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检阅卷分析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9147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检阅卷分析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一检阅卷分析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一检阅卷分析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一检阅卷分析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一检阅卷分析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检阅卷分析语文.docx

《高三一检阅卷分析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检阅卷分析语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检阅卷分析语文.docx

高三一检阅卷分析语文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阅卷分析

2016.1.15

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现代汉语的组织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8分,平均3.24分。

问题集中在:

(1)句,此题分4分,均分2.3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

抓点意识不强,不能字字落实,这题最主要的得分点应该是“乃”、“乞”、“得”,很多学生大体意思虽然明白,但“乞”的翻译不够准确,较多学生翻译为“乞讨”、“乞求|”;

(2)句,该题分4分,平均0.94分,较低。

本题的得分点是“相熏以此”“得志于其间”“以次”“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推断、理解能力较差,特殊句式翻译不到位,但是很多学生就明显没有回到文本依据上下文推断,直接凭借感觉翻译,导致理解出现很大偏差。

如,“作”字较多同学错误翻译成“作品”“佳作”,“相熏以此”翻译成“这样熏染”、“这样影响”。

9.本题是对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综合考查,重点考查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与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4分,平均1.43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部分学生放弃作答,看来没有读懂原文。

②答非所问,没有抓住重点内容,如“要有志向”“不求速度”等。

③不是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而是直接引用原文回答,如“以小致大,以难致易”,“勤行之意”等。

10.第一题:

均分1.29分。

优点:

基本能答出“早春或初春”季节;

不足:

(1)错别字问题:

铺垫—辅垫,渲染—煊染,抒情—舒情,交代—交待,衬托—衬脱,惆怅—愁畅或愁怅等。

(2)文体意识不强,答题术语不规范。

如: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3)答题笼统,空洞:

如“烘托氛围”,“为……作铺垫”等。

有的只描述不概括,或概括不准确。

(4)审诗句不准,句子很明显写的是暖色调,很多学生写成冷色调。

如烘托凄凉、萧瑟的氛围。

第二题:

均分1.6分。

优点:

(1)基本能答出“深夜无眠或夜不能寐”“表现诗人孤独寂寞或思念或离别之情”;

(2)少数学生答出“细节描写或分析‘犹’‘剪’‘弄’字”。

不足:

(1)表现手法判断不准,出现如“想像”“比喻”“拟人”“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

(2)不能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如把“剪灯花”理解成“剪窗花”“剪衣服”等,把整个句子理解成“夜黑得犹如灯花被剪掉了一样”“夜阑好像在剪灯花”。

(3)语言表达欠缺,错别字多,如“惆怅”写成“愁畅”“愁胀”等。

第三题:

均分1.75分。

优点:

基本能答出“春景”与“愁情”;

不足:

(1)部分学生对题干中的“构思脉络”一词的意思不理解,故不知从何入手,导致最终放弃本题。

有的只是简单翻译了本词的字面意思而已;

(2)不会使用规范术语。

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本题型的基本答题模式:

“首先……,接着……,最后……”。

少部分则写成:

“首联(第一联)……,颔联(第二联)……,颈联(第三联)……,尾联(第四联)……”!

(3)部分答案内容繁杂,缺少概括。

(4)“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分不清,导致错位乱用。

建议:

(1)切实在诗词“读得懂”方面下大功夫。

(2)结合现代文阅读鉴赏中的类似题型,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讲解训练,彻底让学生放下“手足无措”、畏难的思想包袱。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8分,平均5.3分。

每句话都有失分点:

(1)大部分同学不会默;“畏”误作“谓”;

(2)“代”误作“待”;

(3)“至”误作“致”;

(4)“转轴拨弦”误作“转弦拨轴”;

(5)部分同学不会默;“寞”误作“莫”;“清秋”误作“春秋”;

(6)“璧”误作“碧”或“壁”;

(7)大部分同学不会默;部分同学把“崛”误作“绝”;

(8)部分同学把“壑”字形错误。

12.本题主要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能力层级为D级,总分4分,平均1.68分。

二个得分点:

内容上、结构上。

优点是大多数同学都能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答题。

主要问题有:

①套话太多。

只能说出“引起下文”“做铺垫”等答题术语,而不能答出引起了什么下文,为……做铺垫,“铺垫”有同学写错。

②点明主题和照应题目分不清③“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这个得分点,很少有学生能答出来,原因可能是第一段落中没有直接表达感情的词语。

