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写作技巧训练写人记事突出中心.docx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训练写人记事突出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作文写作技巧训练写人记事突出中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训练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一、学情分析(教情分析)
写人记事类文章,有些学生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面面俱到重点不明,究其原因,没有选择典型材料突出中心,没能扣住中心详略得当,没能巧用技法强化中心。
二、训练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凸显文章中心。
三、训练重点
1.精心选材,紧扣中心。
2.详略得当,凸显中心。
3. 巧用技法,强化中心。
四、训练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麦克走进餐馆,点了一份汤,服务员马上给他端了上来。
服务员刚走开,麦克就嚷嚷起来:
“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重新给他上了一个汤,他还是说:
“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只好叫来经理。
经理毕恭毕敬地朝麦克点点头,说:
“先生,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深受顾客欢迎,难道您……”“我是说,调羹在哪里呢?
”
——想要表达什么?
中心要明确!
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书店参观。
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作家的书。
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
“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
”“当然不是。
”书店老板结结巴巴地回答,“别的书……销路很好,都卖完了。
”
——想要表达好中心,就不能旁生冗枝!
(二)围绕重点,讨论交流
结合知识短文《写人记事突出中心》,理清要点:
1.动笔之前,深思熟虑,确定中心。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王夫之)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选材、构思、表达都必须围绕中心来选择、确定。
文以意为主。
文章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意”是其最关键衡量之尺。
立意应该做到:
正确、深刻、新颖、集中。
正确指确立的思想观点要积极向上,感情健康。
深刻指力求写出点深度,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新颖指不落俗套,“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因循守旧,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紧抓时代的脉搏。
集中指一篇文章最好只表现一个中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态度明朗不含糊。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中心思想:
①关注学校,表现富有个性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师生形象。
不要动不动就写“同学借文具、老师送医院、病中送教到家……”
②关注家庭,关注亲情。
少写“雨中送伞、深夜就医、节日游戏”等难以写出新意的题材,如能写出“家庭随社会发展的变迁、家庭与社区、几代人因代沟产生的观点上的碰撞”等就有创意了。
③关注社会,关注自然,表现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社会进步、人性的真善美等。
2.动笔之时,心中有数,紧扣中心。
动笔之时,牢记中心思想的统帅地位,选材、表达都必须围绕中心展开。
⑴精心选材
选材时忌贪大求全。
很多同学在作文时,往往容易犯这样一些毛病:
让他们写长江,他们必然溯源到江头。
漂流至江尾,浩浩荡荡三千里;让他们写长城,他们就会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巍巍峨峨半壁江山;让他们写人生就从出世到高中,绵绵缠缠十几年……他们所选材料均呈线条状,没有波折,没有高潮,没有鲜明的中心。
要剪取典型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同时注意选材紧扣时代旋律,抓住时代脉搏,唱响时代最强音,才能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深度。
如2012年福建厦门中考作文以“今天发生了什么”为话题,满分作文《今天读懂红柳心》,文章借用了—个流传很久的关于红柳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只关注经济发展,忘记红柳,致使红柳失去生存的土壤的现象,是一篇典型的立意别具一格的考场佳作;再如2012年浙江嘉兴中考作文以“那时,那——”为题,满分作文文《那时,那桥》,作者选取了牛郎织女、许仙白蛇素材,把广阔的视野投入到深邃的历史、民族兴衰的关怀之中,随之引出了祖国一步步走向强盛的深深祝福。
