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9836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含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月食③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④地球卫星照片。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

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

等长

指示

方向

东西

南北

5.经度、纬度的区分

经度

纬度

划分起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E)

以西为西经(W)

0°纬线以北为北纬(N)

以南为南纬(S)

数值范围

0°—180°

(180°W和180°E重合)

0°—90°

(90°N(北极)90°S(南极))

表达方式

度数+W或E

度数+N或S

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20°W和160°E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

判读方法

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

度数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度数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即经度差为180°的两条经线)组成的圆圈

特殊经线、纬线

0°、20°W、160°E

0°、北回归线23.5°N、

北极圈66.5°N、

南回归线23.5°S、

南极圈66.5°S

0°~30°为低纬度,30°~60°为

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6.经纬网的概念:

由_经线_和__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_。

经纬网的作用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_具体位置__。

例题一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坐标是(40°N,70°W)

B点的坐标是(20°S,50°E)。

(2)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_西_半球。

(3)按南北半球划分B点位于_南__半球。

(4)按高中低纬度划分,A点位于_中纬度_地区。

(5)B点位于A点的_东南_方。

 

例题二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

A:

(80°N,140°E)B:

(40°N,140°W)

C:

(20°N,140°E) D:

(20°S,140°W)

(2)A点位于C点的正北方向;

B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

(3)四个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D__。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365或366天)

产生现象

昼夜更替

1时间差异

(偏东地点时间比偏西地点要早)

1昼夜长短变化

2四季

五带

2.地球的公转

北半球3月、4月、5月为春季;

6月、7月、8月为夏季;

9月、10月、11月为秋季;

12月、1月、2月为冬季。

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刚好相反。

以北半球的四季为例,如下图,完成下面的表格。

 

日期

节气

太阳直射点

昼夜情况

图中的C点

3月20\21日

 春分日

 赤道

 

全球昼夜平等

图中的B点

6月21\22日

 

夏至日

 

北回归线\23.5°N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图中的D点

9月22\23日

 秋分日

 赤道

 全球昼夜平等

图中的A点

12月22\23日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北半球)

昼短夜长

3.五带的划分(见下图)

五大温度带的名称自北向南分别为:

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温带四季分明。

 

例题三

读地球上的昼夜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地处于白天的是_A_。

图示时间为_6_月_22\23_日前后,北半球节气为__夏至日_。

(2)此时太阳直射点在_北回归线\23.5°N。

(3)这一天南半球的昼夜长度什么特点_昼短夜长。

(4)此时A点以北会出现_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__现象。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地图:

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大小: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比例尺与表示范围大小的关系:

举例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1:

400万

较大

 小

 详细

1:

8000万

较小

 大

 简略

3

表示方法:

文字式

数字式

线段式

(2)方向

①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

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

③经纬网定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与注记: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熟悉P18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

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3)地形剖面图:

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

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等高线:

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中间数值大

 等高线凸向小数值

 等高线凸向大数值

 两山顶间的地平地区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6)五种基本地形

山地

海拔较高>500m,起伏大

高原

海拔较高>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平原

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

海拔较低,有起伏,坡和缓

例题四

读右图回答问题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B

A.高原 B.盆地C.丘陵D.山地

(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A

A.①B.②C.③D.④

(3)图中等高距是100米。

(4)图中②表示的山地部位是鞍部。

(5)图中③表示的山地部位是山顶。

(6)图中④表示的山地部位是山脊。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⒈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为北冰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为南极洲。

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

①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②大西洋(形状如同“S”);③印度洋;④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5.相关概念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

(共六块大陆:

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

岛屿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岛屿。

如格陵兰岛、台湾岛。

大洲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如亚洲、欧洲。

半岛

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如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①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③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

④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7.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洲、欧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

③南美洲、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④亚洲、北美洲的分界是白令海峡;

4欧洲、非洲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①地壳的变动(喜马拉雅山中海洋生物化石)

②海平面的升降(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

③人类活动(荷兰的围海大堤)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其观点是:

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

①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②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注:

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

板块的运动

挤压

张裂

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失

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

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

东非大裂谷、红海

例题四

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1)大洲的名称A北美洲B南美洲C亚洲D非洲

(2)大洋的名称①洋②印度洋③大西洋④北冰洋

(3)A和B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C和D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C和E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例题五

按左图所示,根据字母所在位置写出六大板块的名字:

(1)A亚欧板块B_太平洋板块_

C美洲板块D_非洲板块

E印度洋板块F_南极洲板块_。

(2)喜马拉雅山脉,它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_挤压_(填挤压、张裂)而形成的;红海,它位于非洲板块和_印度洋_板块之间的_张裂(填挤压、张裂)地带,其面积将_扩大(填扩大、缩小)。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对比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地短时间的风雨、阴晴、冷热等大气状况,多变的