④“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引自《诗经》,有不少学生从“引用”的角度解答作用。

得分点中没有涉及。

13.本题主要是对文学作品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考察,能力层级为D级,6分,平均4.52分。

答题主要不足:

一是审题意识不强,答题角度单一。

题目明确要求“围绕‘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事件”,部分学生仅仅从上面一段入手作答,结果只能得一点的分。

二是概括能力差,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概括意识,只是从文中简单抄写原句。

三是条理性不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相当多的同学在作答时,不顾文本出现的顺序,只是按照自己的意识想到哪一点就答哪一点。

根据高考所给答案的规律,一般答案出现的顺序与文本出现的顺序是一致的。

二、答题时没有分点意识,把所有的答题要点都罗列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很乱。

14.本题主要考查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能力层级为D级,4分,平均1.7分。

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审题不准。

没有仔细看题干,不少学生对出题者的意图领会不了,将表达效果当作“作用”来进行模式化作答。

2.对修辞手法的术语辨析不清楚。

集中在拟人、比拟、比喻等三种。

3.表述前后矛盾,前面写运用了拟人手法,在后面的分析中写上比喻。

缺少一致性。

4.一些学生答题层次不清,不能分条答题。

5.个别同学投机取巧,将修辞手法一一列举,实则是不知道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效果。

第16题:

平均2.5分

不会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之类的思路答题;不会概括:

读不懂原文,照抄文句作答;分层分点过多;把论述思路答成语段作用:

答题过于空洞,只答“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全文”;用箭头简单答题

第17题:

本题学生得分偏低,均分1.5;

答题空泛:

很多同学不从论证观点出发分点答题,在论证方法外围脱离文中具体内容说空话套话;答题区间找得不准,把握不住主要次要信息;概括能力有待提高,比如,“不只是生活层面”看成“不是生活层面”、“异化”丢掉微信这一前提;答题不分点,思路混乱;书写潦草,版面不整洁,时见错别字,如“关点”“维信”。

第18题:

均分3.25分。

得分在三题中最高。

得分高的原因:

题目的相关答案能在文本上找到,稍加整合即可。

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会分点作答,答了很多很多却找不到得分点。

2.答的点数太多,有同学答了5.6点之多。

3.没文本意识,不知道在文本中找答案,自己想当然的组织答案。

4.几点答案围绕一个意思,不知道从不同角度答题。

19.作文阅卷分析

1.能力层级E,满分70分,均分:

45.8

2.审题立意:

要辩证对待难与易

3.出现问题:

偏题甚至跑题:

只谈“难”;只谈“易”;谈“难”和“易”但无辨证分析;无视“难”和“易”。

离题举例:

“放弃是一种美”“背起理性的行囊”“悲与乐”“谦虚与坚持”“坦然面对得失”“看清本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成败自取”“小行动,大目标”“认真是一种态度”“相信自己”“态度决定成败”。

4.比较好的题目:

“勇于难,慎于易”“难易相倚”等等。

加试题阅卷分析

20.多数同学能答到4分。

但要注意的是:

极个别同学做题习惯性思维严重,不看题目要求,明确要求断5处却断了6处。

21.古文学常识欠缺,将作者姓名写成“袁枚”“柳宗元”;“公安派”说成“古文运动”“桐城派”“花间派”等。

22.虽然不少同学能涉及到答案核心词“逐时”“古人语言”,但观点概况不准,大部分没有表述成“主张……”“反对……”;甚至有一些同学出现与材料相反的观点,例如“要继承古代语言”等,不一而足。

24-1.①对名著基本情节掌握不准确,不少同学甚至杜撰情节。

②分析黛玉表现时,没有从总体上概括:

“流泪”。

③具体分析时无黛玉的性格分析。

24-2.①不少同学答案空洞,不着边际;②主观原因中吴荪甫的性格方面,大部分学生没回答出来。

③客观原因第三点不够准确;杜竹斋的身份不少同学搞错,“妹夫”“朋友”“属下”都有出现。

25.不少同学含义理解型题目的没有答题思路,答题随意。

26.不分层不分点。

照抄原文,没有自己的总结。

第二点多数同学回答不出。

27.①审题不明,题干要求写出“四个典故”,相当一部分同学只回答了相关名句,没有具体写明是那几个典故,因而不得分。

②答题不准,如“庄周梦蝶”答成了“庄公做梦”、“庄周与蝴蝶”。

③表达效果一般最多的得一分,情感与效果答全的几乎没有。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

再次感谢各位组长的精心撰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