立意也随之高远,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总之,选取的材料要真实典型。
如果所选的材料与文章中心不密切,即使再精美,也要忍痛割爱,弃之如鄙履,毫不惋惜;如果所选取的材料是偶然的、片面的、非本质的,或似是而非、牵强附会、不痛不痒,不能揭示事物本质的,要大胆摒弃。
⑵详略得当
“裁剪之繁简为文家第一要也。
”(曾国藩)文章详略得当,不仅能使文章主题突出,中心分明,而且还能使文章虚实相生,浓淡相宜,错落有致。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四次写到背影,只对父亲过铁路爬站台为我买橘子这一令作者终生感动的背影作细致刻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深情地写出了父亲的一系列动作,字里行间充溢着父亲对儿子的慈爱。
父亲艰难的举动,肥胖的背影打动了儿子的心,使他禁不住落下泪来。
这里背影的描写,把父亲对儿子的一腔爱怜之情以及儿子的心理变化和盘托出。
而其它几次都较简略甚至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得当,疏密相间,很好地突出文章中心。
因此,凡是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要浓墨重彩,生动具体,放在文章的核心段落;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则淡笔勾勒,精练概括,常放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段落上;但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则坚决不能写。
友情提醒,次要不等于可有可无、略写不等于不写,如果把次要材料舍弃不写,就可能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文章显得单调。
⑶巧用技法
①点、扣题要适时,铺垫要恰到好处。
◆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开题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要尽量用主题词表述。
结尾,用一两句包含主题词(或与主题词近义的词语)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强化中心,往往会使读者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如北齐的《回家的日子》
【首段】回故乡的路再短,感觉也很长,是如潮水般的思念拉长了回家的路。
从定好日子回家开始,心灵已经上路。
从这一刻起,想家的心绪如同进入汛期的河水,每时每刻都在上涨,一次比一次强劲地撞击胸膛。
但是很奇怪,每次见到母亲之前,我总觉得自己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定会情感决堤。
可每当看见母亲,我情感的浪潮就一下子变成了舒缓的河水。
【结尾】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
从这一刻起,念家的种子就落入心田,每天都会生长。
◆“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巧用铺垫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我们可在隆重推出精彩的中心内容之前,对环境和人物,加重描写铺叙,以酝酿气氛,营造情景,丰富文章内容。
善铺垫,则文气顺畅,水到渠成;无铺垫,则显得单调、生硬、唐突。
如朱自清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铺垫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父亲在这样的处境中,强抑悲苦,对已经成年的儿子悉心照顾,这特定环境下父亲的背影比顺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更使人感动。
但是运用铺垫要注意:
一是目的要明确,服务主题,力求免于俗套;二是要适度,三五句即可,尽量扣住标题关键词。
②巧用多种表现手法,让文章生动感人。
材料的表达是否细腻,决定材料价值的高低。
细腻出真情;泛泛而谈,空泛滥情只会写出矫情虚情。
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均是出真情的源头。
将材料写细写实,就是对真情的最好诠释。
试比较以下两段材料:
【甲】我看着眼前的猕猴桃,高兴得都不舍得碰它一下,更不要说去吃它了。
【乙】母亲一见荔枝,立刻沉了下来:
“你财主的怎么着?
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了母亲的话:
“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
”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经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
“你说它是怎么长的?
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
”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
母亲像孩子一样高兴。
【点评】甲文中作者所用的“高兴”、“舍不得”这些词语只是“惊叹”最普通、最常见的表现。
而乙文中作者很好地把握了妈妈看见荔枝时的细节特征,从妈妈的语言(“你财主的怎么着?
