海之滨。

你用善良为一座城市留下丰碑,芳香无尽,每年的十一月十七,狮子座流星雨如期而至,那一刻,映亮了夜空中你最美的背影。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

攀迟问仁。

子曰:

“爱人。

——《论语·颜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雪莱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然向荣。

——梵·高

真正的爱是夜的花香,是黑暗中的宝石,是医生听到的第一声心跳。

它是寻常中的奇迹,是用柔软的白云织成而撒在夜空的满天星斗。

——凯因斯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曾皙(xī)    论语(lún)   摄乎(shè)

比及(bì)小相(xiànɡ)铿尔(kēnɡ)

冠者(ɡuàn)毋吾以也(wú)夫子哂之(shěn)

以俟君子(sì)风乎舞雩(yú)喟然叹曰(kuì)

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莫”通“暮”)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方

(2)与

(3)率

(4)如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

(3)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

(4)冠者五六人(名词作动词,戴帽子)

(5)可使有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6)赤也为之小(形容词作名词,小事,指做小相)

(7)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形容词作名词,道,是非准则)

(8)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指治国为政)

(9)可使足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以吾一日长乎尔

古义:

一两天。

今义:

一天。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古义:

少年,不到20岁的人。

今义:

儿童。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译文:

没有人了解我。

(2)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

译文:

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3)加之以师旅。

(状语后置)

译文:

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4)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

译文:

(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5)浴乎沂,风乎舞雩。

(状语后置)

译文:

在沂河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6)可使有勇。

(省略句)

译文:

可以使(人民)勇敢善战。

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自己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同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末期,周朝的统治已经崩溃,诸侯争战不已,社会动荡不安。

不仅周天子无法主持天下的礼乐征伐大事,就是一些诸侯国,大权也不一定掌握在国君手里,有实力的卿、大夫把持国政,甚至“陪臣(卿、大夫的家臣)执国命”。

孔子评论说: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面对这样的乱世,孔子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实行“仁政”“为政以德”,反对攻伐,通过“正名”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缓和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

事实上,他的主张在当时行不通。

孔子的这篇与学生的对话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进行的。

语录体

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本文通过孔子与四位弟子以“言志”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了弟子们的志趣、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风范。

同时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1.四位弟子的“志向”各是什么?

结合每个人的谈话方式说说他们的性格如何?

                                    

                                    

                                    

【答案】 子路的志向是: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道理。

侧重于强国。

可见他是个有抱负、有自信,却鲁莽、轻率之人。

公西华的志向是: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侧重于以礼治邦。

可见他是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之人。

冉有的志向是: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还很难办到。

侧重于富民。

可见他性格是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以上三人的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想参与政治。

而曾皙却刻画了一个暮春郊游的场景。

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志向,可见他的性格是从容不迫,逍遥洒脱。

2.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答案】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在本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师生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平等。

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个人的情况了如指掌。

即使在日常交谈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

3.公西华“言志”之后,孔子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是什么意思?

                                    

                                    

                                    

【答案】 对于公西华的思想,孔子认为是一个大政治家的见地,只是话说得非常谦虚罢了。

主持“宗庙会同”,操办各国国君参加的联合会议,事关重大;公西华还说是小相,讲得谦虚,志向并不小。

所以孔子反问,如果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孔子不是否定公西华的志向,而是肯定公西华具有以礼从政的素养与才干。

4.孔子“吾与点也”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答案】 本文写曾点的动作比较详细,写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表述志向时,曾点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于功名。

尽管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彼此不全相同,但他们都偏于直接从政治方面着手。

曾皙就不同了,曾皙不讲从政,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暮春郊游的情景:

“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从富有诗意的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了他的理想——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这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引起孔子的无限赞叹。

1.写作特色

语言描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言志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几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成功地运用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准确地表现出来,生动感人。

定义: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作用:

(1)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2)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写法指点

(1)要做到个性化,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等。

(2)要体现出艺术性,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3)要生动、简洁,忌八股调、学生腔。

3.迁移应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语言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街上静悄悄的,妈妈背着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前走。

她用大衣把我裹得严严的。

我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自己急促的喘气声。

突然,有个响亮的声音在问:

“大嫂,您是带小孩上医院看病吗?

“是呀!

”妈妈着急地回答。

“大嫂,您就坐我这平板三轮吧!

“能行吗?

“行呀!

您扶好了,我慢着点儿蹬就是啦!

“您刚拉完货,挺累的,该回家休息了。

“哎,大嫂,治病救人要紧哪!

我被一双大手抱上了车。

妈妈也坐上来了,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

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高大的背影在前面蹬着车。

                                    

                                    

                                    

                                    

                                    

【答案】 这段文字的语言描写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特征。

文中的三轮车夫的语言简洁,但很符合其职业特点,同时也可更加深刻地突出其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

其次,语言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特定的环境中,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准确生动,将母亲的着急和犹豫、车夫的热心和朴实都表现出来了,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教师用书独具)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

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

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

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

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