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碱蓬的文献考证与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979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碱蓬的文献考证与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药碱蓬的文献考证与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药碱蓬的文献考证与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药碱蓬的文献考证与研究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药碱蓬的文献考证与研究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碱蓬的文献考证与研究进展.docx

《中药碱蓬的文献考证与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碱蓬的文献考证与研究进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碱蓬的文献考证与研究进展.docx

中药碱蓬的文献考证与研究进展

中药碱蓬的文献考证与研究进展

(作者:

单位:

邮编:

作者:

崔洋洋,周凤琴*,郭庆梅,赵金凤,陈萌

【摘要】对中药碱蓬进行了古今药物文献考证,结合植物形态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中药碱蓬的原植物应包含盐地碱蓬Suaedasalsa(L.)Pall.和碱蓬Suaedaglauce(Bge.)Bge.两个种,而不仅为植物碱蓬。

同时对两种原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碱蓬;盐地碱蓬;文献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

藜科碱蓬类植物是目前改良和绿化盐碱土壤的首选物种,又是沿

海潮间带的先锋植物,资源相当丰富。

研究发现,这些植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药用成分,目前已逐渐发展成为药食两用的佳品。

碱蓬作为一种中药,早于明代的《救荒本草》[1]中就有记载,后来的本草著作中也有药性及药用论述,但古今文献对中药碱蓬的来源记载不一,且各级药品标准中也未见收载。

为了开发应用碱蓬类的药用植物资源,作者考证了古今文献对碱蓬的记载,并对近年来的有关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以及开发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

1文献考证

1.1本草考证碱蓬始载于明代早期的《救荒本草》,云:

“碱蓬一名盐蓬,生水傍下湿地,茎似落藜,亦有线楞,叶似蓬而肥壮,比蓬叶亦稀疏,茎叶间结青子,极细小”,从形态描述似应包括碱蓬Suaedaglauce(Bge.)Bge.和盐地碱蓬Suaedasalsa(L.)Pall.二种植物。

其中的“盐蓬”似应为“盐地碱蓬”。

此后《野菜博录》[2]中收录了

“鹹蓬”(“鹹”同“硷”,即“碱蓬”),与《救荒本草》记载文字基本相同。

鉴于古人生活区域的局限性和对植物鉴别的科学性,尚不

能准确鉴定古代中药碱蓬的原植物。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3]引《药性考》对碱蓬做了更为详尽的描述:

“盐蓬、硷蓬,二者皆产北直咸地……,至秋时,茎叶俱红”,给予了碱蓬原植物的专属性鉴别特征,即“至秋时茎叶俱红”。

经与现代碱蓬类植物比较,碱蓬Suaedaglauce(Bge.)Bge.俗称灰绿碱蓬,通体浅绿色或灰绿色,秋季黄绿色至枯萎非红色,不具备本特点;而盐地碱蓬Suaedasalsa(L.)Pall.俗称“黄须菜”,因生境的不同,叶呈绿色(内地)、紫绿色、紫红色或红色,尤其随着植株的生长,至秋季,植物通体颜色紫红,直至植株枯萎,成片的盐地碱蓬被人们称为“红地毯”。

由此确定,“至秋时茎叶俱红”者是盐地碱蓬而非碱蓬。

分析表明,历代本草中的“碱蓬”应包括现代的“碱蓬”和“盐地碱蓬”两种原植物,且后者由于其“至秋茎叶俱红”的特点有可能是古代中药碱蓬的主流。

1.2现代药物文献考证近、现代的一些药物文献对中药碱蓬的记载均沿袭了《救荒本草》中碱蓬的描述,植物种类仅收载了碱蓬Suaedaglauce(Bge.)Bge.一个种。