这么贵的东西,你……”)、动作(扑哧、抚摸、划破、小心翼翼)、神态(爱怜)等多方面地描绘了妈妈看见荔枝时的激动小心。
因此,我们既要注意围绕中心来叙写,更要盯住细节来描写,要充分观察身边人或事的每一个细节,对这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细微事件进行描写,这将会让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友情提醒,生活中细心观察,笔下的细节才真实感人,有生活实感。
(三)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实战演练】阅读下列这篇作文,你觉得这篇文章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妥当,详略是否得当,如果让你修改,你准备从哪些方面着手?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喜怒哀乐,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请围绕“我家的故事”,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我家的故事
我漫步在回家的路上,暖风拂过脸庞,掠过头皮,调皮地带起我耳边一缕发丝,我下意识的低下头,捋了捋了头发,蓦地,脚边路旁的一株蓝星星的小花吸引了我——
记得小时候,爷爷常带我去地里干活,爷爷说,乡下的孩子不能惯着,要早早的学会干活,养在温室是不能成材的,要像野花一样坚强,但爷爷却又从没让我碰过一丝泥土星子。
每当他带我去地里,我总是远远地站在田埂上看着他在麦子间乘风破浪,弯下腰去不见踪迹,既而又在另一个地方显现出了他黑黝黝的皮肤。
这时我往往会蹲下身子,仔细的寻找着“宝藏”,当我采满了一手的蓝星星的野花时,我总会激动的跑到爷爷跟前,爷爷也总会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小心脚下的麦子。
”我像拿着奖章,踮着脚,抬着头,凑到爷爷近前,给他看我的成果。
他总会轻轻一扬手,甩去额角的汗说:
“真漂亮,像你。
”那时的我总会咯咯的笑,一溜烟儿,跑远了,留下爷爷一个人。
回到熟悉的村庄,看到那缕熟悉的炊烟,远远看见,爷爷奶奶早已站在村口翘望,看到我,他们满脸的惊喜。
回到家,一大家子围着一大桌的美味佳肴,饭桌上,大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爷爷喝了一口鱼汤,眉头突然皱了起来,本来就密集的皱纹更是全聚集额间,那个“川”字更加明显了,放下汤勺,满是责备的语气:
“盐又放多了,又不是没给你看过书,书上的知识你一句都记不住,多吃盐对身体根本没好处,盐吃多了会使血压升高,同时还能使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硬化,还有可能得胃癌,早就说过,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按老方法放盐。
”奶奶也不甘示弱,丢下饭碗,拧起眉头,声音比爷爷还要高八度地地回过去:
“你好,你看你淘的米,都不干净,饭里面都有沙子,一次我吃饭时,被沙子硌了牙神经,当时就非常麻,好久不敢咬东西。
现在都三个月了,还是不敢吃东西,只能靠另一边吃,而且喝冷水时都非常激牙,亏你读过那么多书,你还好意思说我。
”于是两人就拔出萝卜带出泥,你一言我一语,从前的鸡毛蒜皮一件件又被拿出来复习了一遍。
全家人拦都拦不住,看两个老人小孩似的不甘示弱的样子,觉得又好笑又无奈,因为这种闹剧几乎隔几天就会上演一次,有时候我都有点同情奶奶怎么找了这个倔老头。
在厨房洗碗时,奶奶冷不丁来了一句:
“你还记得小时候总给你糖吃的那个白头发的李奶奶吗?
”“嗯,好像有点印象。
”我漫不经心地答道。
“前天,天亮的时候,走了。
”奶奶的语气中透出一丝伤感,“今年冬天太冷了,她最终没有熬过这个冬天。
整个冬天都是自己一个人,临到头,也没个人在身边,人啊!
”奶奶的话竟有了哲学家的味道,她似乎从李奶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我的心猛地一颤,看着身边白发苍苍的奶奶,我猛然醒悟,春天来了,可是爷爷奶奶却走进了生命的冬天。
我搂住了奶奶的肩膀,指着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笑着告诉她:
“奶奶,不要伤感了,你看,春天已经到来了呀!
”奶奶咯咯咯地笑了:
“傻丫头,只要你回来,春天就回来了。
”
【点评】本文通过几个片段,再现了爷爷奶奶与我之间的故事。
但这篇文章有几处需要改进:
首先,中心不够明确,是要表达爷爷奶奶对我的爱,还是要表达爷爷奶奶之间的争吵,还是要表达我对爷爷奶奶的愧疚,可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明确的中心,再围绕这个中心增删材料;其次,详略不太得当,当然主要因为主题不够明确,三个片段平均用墨,主次不明。
再次,段与段之间连贯性不够,缺少必要的过渡,文章结尾也缺少概括总结的词句。
【升格示例一】
送春归
春节临近,大街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
添置年货的,舞龙舞狮的,敲锣打鼓的,欢庆着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就连那临街的杨柳也被这温暖的喜庆所蛊惑,竟好像也吐出了星星点点的绿。
我和好友沉醉在这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今年大家都不回老家过年了。
回到家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说服了爸爸妈妈,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拨通了爷爷奶奶的电话。
“爷爷!