一地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

稳定的

描述

夜里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岳阳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①风向是风的来向,有“八大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

②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0-12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3.在卫星云图上: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见P49图3.5)

5.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测得气温的单位为:

℃\摄氏度。

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2.气温的变化:

(见P53图3.11、3.12)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指以一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一天中

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

陆地:

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

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

陆地:

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

2月最高,8月最低。

3.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同\相等。

4.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对应的地形可能是山地或高原;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对应的地形可能是盆地。

5.等温线判断:

(1)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异小。

(2)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3)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低;

(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

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

6.气温分布规律:

(1)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不同纬度)

(2)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3)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没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

mm\毫米,一般每天8时和20时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

(注:

日平均气温取四时刻的平均值,日降水量取两时刻的和)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4.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

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的两大因素:

气温和降水。

3.掌握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和气候特征(见P65图3.28)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描述

热带

(4种)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时间”+“气温”+“降水”

①全年

 

夏季

冬季

 

≥20℃高温\炎热

≈15℃凉爽

≥0℃温和

≤0℃寒冷

大部分≤0℃严寒

>100mm多雨

≈50mm湿润

<30mm少雨\干燥

温带

(5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带

(1种)

寒带气候\极地气候\苔原气候

特殊

(1种)

高原山地气候

4.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因素

高纬度气温低、低纬度气温高;低纬度降水多、高纬度降水少。

(2)海陆因素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

(3)地形因素

高海拔地区气温低,低海拔地区气温高;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人类活动:

植树造林、修水库则风调雨顺旱涝灾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温室效应,冰雪融化、水温上升,引发洪涝灾害。

5.能通过气温降水图判断气候

例题五

读图1“气温和降水变化图”及图2“世界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气温和降水变化图

 

 

(1)在图1气温和降水变化图中,一月气温大于0℃的是甲图和乙图,七月气温最低的是乙图。

(2)在图1气温和降水变化图中,根据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判断,属于冬季多雨的是甲图,夏季多雨的是丙图,降水季节分配最均匀的是乙图。

(3)将图2世界气候分布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与图1气温和降水变化图中所对应的气候用直线连接起来,并填注气候类型名称:

①甲地中海气候

②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丙温带季风气候

④丁温带大陆性气候

(4)图2世界气候分布图中⑤地区比其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温低,主要原因是

地形因素,⑤地区比其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5)图2世界气候分布图中①和③地区年降水量都大于②地区,主要原因是

海陆因素,①和③为沿海地区,②为内陆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增长规律:

18世纪前缓慢之后迅速,特别是20世纪以来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2.人口增长速度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3.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0人口增长;=0人口不增不减;<0人口减少负增长)

出生率=出生婴儿数/总人数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

一般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慢,经济落后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

4.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

人/平方千米。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

5.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稠密区P72图4.4

(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少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

主要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人口密集

欧洲及北美洲东部

主要原因:

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干旱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高纬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6.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人口过多

人口过少

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就有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

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

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

鼓励生育

7.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8.人种的分布(见P75图4.7)

人种

分布地区

特征

白种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

黄种人

亚洲东部

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

黑种人

非洲撒哈拉以南

黑皮肤、黑眼珠、黑而卷的头发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见P78图4.9)

世界主要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东南亚

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

法语

法国以及前殖民地

俄语

俄罗斯

西班牙语

西班牙、南美洲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三大宗教

宗教

发源地

信奉的神和教主

宗教建筑

分布

基督教

(第一大)

巴勒斯坦

上帝和耶稣

十字架

欧美、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第二大)

阿拉伯半岛

安拉(真主)和穆罕默德

清真寺、

星月形标志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第三大)

南亚(古印度)

释迦牟尼

佛塔、寺庙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是指人们的聚居的地方,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形式。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乡村聚落的居民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生产活动。

2.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水源、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3.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如:

东南亚高架屋、因纽特人冰屋、黄土高原窑洞、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西亚小窗厚墙的村庄等等。

4.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

如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等已被列入该名录之中。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国界是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

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流、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3.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埃及跨亚非,土耳其跨亚欧,俄罗斯跨亚欧,巴拿马跨南北美洲,美国跨北美洲和大洋州(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属于大洋州)。

4.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最小的是梵蒂冈。

居前六位的依次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5.世界各国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中国一贯主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五项原则,以求得世界各国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6.根据经济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欧、北美、大洋洲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整个南美洲和北美洲的一部分)

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等

中国、韩国、巴西等等

多分布在北半球

南半球大部分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引进资金、设备、技术

7.国际合作

 

8.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其中安全理事会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它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