如《中华本草》《中药辞海》《中药大辞典》

《药用植物辞典》《中华药海》《新华本草纲要》《现代本草纲目》等。

并且收录了异名“盐蓬”,甚至将“至秋时茎叶俱红”作为“碱蓬”入药的依据,这显然是错误的。

究其原因可能是《救荒本草》所收载的“中药碱蓬”,被现代药物文献直译为“植物碱蓬”所致,而后来

《本草纲目拾遗》中的盐蓬、硷蓬则实为盐地碱蓬的异名,但并未被现代的人们注意。

或者说,本草中药碱蓬包括了盐地碱蓬和碱蓬两个来源,而现代药物文献认为中药碱蓬仅有植物碱蓬Suaedaglauce(Bge.)Bge.—个来源,而把重要来源的盐地碱蓬Suaeda

salsa(L.)Pall.遗漏了。

2化学成分

2.1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天然产物,因具有抗病毒、抗癌、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生理和药理活性而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而碱蓬类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目前研究较少。

高健[4]采用65沱醇浸提法(温度70〜75C)从盐地碱蓬中提取总黄酮,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总黄酮含量。

结果表明提取的精制黄酮粉末得率超过5%经纯化后精制粉末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

张跃林等[5]采用水提法从盐地碱蓬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中的总黄酮进行了含量测定与验证,以

水提、乙醇去杂法,测得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4.84%,回收率为

99.4%,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

2.2种子油和脂肪酸碱蓬属种子油是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好原料。

共轭亚油酸能预防癌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低体内脂肪、增加组

织肌肉,还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生长速度,在临床上可以作为

抗血栓、防止动脉硬化和降血脂药物。

曹雁平等[6]采用不同方法

考察了碱蓬类种子油的最佳浸取条件,证明双频交变超声浸取法具有明显优势,可用于工业化开发;若用于种子油的分析则采用单频超声浸取法。

于海芹等[7]应用重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地野生的碱蓬和盐地碱蓬种子油及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分别鉴定出8种和11种化合物;结果表明,碱蓬和盐地碱蓬种子产量和含油量虽然较一般的油料作物低,但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且可节约土地资源。

郑维发等[8]用氯仿/甲醇(2:

1)从盐地碱蓬幼苗和种子中得到的提取物经甲酯化,以GC-MS分析甲酰化产物的化学组成,分别检测出了14

种和10种脂肪酸甲酯。

2.3维生素类视黄醇(VA)缺乏会引起夜盲症、干眼病、角膜退化甚至失明等。

碱蓬和盐地碱蓬中VA含量较高[9];临床研究证明,核黄素(VB2)能阻碍胃癌发生,并具有逆转癌前病变的功效。

每千克碱蓬穗轴中VB2是稻米的68倍、甘薯的57倍和小麦的38倍;L-抗坏血酸(VC)是一种活性很强的还原性物质,每千克盐地碱蓬株体虽仅含9.22mg,但这些含量仍不可小觑。

近代研究发现,生育酚(VE)可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能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并有抗癌效果。

盐地碱蓬穗轴中VE含量为14.61mg/kg,可满足人体对VE的需求。

邵红梅等[10]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地碱蓬汁中7种水溶性维生素进行了测定,盐地碱蓬50g研碎,用200目筛绢挤汁,离心得上清液

并稀释,微孔滤膜离心后得滤液,分析采用Shim-packCLC-ODSC18

不锈钢柱(150cmX60mm),柱温(30士1)C,结果令人满意。

2.4氨基酸及无机元素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是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徐红娟[11]从盐地碱蓬中共检出16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说明其为一种良好的食用野菜;还测

定了东营地区盐地碱蓬汁中含有的9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12],其中鲜嫩茎叶的钙、磷、铁与核黄素含量均高于菠菜等蔬菜,含硒量较一般食物高10倍左右,氟含量丰富是生产碱蓬茶的重要依据。

2.5膳食纤维植物纤维是近年来提倡人们食用的物质。

美国科学保健协会(ACSH与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曾指出,增加食用植物纤维有预防直肠癌的作用。

常吃富纤维食品有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熟期风干的盐地碱蓬种子中粗纤维含量为18.92%,盛花期风干的盐