”
“是我家小欣啊,是不是告诉爷爷,今天就回家了,我和你奶奶已经把你喜欢吃的猪蹄、猪耳朵、香肠都准备好了,被子、床单也都洗好、晒好、铺好了,就等你们回来了。
”电话那头传来了爷爷爽朗的笑声。
“嗯,爷爷……我和同学今年……正月初一想到大街上玩,大街上可热闹了,所以今年……我们不想回去过年了。
”我试探性地说着。
“啊?
哦!
你们为什么非要正月初一……哦,哦,好吧,好吧,年轻人……”爷爷欲言又止,听筒的这一头我可以感受到他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落寞。
奶奶这时抢过电话:
“你这孩子,大过年的怎么不回来了呢?
我们可都等着你们回来呢?
”
我慌忙挂掉了电话,心里不免有些惆怅、难过。
节日的喧闹让我很快将这件事抛到了九霄云外,但走在熙来攘往的街头我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
看着大街上川流不息的热闹,我心中竟有一种不曾有过的疲惫。
热闹的大年初一就这样过去了,并没有我期待的那样令人兴奋。
等到大年初五的时候,我在城里再也呆不住了,决定回乡下看望爷爷奶奶,陪他们度过春节的最后几天。
于是,我收拾东西,直奔童年的摇篮。
回到熟悉的村庄,看到那缕熟悉的炊烟,突然意识到,这儿才是我的家啊!
爷爷奶奶早已站在村口翘望,看到我,他们满脸的欣喜。
回到家,满桌是我最喜欢的食物,尽管我现在已经换了口味,但还是吃了个精光,因为没有什么比爷爷奶奶眼角绽开的那朵花更动人的了。
在厨房洗碗时,奶奶冷不丁来了一句:
“你还记得小时候总给你糖吃的那个白头发的李奶奶吗?
”“嗯,好像有点印象。
”我漫不经心地答道。
“前天,天亮的时候——走了。
”奶奶的语气中透出一丝伤感,“今年冬天太冷了,她最终没有熬过这个冬天。
整个冬天都是自己一个人,临到头,也没个人在身边,人啊!
”奶奶的话竟有了哲学家的味道,她似乎从李奶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我的心猛地一颤,看着身边白发苍苍的奶奶,我猛然醒悟,春天来了,可是爷爷奶奶却走进了生命的冬天。
我搂住了奶奶的肩膀,指着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笑着告诉她:
“奶奶,不要伤感了,你看,春天已经到来了呀!
”奶奶咯咯咯地笑了:
“傻丫头,只要你回来,春天就回来了。
”
春来草自青,我应送春归,常回家看看,把春天的温暖带给爷爷奶奶。
【点评】修改后,主题明确,选取春节回老家的题材,传达了祖孙浓浓的深情,以“我”决定先不回家时爷爷奶奶的落寞,来衬托“我”回家后爷爷奶奶的欣喜,告诉人们要常回家看看,给处于人生冬季的长辈带回春天的温暖。
【升格示例二】
吵吵吵,爱的法宝
曾经以为爱就一定要轰轰烈烈,即使化蝶而去,也是世间最美丽的一段传说;曾经以为爱就一定要悱恻缠绵,即使分隔两地,也会终日苦苦地思念。
但只有亲眼见过,才会明白原来不是所有的爱都是如此,那些琐屑生活中的吵吵闹闹也同样洋溢着满满的爱。
爷爷奶奶都是知识分子,听家人说正是因为这样两个人才走到一起的,可是我总觉得这两位知书之人,就像北极的熊和南极的企鹅,虽然都拥有相似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极严寒的地方,但却永远不能拥有最近的距离。
因为这两个老人的脾气都不是一般的倔。
印象中我每次回老家都会碰到他们为大大小小的事吵吵闹闹。
年夜晚,大团圆,大家围坐在饭桌上,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爷爷喝了一口鱼汤,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本来就密集的皱纹更是全聚集额间,那个“川”字更加明显了,放下汤勺,满是责备的语气:
“盐又放多了,又不是没给你看过书,书上的知识你一句都记不住,多吃盐对身体根本没好处,盐吃多了会使血压升高,同时还能使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硬化,还有可能得胃癌,早就说过,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按老方法放盐。