地碱蓬全株中粗纤维含量为22.01%[13]。

盐地碱蓬经提取后,剩余的残渣中仍含有大量优质的果蔬膳食纤维,能够开发为保健食品。

丹等[14]探讨了利用酶解和碱处理结合法提取同属植物镰叶碱蓬SuaedacrassifoliaPall.残渣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了功能特性,为碱蓬类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思路。

3药理活性研究

3.1抗炎活性郑维发等[8]研究了盐地碱蓬幼苗和种子提取物的甲酯化产物对急性和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

幼苗提取物的甲酰化产物较种子提取物的甲酰化产物抗炎活性稍强,幼苗提取物的甲酰化产物中的丫-亚麻酸甲酯是其抗炎活性较强的主要物质。

3.2增强免疫力及降脂李梦秋等[15]通过小鼠刚果红吞噬试验,研究了从盐地碱蓬幼苗水提取物中初步分离的3个组分对小鼠非特

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明确了乙醇沉淀物、滤渣蒸煮液去沉淀后的液体具有显著的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

张建扬等[16]发现盐地碱蓬种子油能显著降低高脂小鼠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增加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证明盐地碱蓬种子油具有一定的降脂和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

3.3抗氧化活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医学的深入发展以及检测技术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会成为许多疾病的发病根源。

从动植物资源中寻找高效、无毒的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对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具有重要的意义。

闫留华等[17]比较了自然条件下潮间带生境中紫红色和绿色表型盐地碱蓬的抗氧化酶系统,证明了紫红色表型盐地碱蓬具更有效的清除过氧化氢的非酶促系统。

胡博路等[18]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了盐地碱蓬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了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证明了盐地碱蓬主要是通过清除O-2•来达到其抗氧化作用的。

王昭晶[19]研究了碱蓬属一植物的醇溶性提取物、水溶性提取物和稀碱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水溶性提取物有较强的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主要活性成分可能是多糖和醌类物质。

3.4花粉过敏原性马行宣等[20]应用皮试和血清总IgE测定方法研究盐地碱蓬花粉过敏原性,证明了盐地碱蓬是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带一种重要植物花粉过敏原,它的发现对于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

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4小结

4.1文献考证结果历代本草中的“碱蓬”实际包括现代的“碱蓬”和“盐地碱蓬”两种植物,且后者由于其“至秋茎叶俱红”可能是古代中药碱蓬的主流来源。

现代药物文献记载的“中药碱蓬”仅包括了植物碱蓬Suaedaglauce(Bge.)Bge.—个来源,推测可能是对《救荒本草》“碱蓬”植物名的直译;而本草中“碱蓬”的另一重要来源盐地碱蓬Suaedasalsa(L.)Pall.,却被现代药物文献所遗漏。

4.2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近年来已对碱蓬和盐地碱蓬中维生素、氨基酸、无机元素、膳食纤维、脂肪油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等进行过研究。

但以无机元素研究较多,有机成分的研究仅限于营养成分和总黄酮的提取测定,而单体黄酮类成分和其它有机成分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并优化成分提取分离提取工艺。

4.3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两种碱蓬的药理活性前人研究较少,集中于抗炎、增强机体免疫、降脂、抗氧化活性以及花粉过敏原性等方面有报道。

《本草纲目拾遗》云:

“盐蓬、硷蓬……,味咸性寒,清热消积”。

古时民间便用于食积停滞、发热等。

笔者认为应借鉴民间治疗手段,从其退热、消积等药效入手,深入研究并寻找其它药理活性,让中药碱蓬这种特殊的盐生植物中药作为一种新型中药材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橚.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M].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

49.

[2]鲍山.野菜博录[M].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45.

[3]赵学敏辑.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7:

92.

[4]高健.盐地碱蓬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

(2):

55.

[5]张跃林,张滨.碱蓬中黄酮的提取工艺与鉴别[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8:

46.

[6]曹雁平,孙宇梅,李晓岩,等.低强度多频超声浸取碱蓬

籽油[J].精细化工,2005,22(7):

555.

[7]于海芹,张天柱,魏春雁,等.3种碱蓬属植物种子含油

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0):

2077.

[8]郑维发,陈才法,李巍.盐地碱蓬幼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