”奶奶也不甘示弱,丢下饭碗,拧起眉头,声音比爷爷还要高八度地地回过去:
“你好,你看你淘的米,都不干净,饭里面都有沙子,一次我吃饭时,被沙子硌了牙神经,当时就非常麻,好久不敢咬东西。
现在都三个月了,还是不敢吃东西,只能靠另一边吃,而且喝冷水时都非常激牙,亏你读过那么多书,你还好意思说我。
”于是两人就拔出萝卜带出泥,你一言我一语,从前的鸡毛蒜皮一件件又被拿出来复习了一遍。
全家人拦都拦不住,看两个老人小孩似的不甘示弱的样子,觉得又好笑又无奈,因为这种小吵小闹隔几天就会上演一次,有时候我都有点同情奶奶怎么找了这个倔老头。
谁也不会想到,爷爷突然病倒了,手术自然是少不了的。
胃里的那片阴影,没有人知道恶性还是良性的。
白色的病房里,气氛一片压抑,毕竟这里几乎每天都上演着生离死别的故事。
倒计时一个小时,爷爷就该进手术室了,沉默,依旧是沉默。
这片寂静是被爷爷打破的:
“梅梅……”我没听错吧,爷爷是在喊奶奶的小名,印象中爷爷从来没有这般叫过,我还是偶然见听奶奶自己说过。
奶奶静静地走过去,一抹恬静的笑容挂在唇边,我愣了,奶奶的笑容竟是灿若星辰,很少见她如此美丽的笑靥。
“怎么了,你个死老头子不至于还紧张吧?
这有个什么事,麻醉一打,你还知道个什么。
”满是嗔怪的味道。
爷爷不屑地哼了一声:
“你个死老太婆懂什么啊,记住,不管怎么样,以后鱼汤一定要少放点盐……”
奶奶打断了爷爷的话:
“我记不住,你以后在我放的时候再提醒一下不就好了。
”
“我这不是怕万一嘛……”爷爷脸上是少有的担忧。
奶奶用手握住爷爷的手:
“什么万一,瞎说什么呢,我告诉你,家里的米还等你淘呢,虽然你总是淘不干净……”
“谁说的,我告诉你,你淘得还不如我干净呢。
”
短暂的停顿,阳光从窗口划过一个优美的弧线漫进屋里,投下一片浅黄的光影。
两个老人沐浴在阳光中,手紧紧握在一起,浑身笼罩着一层毛茸茸的温暖,美好得让我想画下来留作纪念。
两个老人小吵小闹地走过人生的一大段路程,不惊天不动地,但细细回想起来,每一个点滴都渗透着爱,这小小的爱,汇聚起来就是大大的爱。
这种爱平凡、普通却同样真实、感人。
北极熊和企鹅又怎么样,只要心在一起,距离又算什么?
何况爷爷没有大事儿,一个小小的手术后,便又回到了家里。
属于两个老人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谁说,爱就一定要是轰轰烈烈;谁说,爱就一定要是悱恻缠绵;谁说这吵吵闹闹过一生的两位老人就没有爱呢?
原来这吵吵吵还是爱的法宝!
【点评】选取爷爷奶奶饭桌上的斗嘴、手术室前的嗔怪,细致生动地进行描写,让文章内容更具体、充实、感人,从而更有力突出中心——柴米油盐生活中的吵吵闹闹,其实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爱,这吵吵吵原来就是爱的法宝。
五、设计文题(二选一),明确要求
(一)学校生活丰富多彩,老师同学朝夕相处,近十年的求学生涯,一定会有不少老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
①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② 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二)岁月如梭,你已走过十几载的人生路,途中一定有许多让你刻骨铭心的画面,也许是一段真情,也许是一次活动,也许是一次愉快的合作,也许是一次痛苦的选择……再回首,这些人或事,一定会带给你非同寻常的感悟。
请以“再回首,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
①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②中心明确、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结构合理。